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去哪儿了”一个开放式深邃的命题,放到金砖五国的导演们手中,以不同类型、内涵的短篇,色彩、特点鲜明地呈现出来。男孩也许永远也找不到自己的父亲;男人的生命全靠女人开合手风琴来维持;老年生活多彩起来时间轮转飞快;旧日美好时光逢春倒流;每一次重生都是靠自己破除枷锁。人类终究是渺小的,时间和生命都是那么的不可控,但在岁月的镌刻下,我们的生活形成一块情感的调色板。它可以鲜艳跳跃、浓重幽暗、清澈透明……,它从来不止一种色彩。
《时间去哪儿了》是金砖五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中国)的首个合作影片。影片由五个短片组成,分别为五个国家的导演拍摄。短片在内容上并无明显呼应之处,但共同探讨的主题都是“时间”。当然,每个短片的意涵不止于此。 巴西,《颤抖的大地》(WHEN THE EARTH TREMBLES)导演:沃尔特·塞勒斯 这是我最喜欢的两部短片之一。小男孩的父亲在水坝崩塌导致的泥石流灾害中失踪,但他一直相信父亲没有死去。他拿着水和食物来到家的废墟,吹着父亲教给他的唤孩子回家吃饭的口哨。几天后,他看到食物原封不动的躺在废墟中间。 这个短片开头,父子俩穿行于热带雨林间,竟让我想起塔氏《镜子》中母子行走于草地那个镜头。过去与现在重合。只要记忆不死,似乎悲痛未曾降临,如同时间未曾流逝。 俄罗斯,《呼吸》(BREATHING)导演:阿历斯基·费朵科奇 这是我喜欢的另一个短片。也是我认为构思最为奇特匠心独运的一个短片。女主乘轨道车至西伯利亚腹地,带着补给,时节严冬。她的男友住在一个林中小屋。看其穿着和家里的摆设,男主应该是焊工之类。女主到家,原以为可以摆脱外面的寒冷,不料男主却因等的太久而心生怨气,更是浮想联翩,对轨道车司机心生醋意,后将司机送给女主的管风琴砸坏。女主不堪忍受男主的暴戾,逃出家中。男主携一锤追赶。倒霉的是他不慎滑倒,头重重地敲在冰面上,当即不醒人事。女主惊恐,将其拖回家中,旋即展开抢救(她是一名护士)。男主呼吸困难,女主首先想到可以利用家中焊接用的氧气罐,再自制一个呼吸面罩。这给男主生命的延续带来希望。不幸氧气很快用完。冰天雪地,手机没有信号,更不可能有什么救护车,男主似乎只有等死一条路。此时,管风琴再次出现(管风琴一共“出现”三次,第一次是车上和司机交谈)。脑洞大开的女主切开男主气管,用一橡皮软管将气管与管风琴连接。接下来,诡异但又神奇的一幕出现,男主的胸膛伴着管风琴的乐音缓缓起伏,琴音不灭,则男主尚在人间。多么讽刺。他先前砸坏的、吃醋的管风琴此刻竟成为他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男主从牙缝吐出数字:“我还能活多长时间”,女主答:“从现在起,我就是你的时间”。镜头拉升,呈现远景,西伯利亚的严寒与冷酷,片完。 片子最后一幕女主坐于床上鼓动管风琴,此时逆光拍摄,这让人一下子想起《小武》中那个唯美的逆光镜头。《呼吸》中的这个镜头似乎同样唯美,女主脸颊沐浴在透过窗子的光线中,显得圣洁,像是圣母,而这光线照耀到在地上躺着的男主,则变得惨白,透出死亡气息,似乎他已是一具尸体。只能感叹,导演功力太强,对光线的运用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每个短片最后都会附以这个民族的一则名言警句。我最喜欢的是俄罗斯的这句,Time is the river ,love is the ocean. In both you will drown. 时光如水,爱情似海;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印度,《孟买迷雾》(MUMBAI MIST)导演:马德哈尔·班达卡 这大概是最有爱的一集。老爷爷的笑很有感染力。影片直指印度愈演愈烈的人口贩卖问题,反思可以,剧情一般,中规中矩,不做详细分析。 南非,《重生》(STILLBORN)导演:贾梅尔·奎比卡 我没想到五部短片中竟然还有一部科幻片。女主逃亡于旧工厂那一幕,很有《银翼杀手》的风格,配乐的电音也很相似。似乎这部片也可以归为“赛博朋克”,毕竟涉及到意识上传之类。大概是看了太多科幻片,短片没有什么让我感到新奇的地方,老生常谈。 中国,《逢春》(REVIVE)导演:贾樟柯 我怎么觉得这片子是这五部里最平庸的一部……短片有他以前的风格,但似乎有些言不着调。和贾科长以前的作品相比,不甚喜欢。终究这还是命题电影,这回贾科长怕是有些完成任务之嫌了。 终于码完这篇(业余)影评。脑海里依然飘荡着那个问题,“时间都去哪儿了?”。仍未搞懂“时间”。倒是写这影评花了我一个多小时时间,转眼已是深夜。该睡了。
