•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三个摩梭女子的故事

HD

主演:内详

类型:电影地区:香港语言:国语年份:2001

 剧照

三个摩梭女子的故事 剧照 NO.1

 剧情介绍

三个摩梭女子的故事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摩梭」位于云南省丽江地区宁蒗县永宁乡,是中国唯一的母系社会,男不娶、女不嫁,人们终生与母亲同住,没有主流社会的婚姻与家庭。摩梭人重女不轻男,没有「男压迫女」或「女打压男」的问题﹔女女男男在性别与性事上轻鬆自在,人间罕见..。在如此平等、自在的文化模式裡,会刺激你反思哪 些?我们又学到什麽?工作小组在没水没电的摩梭山区裡生活一年多,进行母系文化研究,收穫甚丰,且完成纪录片《三个摩梭女子的故事》。本片没有旁白,纯由摩梭人自行述说,透过老中青三代摩梭女子的生活与对话,来呈现母系摩梭文化的独特风采。  本片亦为「摩梭山区教育基金」筹款,门票收入扣除场租、全数拨归「摩梭山区教育基金」,以期山区失学儿童能重返校园。仅50元门票,已足以支付一个山区小学生的半年学费。  导演的话  在没水没电的摩梭山区生活了一年多,进行母系文化研究,如鱼得水,收穫甚丰,并拍成纪录片《三个摩梭女子的故事》。  此纪录片没有旁白,纯粹由摩梭人自己说话,透过老中青三个(三代)摩梭女子的生活与对话,来呈现母系摩梭文化的独特风采......。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命案黑手相爱一天摩根河的奇迹小题大做贝奥武夫出演时刻不是钱的事2012光明行穷友记第四季路易不容易第二季产科医鸿鸟第十九层空间袁隆平天堂俱乐部1986闪光少女支离破碎2022可可岛的秘密刺青1981美国黑骇客花咲舞无法沉默 第二季内衣教父 上篇欢喜婆婆俏媳妇九个完美陌生人恐怖歌剧星运里的错寻找雪山最后的罗宾汉

 长篇影评

 1 ) 保护精神乌托邦

看完《三个摩梭女子的故事》 只能用全程都特别震撼来形容我的心情了 第一次重新开始思考 何为先进 何为落后 第一次被“比我们落后的文化”震慑得难以言喻

这个泸沽湖看似破落的山村 在了解后看来 我只能说它是超前的精神乌托邦

以前只在国家地理上看过有关摩梭族的走婚制 其实如果只从书面上来看 这个形制确实显得不遵守伦理道德并且落后 但是当它从摩梭女人嘴里详细地阐述出来时 我才知道它看起来落后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用我们的文化和思想去解释它

只有亲身在这种乌托邦精神熏陶下长大的女性 才能坚定不移地解释我们眼里那些所谓不伦、女权的矛盾 不然的话在汉族绵延千年的父权文化下长大的我们永远不可能理解清楚 其实就连那些矛盾也是父权思想才会产生的疑惑而已

“当家不是当权” 就这样简单一句话 父权社会需要辩证看待 摩梭人认为理所当然 无需解释

一开始我觉得所有女孩都应该看这部纪录片 现在写这么多以后我觉得也许大家都该看看

不知道时隔商业化加剧的十年 泸沽湖现在是什么样子 但一旦想到先进的思想终究难以存在于人口大流动的现代社会 只能囿于大山深处的村落 本来就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但起码片子里的摩梭人很幸福 这又很值得庆幸

