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_主題是什麼?
恐懼造成殺戮
Q_誰是主角?
雷伊(姦夫)與艾比(淫婦)
Q_誰是反角?
馬蒂(綠帽)與維斯(偵探)
Q_主角要什麼?
在一次錯誤的外遇之後,能夠保住小命,平安活著。
Q_誰在主導劇情的走向?
馬蒂的復仇之心,維斯的貪財,以及每個人心底的恐懼。
Q_故事進行中方向有改變嗎?如果有,發生了什麼事?因為什麼事?
雷伊跟艾比都想自保而已,卻因為恐懼,雷伊殺了馬蒂,艾比殺了維斯(而且還以為自己殺的是馬蒂)。
馬蒂本想買兇殺人,卻第一個死。
Q_這部電影是三幕劇嗎?
是。
Q_故事的起手式?
雷伊與艾比外遇,被偵探維斯拍到,他密告綠帽苦主馬蒂,吃到第一筆賞金的甜頭,馬蒂則對雷伊艾比怒火熊熊。
Q_轉折在什麼地方?發生什麼事?
1 馬蒂要維斯幫他暗殺雷伊艾比再來領賞,維斯卻害怕東窗事發乾脆在拿到賞金後蹦了馬蒂。
2 雷伊驚見馬蒂屍體,亂了準頭滅跡,沒想到馬蒂沒死,驚慌之下活埋了他。
3 維斯發現打火機不見,回來滅口殺了雷伊,也欲殺艾比⋯⋯
Q_高潮在什麼地方?發生什麼事?
維斯折回來蹦了雷伊之後,艾比與看不見的恐懼(她以為是馬蒂結果是維斯)展開你追我逃,艾比隔窗以刀定住了維斯的手,再拿槍隔著門蹦了他。
Q_這部電影是類型片嗎?什麼類型?為什麼?
是。黑色電影。全片處處充滿暗影,懸疑,無聲與死寂的片刻在在令人恐懼,探討人心深處的恐懼帶來的愚蠢與破壞性。
《血迷宫》
个人观影随笔,非正经影评
1.音乐响起的时候,熟悉的味道
2.我也会吐烟圈
3.昨晚看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也是爱上别人的老婆,今天看的也是,是不是人类都有这样的共性?hhhh
4.人恨话不多
5.这个杀手很不专业,竟然穿皮鞋做案
6.两次给钱,一次扔地上一次用脚
7.这凶手可一点也不傻
8.中枪了还在呼吸,穿帮啦
9.见到人死了,为什么不跑呢?为什么不报警呢?搞不懂,如果是因为枪,是自己的,那也不应该,处理现场啊,这样更说不清了
10.原来还没有死,我说前面怎么还在呼吸,hhhhh
11.其实杀人这一段儿,我感觉有点像之前看过的心迷宫
12.我觉得如果是我的话,我一定不会杀他,肯定会第一时间送到医院去了,也许他跟他老婆的账也就一笔勾销了,赶紧送医院啊!这时候,考验人性的时刻到了
13.好暗黑的感觉,雷的选择,你说这种,暗黑的气氛,让人窒息,仿佛被埋进土里的是自己
14.扣动扳机,连续两次都没有,子弹射出,心跳也跟着咯噔了两下
15.离开田野的时候,车子打不着火,这个细节很到位,长时间不发动,车的电消耗殆尽,我就曾经遇到过
16.本来是完全不关他的事,这样一来一切朝着一个无法控制的方向发展
17.看到现在,感觉凶手是最大的赢家,但是想到现场留下的那个打火机,应该不会这么容易得逞
18.不会修图的摄影师不是好杀手
19.事情变得很复杂,太戏剧性了
20.几个专场很有意思
21.是我前面弄错了,雷之所以要把他们老板活埋,是因为之前他进屋子的时候,脚踢到枪不小心走火,他误以为那一枪打死了老板,所以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杀了他!我太粗心了
22.感觉雷并不爱她
23.每个人都看到整个案件的一小部分,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了悲剧愈演愈烈
24.这应该是科恩兄弟早期的作品吧,后来的老无所依,大地惊雷,能看出风格很相似!
25.凶手的笑声,很讽刺
26.看完觉得悬疑的感觉从指缝里透出了,之前觉得雷为什么一定要杀老板,而不是选择报警或是救他,看完以后才知道,原来,他们每个人都想错了,雷以为女主杀了老板,而女主又以为是雷杀了他的丈夫,凶手的出现,又一次把故事推向高潮!
第17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4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血迷宫》,下面请看前线心怀鬼胎之人各自为伍的评价了!