6.4,数字运算,9分分配给5个短片,每部满分1.8按喜恶顺序,分别为俄罗斯、南非、中国、印度和巴西,共计得分5.4,加1分给主题策划。沃尔特的最强扭主题;印度故事太乏味;贾樟柯生硬扯成政策和时局宣传片,但还算暖心;南非将主题宏大了,有扩展成长片的卖相如第九区;俄罗斯最有意外惊喜感,且呈现凛冬的过瘾“动静”。
有幸提前观看了金砖五国合拍影片《时间去哪儿了》,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是五国导演首次合作拍摄同一影片。影片包括五个短片:《颤抖的大地》(巴西)、《呼吸》(俄罗斯)、《孟买谜雾》(印度)、《重生》(南非)、《逢春》(中国)。 《颤抖的大地》讲述了小镇被泥石流冲毁并重建的故事。影片中,一位父亲在灾难中失踪,儿子坚信父亲没有死亡,并始终等待着父亲的归来。导演用静止图片来刻画灾区的断壁残垣,挣扎的牛马、卷起的轿车、坍塌的房租、倒下的树干……灾难破坏的瞬间长时间定格于画面中,正如失去家园、流离失所的人们一直遭受着戕害一样。《呼吸》则是讲述了一对夫妻藏居在深山中,妻子很少在家,因此疑心的丈夫以为妻子与铁路驾驶员有染,心由生恨,开始破坏掉妻子的衣物。丈夫在一次追打妻子的过程中不慎跌倒,伤情严重,呼吸困难。在大雪封山、银装素裹的偏远山林,妻子无法向外界求助,只能将丈夫的气管外接到手风琴出风口处,通过拉动手风琴来帮助丈夫呼吸。面对丈夫的疑问:“我还有多长时间(能存活)?”妻子回答道:“从此,我便是你的时间。”相较而言,这部《呼吸》是几部短篇中我最喜欢的一部。它的创意、摄影、剪辑、构图无疑都是完美的。最后的手风琴,原本是铁道驾驶员送给女主练习的乐器,同时也是丈夫猜疑女主出轨的证据,最终却成为了维持丈夫生命延续的转接。在粗涩古怪的琴声与艰难困阻的呼吸声中,我们感受到爱情的宽容与猜忌,生命的脆弱与顽强,人性的救赎与罪恶等多织的复杂情感。《孟买迷雾》讲述了一位退休老人钱多面对着家人的隔阂与疏远,无所消遣,穷极无聊。在一次外出散步过程中,遇到了无父无母的孩童查理,自此二人便如影随形,发展为一老一少的“忘年交”。查理生日的当晚突然发生了意外,自此失去了踪迹,钱多在多次寻找无果后留下遗嘱也随之死去。这部电影的“时间”主题表现的不是特别强烈,钱多的死亡也无明显的行动逻辑。配乐和剪辑还算不错。《重生》讲述了生活在未来世界的女主,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人类生活的照片,心存向往,于是冒着生命危险逃脱现实的束缚,并穿越回了人类生活的年代。这是一部未来主义色彩的科幻片,片中古老破旧的手表重复出现,是一种隐含的时间隐喻。最终停止的指针重新走动,女主也成功穿越回人类,未来时间与现实时间合茬。最后一部影片是贾樟柯导演的《逢春》,讲述了在山西平遥景区内,夫妻二人是娱乐表演项目的底层演员,因为二胎政策的放开,二人考虑是否再生一儿子。一方面,二人年龄已近四十,经济能力又相对薄弱,二胎计划带来了很多困难和疑虑;另一方面,(从二人对话可以得知)二人在多年前的春分时节,因为违反了计划生育的规定意外怀孕,被强制将孩子“打掉”了。出于后者,原本反对二胎的丈夫同意了妻子的要求,并决心补偿对妻子的亏欠。时间在影片中也就有了两层涵义:女主赵涛对于过去事件的创伤性回忆(春分)和逝去情感的惋惜、追忆。总体来说,贾导的这部短篇中规中矩,二胎政策的外衣下是现代社会情感淡化的内核。赵涛和梁景东的表演给影片加分。
当我以为那瓶助燃气体是煤气女主要慢慢闷死丈夫的时候,我简直要拍手称快
直到我知道是氧气……
再到女主准确的捅开了丈夫的气管……
最后手风琴……
虽然处处透着不合理但是又让人觉得,有道理就要这么干
第一次听说这个故事时,可能觉得好笑,但想想是俄罗斯,好像就正常了,毕竟是军备赈灾粮里放伏特加的民族
其实最喜欢的还是中国那段,虽然主题相同但就选材来看,再平常不过的、生活的、细腻的、难以捕捉的、更不易说出口的矛盾往往最能戳到心。
当然可能与心境有关,我目前是坚信爱情不可能长久,一旦捆绑,一旦柴米油盐开始充斥生活,爱情就慢慢退化,最后可能近乎亲情或者说更像合作
恰巧看到《逢春》,虽然我的观念依旧没变,也不追求所谓永恒的爱,但我看到了例外。
让五个第三世界国家的导演拍命题作文,就如同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台表演煽情戏码是一个道理。没有所谓的“参差不齐”,每一部都很差劲。
少年心事重,夫妻花样多。非亲胜至亲,游戏即人生。但选最逗逼,还得看樟柯。春分要播种,逢春就发春。最喜欢印度部分,五星;最讨厌贾樟柯部分,一星。
五段式,只喜欢俄罗斯那个故事,cult味道浓浓,其余几位名导就是习作作品,贾科长和塞勒斯都显得比较中庸,南非那个最无趣,印度那个其实还行
时间是爱,是重生,是“相对论”,是揭示....第一梯队是最扣题的俄罗斯和最具想象力的南非;中间的是内核打动人心,看了“感觉好”的印度;太用力的中国和巴西垫底。但至少每一部都算勉强扣题+抓住国家特质了,期待未来还会有这样的企划。P.S. 贾樟柯的这部感觉是拍《营生》之外一起赶出来的?
