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之作,备受国内各个年龄层次的读者喜爱,也一直是影视剧改编的重要IP来源之一,近年来有关西游题材的电影不少,但作品质量层次不齐,不乏优秀之作也存在千篇一律毫无新意的改编。在这个中秋档,这部由马系海执导的动画电影《大闹西游》则以一个全新的方式重新阐释了美猴王孙悟空,以平凡的小人物也能创造奇迹为出发点,建构了一个与以往都不同的孙悟空形象,称得上是对西游题材的一次极具创意且成功的尝试。
在影片《大闹西游》中,图书馆的玩具小猴子孙伍元自认为是美猴王,却因为拿不出真正的“如意”金箍棒而备受伙伴嘲笑。在一次机缘巧合下,孙五元只身一人进入了真正的西游世界,偶遇被赶回花果山的孙悟空,并随之在西游世界展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冒险之旅,便是发现心、发现自我、寻找如意的过程。
在影片《大闹西游》中,故事发生在孙悟空因识破白骨精真实身份而将其打死从而被师傅误会,一气之下回到花果山之时。影片将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形象做了一次全新的建构,当这个膀大腰圆充满肉感的孙悟空第一次出现在银幕上时,不禁让人觉得新奇又有趣,仔细一想,这样的设定也有其合理之处,毕竟西行取经是发生在唐代,那个时代本来就是以胖为美,再者大圣虽看起来肉嘟嘟,但与牛魔王较量起来身手可是十分灵活,十分霸气,这样的反差萌更是让人觉得孙悟空的可爱。除了全新的胖大圣的设定,片中另一个主角小蓝猴的形象也十分吸睛,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猴子颜色一般都是金色或红色,这次的小蓝猴一身蓝色毛发还是首次看到,让人觉得十分新奇。实际上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原型源于印度神猴哈努曼,而哈努曼就是蓝色的,这样看来,小蓝猴的人物设定不仅有趣,还体现出创作人员对经典作品所做的研究准备之深。此外,片中主要反派牛魔王的角色也极具新意,看上去牛气哄哄一点也不好惹的牛魔王居然是个热爱画画的艺术家,他拿着笔认真画画的样子让人觉得新鲜又好玩。
“如意”是理解《大闹西游》的关键,每个人生而平等或者不平等,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诠释或反对,如何活得如意便是我们生存的难题。《大闹西游》拍出来国产动画难得的燃气质,同时又深刻的探讨了阴影之下的角色怎样实现如意的路径,如意就是在逍遥和拯救实现达然的梦想。当孙悟空鼓励小蓝猴勇敢打败牛魔王时,小蓝猴不自信地对孙悟空表示“可我只是个玩具猴啊”,孙悟空随即回应“我也只是个石猴而已”,短短的台词让人备受感动,每一个大英雄最初都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而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决心则是他们变得强大的必备素质。
陪儿子一起看的,觉得脑洞开的挺大,刚开始还有点懵,那个八戒版的孙悟空真是有点毁三观的感觉,不过好在画面精美,3D建模也做得很不错。不过儿子一直看得津津有味,完了还一直跟我说真好看,要知道他早前看欧美日动画经常会中途退场的。所以那些说不好的大人,这部动画片不是拍给你们看的,小孩子爱看才是王道。影片结尾说还有续集,希望是真的。
昨晚看了大闹西游的点映,看完心里非常不适
本身的期待稍高,与一堆小孩子坐在一起,希望能够借由短暂美好的动画片暂时忘记所处大人世界的不幸。客观的说,影片所呈现的画面是很美的。
而我的厌恶只是因为一个小小的人物,一个小奶牛,电影里面反派牛魔王的徒弟。
师父得意时,它说了一句话,动作非常夸张~“师父一直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影片结束,牛魔王被打败,他在趴在悬崖边的师父面前露出极其不屑的神情,并且!吐了口水!!!
电影本事剧情不怎么样,很多地方都很牵强,就是给小朋友看的,画面很美,但让我觉得惨不忍睹。在这些小朋友面前播这些,在我面前出现这样的剧情,令我感到难受。
许多部分的台词令人摸不着头脑
比如 菩萨对孙悟空徒儿所说的:这个世界,如果没有了不自量力的家伙,那该多无聊啊。
所以……这些不自量力的家伙就是为了充实其他人的生活么???这句话哪里有对它起到激励作用了???