一一:
优秀的剧本。
Spy Liu:
囍,科恩嫂也有这么美的时刻。
松野空松:
处女作对氛围的构造就如此锋芒了。
果树:
韵味是有,人物过于服务于奇情情节了,动机成谜。
旺仔小狗:
很多精巧的细节。三颗子弹的轮盘赌的确戏谑。算是最生猛的那一类黑色幽默。
Catcatcatyang:
又是一部看到一半才认出这位女演员的电影。张力非常够!我觉得Ray的角色没有立住,可能侦探和Marty都更完整。
盆满钵满赵+:
精彩,是很早的将反套路运用到极致的电影吧,现在看来也还是充满惊喜,结束得也恰到好处,那个惧怕水滴的眼神笑死我了。
Donnie:
四个人的故事,导演利用全知视角带给大家浏览每个人的限制所在。精心编织的剧本,宿命一般的悬疑,却难以满足我对人物本身的好奇。
欧.尹:
前半程是平铺直叙,除了一些细节如“死路”“你姓什么”透出黑色幽默感,其余则乏善可陈。抛尸后方才渐入佳境,直到最后一场猎杀与反猎杀戏,声光色氛围均近完美,但杀手的动机终未给出,只能认为这本就是个不太追求完成度的剧本。
Pincent:
灵魂P图手引发的连串事件,财色私欲是导致整个事件的起因。大银幕的悬疑氛围真好,还有那令人笑不出来的诡异幽默感,是要到结尾一枪开完了还要抖个阴差阳错的笑料。镜头运动转场方式非常炫技,处女作如此高调,放大环境音,视听语言产生的惊悚效果非常棒,张艺谋想复制太难。
我们敏熙:
前半小时虽格调颇佳,但故事仍属陈旧,但没想到当男主角见到“尸体”后开始的无言语的miscommunication之后,角色陷入了难以想象的心理迷宫之中,其角色盘根错节恍如《寒蝉鸣泣之时》,且不需要环境(雏见泽综合征)的诱因,单凭一个鹰野三四般的莫测“幕后杀手”便能催发,而角色的情感却还能描述少而动人。最后,在拍得有架势(或者说拿腔作势)上面,深得黑色电影精髓。私人影史十佳。
子夜无人:
粗线条的剧情发展中,四个主要角色被单独抽出多疑、狡诈、自负、坚韧的面向放大,用第一部作品就拿捏住了属于自己的腔调,尤其结尾的猎杀时刻,声画皆玩转得出神入化,在“做足姿态”这件事上堪称是《枪火》的精神导师。从闯进案发现场那一刻就遁入心魔的人,最后被自己亲手埋葬的尸体一同拖进地狱;黑暗中互相看不见的对峙,在枪孔弹道中刻成必死的困局。另一个有趣的地方,其实也是又一次加深了德州在美国电影中长期作为“恶土”来源的刻板印象。
DAY4的主竞赛场刊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两兄弟的处女作,在我看来虽不算上乘,但剧本、表演、场面调度方面都别具匠心,让观众们跟随镜头,感受什么叫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我看的是96分钟的版本,分享两个我觉得精彩的地方:1. 影片开头的雨刷声、Marty电脑的时不时发出嘟嘟声,以及Roy客厅嗡嗡的风扇声,这些背景音被导演操纵得很好,不断构建起紧张的气氛,压迫观众神经,让我们几近崩溃;2. 这一点是我从罗杰依伯特的影评里看到的:血迷宫巧妙融汇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三大噩梦,永远擦不干净的血迹、犯罪之后却不知道罪恶有没有呗他人洞察的焦虑、突然意识到自己忽略了一个细节并感觉可能就此招致大错。
上述两处,若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敢说足以让一个正常人心烦意乱、神经衰弱。
【B】“观众比角色知道的多”的希区柯克式悬疑故事,节奏迷人,剪辑漂亮。
你的恶,我的贪,最终谁能饶过谁
其实这是一部公益电影,它教育我们要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73/100 开篇雨夜车内戏的摄影、调度和配乐真是创造了一个神级开局,之后也有很多精彩的镜头设计和调度,印象最深的是摄影机用和狗差不多的高度跟随狗前进的设计,还有子弹穿过墙壁的音效和随之出现的光线。可惜故事很无聊。
二刷,看过最惊艳的处女作,才华和天赋尽显,节奏氛围剪辑配乐都超一流,三颗子弹、打火机、风扇…环环相扣,剧本太棒,演得也好,因果循环,阴差阳错,永远没法预料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命运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奠定了往后的风格和重要主题,动机和心理的倒向,自以为是的荒诞,最后可列入神结尾。
2009/5/17于网上看到张艺谋将要拍的《三枪拍案惊奇》剧情类似此片,遂欲观之。2009/5/18早上,酷6网(ku6.com),其叙事结构使该片只是惊悚,而无悬疑,3星,看的时候以为是奸夫是为洗脱自己的罪名而移尸,看完后在豆瓣评论里才注意到“奸夫以为是情妇杀的人”,这样就能解释为什么奸夫不报案和不救人了,其他的误会我还是都看出来了,例如胖子给情妇打的电话以及老公生前的电话录音使得奸夫淫妇以为老公还活着,但后面的误会不会影响当事人的行为,前面的误会也并不能改变该片缺乏悬念的事实,依然3星。
本片为科恩兄弟的处女作,创作于1984年,只用了80万美元,2个月即拍摄完成。2009年,制片人张伟平斥资200万美元购得本片版权,邀请张艺谋据此拍摄了《三枪拍案惊奇》。
环环相扣,要解决的问题永远赶不上造成的麻烦。
情夫抛尸的公路旁,真的出现了三块广告牌,这线索穿越了三十年
柯恩兄弟真是牛逼啊!!!真相不明,环环相扣!
