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好电影,却是被国人低估的电影。讲述了一位母亲在飞机上遭遇女儿失踪却无人相信,最终依靠自己是个飞机制造工程师的有利因素,找回女儿并阻止了一桩5000万美元大劫案的阴谋故事。
女主演绎非常出色到位,一开始就能揪住观众的心。电影整体叙事与细节叙事交叉进行,戏剧矛盾冲突不断,很多人一开始可能看不明白,在自己的预设的情景下,也许很多观众都会想错。不看到最后,根本不知道真相是什么,这就是一部好电影的魅力所在。不仅让你思考,而且让人从中感悟人生。
这部电影最让我震撼的就是,女主角永不放弃的精神,当所有人都认为她是疯子神经病的时候,她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一定要救出自己的女儿,这需要多大的抗压能力。所以我希望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能坚持自己的想法,不要受外界的干扰,坚持自己的路,走下去!
这片子从头到尾一直在卖力地打造Foster的英雄形象。单看结果,永不放弃、单挑歹徒、炸了飞机、救了女儿,简直是女中豪杰,妈妈们的楷模。如果安心作一部水水的商业片(例如“White House Down”这种爆米花硬汉片),那么这样的情节并非不可接受,更不容易拉到仇恨。但是很遗憾,这片子太想要在智商上碾压观众了,反倒落了个装逼装太过的结果。本意是要让大家在看完后感受到智商被女主妥妥碾压,进而更佩服她的冷静、清晰、果断和勇敢,结果呢...
呵呵呵。
倘若用智商上的碾压就能在一个无比单薄的剧本上,真正构建出一个英雄主义的结局,那简直是对像“Flag of Our Fathers”这样充满争议性探讨的严肃作品、或是像“Foolproof”这样真心碾压了智商但却诙谐而愉快的喜剧片的极大羞辱。说句听上去很没品的话,与其被这种秀智商的片子搞毛,我宁愿把时间用来看一部更加脑残但却简单利落的片子,至少它们不作。
这部电影的秀智商之路从开头就开始了。那飘忽的混剪带来的极强片段感,构造出令人陶醉的艺术氛围,于是我不得不去想,她的丈夫死了,她在和她的丈夫散步,她又在陪伴女儿,她还在窗口看见了两个面向不善的陌生人。“噢,这一定是个非常‘悬疑’的故事!”
带着这样的幻想,我跟着女主和女儿上了飞机,顺便还在内心里吐槽了数次“这熊孩子各种作早晚要出事”。一直到女主睡醒发现女儿不在了,这之前的所有情节展开我觉得都还挺好,该温情处有温情,细节处理还挺考究。然后剧本的问题就来了,非常快,非常让人措手不及,简直都要怀疑是自己三观不正,还是编剧的三观不正了:
女儿不见了,焦急地找她自然合情合理,可是发了疯似的狂敲驾驶室的门,要求所有乘客都不许起身不许去厕所直到搜完整个飞机,换了是我,我一定觉得这女人太作,真心太作。更何况,她自己都神情恍惚,分不清现实和想象,那如果大家都没见过她带女儿上了飞机,各种记录也显示没有这个孩子,是个正常人都会怀疑这位妈妈可能是伤心过度了。
甚至,这位妈妈自己都开始怀疑自己了,直到她看见了窗户上她女儿呵气画出的桃心。可是,这个镜头真的有说服力么?一个悲痛到拿着丈夫的手杖去花园散步的女人,难道不能自己在窗户上画个桃心么?好吧,这片子非得把它当做重要转折,我也就忍了。
那这搜机的时候莫名其妙的拉着阿拉伯人说人家前一晚偷窥过你和你女儿,这简直太呵呵了,更别说还有个乘客扮演racist跟着起哄了。对于racist的问题,最近思考颇多,这儿一扯就偏题了,只说一点:如果要在片子里加入种族歧视的讨论,请尽量选择“Crash”里那种真的很歧视的方式,而不要让你剧中的英雄扮演这个歧视者,更不要让她这么无厘头地怀疑别人。连酒店的账单都拿出来了,居然还要冲上去揍人家,换了我,我也觉得这女人是疯子。
结果这位女疯子越来越出格了...空姐招你惹你了你把人家推倒在地,整架飞机400多乘客招你惹你了你要把氧气罩放下来、把客舱弄没电了吓唬人。换了我,好端端一趟飞行被这么一惊吓,我内心里也会想做那个敲晕她的人好么。电影里居然还让那个阿拉伯哥们儿出来放倒,真是为了构造悬念不遗余力。
这是整部片子最最三观不正的地方。纵然一位母亲有无数合理怀疑的理由,她也不该成为一个利用自己了解飞机构造、从而严重扰乱飞行秩序的乘客,因为这样的行为,对飞机上剩余所有的乘客太不公平。倘若飞机突遇紧急情况,机长在忙着处理这事、氧气罩掉下来了、客舱没电了、乘客全部慌乱了,这架飞机最后不幸坠毁谁都没活下来,那这位“英雄母亲”真的是英雄吗?
