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所用词语作中性理解,以期最好描述概括而并不做道德批判。 最近在狂看洪尚秀,倒不是喜欢他讨论的主题,但他的叙述方式非常有意思,粗粗地看,非常新浪潮,尤其Rhomer,在道德问题上边打转,但细看却有超过新浪潮的,或者准确说不同于新浪潮的追求,那就是为了更好地讲故事的追求。洪尚秀并不是现实主义那路子的艺术电影,不是的,他比那路电影更有意思,他是讲故事的,你说明明多半也是一种情绪啊,对,但你能看到他并没有一个劲塑造情绪或者体验,其实是一直在努力变着花样讲故事(即使是非常没有内容的故事)。譬如这一部(看之前其实也没有很大的期待),简直亮瞎了我的狗眼。就凭这部的叙述水准已经甩那些故事都讲不好的艺术片几条大街了。现在来做个简单分析 I.循环赛制叙事(round-robin narrative, or all-for-all narrative) 我自己发明了这个词(我目前还没见过有谁这么叫的,希望真有的话还请大家指正),我觉得比较能够贴切地反映这部片子的叙述逻辑,它不是循环首尾相续,也不是碎片(或者我叫做“洗牌式”)叙述,而是在个体人物与个体人物之间的排列组合式叙述,这个现象David Bordwell是从双人镜头(two-shot)来理解,认为是玩出了花样,玩出了境界。我完全同意他的观点,想更进一步地提出这种叙述方式通过下面II中的手法与本片主题灵肉相合,难解难分。懂点叙述学或者结构主义批评的同学知道主题内化于形式的叙述作品一般都不会太差,属于上乘的或是比较实质性的实验。这片子的循环赛叙述就在于一个女主串起了(毫不夸张地说)三只男角,而三只男角恰巧又都是一窝的!简直不能更赞。那么如何在叙述中去实现这种循环赛呢? II.重复: 洪尚秀用了一招非常讨喜的方法,也是喜剧中惯用的手法——重复。尤其是能够在观众那里产生dramatic irony,尽管在此片中显得很奇特。我简单总结一下,大概有三个重复在这部片子里特别重要 1.对女主评价的重复:善良、内向、有眼光、勇敢(分别出自三个男角之口,表达出了惊人的口味一致...不愧是一窝的,但有意思的是无论女主自己还是观众都反复地听到了这个评价,于是就有了神奇的效果) 2.交谈境况/场景重复:hotsun炸鸡店*1,小店*3,咖啡馆*2,饭馆*1;都是一张桌子,两个人面对面(小店老板另谈)一来一往的对话(被Bordwell叫做duologue的变体),全片几乎就是通过这种面对面的场景接续而成,不无震惊,这种场景有两个有意思的地方:一个是必须喝酒,洪的角色只要不喝酒就都是别扭鬼,话也说不利索,但只要喝酒就可以张口“我爱你”,而同时这种“我爱你”显然又是被导演嘲讽的(Implied Author),是假的,是喝酒后的情欲话语。洪的角色关系却又无不建立在这种情欲之上,因而对话显得特别有看头。而是要配3当中重复的元素。 3.背景音乐(演歌)、酒、炸鸡重复:这三样东西都被不断重复,酒我做了一点分析,至于炸鸡我还是没有想明白,希望哪位高人给点指导,假若炸鸡代表了韩式的温暖幸福,那信息就很直白了:“幸福”触手可及,而幸福遥不可及。而那首演歌一样的音乐不断出现,并且都出现在对话后半段(或者是结束后)就很耐人寻味,歌词体现的是怀伤旧情,而演歌的调性和节奏都和角色情绪形成微妙的映衬,每一次都不一样,前男友的失落、导演学长的迷离等等 虽然这片没有了洗牌式叙述,没有了时间跳跃与平行,甚至没有了真真假假,却是非常难得的一部叙述突破极大的电影。这种循环赛叙述在于看似四人地位相当,但却始终被其中一方主导。我们现在来理一下主导方女主,女主究竟是个啥?我们得到了三个男角几乎一致的评价,表面上女主就应该是评价中的那样哦~三人成虎嘛(错…这叫主体间客观性…)而我们来看女主从片头开始是为了干啥才回学校,为什么从潜水状态下浮出水面?对嘛,为了一封推荐信,准确的说是为了一封她自己配不上的推荐信。那么结尾呢?