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乐一狸
关于科幻片,我最初的记忆是上幼儿园时,妈妈跟我讲的《未来水世界》。
故事大概是说,有一条半人形带鳞的雄性人鱼,在地球冰川彻底融化后的无边汪洋中,如何抗击邪恶力量并成功拯救美女的故事。
那时钢铁厂的工人们,还唱着《团结就是力量》,对大洋彼岸的脑洞一无所知。
所以当“未来冰川融化”“地球陆地消失”这类天方夜谭,以事实性的画面砸到他们眼前时,内心产生了怎样的费解和激荡,可想而知。
反正妈妈说,电影里的情境就跟真实世界一模一样:世界被大洪水哄抬,扁平成一整片海,所有幸存者都在寻找珠穆朗玛峰的坐标,祈求寻得海平面上的最后一块陆地。
但那条男人鱼,又是如何拥有了扭转乾坤的力量,让不可逆的毁灭之旅,竟然催生出拯救的温情?
许多年后,带着儿时的疑惑亲自看了一遍电影,发现剧情远比妈妈讲述的复杂。
惊异于1995年的好莱坞,对灾难竟有画骨成虎的魔力,原来让妈妈信以为真的世界秩序和灾难图景,再一次让我信以为真:
至少在生命中短暂的2个多小时中,我无数次将自己代入那片海域,幻想无蹼无鳞的自己,如何在高压低温的海水中长久生存……
但归根结底,电影仍是借用了全球无陆地的假定背景,激化了正邪较量,投射出人性多面与情感暧昧的本质。
无论在陆地、海洋或宇宙,人类面临的空间和工具困境是相对的,但应对危机和解困的智慧,以及在团队协作中的承担和心间必留的分界或戒备,都是绝对的。
《未来水世界》对我而言,是按下了性灵通往共情路径的按钮,科幻片不再是单纯的场景炫技和动作幻画,它是真正启发人类走出惯性思维,去反思现实秩序和当代生活的宝鉴:
如果山沉水满,如果时光逆流,如果头尾倒置,重力消失,宇航去无归期,日月星辰不见,我们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能否一如往常?
而在另一套秩序中回望此时此地的自己,前一刻追逐的彼岸,还存在吗?前一刻还填充的爱恨,仍然成立吗?前一刻评断的是非,继续黑白有界、泾渭分明吗?
座椅和荧幕相隔的方寸空间,究竟哪一侧是真相?哪一侧是幻梦?
直抵后脊的搔挠,颅内灼焰的探问,才是科幻片的底色所在。
后来也看了近百部科幻片,太极笔法各有千秋,高低质量各有不同,但予我最深的教育,归结起来有两点:
一是无论陷落何种绝境,都不要放弃希望。
无论是最后一把土壤、最后一缕火种抑或最后一颗草籽,都可能成为种群续命的转机。
二是无论英雄超巨或大奸大恶,都是自有胸怀之人。
胸怀是让芸芸众生成为金字塔尖极致人精的公约数诱因,它能克服体力和愚昧的局限,战胜对峙和偏见,最终聚敛人心而无往不胜。
所以,我多幸运,正当人生蒙昧时,就撞进人类的终极幻想。
可惜了这么好的电影名字。
1.背景不明。片头介绍地球被水淹,具体原因没讲,这么重要的背景没交待清楚是个大问题。
2.金属水龙头。尿液净化装置的金属水龙头,人都净化出鳃了,水龙头居然还没被海水腐蚀。同理的还有船上的各种金属布艺等制品,包括船帆。(物理学家、金属加工铸造等行业开始退票)
3.小船。男主的船以及路上碰到的小船,这样的船想要在大海中自由航行,你试试看?