时间去哪儿了?都浪费在看贾科长的电影了。
贾导部分就是《世界》的背景里面,《山河故人》的梁子和涛结婚以后到了平遥去演情景剧,打算生个二胎了。
巴西:★★★☆ 这该死的泥土怎么也洗不掉 俄罗斯:★★☆ 印度:★ 南非:★★★ 中国:★☆ 生,生,生,生个屁
真艺术电影,一个故事也不喜欢,贾樟柯拍了个二胎宣传片。
论命题作文的拍法。巴西灾后重建的写实,俄罗斯濒死的残酷浪漫,印度跨阶级温情,南非重生与科幻,科长的“逢春”对白很喜感,中年逢春,再接再厉,再生二胎,影院一阵阵笑浪,简装的 “世界”日常的“山河故人”,古装开头有胡金铨的气势,演员很像石隽,期待科长武侠片!评分:俄>南>中>印>巴。
俄国和南非两段不错,尤其南非那段还来了个[第九区]流的低成本末日科幻。其他的…印度那个声音太差,而且实在太政宣片了。塞勒斯作为名导拍得这么冗长拖沓实在是不太能接受。科长那段,空间设计是[世界]的梗,算是一流,不过赵涛的谜之微笑实在是跟剧情一样尴尬。一部政宣集锦片做成这样也算是到头了
命题作文的尬。科长为了拍武侠好用力。南非科幻来拍长篇绝对可以有。熊族人民用手风琴做呼吸器非常俄罗斯
赵涛的表演总给我一种“勤劳勇敢的中国人 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的感觉。
比想象得好,原本以为更主旋律一些,没想到是一些还有点脑洞的影片。5部影片,3个国家的导演不约而同地都把视线对准了孩子(有的是主角、有的是配角、老贾是“未出生”)另两部突出女性视角。最喜欢手风琴的,非常魔性也有点解气,密闭小空间下的神经质故事。最无聊的是《重生》,一点点小小的科幻思维,但呈现得太粗糙了,调色布景都不太行,明显没钱而且不会藏拙。贾樟柯那个简直就是《营生》啊(先看的后者,更喜欢一些)字幕翻译得也挺有意思,可以图个乐注意一下。印度的故事感觉可以做得更好,孩子有点像神明派来陪伴老人最后一段时光的,但处理得太仓促了,对话可爱,手机的点找得好。没想到的是第一部巴西的那个很成熟,小视角侧呈现出当地灾难性事件,又跟简单的情感结合,做得巧妙,结合新闻照片,而且体现了社会责任感的担当。
五段命题作文 水平参差不齐 拍手称快与不堪卒读交叠.第二段俄国最棒 cult又温柔 解题精妙.科长老师偷懒了 拍了个风光片. #BRICSFF@chengdu2017
这种命题作文简直尴尬到死。台词强行扣主题,印度那部强行煽情,南非故作哲思,巴西情绪还没到就戛然而止,俄罗斯那部有点趣味也止于趣味,贾大师就不说了在给平遥古城拍宣传片?好久没看到这么烂的短片集了
大家都敷衍了事的时候,还有老毛子挺着
大象点映真是一次糟糕的体验,大家是来看电影的不是来看召集人的个人秀。另外观影过程中架着摄像机一直拍观众的傻逼,不管你是哪个媒体谁叫来的,杨德昌都与你同在。而对于电影,没有什么比五个人共写一篇命题作文更尴尬的了。
虽然这么打分很不公平,但是我只想为第二部俄罗斯站街,扣题最自然也很有创意,希望能出个长篇。南非太催眠也没懂。印度强行煽情,巴西故事不饱满。至于中国的…诶,贾樟柯能不能别每次都让自己老婆说着方言演这种人物了,命题作文只说一个论点没有论据分也不会高啊。
只有第一个含有一点纪录片,其他并不是了,还有科幻片、魔幻现实呢。五个故事是五个国家的导演作品,全都与时间有关,合起来最好看,单独看第一个第二个有点犯困。最喜欢第五个中国的故事。昨天科长来深圳了,但我隔一天才看到这条新闻。
贾导是拍着玩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