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男(2013):花美男生男斗真负责面瘫耽美,圣母医生松雪泰子负责煽情,警察江口洋介负责打高级酱油。疯子们统统放弃治疗,飞跃疯人院。这些心智异常的家伙苦练杀人本领,将自己打磨成一件所向无敌的人肉凶器。精细计算出藏匿在通讯、建筑学、化学、解剖学、光学、运动学、材料学里的犯罪机会,制造一起起惊天大案。
如同柑橘生长数据非得从枳的病理报告中得出一样,导演们乐于在人迹罕至之处观测人性,在精神病人的世界里推演人伦序次。一定要从这些异端奇葩身上扎出人血来,这是东亚电影莫测高深的一盘大棋。
《脑男》是另一部对人性失望的电影,只是中间用了太多篇幅去探究“脑男”铃木一郎(生田斗真 饰)的形成,前半部是科幻片,后半部才转到对人性的讨论上来。大篇幅的表现“脑男”的表征,或许亦是为了揭露人性之恶,但纯粹展示表征,且在这之上花的篇幅过多,不免有累赘之嫌,也使得剧情拖沓,导致后半部对人性的讨论不够细腻深入。
许多人将之与10年的《告白》相较,其实日本电影里,对人性失望的电影很多,《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白夜行》、《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等等,《告白》是近年来此类电影中的佼佼者,并且在风格上和《脑男》很像——它们都是非常阴郁的,不仅仅画面是一片无望的黑白交织,人物感情上也缺乏爱情、友情等温暖情感的滋润,只是单纯且理性地探讨人性这一严肃沉重的话题。
比起《白夜行》和《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脑男》摒弃“为爱”“身不由己”等世人常用的理由,直接指出“因恶为恶”,人格缺陷严重的女孩绿川(二阶堂富美 饰)以杀人获得身心的愉悦,这个理由本身就令人发指,日本作家太宰治著名的小说《人间失格》,就是讲述一个人格上有严重缺陷的人,只不过他是靠精神和肉体上的自残来获得身心的愉悦。凡是涉及到人格缺陷,我都不寒而栗,以为这是最恐怖的缘由。《脑男》中另一个罪犯志村(染谷将太 饰),也是一个令人内心发毛的角色,双眼微眯,淡淡的笑容和可怜的目光下透出幽寒和挥之不去的戾气,结尾也证明他有狐狸的狡诈,是与毫不掩饰暴虐的绿川不同,但同样可怕的角色。
<图片2>
身着白色衣服的脑男铃木一郎,是屏幕上亮眼的白,在一片黑暗中扮演着维护世间公平正义的角色。这个漂亮的瓷娃娃俨然是原著作者幻想出来的救世者,与漫威的众多侠不同的是,他没有人性,没有人格,没有情感,没有思维,如同机器,却比机器更引人注意,因为他是个有血有肉的人。这样极端的设定恐怕也只有日本作家能够胜任,极端单纯——没有人性,又极端复杂——没有人性的人。原著作者对于人性的失望可见一斑,他笔下的救世者是一个没有人性的人,只有失去了他厌恶的人性,这个救世者才有可能拯救世界。这是任何有人性的人都完不成的伟业。比如电影中的警察(江口洋介 饰)和精神科医师鹫谷真梨子(松雪泰子 饰),前者依法执法,严格按照审案程序办案,却旧案积压,罪犯屡屡借精神疾病之由逃脱法律制裁不说,伏了法的志村被释放后依旧干着昔日的勾当。后者精神科医师真梨子,试图感化罪犯,反被志村利用。当法律和精神感化均失效,“以暴制暴”似乎成了维护世间公平正义的唯一途径。
在人性这个话题的讨论上,日本无疑是深入的,但有时会走极端,比如看似众望所归的“以暴制暴”。单单围绕“因恶为恶”的少数人群,不免武断,单单选择一个冲动的警察和一个精神感化失败的例子,不免片面。如果世间公平正义真的需要“以暴制暴”来维护,那也绝不单单依仗于此,多种其他手段的加入,或许才是真正有效的方式。毕竟,如片中真梨子所说,判定一个人的生死需要严格的标准界线,将所有罪犯一概处死,绝不是文明发展的方向。另外,这样极端武断的思维和方式总是和军国主义分不开的,黑暗之所以令我享受,也有一股战栗在里面。
<图片3>
电影有几处有意思的地方。其一是警察把脑男铃木一郎送到精神科医师真梨子手上时,叮嘱医师切不可让他借精神病之名逍遥法外,他之所以指名要真梨子负责此事,是因为他坚信真梨子作为那起汽车爆炸案的幸存者和见证者,出于感情原因,一定会将脑男送上断头台。如果说法律是维护世间公平正义的有力武器,那警察的这一做法恰恰在破坏这一公平正义,在理应保持冷静公正时,他不自觉地被自我意志所掌控,让这样的人来执掌法律利剑,何尝不是作者或编剧对法律和人性的一次奚落讽刺?