无婚姻 无丈夫 无父亲 无男女有别 这个小山村剩下的 只有自由和爱

 2 ) 关于母系社会和男权社会形成的疑惑

这是真正的自由之地。

摩梭的母系文化让我想起之前看过另一种女尊男卑的文化纪录片,貌似在西班牙(确定了是墨西哥胡其坦市)女人行商为生,男人负责种植玉米。由于经商的利润远大于种植业且女人更聪明能生育。他们形成女尊男卑的文化,女孩初潮要举办盛大的成人礼,女性要学西班牙文而男的只会说土话,男的也会纺花织布。但是结婚的话还是男的出彩礼(大概率是从男权社会过度到这种形式的而不是母系社会过度,因为还讲究处女 ,而母系不会有彩礼和处女的概念),结婚从妻居,房子传给女儿。几乎是和男尊女卑反过来的社会。但是不同的是他们也给想要和女人一样待遇的男人留了一个出口,就是穿上女人衣服,不结婚扮作女人。(跨性别人士在这里很受尊重,男跨女和普通女人一样的待遇)这样就可以做生意,可以做女人能做的一切。她们也会平等对待他们,彼此像姐妹一样。 我怀疑这是一些从男权社会逃走的女人(非洲有个村子就是一群逃离家暴丈夫的女人们创建的,只有女人和孩子),通过强大的生育能力和聪明才智建造了这样的文化。虽然对男人也不公平,但是至少没有中印两国杀女婴的传统性转版——杀男婴。也没有男权社会普遍的对女性残害比如裹小脚,束腰,割礼等。毕竟自然界的母亲会爱她们每一个孩子,无论性别。(没有被男权思想毒害的人类母亲不会重男轻女,像其他的动物不会只养雄性幼崽丢弃雌性幼仔一样)

并不是赞许这种文化,而是这种模式给了我一点思考男权社会如何形成的灵感,男性霸权文化中,必有抢夺、杀戮和血腥,而远古女人们想建造一个部落其实很容易,和姐妹们多生几个就是一个小部落。所以母系社会崇拜生殖,崇拜女娲。正因为母系社会建立如此简单和顺理成章,男权社会的形成才让我困惑,男人如何反抗他们的母亲,团结到一起,欺压他们的姐妹和女儿,易女为奴的?谁号召了他们?有人说是因为古代各地传说中都有的大洪水冲散了母系文明,或者说父权部落堵塞河道以大洪水灭了母系文明。但是第一个男权部落是从何而来的,又有人猜想,可能因为疾病这个部落缺少女人,开始从其他部落抢。古代确实有很多抢婚的传说,蒙古族之前还有这种习俗。但是这么大规模的男权社会,几个部落缺女人是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的。还有一种解释,就是母系文明和男权本来就不是一种猿人进化而来的,一种黑矮猩猩就是雄性主导的社会,孔武有力的雄猩猩配偶多,而另一种猩猩是母系社会,温柔好看的雄性更受欢迎。可能目前为止我所接触的各个猜想里,这个最接近吧,但是也同样没法解释为什么人类历史上普遍存在的相当长的母系社会模式。希望有一天我能解开这个疑惑

 3 ) 漫谈摩挲人的母系大家庭

摩梭人不结婚,而是走婚。男人晚上来女人的房间过夜,第二天一早回母亲家里。你和几个人走婚、走不走婚,都是自己的自由。

摩梭人的居住组织形式是大家庭,大家庭承担了生产、生活、后代抚育、感情慰藉等诸多功能。每个大家庭有一位女性来做当家人,她们需要承担很多家庭事务。这种家庭形式使得两性关系得到解放,两个人发生性关系或建立亲密关系的唯一前提就是感情。

摩梭人不强调男女间保持忠诚,感情是流动的。只要女方不再接纳男方上门,关系就算终止了。一旦两人的关系破裂,对双方的影响都并不大,因为他们还有彼此的大家庭。在那里,他们可以获得感情和后代抚育支持。大家可以在两性关系上得到最大程度的自由。摩梭人从未出现过情杀。

这种母系大家庭的生活单位也淡化了亲属间亲疏有别的概念。孩子从小可以得到众多长辈的关爱(外婆、舅舅、姨妈),和妈妈兄弟姐妹的孩子一起长大。他们不分堂表,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

这让我开始思考我们对亲属亲疏关系划分的原则。我们通常都认为和自己核心家庭内部的成员最亲,下意识会觉得父亲要比舅舅/伯伯要亲,母亲比姨妈/姑姑要亲。这自是出于父母对我的养育,以及共同生活发展出的亲密。如果我从小就知道自己有很多个“阿咪”,她们都和我共同生活、对我都一样好呢?血缘对于亲疏关系的决定性有多强?有多少又是由家庭组织形式造成的?