墙倒众人推,墙倒了,一个失意的角色被人们定义为不善,人们自以为自己在伸张正义,在审判不义,忘了自己也曾在不义的队伍里充当极其重要的角色……人性如此,已经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下一代了
那天我去影院里看了两个片子,《黄金兄弟》更多的感觉是情怀,就像很多人说:“我还欠那些年《古惑仔》的一张门票”一样。而后面这部《大闹西游》我感觉更适合带娃的宝爸宝妈或者一家人一块去看,在经典IP加持下和金箍棒设定的基础上突破,创新故事,加上走心的画面技术处理,让大人看了不闷还觉新奇,与孩子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佳节(我在观看影片当时,场内基本上都是一个个的家庭,更多的是妈妈带着孩子,这时候我真想问,爸爸去哪儿了?)。 我个人觉得这部片子在于孩子需要家长陪同观看边做正确引导的情况下观看。它不像《疯狂动物城》,迪士尼更擅长于将每个角色性格刻画得很深刻,从而在做成年人的思想工作,焕发成年人对自己童年的一些记忆,让成年人之间自发地去做口碑推动。所以其实迪士尼的这种合家欢风格有些地方孩子反而是看不懂的,孩子们之所以觉得好看好玩,因为全是动物加上生动的表演和搞笑的情节。更多时候是大人们看入神了,而孩子们的问题很多得不到答案。 而国产合家欢题材动画不一样,更多的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出发,做他们可能喜欢的,想看的内容,孩子们看得其乐融融很入神,还会在不同情节上去边看边反问身边的家长十万个为什么,实际上这很好的挖掘了孩子自我学习和不懂多问的特点。而家长在这里则是一个精华提炼,正向引导的角色,当你读懂了故事想要传达的主要精神时,你便会去从这个方向引导孩子建立起相应的能力和精神。《大闹西游》这部片更注重的是让孩子懂得认识自己,面对所处环境本身被贴上什么标签时,自己该如何正确做出选择去撕掉这些负面的标签,再去维护属于自己正面的标签。这实际上是对心理学上的“标签效应”做自我管理。 《大闹西游》讲的其实是在一个每到晚上十二点,玩具们就会集体拥有自我意识,拟人化的生活场景去诠释每个玩具之间的心理活动和生活交流状态,从这些交流过程中你会看到其实玩具之间也在互相嫉妒甚至在嘲笑对方只是活在戏里设定,实际上什么也不会,也没什么用。剧中孙五元(小蓝猴)实际上是贴上了几乎天下无敌的“美猴王”标签,在这个标签光环之下,其它玩具对它产生了怀疑和嫉妒,而因为小蓝猴自己确实也知道自己并不是真正的美猴王,所以它想去《西游记》的故事里面找真正的美猴王借用金箍棒来证明自己也像美猴王一样可以拿得起真正的金箍棒。而去到《西游记》故事书里遇到真正美猴王的时候,小蓝猴才意识到拿起金箍棒并不是想象中的简单,为了证明自己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真正变强。
总的来说,改编的很有创意,画面也比较精细,小猴子的特写很可爱。
但小猴子的成长路径不充分,没有他本性的闪光点,真的感觉就是一个爱做白日梦的塑料玩具而已:
整天以美猴王自居,被人折断假金箍棒也算咎由自取;
孙悟空全心全意教导他,他却轻易被挑唆去偷金箍棒,毫无师徒情谊;
和孙悟空学了半天,最后去救师父的时候,面对小喽啰都一直是被动挨打的局面,只会后退,还不如娘炮猩猩,只因触发了仙人留在他身上的印记就突然爆发了。
相比于风雨咒结局pk的太过简短,大闹西游的结局pk又太过冗长,删减1-2段都足够华丽精彩。
也可能正是由于小猴子没有忍辱负重的前情渲染,所以最后感觉不是扬眉吐气或为民除害,而是抢戏(虽然他是主角)、运气好(孙悟空必须找个徒弟)、开金手指(故事预设)的感觉。
整片最大的亮点是故事的切入点:
开篇以孙悟空打白骨精的师徒矛盾为缘起,唐僧让孙悟空去悟为师之道,最后孙悟空在教导小猴子后终于明悟:比眼睛更重要的是心,如果用心去相信,妖精也能成佛。
虽然我觉得小猴子的所言所行并不能让孙悟空领悟这个道理,但就这个道理本身,和西游记是契合的,也算是对唐僧为什么总是和孙悟空意见相悖的一个解释,同时也是对孙悟空自己的解释:他自己就是一只妖,虽然言行跳脱,爱捉弄别人,但内心正大光明、不掩正气浩然。
第一次,让我萌生了去看看原著的想法。
影片最后也让唐僧有了现代人的思想进步,比较有喜感。
齐天大圣真的是不可替代的,这是空前绝后的天下唯一的一只猴子,其他猴子无论如何都不行,想要超越他,除非换一个物种。这就是超级大IP的力量。
电影分级越来越势在必行,今年国内动画看了风语咒和大闹西游,相较而言风语咒的观影群大致定位成年人,而大闹西游的观影对象则基本定位儿童。脑洞已经大到把金箍棒做的人人可以拿的动,举得起。可是世间万物并非均能举得起放得下。值得肯定的是电影画面做的很精致,精致到水花泛起,牛毛耸立。
国产动画的崛起不仅仅需要精美的画面,也需要编剧的激励,没有故事支撑的动画可能还不如剪纸带来的震撼效果强烈。
就不怕六老师告你全家?