其二,结尾,真梨子对着脑男大喊:“你毁了我的心血!”真梨子的弟弟死于志村变态残忍的杀害,她却为其做精神感化,可知真梨子为这一治疗方式倾注了多少心血,精神感化几近成为她的信仰。在志村利用她欺骗她,出狱后再作恶而被脑男所杀时,真梨子最大的感受不是为如她弟弟一般的受害者感到悲痛,不是对自己的治疗方式进行反思甚至懊悔,她最大感受是自己苦心经营的信仰轰然崩塌,脑男轻松证明了“以暴制暴”比“精神感化”有效得多,她愤恨!人性的脆弱与自私暴露出来,这个小细节是对信仰的嘲讽。
不管生田斗真冷峻阴郁的脸俘获了多少芳心,染谷将太的演技在这部电影人可真是令人刮目相看。几个镜头,他温和笑容下的阴鸷不知藏了几许深,让人疑惑,却看不透,直到最后结局......再没有比那令人惴惴不安的面庞更适合作人性之恶的注解。至于最后脑男露出的微笑,我可以把它当作笑话么?
曾经我们老是在争论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
孩子多单纯,童心多纯粹,当然是“性本善”啊。
孩子会无聊地虐杀小动物,会幼稚地因为小事就打架,当然是“性本恶”啊。
还是说,人之初,性本无善恶?
这是“知乎”上的一段回答:
那么“无善恶”是一种什么状态呢?“白色”不也是一种颜色吗?
还是费解。
我觉得这部日本电影倒是能够大致解决一下这个问题,电影的名字叫《脑男》。
日本社会频频出现炸弹爆炸案件,死伤无数,甚至包括无辜的孩童。
为追查犯人,警察循着线索来到一个仓库,突然遇到爆炸。仓库中有人逃脱,只剩一个满身插满碎片的男人站在原地,被警察抓捕归案。警察推断此人就是罪犯无疑,还有同伙潜逃在外。
这个被抓捕的男人脸部没有任何表情,他不说话,不畏惧,也不喊疼。他面对义愤填膺的人对其的咒骂,平静如常。却突然在听到隔壁囚室犯人的对谈时,而有了一丝反应。
隔壁囚室的犯人在无耻地炫耀自己的杀人行为,没有丝毫悔悟之心。在某一天提审的时候,他和那个犯人恰巧在走廊擦身而过,他突然冲过去想要杀死对方,几个狱警也不是他的对手。
接着,他就被带到了精神鉴定中心。
主治医生在多次的诊疗过程中发现他不同寻常的地方,他智力超群,却没有人类的情感认知,俗称“脑男”,电脑一样的人类。我觉得,他就是属于“无善恶”的那一类人。
正因为没有情感认知,所以他没有任何欲望,包括“求生欲望”。他从小被调教,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去上厕所,什么时候得吃饭,他像背诵知识点一样按照规定去做正常人本能会做的这一切,这样他才能够活下去。
“无善恶”的这类人是什么状态呢?他正在杀人!
因为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被醉驾司机撞死,对方的态度还丝毫不知悔改。
爷爷就从小教育他各种杀人方法,叫他杀光这些坏蛋,拯救黑暗的世界。
于是,他就认真去做了。
他当然不是炸弹案的凶手,他会出现在仓库里,是因为他正和真正的罪犯搏斗。
他杀得全是十恶不赦的坏人!