摩梭人修房子全村人来帮忙,忌讳谈钱,家家户户用木门,受教育程度低(讲真,生活在那里,我做文盲也不会少开心一点)。这些特质倒是回扣了费老所说的中国社会的乡土性。

摩梭人的大家庭模式需要诸多条件。他们生活在山村里,商业不发达,人口流动程度低,大家庭的成员也都基本在位,是妥妥的熟人社会。不知道这代年轻人长大,会不会都长期在外务工?在外务工就涉及到独居,或者和伴侣同居。孩子是留在大家庭里,还是带在身边?又或者,这样的大家庭是否还会存续?如果当地旅游业找到了良性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他们在改善生活条件的同时,也能够继续留在当地,延续摩梭人的文化和传统。这当然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4 ) 情感乌托邦

“如果我听到说我是谁的老婆,我觉得特别不舒服。我不是他的,他也不是我的。怎么能说他是我的什么,我是他的什么。我是我,他是他。我最多会说,他是我孩子的父亲。” “我从来没有听过男女组成一个小家庭。所有人都是跟母亲和姐妹们住在一块儿。” “走婚是很自由的,主要是两个人的感情。喜欢谁就跟谁养一个孩子。” “跟喜欢的人走婚生孩子,忙的时候会互相帮忙。不忙的时候各自回家过日子。” “我女儿和一个汉族人结婚,他们的习俗是男方要给女方钱算礼金。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我不是卖女儿,你们高兴的话,你们就成一家,但我的女儿还是我的女儿。不属于你的” “摩挲家庭男人很自由。大家庭共同生活,没有精神负担。” “不尊重女性等于不尊重自己的母亲。” “结婚最大的好处?我想一想啊。……不知道。” “如果有一天孩子的爸爸跟一个女人走了,好,他走就好了。他的心都离开我了,我还把他绑在身边干嘛,反正我还有这么大的一个家。有我的外婆、妈妈、姐姐、哥哥照顾我。” “有些人跟很多人走婚,有些人跟一个人走婚,有些人不走婚,都很正常。” “当家不是当权。” “他的爱只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是不能和大家庭的爱相比的。” “男女双方一辈子不组成一个共同家庭,我觉得这样挺好的。好像永远在新婚阶段,对两个人的感情也很好。白天可以个你最亲的人生活在一切,晚上又可以找到自己最心爱的人。” “在一段时期,被迫一夫一妻制后,将大家庭拆散,女方去到丈夫的家庭生活,是个外人。不好,过得不开心,又回到了自己的大家庭。又恢复了走婚。” 真是金句频出啊~ 摩梭是中国唯一的母系社会,男不娶女不嫁,人们终生与母亲同住,没有主流社会的婚姻和家庭。在汉族人来之前,根本没有结婚的概念,不知道婚姻是什么。他们实行走婚,情投意合的男女通过晚上男方到女方家里居住,维持感情与生养下一代,小孩归女方的大家庭养育。走婚维持关系的要素是感情。情感的自由度非常高。 父系社会用权利构建,母系社会用爱构建。片子中的女性都散发着一种自信明亮的气质。大家庭给了女性足够的安全感,爱情只是个人意志的自由选择。不再与物质捆绑,不再考虑外在的评价。 当前随着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年轻的摩梭族已被逐渐汉化。这些传统风俗总有一天消亡,珍贵的影像留下了最简单的情感乌托邦。

 5 ) 摩梭族|走婚|母系家族

了解摩梭文化的一部纪录片。

泸沽湖:位于四川省盐源县与云南省宁蒗县交界处的4A级景区,川滇共辖,湖岸风景美不胜收,摩梭文化引人入胜,但交通闭塞

摩梭族:我国的56个民族中没有“摩梭族”这个说法,她属于纳西族的一支,号称地球上最后一支母系氏族,传统婚姻形式为走婚,人口在百度百科上约5w,他们主要生活在泸沽湖畔,有摩梭语,但没有文字

摩梭母系氏族:妈妈是一个家庭的主心骨,她和自己的儿女组成一家人,孩子们虽然有爸爸,但爸爸平时都是在他自己的妈妈家,男人总是先尽好舅舅的责任,再尽爸爸的责任。小朋友在大家庭中也会感觉非常温暖,因为所有的长辈,都会把这个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对待,就像一个孩子一下子多了好几个妈妈

走婚:最容易被外界误解的婚姻形式,总是被旅游大巴车上口若悬河的导游宣传得庸俗不堪,但其实只是真实自然的非经济共同体婚姻。如果要分开,无论有没有小孩都没有关系,因为小孩永远是女方家的。分开后,大家也都可以再找自己喜欢的人,也一点不丢脸。

