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0年代一众火热的外星战争片中,本片很是特别。不单是大量血腥恶心的Cult片视效和看似简单粗暴的剧情。 主创的野心不仅是停留在拍出又一部《星球大战》似的爆米花大片。 在连虫洞技术都掌握了的未来,这支星河舰队仍是用近乎原始的枪械和战术去打仗,离谱得可笑;但结合全片反复出现的征兵宣传、对“Citizen”的讨论、军队里的政治权谋和阶级差异,这大量政治隐喻,我想其实是借未来战争去揶揄近代战史。 未具备星际航行能力的虫族,损人不利己地“主动”进攻地球的动机是什么?片中暗示了人类觊觎虫族星系资源,再加上变成军国政体的地球,这战争大概是一出自导自演法西斯啤酒馆演讲。用片面夸张得征兵宣传去激起民愤招揽新兵,用断肢Cult场面去突出战争残酷,用前线底层士兵大量死伤去凸显高层的战争游戏。 这大概是一部反战片罢。
1959年美国科幻大师海因莱因的代表作品——《星船伞兵》一经问世便因其“宣扬法西斯主义”遭到大量批评。而快40年后,在好莱坞颇有地位的范霍文却将决定其电影化。保罗范霍文幼时亲历二战,童年的经历使他对纳粹符号和强权崇拜充满兴趣,在他的诸多作品中都有过明显的体现。这自然会招来一些评论者的批评,被扣上“宣扬纳粹”的帽子,但也说明了范霍文会对这本小说的主题着迷的原因。
在不少观众和影评人对本片意识形态猛烈的抨击下,这部投资高达1亿美元的电影最终以票房惨败告终。那么本片到底是在宣扬还是在暗讽法西斯主义呢?这并不容易去评判。但如果深入到电影本身,它以一种全新且高明的方式讲述了纳粹的运作方式。整部电影的剧情推进方式是十分好莱坞式的,角色在设置上和转变上也和通常的商业大片十分类似,所以很容易变将它看作为一部庸俗的爆米花电影。但实际如果稍微仔细一看,便会发现这诸多看似不能更套路的剧情其实巧妙地服从于整个主题,并由此引申出一种与通常好莱坞大片截然不同的意味,从而达成某种似乎是反讽的效果。
纳粹的符号在全片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在最开始通过一台电视讲述了人类向虫族开战的原因:“虫族利用陨石袭击地球,所以人类亲自登上虫族的星球展开反击。”导演并没有告诉我们这个原因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但如果联想纳粹的行径,很容易对其中的真实性产生怀疑。电视起到的煽动性作用也在电影中被不断强调:夸张的招兵广告、被妖魔化的虫族、从娃抓起的仇恨教育都通过电视被一一呈现,贯彻全片,起到一种无处不在的洗脑效果,这在范霍文更早的《机械战警》中也有过类似的体现。而在展示军队生活时,范霍文采用了一种相当夸张的方式:男女混浴同住,性别差异被抹杀;神似纳粹军服的军装,每个士兵都要在打仗前文上神似纳粹标志的图案;还有军队中种种不合常理的规则和酷刑。大量的纳粹符号被明确地暴露出来,又可以无比清晰地察觉出每个符号的背后意义所在。
从全片来看,表面上瑞科看似是在一次一次的苦难中成长,完成蜕变,最终走向胜利,而实际上这是一个个体被逐渐洗脑而最终陷入集体狂欢的过程。有一点需要特别提出,最后瑞科发现了所谓的机动部队只不过是为其他部队卖命送死的棋子罢了,但在明知道真相的情况下,他仍选择继续作战。这样极端的意识形态显然已经进入他的内心深处,即便瑞科知道了它的虚假性,却仍会选择接受并甘愿成为其中的一份子。所以这样来看它实际讲述了瑞科从最初逐渐相信纳粹的意识形态,到之后逐渐发现了其中的虚伪性,但却又无法摆脱而在最后陷入狂欢的状态中的过程。
由此,这不仅仅是一部爆米花电影,它在满足商业性的同时,巧妙完成了作者私人的表达。
经典通关boss模式 最后血腥呐
Fucking High
看不厌的大片典范,太空+枪林弹雨,可以让所有男人满足。弱弱地质疑了一下暴力。掌握暴力即成为公民,没有支配权就只能当平民。当具体的死亡数据摆在面前的时候,我们知道暴力只是一种牺牲。