4.独航者。片中有几个人是一人一船独自航行的,偶尔可为,长时间是不行的,完全没保障。(海洋工作者开始退票)
5.偷窃。一个贼偷了男主的水果,却不偷他的树和土壤?按理应该设计杀了男主占他的船。(小偷强盗等开始退票)
6.摩托艇。三个海盗骑二个摩托艇来打劫。导演你知道摩托艇的油耗吗,在一眼望不到大船的海面上,你确定有油回去?莫非你发明了海水变油的技术。(机械动力、摩托艇相关行业开始退票)
7.浮岛。片中的浮岛是不可能抵御台风的,现实搭建的场景就被台风摧毁过,结构有问题。(气象学、建筑、设计从业者开始退票)
8.葬礼。岛民葬礼上的盖尸布一起沉入了泥水中。没有棉花没有蚕没有化工厂,岛上的布从哪来?每一块布都是极其珍贵的,居然拿来陪葬,太奢侈了吧。(考古学者开始退票)
9.尸体。葬礼上有人悼词的时候,那个尸体腹部居然起伏呼吸,莫非你们都是活葬。
10.钱币。片中没有统一的社会组织,交易的方式应该是以物易物,钱币没卵用。(社会学、市场管理、经济金融等行业开始退票)
11.番茄树。男主卖了土壤,买了一颗番茄树,没有土壤这番茄怎么长的,片中是无土栽培吗?(植物学家、农民开始退票)
12.人种进化。男主长了鳃和蹼。要知道这些东西没有上万年是不可能进化形成的,巴瑶人在水上生活了几百年也只不过是脾脏比陆地人大一点而已。(生物学家退票)
13.杀人。借种还没成功,岛民就要杀了长腮的男主,难道提升岛民人口素质不比杀人重要。(人口学家、计生办工作人员开始退票)
14.生育。岛上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以女主的年纪,孩子至少应该生了四五六七八个了,片中的情况是没有介绍自己的孩子,而是照顾着一个捡来的小孩。莫非女主不孕不育。
15.纹身。一个几十人口的岛上,谁身上哪里有颗痣大家都应该很清楚,一个那么大的纹身居然还有岛民不知道想要去偷看。
16.绑架。想要纹身图案一定要绑架小孩么,画下来不比绑架更轻松。后面还说要把皮割下来。(画家、海盗们开始退票)
17.游泳。纹身小女孩不会游泳。导演完全没有常识嘛。(所有渔民退票)
18.淡水。按说男主有鳃可以不喝淡水,可在岛上分明换了很多淡水,也喝了淡水,说明男主还是需要淡水的,在船上男主连尿水都能回收,为啥没见着海水淡化装置,甚至连雨水收集设备都没见。(水利专家、野战部队、海军、贝爷等集体退票)
19.羞耻。女主要跟男主性交易,被拒绝后第一件事就是马上找衣服蔽体。男女之事在浮岛上应该是家常便饭,这个动作未免反应过度,我还以为有人要抢鸡蛋呢。(心理学家、行为学家、失足妇女们退票)
20.弃船。有人用旧纸换女人半小时,男主反悔杀人。事后,只挑了几样东西回船,那船直接弃了,在无边的海上每一块飘浮物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男主根本不像是常年在海上生活的人的做法。同理,海盗在抢劫后也是放火烧船,根本没想把船拖走。
21.潜水装置。从表上看,男女主一起潜了几百米深,而女主使用的潜水装置居然是一个类塑料的空气罩,出水之后居然脸不红心不跳,几十个大气压力变化你当是吹气球呢。同理那个飞船也好不到哪去。(地理学家、潜水员、水上运动员、医生等集体退票)
22.鱼呢?两人潜到海底城市,一路的鱼虾蟹螺贝虫蜇通通自动回避,连影子都没让摄像师拍一个。
23.水下换气。男主的鳃只有耳朵大小,导演你确定这么大的鳃从海水中过滤的空气够二个成人使用?再就是鳃的作用一般是把口中吸入海水从鳃排出,男主需要一边吸水,一边把收集的空气返回口腔送给女主,男主你好累呀。
24.海盗。开大会的时候海盗甲板上站了好几百人,这么大个船真的能养活这么多海盗吗,组织结构、管理分工,收入分配,内部矛盾等问题通通都没有交待,打仗是老大亲自带兵,管理是一人讲话全村集合,分配是领导当街撒烟。现实中这种团伙不用外人来打,三五个月就会自已火拼。(领导干部、企业管理、老板们退票)
25.抢劫。海盗们放着大船不用,非得开小船去抢浮岛,结果损失惨重,老大还瞎了一只眼。任你再坚固的海上工事,大船一来,即使撞不烂,也能居高临下轻松占领,这海盗智商堪忧啊。(军事家、军事爱好者、武装人员、古惑仔们集体退票)
26.营救。男主救小孩,完全是抗日神剧的节奏。船上几百人也没见几个人跑出来跳水逃生。
27.接水。飞船上,瓶子里还有最后几滴水,大家渴得嘴唇起皮了,男主居然用手去接,呵呵。