 6 ) 文化的发展,也有可能造成文明的倒退

知道摩梭族是因为杨二车娜姆的爆红,当时去那边旅游的的时候,大巴车上那些油腻男人还在恶意调侃摩梭族的意思是“夜里摸索着进去”,虽然很讨厌这种有色论调,但当时对这种开放式的关系也是不太能接受的。后来了解到她们并非我们定义的随便,默默反思我们从小受到了什么样的教育洗礼。

她们的走婚是建立在真正的情投意合上,没有彩礼,没有物资的考量。即使为他生下孩子,你是孩子的父亲,但你还是你,我还是属于我。这完全打破了私有文化,在父权制女性的主体性完全被剥削。在走婚后,两人依旧生活在原生家庭里,这就会减少很多矛盾。汉族女性婚后得完全以夫家为主体,在原生家庭是泼出去的水,在夫家是外姓人,从结婚那天起女性就没有一个真正的家了。摩梭的生活是,白天和亲人在一起生活,晚上和爱人在一起生活,孩子老人家族一起抚养,完全构建了一个大同社会。摩梭的男人也活的自由,不用为了娶妻生子,养家糊口背负那么多的责任。她们不在乎生男生女,孩子生下来不去看性别只看是否健康,摩梭小孩甚至不知道亲生母亲是谁,因为有三个妈妈,都对自己很好,摩梭男人也没有处女情结,他们觉得不尊重女性就是不尊重自己的母亲,看到这里最大的感受就是,文化的发展,也有可能造成文明的倒退。

当然,这是建立在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封闭社会里实现的,桃花源得与世隔绝,旅游业发达,资本进入后,汉化西化都是不可抗拒的。现在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我们离原生家庭都越来越远,更没有什么家族概念,但平等的权利,一直都还未实现。

 短评

原始的,可能是封建的,却也是超前的 / 【结婚有什么好处?—— “不知道,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10分钟前
  • Qoo Milky
  • 力荐

好有趣,又本真又纯粹,所谓的社会规范面对真挚的“心意”有些荒诞而不着调。从未了解“婚姻”为何物,汉族人来了才明白这是什么。看完后想去看看他们的生活样貌。“我和他是两个独立的人,我是我,他是他。我最多会说,他是我孩子的父亲。”“如果我孩子的父亲和别人走了,那我没办法因为他的心已经离开了。”“我女儿和一个汉族人结婚,他们的习俗是男方要给女方钱算礼金。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我不是卖女儿,我女儿和你结婚了也不是你的。男性要尊重女性,不尊重女性,就是不尊重自己的母亲。”可爱。

13分钟前
  • WEST
  • 力荐

很有意思的一个选题,关于有着浪漫走婚习俗的摩梭族,影片不带任何偏见的轻轻拨开了“女儿国”这层神秘面纱。早前就有所耳闻的一个少数民族,在这部纪录片里面得到了充分的认识,虽然胜在纯粹,但是时间和内容充其量不过是一部电视纪录片的体量,而且大多数议题都是蜻蜓点水似得,缺乏深度,仅仅停留在表面。特别是最后作为少数民族景区,外来文化,经济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仍然缺少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14分钟前
  • 不吃香菜谢谢
  • 还行

像这样生活太好了,perfect! 真有点冲动想去做摩梭女子啊

18分钟前
  • 西峪
  • 力荐

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形式,看似封建,实则超前。

22分钟前
  • 吉卜赛人
  • 力荐

看看她们,不论是女性还是男性,三观都正得可怕,两相对比,再看看我们,愚蠢封建的野蛮人,男权社会真是恶臭不自知,还妄图去染指这一方纯净的小天地

24分钟前
  • 威猛壮猫
  • 力荐

结婚的好处,我想想…不知道。

28分钟前
  • 女学生在线陪聊
  • 推荐

11年去骑行环泸沽湖,景美人善,正如片中说的,人和景相濡以沫。被采访的摩梭姑娘说她的伴侣,因为汉化,小家庭思想较浓。而摩梭人的家族观念值得参考,兴许能对独生子女政策为中国家庭带来的苦果有所调节。当家不是当权。结婚最大的好处?想一想,不知道。