如果还是认为她做得对,那恐怕我得承认我或许三观不正了。基于母爱的坚持,不应凌驾于其他乘客的利益之上,特别是生存的权利之上。否则,这样的行为与女疯子没有本质区别。
情节的反转从反派暴露开始,不过这谜底揭晓得也是令人吐槽无力。首先这位乘警真是从一上飞机就一副没睡醒的神态,全程表现堪称梦游。突然身份牌亮出来了,马上就不会演戏了,跟之前的形象相比简直各种出戏。何况为了钱,饶了如此大的一圈,让三个(乃至更多)基本没交集的身份伙在了一起,还得再如此奇葩的条件下推进计划,真心是让人感到捉急。
这样的普兰,编剧你让观众怎么佩服得起来啊。先把孩子他爹害死搞到棺材,然后在飞机上把小孩抓起来还要让所有乘客和空乘都说没看见,还要遇上一个疯子母亲全程推波助澜,才能顺利走到谈条件的一步。而且这一步之后的计划听上去毫无把握啊,简直是期末复习到了最后一晚,告诉自己,明天考试时随机应变吧。
于是看到后半段真的只剩吐槽了,满满的槽点让人甚至站到了反派的视角鼓掌叫好。最喜欢的一段台词是乘警吐槽说,终于知道你丈夫为啥跳楼了,有你这种老婆换了我我也跳;另一段亮点是乘警把她押回去,全舱的人都在鼓掌,真是鼓到了观众的心窝里啊。
好了,编剧才不管智商上的碾压是否成功呢,终于到了揭晓谜底的时刻。结果反派暴露地如此明显,大家居然都还没反应,终于成全了他们在飞机里的单挑。反派的战斗力突然被改了设定,女主的英雄模式全开,开挂般碾压了反派,成就了如此伟岸的结局。
那飞机炸了谁赔啊...
就是在影片的结尾,这部电影的制作者们仍然没有忘记要显示出高人一等的智商,乃至情商。于是乘客们看见她抱着女儿走出飞机一定要交口称赞“天啊她找到了她的女儿“(这简直是废话),于是机长还一定要亲口对她表示歉意(机长内心里一定不能这么想啊全飞机的人都指望着您呢),于是阿拉伯哥们儿要给女主提一下包包(可惜这幕没有半点“反歧视”的味道反而无比生硬唐突),而最终让我铁了心要打一颗星表达态度的,是那句:
She never gave up.