所以,“无善恶”的状态等同于“有善恶”,这在于你怎么来判断。
他是一张白纸,你涂上一抹黑色,有的人觉得“真丑”,有的人觉得“美得要死”。
电影里还有一类人是“极恶”的,比如这些爆炸案的罪魁。
导演特意找了一个少女来演这个罪犯,“少女”一直是“美好”的代名词,可是她生来就邪恶。她杀了自己的父母,用父母的遗产出国留学;她用自己的高智商凌驾于精神医师之上,杀人是她唯一的快乐。
这时候一定有人会跳出来要拯救这个少女。
“极恶”的另一面是“极善”,影片里“极善”的代表就是“脑男”的精神鉴定医生。这是一个完全圣母一般的角色,八年前,她读小学的亲弟弟被一个变态的初中生残忍杀害。她的母亲因此患了忧郁症且拒绝治疗,而她呢,面对这个祸害自己家人的凶手,竟然选择担任他的精神医生。
她悉心治疗了他八年,将他当作自己最重要的病患,她希望能够帮助这个失足的孩子重新面对世界。有句成语怎么说?以德报怨。“以德报怨”换来的是她自己内心的煎熬,以及母亲对她的仇视。
她很痛苦,然而她克服了,用她内心强大的“善”。
到头来呢?这个男孩出院了,在医院的鉴定下,他终于成长为一个积极向上的孩子。他为自己的罪行懊悔不已,也对这个社会充满责任。
然而“脑男”杀了他。
医生难以置信地冲到他的家里,发现他横死的尸体,却也意外发现了一个被关起来受折磨的小学生。这个孩子的样子,跟她弟弟当年一模一样!要不是“脑男”将这个人杀害,那么又会有一件小学生枉死的惨案。
八年的努力依然一场空,这个她“以怨报德”的人最终还是戏弄了她,他骗过了医院,出院后继续作恶。所以,“善”是什么?“善”能养“恶”。正是她内心的宽大助长了对方,让罪犯有了逃脱的机会。
当看到犯人惨死的新闻时,医生那个患忧郁症的母亲才终于释然了,她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她终于相信了世间的公道,然后对女儿说:“我愿意去医院治疗了。”
看,她的“善”不仅助长了“恶”,还摧残了她母亲的“善”。
《论语宪问》中有云:“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有人说:“用善行回报恶行,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回报善行?用适当的惩罚回报恶行,用善行回报善行。”
武侠小说里常说“有仇不报非君子”,当有一天你的胸怀那么宽大了,宽大到可以完全容纳那些伤害你的人,那么,你将有什么脸面面对那些为你辛劳付出的人呢?
“善”和“恶”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报”,“以善报善,以恶报恶”。影片最后的镜头给了“脑男”一个微笑的表情,他似乎终于有了情感,因为他说,当他被伤害得遍体鳞伤的时候,医生为了他哭了,这是第一次有人为他落泪。
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不做一个“盲目原谅”的人,才是真正的有情之人。
与朋友在滨北看完脑人,给我冲击最大的不是一二连三的爆炸音效,反而是作精神病医师的女主人公,在最后找到了被关在浴缸下剃光了头发眉毛的小孩子那一段,让我几乎震撼得说不出话来。
怎么说……由于开始的剪舌片段,所谓的天才反派少女与其女伴早在我心中打上了“中二”标签后,反派的登场、台词与动作,都莫名其妙的带上了些耍宝调侃的意味,就连高潮时揭露身份与家庭环境因素,又及最后被警官一枪击毙时,都给人一种“啊,原来如此,不过这般而已。”的感觉。
反倒是女主人公最为重要的病人志村君。——好吧,我是得承认,也是因为染谷将太长得乖而顺眼的原因,在最后出乎意料的表现,反倒是我认为的全剧中最为出彩的部分:
女主人公一直希冀于用正当的法律手段制裁他人,用自己的谆谆教诲感化他人,最后连自己最为得意的作品——她最为骄傲的小病人也背叛她,这无异于一次相较于爆炸更大的冲击。她对于这个病人的感情是复杂的,毕竟他是自家亲弟的杀人元凶。当然几月之前的她或许会为自己感到骄傲?毕竟她以圣母的光辉原谅了他,并将他推向正途。
最后还是入陶君(这里似乎应该用铃木君代替为好?)毫无犹豫的击杀,才得以让被绑小孩获救。以至连凶手生母,都在摄像机前跪谢残杀她亲子的凶手。
对于演技我打10分:
由于不常混迹日剧,我也是第一次观看生田斗真主演的电影。男孩子在大银幕中乖而安静,长长的睫毛倒映眼下,被阳光覆上蜜色的阴影;就连杀人挥枪,都带了些许从容不迫的艺术家气息。
