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遇见女孩,希望遇见绝望,他们遇见爱情。
影片结构上可以分为三重遇见:遇声、遇面、遇心。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叠加最终升华。它是法国新浪潮后起之作,法式的浪漫又略带些冷酷,作为卡拉克斯的处女作,整体上表现成熟,不容小觑。 1.遇声: 男孩艾利克斯的女友与自己的好友出轨,女孩蜜蕊拉失去了自己的爱人,男孩内心有欲的渴望,所以他才会在女孩楼下的对讲机前驻足。艾利克斯第一次“遇见”女孩是通过对讲机,女孩的男友诉说他对两人爱情的惶恐,男孩遇见女孩的声音。 2.遇面: 影片的基调在开始的手持摄影和沙哑断续的画外音中体现,飘忽不定,无所适从,而男孩和女孩内心炽热的感情则更为强烈,男孩在偶然进入一次私人聚会,在那里艾利克斯遇见了蜜蕊拉,短发的蜜蕊拉。导演卡拉克斯第一次在空间上将两人放在一起,并为他们的遇心铺垫。 3.遇心: 相同的心才能称为遇见,艾利克斯和蜜蕊拉其实都痴情。男孩的女友移情别恋,和好友讨论着和他的性爱细节,但艾利克斯还是舍不掉对女友的爱恋,给她送去了信和唱片。蜜蕊拉爱着男友,可以为了感情付出一切。两人相遇后诉说着各自感情,男孩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但可悲的是女孩没有力去爱了,蜜蕊拉的心中没有艾利克斯的位置。两人看似可以碰撞出爱情的火花,但终究结局酿成了悲剧,同时这与起幅时的画外音相互照应。 另外,导演在物品细节上的处理寓意深刻,艾利克斯家中油画的背后记录了他的一些事件详图,通过摇镜头我们可以得知爱和欲望是艾利克斯这个人物的突出部分,艾利克斯女友留下了一个围巾,是她最喜欢的颜色,而男孩的衣着恰恰是相同的样式,说明了艾利克斯对女友的不舍爱恋。弹珠机的多次出镜象征着内心的碰撞与远离,杯子上的缺口和电话亭窗上残缺不全的玻璃寓意着两人被爱所伤的内心以及他们的相遇不会有圆满的结局…… 影片结局的设置令观众出乎意料,蜜蕊拉死去,但当我们为此哀叹时,画面又回到了不久前,在设置了悬念后,用前镜头解答解答:原来是蜜蕊拉听到艾利克斯的声音后把剪刀藏入怀中,艾利克斯最后的一抱结束了蜜蕊拉的生命,女孩死在爱的怀抱里。更为讽刺的是,两个人双双倒地,而对面的情侣还依偎在一起仰望着星空。爱让一边的人沉醉,而让另一边的人陷入深渊。 整部影片像是关于爱开的一个玩笑,爱情不是单方面的美好或者恶,而是对立的整体。他们因爱而活,因爱绝望,因爱而爱,因爱而死。爱常常让人沉醉,却也能“杀”死人。
前三十分钟拍的十分晦涩,冗长,意识流。 之后不知不觉也就看完了全片。两个受到情伤的小兽是这座城市的异类。格子衣服的设计似乎命中注定他们会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很喜欢单向透明落地窗的这个设计。房间内是要感情走向崩溃的恋人,落地窗正对着的房间是一对热恋中的情侣。最后女主殉情时落地窗的设计显得格外精妙,一边是为爱殉情的女主,另一边是热恋缠绵的情侣。厨房亚力克斯对蜜蕊拉的深情告白,像是在阅读欧洲情爱小说的告白桥段,这么快男主就走出了失恋的阴影爱上了蜜蕊拉?我想不是,更像是受到伤害的小兽在寻找同类,找一个可以互相舔舐伤口的同类。如果真这么快又坠入爱河,我想不至于会错过火车。
如果落地窗的另一对情侣是另一个世界的亚力克斯和蜜蕊拉的话,我想会更有意思。现实时间线是落地窗里是为爱殉情的女主,另一边是另一条时间线,男主救下了女主,受伤的两颗心彼此拯救,成为了一对新的恋人……
这儿... 我们... 仍然是... 孤独的
一切是... 那么缓慢... 那么沉重... 那么悲伤
不久... 我... 就会... 变老
而... 这一切... 都会... 结束。
by 老妇人 from 电影《男孩遇见女孩》
卡拉克斯先生,您是不可能拍出糟糕的电影的。您是外太空来的怪客,出现在人间也不过是羁留,烧坏了夜空也烧坏了邻居的房子,你是马戏团的俘虏,只效忠于爱情,如果你的血液里还剩一颗行星,在巴黎的河滩沿打转,那它的名字只能叫做,诗。