真是瞎了...要这飞机因为她的折腾整机坠毁了,我打赌所有乘客的家人、甚至是大部分普通人,在听完这个故事后都会说,这个疯女人害死了整架飞机上的人,而不会有人说,这位母亲真伟大,为了找到自己的女儿,拉上了400多人陪葬。
所以,综上所述,这片子看得人实在是很恶心。并不在于剧本有多烂,而在于手握一个烂剧本,却一定要装逼装出境界、显示出高人一等的智商。可惜了这一帮演员,好端端的演技,砸在了这破本子上。
P.S. 以上影评仅代表个人观点,必然充满主观评判,甚至本身就有种试图在智商上“反碾压”的意图,一点也不高尚,一点也不比原片好到哪儿去。很理解7.0的平均分,也并非说给了高分的人看不到这些细节,只不过评判的重点不同罢了。如有讨论,还请轻喷。
影片前半部分气氛渲染的不错,后半部分就是各种逻辑死,看前半部分的时候,还想着女主的女儿到底存不存在,好好奇,剧本要怎么演?到最后我的想法只剩下了我为什么要浪费一个多小时看这个逻辑死的片子?
最后揭示女主的老公不是失足摔死的,是为了劫机扔下楼的,???
我捋一捋,劫犯的身份是空中巡查之类的,全文没有揭示劫犯到底是不是这个身份,即使不是,跟影片的发展也没多大关系,就当他是有这个身份的。
劫犯的计划是,找一个在外国的了解这个飞机机型的人,杀了他重要的人,让目标和棺材一起回国,在死人的棺材里预先放上炸药和引爆装置,一定让目标即女主选有劫犯同伙在飞机上的班次,把女主的女儿弄晕藏在要引爆的炸弹下面,让全飞机上四百多个人对女主的女儿完全没映像,制造女主的女儿不存在的假象,而确认女儿存在的女主各种发狂要求寻找女儿的行为会给所有人留下她不稳定的映像,而劫犯趁机告诉机长女主是劫犯,她要多少钱,不然引爆飞机,劫犯钱到账后,让乘客和机组人员按顺序下机后,他作为看管女主的人员开枪打死女主,引爆装置,栽赃给女主,让人以为是女主引爆的,劫犯为了阻止枪杀了女主。
这是什么漏洞百出的计划啊,怎么保证女主一定买这趟航班的机票,还要保证乘客四百多人的飞机上,没有一个人注意到女主的孩子,登记记录也要没有孩子的信息,怎么能让机长完全的相信一个疯狂的制造骚乱要寻找女儿的女人摇身一变突然是个劫犯了,还不是女主当面跟机长要求的,只是劫犯一个人间接跟机长说的?
影片最后,飞机降落后,女主以为自己的行为是作为扰乱飞行的人,要留在飞机上等专人来移交她,但会有人帮她继续寻找女儿,但凑巧看到了机长准备离开飞机,女主想要再跟机长解释解释,跟上了准备要下机的机长,机长生气的说出了女主是劫犯的言论后。真正的劫犯意识到可能要败露后,一边糊弄着机长和女主一边准备放弃原计划直接下机溜走的时候,被意识到什么的女主叫住,女主以劫犯的身份要求劫犯要留在飞机上,并且要求劫犯的枪给机长带走,但是还是让所有的机组人员继续下飞机。话说你女主都确认机长没问题了,你还让机长走,你是觉得你一个手无寸铁的女人对付一个男人,还要找你的女儿完全没得问题是吗?你不会让确认清白的机长也留下,让其他不明黑白的人还是下飞机,以劫犯的身份继续威胁机长制服劫犯吗?