居然是在电视上的点播台节目里面,一段一段,颠三倒四地看完的。
很小时候看的,长大看了原著感觉被改编成了肤浅的爆米花电影,今天又仔细一看,居然是讽刺杰作,原著高度推崇军国主义,电影里则是露骨的讽刺军政一体,制服动作全都纳粹化,导致里面的大兵作战越奋勇,讽刺感越强烈
经典的美式英雄主义大片,小时候看个热闹,现在觉得浓浓的讽刺感
很小的时候看过,至今都还记得那些恶心的虫子。。。不过剧情不错
多牛逼啊我操当时来看简直是CULT片
蓝光重刷,上一次还是在高中政治课上看的投影。电影一开场就抛出公民和平民的概念,之后不断予以丰富,服役成为公民,才有从政、生育等资格,另外还有鞭刑、类似纳粹的军装等元素,颇似一些东亚国家的现实。但这些军国主义倾向的表达在这部电影看起来非常协调,为复仇、为爱情而加入战斗的主角们、不要命的拍摄各种血腥实况的新闻摄影师、电视里看着孩子踩虫子而狂笑的母亲……这些汇聚成了一种狂热的战斗热情,陆军士兵与时代背景不相称的简陋装备也支撑了各种近身肉搏的场面,通篇没有反战主义那些湿哒哒的论调。女一女二都是范霍文式大女主,主意坚定执行坚决,女二为爱情不惜性命的支线很催泪了。场景营造非常厚道,堆积群演、多全景、光都打的很足,让你尽情审视这足够原始野性的人虫大战。全片不少带着痛感的喜剧、乍然出现的裸露与花样繁多的死亡
针对范霍文美国时期电影的评论轨迹呈现出惊人的一致性:一开始,总是被斥责以空洞愚蠢。但假以时日,却总能以相同的名义获得救赎,“这是一部因太过聪明含蓄而导致其中的颠覆性不能被当时的影评界立刻把握的辛辣讽刺剧”。甚至那部《星河战队》,也被重新评定为范霍文最愤怒、最具思想性的讽刺作品之一。该片以极端保守主义文本为底料,重新加工调配一番后陡变为鞭挞美国外交政策以及军工集团剥削根基的檄文。但在1997年,此片被影评界嗤之以鼻,甚至更被彻底误读为在替暴力背书!很少有导演能如此执着地被主流所误读。“如果你对此片感觉不错,你可以称其具有预言性。但我们从没把它当做一种警示。当年只是看到了一个很军国色彩的东西,很右翼,感觉有点法西斯趋向,于是感觉能以讽刺或其他含义对其嘲讽一把。”
冷战风格美国大兵对抗邪恶的经典主旋律式星战片。人类真是挚爱虫族啊,靠杜撰一个庞大的敌人来维持奋战到底的幻觉。似乎也只有这样,人类才能把“勇气”这种正面能量贯彻到底么?勇气往往源于“愤怒”和“仇恨”,正能量来自负面情绪,真是奇怪。我本来还以为这是个越战反思类的反战片呢。
重温。哇,小时候看觉得好刺激。现在看,纳粹,军国主义,越战式的propaganda war,不是高级黑我不相信。完全可以理解为人类主动发起的侵略战争,通过电视宣传让一波波在体制下接受洗脑的青年前仆后继地充当炮灰。
十分法西斯情调,军国主义的胜利?
第一部还是很经典的,1997年拍成这样很不错了。印象最深刻的桥段是长官掏出枪,你以为他要杀虫子,其实他是想给被抓走的军人一个痛快。后来当他被吃掉双腿,他也叫下属给他一枪。让人想起《阿甘正传》的丹中尉,与其苟且偷生,他宁愿战死沙场当烈士。虫族设下圈套导致人类大军差点全军覆没的桥段也拍得很自然,不是为了反转而反转。虽然第2部、第3部也有反转,但是都是强行反转,再也没有了眼前一亮的感觉。还有战舰遨游太空的镜头也很震撼,难以想象是90年代拍的。尤其是虫族发射毒液攻击舰队的一幕,已经超越怪兽片进入了科幻片的范畴,让人感受到宇宙的浩瀚和人类的渺小。美中不足是定位仅仅是一部爆米花电影,要是剧本再好一点,对人性、科幻、外星种族的探讨再深入一点就更好了,而这也正是本片和《异形》的差距所在。
有一幕大BOSS吸了一个人的脑髓 小时候的我当时就震惊了
美国要保卫的永远不会是美国,而是地球
出生前的经典,怪蜀黍怪阿姨的最爱!
在家看碟,到电影里人家脱衣打炮的时候我叔叔就关了电视机快进!!!靠!!!!!!
公认的讥讽片(2和3虽然投资小,但意思表达得更明确),在中国竟有许多人当正剧看,真是诡异的事情啊。。。
经典科幻片,剧情和逻辑都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