动画制作部分精良,电影开始的点也是新奇的,但是到了进西游记的剧情里开始变得俗套了。大概就是很久以前一直用到现在的那种俗套任谁谁都能做编剧的剧情,一个平平的主角有个迫切想要证明自己的需求,遇到一些改变一生的人与事后又同出一辙的做错了事情,马上要去挽救这个错误之后被自己感动到升级打败boss的结局。就一句,被编剧害惨的制作ok的没灵魂的动画。
孙悟空是齐天大圣,不是齐天大猩猩。。。确实够闹的
真想把后来所有拍西游题材的导演、制片人全部绑架了,让一只发情的大公猴全都日一遍。也许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对猴子有阴影才会放过西游吧!!!
国外的动画都评分挺高,国内给低风,有点过分了,至少都是6分以上合格的
片头3D效果无敌!剧本还不错,不过总会把它和 大圣归来 对标
我就说一个,40分钟内猴屁股加放屁作为笑点用了8次。全面崩塌,谁看谁上当
和追光动画《小门神》《阿唐奇遇》《猫与桃花源》一样看到了国产动画在三维电脑技术上的进步,《大闹西游》也尝试让口型对上台词(虽然做得不太理想),但形象设计、故事编排依然差强人意,蓝色的孙五元、肥胖的孙悟空,实在喜爱无力。场景背景物件以及动作流畅度、3D效果比较不错,但某些镜头里的花草没风时还一直飘动,实在有够欠讲究。
看了点映,故事还是差那么点味道,但还是比较通顺没大毛病,而且最重要是视觉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场景的精细程度和打斗的流畅及观赏性都还是可圈可点。还有个遗憾是是精美的场景少了点中国风,倒更像阿凡达的感觉
美术一星,技术一星,没了。人物莫名其妙,剧情纯属扯淡,节奏乱的可笑。又是蠢货领导下的动画工作室的作品,参照追光。你们这帮猪头导演能不能别再强奸这帮手艺还不错的动画民工了?结尾预告还有2,那就祝2赔的更多些吧。
这片应该跟追光动画(小门神、阿唐奇遇、猫与桃花源)是穿同一条裤子的,画面精美,小蓝猴子造型不错,场景更是优秀,可见这片美术概念以及后期制作水准都到位,但故事还不如追光动画啊,故事幼稚笑料低俗,哪儿跟哪啊。前不久有一部《小悟空》,今日又是这部,都是小猴子跟大胖子师父在一起,都是功夫熊猫带的节奏。不过这片画面比小悟空强,打斗场面cos龙珠,小蓝猴最后变身超级赛亚人,2.5星
目测7分打底,看完只能给3分
把艺术和艺术家黑成这个样子好吗?
看得下去。这种电影很多地方创作者都是在揣摩观众的兴趣努力迎合,而不是为了做出一部好电影。不过,故事还算完整,画面很不错,各种学习借鉴痕迹,创意还是不足。
幼稚园校报落选脑洞
一个类似于西游外传的故事 当孙悟空也成了师傅 借鉴博物馆奇妙夜的概念 但显然导演的想法超脱于现实 构建一个他自己想象中的西游世界 这里有五百斤的孙悟空 纯为搞笑吗?好像肥胖并没有影响其灵活性 如果最后玩具猴能悟到真正的强者不依靠外物或许立意会更好 不过现在关二爷乱入也挺搞笑的
美术可以,故事低龄台词尴尬,美工像这么用感觉好浪费哦。结尾还要拍2,求放过美猴王,六老师快来呀。2019.5.14 2/10
一般我对观影活动的电影都很手下留情的,但这部看到好多其他动画的「影子」(并非致敬),剧情设计上略低幼,且有一些无法自圆其说的漏洞,一些包袱有点尬,对于我这个笑点低的人来说,看到结束也没能笑出来……
西游记占了国产动画电影的半壁江山!!!
与其花钱买软文抱怨观众只认成人向,不如多看几遍千与千寻。低幼向、成人向从来不是观众评判动画好坏的标准,千与千寻的故事是宫崎骏为10岁小朋友创作的。烂就是烂,别赖低幼向。还有、放过西游记,孙悟空是熊大熊二cos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