哈哈哈,洪尚秀巧妙地让三个男角抓了瞎,就好像一群被挑起食欲的恶狼被猎物给耍了,而女主片头所需要的她配不上的那封推荐信已然到手了~讽刺的是,并不是女主主动潜回水里哦,明明是你教授发了短信让我潜水的!哈哈哈哈,绿茶婊就是这样一种神奇而又机智的生物 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天底下有这么多绿茶婊,因为妹子永远是渣男的,渣男则永远是绿茶的,绿茶是食物链顶端!这只还搞的全是一窝的!另外惊觉《失恋巧克力职人》简直太对了,绿茶们属于自己一无是处(除了勾搭男人)全靠勾搭男人获得认同也是惨。不过虽然惨,但她们又最理智,她们知道男人这东西是最不可信的,获得认同和满足之后就得甩! 好,再说些有的没的: 1.这部的小店老板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笑盈盈地见证了几乎所有狗血,两次要了炸鸡…; 2.写推荐信的梗简直太讽刺了,我寻思着这教授要是英文推荐信文采真能这么好,那水平是了得(细思恐极,反正我写不出来) 3.音乐很赞,充满了机智的幽默感
洪尚秀的电影都足够的奇怪,没有炫目的视觉效果,没有人性的挣扎,没有偷来的文化,也没有看上去很美的俊男靓女,这实在不像一部现代韩国电影,而且洪尚秀这样一拍就是十几年。
因此,洪尚秀也被称为韩国作者电影第一人,但是当你看了五部以上的洪尚秀,你可能会开始产生疑惑。因为这五部电影之间,仿佛根本没有什么区别。
大同小异的故事,不外乎一个或几个女人和几个男人之间的关系的展示;有限的人物,几乎都是学生、导演、大学老师;重复的场景,必然会出现的是小酒馆;摄影上则多用一贯不变的推拉镜头,诡异、莫名其妙;甚至连对话上都是不断地重复自己。
然而,不断重复的结构、情节、对话恰恰是洪尚秀个人风格的标签,也是他坚持作者电影理念的重要表现。洪尚秀精心地不断地重复着自己,构建着一看便知是他生活的世界的叙事。
单从这一行为来看,他跟伍迪·艾伦是如此地相像,两人都在不断用知识分子的电影语言去描写知识分子。但是相比而言,伍迪艾伦所有的创作虽然局限于其知识分子语境下,但却始终试图创造更加有意思的故事,而洪尚秀则是不断地重复自己,不断的男女对话,絮絮叨叨,却依旧简单、寡淡。
就连电影的名字,洪尚秀都开始越来越简单,或者说漫不经心,简直是如今标题党盛行的网络上的一股清流。比如《玉熙的电影》、《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再到《我们善熙》,女人成为他电影中最重要的存在,而女人的名字则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他所有电影的命名关键。
至于电影的主角也往往一成不变,李善均和郑有美一次又一次地在他的电影中以各种角色相遇。有时候你甚至会觉得看洪尚秀的电影就像是掰着手指在数这种相遇而已。但又不得不说,这两位演员又是如此地适合洪尚秀的电影角色。
从《玉熙的电影》中的四个短片,李善均和郑有美一次又一次相遇;到了《不是任何的海媛》中,虽然郑恩彩取代了郑有美的位置,但是人物依旧是一个女大学生的角色;最终到了《我们善熙》中,洪尚秀把之前两部电影中的所有关系都融合到了一起,就像是给老影迷的一个彩蛋一般,故事之外原来还有故事。
比如在《玉熙的电影》中,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导演,婚姻生活并不幸福,以至于他宁可在街边吹冷风,也不愿回家面对凶神恶煞的妻子,明显就是《我们善熙》中前辈宰学的缩影;而《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中那位电影学校的教授兼导演,则是《我们善熙》中崔教授的源头。
所以最终在电影《我们善熙》中的四个主要角色,大学生善熙、前男友金文洙、崔教授以及前辈宰学都能够在洪尚秀之前的电影中找到一些影子,这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洪尚秀的电影总是在重复同样人物关系而已。