于我来说,我虽并不反对“用正当的法律制裁凶手”,但变通也是需要的,真的无路可寻时,也得绕一些捷径为好。
前两天,微博上突然就好多人转发一部叫《脑男》的日剧。在此之前从未听说有关此片的任何消息。搜了一下才知道是生田斗真主演的一部推理小说改编电影。然后这两天刚出了DVD,于是大家才奔走相告,纷纷转载争相去看。
本着对生田斗真的一丝丝莫名好感(何)和对日式推理的一毫毫期待我自然不可免俗地去B站看了。
开头就被拔舌头给吓到,闭着眼睛把这段跳过去,后面又出现活挖眼珠子的情节。就在我以为整片就是这种惊悚恶心的调调的时候,后面的展开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只是一直在围绕着铃村——即脑男——展开。后面的弹幕有人在刷:“因为开头一幕而期待着接下来剧情的人看到现在是不是大失所望啊?”(笑)
如果不参考小说的话,单就这部电影而言,生田斗真演的铃村的确比较贴切人物本身。但是看过小说再看电影的话,总觉得小说里面的铃村更接近有生气的活人一般,小说里提到铃村有开一家报社,也能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只是给人的感觉像是机器人。
但是电影里把开报社这个背景给删掉了,而且生田演出的时候确实做到了一直不眨眼,完全是机器人的感觉。唯二感觉到他有人味的地方只有在山里捧着小松鼠的时候,以及在听说真梨子治疗的病人就是杀死她亲弟弟的那一刻瞳孔放大的瞬间。最后那一幕虽然是在笑,但是完全是无机质的笑容,不带一丝人味。
原作里对于铃村为什么会以自己的正义去裁决黑帮头目等坏人的理由描述的其实不多,只是提到他的外公有对他进行教育,以及火灾后在冰室家中的变化。电影则用很长的篇幅讲述外公在他成长过程中对他的影响,尤其最后的死亡,用那次火灾作为铃村开始杀人的转折点。这里我觉得电影的描写更好。
电影里把绿川设定成女人,还带着一个忠犬M帮手,并且对于绿川有了更多的个人描写。原作中基本上没怎么提到绿川个人的背景及性格描写。我觉得电影多了一些绿川个人性格背景的描写倒也可以,但是加那么一个忠犬M女角色完全没必要,大概只是用百合情节提高票房收入吧。
茶屋警部这个角色变化倒不是很多,但是似乎为了和绿川那一对呼应(?),茶屋也配了一个苦逼新人的跟班,且最后惨死。新人其实主要作用也就是最后被绿川绑上炸弹那里,激化了茶屋和铃村的矛盾,让他们两个大打出手。在原作里完全不同的情节,是一个真梨子的小病人被绑上了炸弹,并且最后也被铃村救下来了。到底是电影安排更好,还是小说更赞,我也说不上。
看原作的时候,感觉到真梨子和电影里由松雪泰子扮演的真梨子完全是两个性格。小说里的真梨子还算比较活泼,会和茶屋顶嘴,也没有什么患抑郁症的母亲,被杀掉的弟弟之类的多余设定。最后的流泪,大概也是为了突出人物矛盾,加强一些心理描写吧。不过电影里添加的她给杀害弟弟的人做心理辅导,最后发现压根没有改变杀人凶手的本质的情节倒是蛮赞的。
关于最后的医院爆炸情节,B站上面的吐槽好多。就不说真梨子为什么一开始不去拉手刹这种显而易见的bug了,就说铃村以一己肉身去撞汽车的情节,实在是叫人不知道说什么好。铃村可是智商超群的类机器人啊!怎么会想出这么笨的阻止坏人的办法?!而且最后茶屋竟然就放铃村走了?等等,以茶屋的性格会这么做吗?不可能啊!还是原作更符合逻辑一些,原作里铃村有意引导茶屋抓错了人,自己则将那个爆炸犯真凶带走,执行他自己的正义了。
其实很多人都说小说比电影更好,逻辑性方面应该是如此,但是在刻画人物的性格方面,我觉得电影做的更好。电影终归更商业化一些,所以增加一些百合、拔舌头的噱头,倒也无可厚非。对于我来说,一部片子看完后,我常常会回想,会研究主角,我就觉得这是个不错的片子。而这片子让我有兴趣去读原作,那就算成功了。
撇开变态不说,日本人解析人性其实挺到位的。最触动我的不是脑男,也不是爆炸案的女凶手,而是那个猥亵并杀害幼童的男生。真梨子医生的研究课题其实挺人性化的,但在畜生身上是不会有试验效果的。
中二深井冰大乱斗
看完了真想搞死欧巴桑医生,假圣母真脑残!!!还有那对炸弹蕾丝边,一个癌症一个口臭,都多大了还中二!有病不好好治,成天一边吐血一边幻想王子sama杀死自己,暮光看多了吧!!染谷将太和二阶堂富美打包出的势头是要怎样?!最后四星全给生田斗真的颜和身材,只是最后虐圣母还不够给力!!