28.岛房。海边的房子几年不住人,一定会潮湿长苔,岛上的房间屋顶是漏风的,而桌上墙上都很干燥,明显不合常理。(海边居民退票)
29.人种。小孩说我回家了的时候。桌上有一张纸,上面的文字和小孩子背上的纹身能够对应,应为汉字,可这个小孩却是金发蓝眼的白种人。
30.文字。纹身写着:糸 圣(泽字的右半边)度 二 ナナ 度 五 十 八 分,糸 韋 度 八 十 六 度 五 十 六 分,意思是:経度二七度五十八分,緯度八十六度五十六分。很明显是日文的写法,还写错了,把经纬的二个偏旁拆开了。这个地理座标明显是在中国的珠峰附近。一个白人小孩,住在珠峰附近,家里使用的却是日本汉字,真是细思恐极。
就这样的电影,导演完全缺乏天文、地理、自然、气候、海洋、生物、医学、动物、植物、人体、物理、社会、管理、市场、经济、金融、动力、军事、战争、建筑、设计、铸造、加工、潜水、航空、水上运动、考古、种植、渔业、抢劫、盗窃、人口、文字、心理、人居……各方面的基本常识,一点诚意都没有,你不烂谁烂。这种电影想成为经典,简值天理难容。
并不像评论中那么烂嘛,虽然情节可能漏洞比较多,但当时看的时候还是觉得是一步能让人内省的片子。
这是年幼时代的我,看过的最顶级制作的好莱坞大片之一了。在当时的中国掀起了波澜巨浪。第一次从电影中得知温室效应会造成海面上升,第一次在电影中看到未来的人类怎么在灾难后自救,第一次见识水上废土风格……这部电影给我了太多的第一次,只可惜情节比较简单。
无敌海景加一分。电影的BUG就是之前连纸都没见过,两张破纸片能换一打姑娘,而且引致杀身之祸,后来KEVIN打开破箱子,里面有一堆纸,甚至还有国家地理杂志。小女孩也可以随便在纸上画画。
记得当时我是去电影院看的,影片一开始就让我惊呆了,真是耳目一新。后来很多人都说莫宁其妙,我倒是觉得非常好看……我爱Kevin Costner……
超越了时代的电影在当时只有惨败的下场。
当时的巨制啊……海上造景震撼,配乐大气,将类似“疯狂的麦克斯”的世界观搬上海上也很有意思。就是故事主线略拧巴,既不像寻宝也不像拯救世界,因此谈不上什么主题;而或许因为制片方删减,感情线有点断裂。票房扑街可以理解,奥斯卡不肯定艺术性也可以理解,但是技术上的肯定也没有真的有点小气……
确实拍得很一般,男主角和机动人的打斗占了80%的内容,设定和题材很宏大,但没有把深度拍出来,沦为一部披着科幻外壳的爆米花电影。两人潜入水下看被淹没的城市是唯一的亮点。
投资两亿美元,票房8000万美元,亏得一塌糊涂。因为电影的时代设定有些超前,再加上电影的废土风让每个角色都显得蓬头垢面、衣衫褴褛,观众们并不喜欢这种风格,但是动作场面做的还是挺火爆激烈的,可以说此片生不逢时吧。
废土朋克风之水上版,当年被评不接地气不知所云人设及服装诡异,实乃此片境界太超前,今天看来简直就是神作。水下接吻那一幕太棒了。另外,我一直觉得科斯特纳的《邮差》也是被低估的牛片。末世情结的电影太有魅力了!
很小,很小的时候看的..
当地球不再适宜居住时,人类还未能逃离的话将会怎样生存?当一切规则教条都不再适用时世界会变成什么样?这就是本片想要讲述的故事。在这部电影中,你甚至看不到一个风度翩翩的男主角,荒芜未来里人的异化令人难以置信——生活在水上的人不再担心水中的鲨鱼却要时刻提防同族的入侵。一罐土成了这个世界最罕见的东西,一张图让无数人为之疯狂。几百年后,人类终于找回曾经的陆地,却已不再是曾经的家园。
很囧。像是孩子电影。结局不错。
那时看完幻想自己也长个腮 现在想想 顶你个肺
和《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一对比就高下立判了,说到底,还是导演的问题。
本人在电影院里看的时候觉得很好看.
很烧钱,当年票房惨败。凯文·科斯特纳依旧帅气,整部很闷比较无聊。这场景搭建绝对是大片水准,只是为何是这样的邋遢美学?
邮差和未来水世界都有一种浓浓的末世感,当年此片巨亏,如果放到现在,一个摄影棚,一块绿屏就搞定
生态环境巨变后的幸存人类,人性的弱点,转换时空来思考人类的命运。
为什么凯文总喜欢把自己浑身弄得脏兮兮的做英雄?男性视角的电影,凯文的女主角总不会太漂亮却很倔强,做完英雄炸完坏人的大船还要说上一句,“我不适应脚踏实地的生活”然后继续出海冒险——男导演才会这样结局
科斯特纳帅,小女孩儿也很可爱。可当年就是不卖钱,还惹来一身批。时间证明这是一部值得为人们记住的科幻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