只不过在这部电影中,洪尚秀把之前尝试过的各种人物关系都放到了一起,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各有暧昧关系
前男友是善熙青春的记忆,早已被抛弃,只是前男友自己单方面的念念不忘而已;崔教授是形势所迫,现实需要,善熙有求于人,虚伪地奉承着;前辈宰学则是倾述的对象,最接近却依旧没有到达的肉欲的存在。
就这样,一个女人往返与三个男人之间,已经是足够精彩的剧本。更令人称绝的是,这三个男人竟然互相认识,而且互相了解对方的心事,只是互相都不知道对于善熙的别样感情而已。
所以,他们不断地聊天,电影就这样在一场又一场的对话中不断推进。人物对话一直是洪尚秀电影中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有趣的是,这些对话基本全都是在小酒馆中进行的,每一个人物基本上都陷入了半醉的状态。可以说,整部电影就像是一场酒后吐真言的狂欢。
而这种酒后的状态被拍摄的非常真实,每一个醉过酒的人都应该有所体会。比如半醉之后呆滞地盯着某个地方一动不动,又或者毫无意义地随手把玩桌上的一些小东西,又或者伸长了脖子说话,拖着脚磨着地走路。
这一切如此真实,以至于在看洪尚秀的电影的时候,常常在想,他们是不是真的在片场喝多了再拍的。
在结构上,电影中的三段关系对应三个段落,通过极其简洁的表达方式把电影的叙事张力达到无限大,自循环重复的结构之中衍生出繁复的意义。不断重复的音乐、构图、台词,从三个不同男人的口中慢慢勾勒出善熙形象。
善熙和三个男人偶遇,然后在教学楼前,草坪,小酒馆,最后在叫做昌庆宫的公园里,故事里的人物和善熙一起或因善熙的出现而发生了各种谈话。每次讨论的内容大体上都在重复上一次的谈话,各怀心事的常人可笑而虚伪,观众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几个男人的私心,看到他们把自己对善熙的欲望包装上伪善的语言修饰,谈话的结果,是欲望的出现与发酵。
整部电影中的三段关系都是围绕着善熙是否该出国,该怎样在介绍信中介绍善熙这个人而展开的,电影中的人物开始不厌其烦、而且不断重复的讨论。在三个男人的口中,同一个善熙有着相同的优点,也有着截然不同的特质,而善熙自己却是所有人物中最不明了“自己是怎样的人”的那位。
可是反观三段关系的发展,善熙却又是所有角色中最明了自己该何去何从的那位,只是一心要出国留学拍电影。至于三个男人,皆为情所困,崔教授从中年老成迸发出少年心事,前男友始终念念不忘,前辈宰学则为肉欲所困扰。
这样一来,在形式的重复中,意义产生了。然后随着谈话的不断前进,谈话的意义不仅被强化,而且延伸出新的含义,投射出善熙的前男友、学长、导师对她的想象,即对理想生活的期待,诚如善熙对自己的期许,“我希望能永远这样活着,就如同你在信里所写的那样美好。”
但是讽刺的是,在这种期待之下,却反射出故事人物内心的空虚和贫乏,他们不断的粉饰善熙的个性,在重复的见面、饮酒、攀谈之中,是找不到生活意义的极大的焦虑。这种焦虑在重复的结构中发酵,直至电影结尾三个男主人公站在公园湖边,茫然等待善熙的下一次出现。
不得不说,洪尚秀最后安排的这一结局为整部电影带来了更高一层的提升。电影在三个男人苦笑的对话中结束。善熙究竟是怎样的人,我们不甚明了,甚至善熙究竟存不存在,我们都不必去深究。
但是这种三个男人从一个女人身上看到同样的梦想和美好,而同一个女人又因为各种原因周旋雨三个男人之间的情况是如此多见而有趣,不同的人可以从中解读出许多不同的内容。
套用洪尚秀之前电影《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的名字,这部电影的核心就是“不是任何人女朋友的善熙”。
本文首发巴塞电影APP,转载请联系巴塞电影。