眼睛里都是帅哥啊妈蛋,原谅我无法进行正常的剧情打分。
很喜欢江口叔的角色,处理得也超级好。生田就不说了,一直跟着走过来的饭看这片一定会感慨万千。有吐槽的点,但是第一次看是不会忍心做这么扫兴的事儿的,片尾一幕看得有点眼泪,ed棒得俺想截图啊啊啊啊啊,唯一的遗憾就是电影院没进那件罗夏T恤,除夕过得很快乐,新年好,啊蛤蛤炫耀完毕。
七零八落
(内部试映)生田斗真以后的映画资源会越来越多
不哭不笑不吵不闹,抱膝坐在墙角的toma太乖了!打斗戏干净利落,俯卧撑好帅!全片无表情拼的就是颜技!痛みを感じてないなんて、どんな気持ちなんだろう。TvT
TOMA的颜干掉了所有的剧情,干不掉圣母的拯救情怀。对恶的姑息是最大的“恶”,它让一切善失去了意义。
对待邪恶,脑男是以恶制恶,警察是以法制恶,女医生是以爱制恶,影片倾向于脑男的方式,可依靠强中更有强中手,恶人终须恶人磨的以恶制恶方式,则最强者谁来制约,最恶者谁来磨?这明显是通往专制极权的死路。目前只能以法制恶,将来必定是以爱制恶,所以圣母才是人类的方向,如此才有光明可言。
虽然整部片子充斥着“吓你一跳”和“哎呀我去”的节奏,依然无法掩盖其脑残的本质,不过狠狠抽了圣母大嘴巴子这一点我还是相当欣赏的
“人类既非天使,亦非野兽。不幸的是,任何一心想扮演天使的人都表现得像野兽”
看好二阶堂富美
太田爱绿川爱的如胶似漆,自抽耳光;番茄主持正义有若圣女贞德,斗志昂扬;二阶堂杀TOMA、炸医院,堪比荆轲刺秦一般悲壮。最重要的是,他们全都精神不正常。
番茄和鼹鼠之歌里简直两极,不过这里确实是美的,电影全靠脑男这个设定撑,还浪费了这个设定,剧情逻辑性差,想表达的东西毫无说服力,看脑男被车来回撞发现原来是盾男。PS我觉得番茄挺合适演闷油瓶的嗯
内心一万只草泥马在咆哮
影片主要角色由一个帅气的天才缺陷少年、一个圣母医生、一个鲁莽的警察还有一个中二病少女组成。期间穿插令人捉急的种种情节,搭配优良的BGM和效果,值得影院一看。。。toma演的蛮好!就是我怎么觉得他的戏份没有圣母多。。。剧情太弱(大概是上帝视角的缘故。。。)
联想到私下活泼的生田,觉得让亚麻来演面瘫更合适,反正他面瘫已经不是一两年(我是认真的
衣服被划开四星 露胸罩五星!!!!
说起来我是彻头彻尾的「以恶制恶、法外制裁」派的人,凡是大扇圣女派耳光的片子我都觉得痛快无比。演员选得好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