31分钟前
  • 吴邪
  • 推荐

全程闪耀着 你们汉族封建思想有病 的光辉哈哈哈哈,能有一大家子亲人一起分担幸福忧愁,还有个人的自由,人家才是真的先进

35分钟前
  • D
  • 力荐

即使母系当权,不温柔的摩梭女人依然像父系社会中的女人一样承担了大量养家的劳动。从全村免费帮忙建房和儿子不知亲妈来说,母系社会确实更偏向公有制的共产关系。母系大家族的安全感,消解了父系社会中性缘关系的至高地位,也侧面击破了缥缈的爱情神话。所谓的爱,不过是人类社会化中的一种抱团形式带来的安全感。而父系社会中的女性,因为出嫁丧失继承权而无产,在夫家寄人篱下居于非平等、被统治的下位者地位,让安全感缺失,爱情也就更稀缺珍贵被捧上神坛。

40分钟前
  • 恰恰
  • 力荐

特别通透的人际关系。晚辈对长辈,尊敬。长辈对晚辈,爱助。爱人之间,平等,尊重,保持距离。最重要的一点是,没有人对你的人生指手画脚,你有走婚的权力,也有不走婚的权力。卸下道德的枷锁,我们都能活得更自在些吧,无论你的性别是什么。

43分钟前
  • 杨桃小猫
  • 推荐

不太认同很多短评里说的“先进”或“超前”,不同地理和文化环境下有不同的婚姻产物,各有利弊因地制宜罢了。一边倒的评价反倒让我觉得是导演的拍摄角度有偏颇,在提问时有过多的引导,不够客观。

45分钟前
  • Sipinggggg
  • 还行

当家不是当权,跟着电视哭笑很无聊,毕竟是演出来的,结婚最大的好处,不知道,外面的女人温柔漂亮却中看不中用,摩梭女人勤劳善良,

47分钟前
  • 悲辛無盡獨行夜
  • 还行

4.5星。原始,通透,本真,纯粹。发人深省,有影响到我的观念。

50分钟前
  • 夏日的小西瓜
  • 力荐

酷 非常好 可以推行啊 非常顺应人性的制度 作为女性我觉得这个制度对女性很好

51分钟前
  • Lsophia
  • 力荐

希望自由平等的泸沽湖不要被愚昧落后的汉族封建男权社会所污染。

53分钟前
  • 陆小凰||我爱浪味仙小康牛肉酱
  • 力荐

慕名已久的片子,看完更慕了,来世愿做摩梭人。大学毕业前在宁蒗县永宁乡待过几个月,驻村时就住在摩梭房东的木楞房里,对泸沽湖有片特别的乡愁。这个片虽然采样自1999年,说的却是我觉得十分接近“诗”的家庭组合形式和亲密关系实践,这一点甚至还可以延展到劳动和社会化生存,颇为神秘的前现代留存现在看来是一整套创造性解决方案。神奇的是,不少摩梭人对此有足够的自觉意识和深刻的认同。摩梭女孩的父亲说“彩礼不接受,我不卖女儿,不做金钱的奴隶。”摩梭当家人老奶奶说“当家不是当权,两个人互相喜欢就养一个孩子。”摩梭女孩自己说“游客问我们还走婚吗?我气坏了,反问一句你们还结婚吗?”这一个个可爱的人,从不把“诗意”“栖居”之类的词挂嘴边,倒是比哲学家都活得明白。

55分钟前
  • 伶仃兽
  • 力荐

好科学的家庭结构啊 和相似生活习惯的人生活 根本不会有矛盾 也没有欺骗背叛一说

56分钟前
  • 金月十
  • 力荐

当86岁的阮苦达度奶奶一边一手夹着烟 一边坦然自若地面对镜头悉数她这辈子睡过的男人们时 真的不要太酷飒啊...白天和最亲的亲人们生活在一起 晚上又能找到心爱的人 关键是还不用体会组建小家庭的一地鸡毛式生活 我的妈这是什么神仙生活...桃花源也不过如此

1小时前
  • 小栗兔美
  • 推荐

令人惊讶的是,这里面的男人们幸福感也很高,看来母系和无婚姻状态才是人类幸福感的最优解

1小时前
  • momo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