自然光,粗糙单一场景,诡异推拉,固定镜头下的沉闷长对白,以及近乎卡碟的静止画面——这些特质,文雅点叫洪常秀强烈的个人风格,说刻薄点懒到连个正反打、变焦和特写都不愿用。重复的邂逅重复的台词音乐,献给每个聪明古怪内向可爱有艺术感却没实践心的迷失自我的文艺女青年。故事确实有趣,三星半
想取取经,又冲刷了一遍,红尚秀还真敢写,当然他也是时好时坏,你也很难分清楚哪一部是哪一部,口碑好坏不仅仅是看是否能有情感共鸣,是看哪个故事写的更用心思。用三个男人还原我们善熙是一个什么样的姑娘,而我们观众就是那第四个男人,我们的眼里是另一个善熙,但那也不是真正的善熙。★★★
一如既往的尴尬。
善熙,你快把大衣还给我家惠媛。
酒是色媒,喝多必暧昧。炸鸡美味,吃多也乏味。三男一女,个个自以为。推拉摇移,还是洪滋味。
不是任何人女友的善熙
桃园电影节观看,炸鸡与啤酒……
整体观感与《惠媛》相似,仍是清新小品;不过结构更有趣,四人关系如链如环,人物出场看似随意,实则暗地精心铺就;洪尚秀老僧入定般举重若轻,越来越轻盈,越来越偶然,永远的推拉镜头,结尾真是尴尬巅峰;男女主角都提到对自己认识的不足,要努力挖掘、认清自己,可能也是导演心声,有趣。
重复的被溝、重复的对白、重复的音乐,重复邂逅当中却生出了三种不同的状况和结局,一并堙没在古老的宫殿。善熙这个角色是重复海媛,但没海媛那么精致漂亮(更像郑有美之前出演的的人物角色),而且讨人厌。以往的洪尚秀是扒男性的皮,现在开始揶揄某类女性,但谁能否认,这不正是所谓的生存之道?
不得不说,洪尚秀的电影最近真的缺少突破。本片太依赖对白了,看的人很累。但作为脑残粉,还是要四星支持。但我觉得近期最好的作品是《夏夏夏》,而冬天背景的还是《北村方向》为为佳。洪导随着年龄增长,也少了当年《生活的发现》那种孤独感。洪尚秀的作品本身就体现了男女之间巨大的鸿沟。作为女生喜
北电吴毅、北大沈阳、北航陈小武三教授应该和我们尚秀坐下来喝一杯~
看完啥也没干,直接给自己整了啤酒炸鸡
7/10。洪尚秀简洁叙事的又一次成熟体现,循环重复的结构之中衍生出繁复的意义,将零碎的日常经验形成一个细致入微的叙事链条,草坪、餐馆、酒吧和公园的场景在随机的表象下紧密衔接,每次讨论的内容大体上重复了上一次谈话,男人们借助善熙探寻对自我的真实评价,拼命地想在灵魂、人生的空洞辩论中向异性彰显吸引力,可酒精的力量造成不理想的谈话状态,透露出了男人内心潜藏的欲望:教授的生活太过平静、前男友拍摄的电影乏人问津并且感情没有着落、学长婚姻不顺正处离居,各怀心事的他们不断给善熙添加理想化的期许,饭后回家的善熙只要给予一个吻一次拥抱,就会产生更多的期许以忘却自己的烦恼,结尾男人们聚首在公园湖边,带着不能言明的欲望,茫然地等待善熙的出现,这种言与行的分裂引发了观众思考谈话者真正渴望的东西,至此琐碎让位于完整感受。
唉, 善熙还是搞不清楚自己是怎样的, 那都是他们的善熙.
尼玛笑死我了……这故事编得真是赞,从40多分钟开始爆笑,一直笑到结尾……不过表面上完全不是一个喜剧片,比侯麦还磨叽,但是只要稍稍一想就变味儿了,尤其是片子过半铺垫完成开始拎的时候,那叫一个酣畅淋漓啊。所以到底是这个片子冷笑话还是我的笑点很奇怪……
3.5 比《惠媛》好
各种不及“惠媛”,音乐很有味道,最后一粒音都要听埋。确实很侯麦,但为什么无所事事这件事放在法国人身上就是可爱,放在韩国人身上就是矫情呢?
若不是习惯了洪尚秀的固定风格,真的会因为他影片中单一的场景、单调的镜头和沉闷的表演而厌烦,虽然此作贴满了洪氏标签,但反转的剧情设计还是让人看出其高明之处
真的很喜欢洪尚秀的尴尬感和醉感。
男的猥琐,女的绿茶。据说研究显示,男性普遍倾向于认为漂亮的女性更善良。结果三个男人集体被善良了。洪尚秀用白描手法,调侃了那些仗着酒盖住脸才激发的“勇敢”,和借谈人生自我大道理而婉曲暧昧欲语还休的欲望与需求。一厢情愿也好,自作多情也好,其实都没啥可笑,可笑的是各怀鬼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