真是烂尾的片子,或者说故事结构就是为了体现母爱,女主的个人英雄主义瞎编乱造前因后果的一个故事。
为了朱迪福斯特看的这部电影。我的女神的表现算是中规中矩,整部电影除了中流露出少许种族歧视,以及影片前后半部有些脱节意外,也还算不错的悬念片,而且坚持了朱迪福斯特坚强女性的戏路。不过我仍然有几点不太明白
1. 为什么机组人员都坚持没有她女儿的登机记录?本来我最开始有些疑惑为什么机长会得到她女儿已经死了的错误信息,翻过来再看的时候发现是那个同谋的空姐把医院证明递给机长,所以是事先伪造好了的。不过对于登机记录我就不明白了。对于这种记录,机长应该不会只查看乘务员的手工记录,而应该是和地面进行了确认了的,所以在登机口的系统上应该也没有她的登机记录。我不清楚登机口的检票人员是否是空乘(感觉上应该不是,应该是机场的服务人员),即使真的是有预谋故意没有扫描女儿的登机牌就还给了她——我假设05年时的登机手续和现在的一样,是扫描登机牌上的条形码的——可是作为飞行行业工作人员的妈妈也应该察觉到了,应该会有疑惑吧。
2. 即使说让她们母女第一个登机就是为了不让其他乘客看到她们,可是要想让其他乘客在登机的时候不注意到这对母女,可操作性上简直太难了。首先设计这个计划的两个人,都不太有机会接近旅客记录,尤其是在机场的check in记录,完全不能预测这班飞机的满员程度。何况母女二人坐的是飞机左侧一排三个的座位,万一飞机满员(这个信息不在当天check in的时候是拿不到的,旅客买了机票也可能不登机),安排了另一名乘客和她们坐在一起,那一切计划就全部白费了。退一步说,也可能有任何乘客在路过过道的时候注意过她们。尤其是她们在全体乘客结束登机后还自行换过座位,坐到了最后一排去,这种举动更增加了其他乘客注意到她们的可能性。
3. 第三就是这个计划太大太复杂了,为此要选定一名飞机工程师,暂且不论男女,要保证对方的配偶是外国人,所以在杀了配偶以后能够保证他的棺材登上飞机飞往外国。然后是要有那么多的外界因素以保证没有人看到这对母女。如此复杂且脆弱的计划,只是为了区区500万美元,太浪费了。
坏剧本、好演员的经典范例。如果不是朱迪.福斯特,这么一部瞎编胡扯的片子是没有人看的。
从沉默的羔羊,到颤栗空间、到局内人、到勇敢的人,到空中危机,清一色坚毅、果敢、智慧、理性的现代女性,看来坚毅果敢都贴在朱迪福斯特那棱角分明的下巴颏上了。
片名应该叫铁胆女金刚,Jodie Foster能再Man一点么!
满飛機的人沒一個人看見小女孩,真是見鬼。
好莱坞童星出生长大后也混得好的不多,Jodie Foster是其中一个,因为人家自尊自爱,还是高材生。我真的很喜欢看Jodie Foster的表演。这部电影仍然是好人坏人到最后一刻才分清楚,但是屏着一口气看完的电影总是能让人很投入的,更何况里面还有Sean Bean!
前段精彩后段失望
为什么总觉得机长是坏人
人家递给你箱子凭什么不说谢谢啊....飞机都差点叫你给毁了
好看!
怎么也没想到,这部取意自希区英国时期经典悬疑作品的电影,居然在最后一幕给转向了动作暴力戏?看来朱迪福斯特的确“脑袋被撞到”,她还以为自己仍然呆在芬奇的战栗空间里继续着密闭隔断凶险搏杀!……两星半。其实以前看过,重温补标。
编剧失误,导演加分,Jodie Foster 杰出
恐怖分子必然不能是有色人种,坏人只能是白人,母爱必然战胜邪恶……美片真的太好猜了
飞机背景.母爱.
呼叫汉尼拔,呼叫汉尼拔。你女人有危险,再重复一遍,你女人……呃,她自己搞定了。
包袱抖得好~
有点故弄玄虚了
關於信任與不信任,糾結上母親獨有的堅持。幾場幾近失控的場面把驚悚片該有的氣氛掌握得恰如其分,茱蒂福斯特有點舞台劇的表演方式讓人印象深刻。
这是什么傻逼才能想出来的劫机计划?……
真的觉得还不错。JF独有的坚毅和勇敢。爱你><
福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