逻辑太诡异了
有比较才有好坏,昨晚看了三枪说不出哪里不舒服,就好像喝了杯冲了一点点咖啡渣进去的咖啡一样。今天看了血迷宫,才明白为什么朋友们大呼不爽。Coen们把节奏玩得太好了,强烈鲜明的黑色风格让人一下就入戏了,最后一枪充满悬念。老谋子成了血迷宫的讲解与入门,甚至评判的参照物,奉献精神堪称高尚
比我还老的片子里,科恩兄弟就比张艺谋NB这么多了。
高安兄弟的原點,後來作品也只是修正和重拍,無論是喜劇和正經也不出其由。並沒有宿命可言,因為沒有誰比誰活該和抵死,不可挽回是眾人建構,局部真相中形成共犯結構,也一步步推向崩壞的悲劇,最後互不可信,人人也沾上手,只不過不是預想那樣。高安製造出令人難以相信的荒謬感,他們專長的是敘事,如何將正常變得古怪不安,布紐爾的荒謬是經由反覆來形造,高安和大衛連治是相近的,借由長鏡頭長篇幅來交代,一種看似不合常理的時間,電影可信正是他們有足夠篇幅來展示,更厲害是聲音設計和音樂運用,說對位法可能也太學術,日常生活場景聲音放大製造出緊張感,感受性觀能性的聲音通向氣氛製造和身體感,高安並沒有真的拍出最可怕的畫面(被殺一幕也是慢鏡頭來減低血腥感),畫面不可見,但聲音讓我們「看到」,原來Frances McDormand也曾經這麼可人兒。
这才叫电影,对观众期望的最大限度的满足。20年前的coen brothers横空出世时就这么nb,nb的都没有进步空间了。谁事先看剧情谁sb
科恩兄弟惊为天人的处女作,让人看得大气都不敢出。1.一个充满偶然与突变的黑色故事,在贪婪、猜疑、恐惧与爱情的交错反应之下,一切都滑向了失控的深渊。剧作妙到毫巅,几无漏洞,人人都只知一隅,被困在自我的迷宫之中。2.声音运用简直炉火纯青,种种放大与混用的背景音效(如兀自出现的水滴、锯子声),精妙的声音匹配转场,还有高潮紧张时刻的柔缓音乐(反讽)。3.摄影无与伦比,不少高反差布光,半明半暗的脸庞,酒吧里的霓虹光彩,蓝黑暗室中透出白光的子弹洞。4.刻意延迟的反应,既延宕了情节,强化张力,还使影片隐隐升格为一出诡怖的寓言(猝然的动作vs.雕塑式姿态)。5.夜晚焚化炉之景令人忆及[冰血暴][妖夜荒踪]。6.不断复现的四叶风扇,契如悬在头顶的命运之轮,还有打火机,三弹左轮与四只死鱼。7.年轻时的科恩嫂好美。(9.5/10)
摄影配乐剪辑...技术方面的可观性很强。
一系列巧合,一系列笨拙,造就了四条死鱼;科恩兄弟的风格恐难被中国大众接受,所以看过三枪的人说这片不如三枪好,我也可以理解。
大赞,环环相扣,每位主角都只拿到了故事真相的一片拼图,在迷宫里晕头转向。只有观众在迷宫的剖面图上空,为主角们还原真相焦急扼腕,黑色幽默和无奈彰显无疑。作为处女作实在令人刮目,科恩兄弟实力不俗,相对Fargo我更喜欢这部。
出轨有风险、挖墙脚有风险、买凶杀人有风险、当杀手当然也有风险,当情欲成为恐惧之下的应激反应(I love you,too),信任无法建立、人和人之间无法交流,碎片化的信息导致迷失在局部、陷入迷宫不得真相。艾比逆转的段落让我想到《稻草狗》。氛围紧张、悬疑的不是事件而是每个人的反应,可以补全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