碰到好片后找该导演其他片看不一定成功。好久没看过这么闷的催眠电影了。台词是很艺术,但影片整体感觉空洞,居然有人说像新浪潮。时不时黑屏像是导演/演员掌握不了长镜头而做的变通。孤独的青春被过度稀释和夸大了。黑白片、手提摄影机、没表情的演员,还能再做作一点吗?看在是处女作份上,给个三星
越爱越孤独。本周等看大银幕。
快送医院啊,俩蛇精病!大概有一两个镜头(停电聚会晚些时候俩人在厨房疯狂地聊天儿。对!人们从一旁半掩的门另一边陆续经过离开外面有雷暴雨声)莫名惊醒我了。剩下的就是一个无聊苦闷以至于发展出超强自恋的人谈了一场身心失调的恋爱罢了which对法国电影中的男女来说也就那么个套路
显而易见的是,卡拉克斯的处女作《男孩遇见女孩》继承了法国电影新浪潮强大的影像/文学传统,其源自戈达尔影像系统中的强间离性与声画分离手法与战后欧洲电影普遍的存在主义式琐碎/意识流叙事,在这部处女作中以一种纯粹私人化的表意逻辑——以突如其来的黑幕切断人物瞬间思绪、以聚焦/失焦进行对人物瞬间状态的捕捉、横移镜头展现出的客观韵律——构建而出。现在看来,卡拉克斯似乎才是“电影作者”的最佳代言人之一,其作品序列中所有的人物、动作、情境、状态、语言自始至终保持着内在连贯,它们成为了《Holy Motors》中的有机构成元素,完成了“作者电影”最终意义上的融汇。
我最喜欢的作品来自Leos Carax!我看完后激动得不行.
这虽是卡拉克斯23岁拍成的导演处女作,但技艺已十分娴熟,画面黑白对比强烈,光影运用也很得体,影音剪接等方面有戈达尔的影子。
黑白影像衬托出主角的孤独,喃喃自语的独白也尽是荒凉之感,标记了生平的地图更像是对个体的嘲讽,有缺口的杯子不过是破碎之心的象征。同病相怜的男孩与女孩并没有朝着罗曼蒂克的方向发展,寂寞终究是需要独自去面对的,没人能化解,也没人能填补,最后只能沦为悲剧。
你们爱得歇斯底里,却对过去心有余悸。
卡拉克斯处女作,可以的啊,黑白的画面分外迷人,女主更是美得一塌糊涂。很多很有意思的细节,比如话到关键处被背景音盖掉,各种剪辑的小把戏。他就是个爱情的怪异观察者,有别人看不到的角度。最后几分钟真是好心碎。
黑白光影,美丽邂逅,悲伤结局。
要叙述时遭遇结局,要开始时发生意外,要开口时杂音干扰,要回忆时已心各一方,空间、镜头、表情、细节,处处是联系与矛盾,但从头到尾又异常平静。
6.0/10。至此,卡拉克斯长片作品已补完。很难想象一部处女作技术水平就如此出色:摄影、剪辑、打光、构图都是一流的,而且有着鲜明的新浪潮标签和致敬成分(影子运用明显摸仿早期表现主义),但只能说我实在太讨厌这个故事了,单调且乏味,这样奇葩的爱情观念也是我在这个年龄阶段所难以理解的。
Boy meets girl 卡拉克斯的好作品,他的电影里透露着迷恋以及不受干扰的叙述力量
超多的有趣情节。视为珍宝的前女友围巾实则是一个胖妇遗留的。电梯里回响着女友出轨的色情对话,凶残的女帽。马里昂巴德似的聚会。与米瑞拉交谈时的大侧脸。时髦橱柜旁割爱的缺口杯子。影印时的光影。楼下对讲机处金属低沉音的爱情独白与回到现实的简短一句话。吻戏男演员的低语求欢被聋人唇语读出。尽管是默片仍然显得喧嚣的手语老人。玻璃破碎的电话亭里突出孤单的男主。男主的讽刺误杀和全面大玻璃外旁若无人的出轨情人。
fuck,法国电影看多让人精神崩溃又想睡。面对秀恩爱,单身狗就要自杀?被高富帅抛弃也不会选谋杀偷盗的矮矬穷!
谁也无法逃逸,必须全力以赴的投入并享受这场疯狂的灾难~拍给所有以爱为食或似曾拥有的男孩女孩
刘若英《后来》的MV里,就挂着这部电影的海报。你都如何回忆我 / 带着笑或是很沉默 / 这些年来有没有人能让你不寂寞
女主角太美了。。。denis lavant是个天生的好演员,即使boy meets girl里这样青涩也无法掩盖,而holy motors就是一个境界了
结局太搞 拉旺和人兽杂交那玩意长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