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部电影我不想去谈论主人公的具体情感,和精神状态。关于情感,宗教性的东西是无解的,我不想陷入到纠结中,我觉得作为每个人都会有情感上极端的时候,只是暂时的,我们不应该评判说这个人的精神异常,而是需要帮助这个人调整过来,让她看到自己的问题,影片中的女主Michèle Morette,来自法国,和他的男友马克利荒诞的爱情,表面上女主的情绪是两极化的,让人看不懂她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但是我们看到了这个问题,是女主看不到的,其实我们每个人有时候就像女主一样,在一种不自知的状态中徘徊,在自己的问题中反复挣扎,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应该去帮助女主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似乎女主反复混乱的情绪表达正是向我们表达着她的内心有了问题,而她不知道她的问题是什么,该如何去解决。影片中女主的男友,尽管想救赎女友,满足女友心灵的渴求,但是他的方法是错误的,他并不懂得女主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他没有帮女主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让女主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是牵绊在女主的问题中,自以为可以救赎女主,最终女主还是离开了他,女主只能以自己逃离的方式来暂时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时我们或许会感叹为什么命运会如此安排?这是为什么呢?
电影中的神父虽然安慰马克利,对女主的离开宽恕。但是神父一直在宗教世界中住着,对于女主,也没有帮助女主,只是以一副神性的姿态注视着这一切,这就像我们总是纠结一些神性未解的问题,却不会去帮助处于问题中的人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我们似乎总是也会陷入女主的纠结中,去体验那种情感迷乱的状态,这又是为什么呢?
如果我们理解影片主题是爱,我们假设女主真正想要的是爱。但女主需要的爱是怎样的呢?对于一个有问题的人,最需要另一半帮助自己发现问题,并且陪伴自己解决问题。
女主美丽动人,是一个单亲母亲,有一个十岁的女儿,故事情节中女主每天和男友在生活中体验着他们的爱,记得影片中女主有句话:除了爱,我不需要其它。神父讲:人类的爱和夫妻之间的爱。关于爱,我觉得影片中的爱一直停留在浪漫唯美的意境中,有些情节让人感觉荒芜无聊,这就是爱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期盼着唯美浪漫的爱情,但是需要度,我们排斥柴米油盐,孩子,家庭,工作,但是和影片中过度甜腻的爱相比,似乎平凡的爱更适合我们普通人,就像白开水一样,最有益于我们的健康。我觉得这部影片最大的意义就是让爱过度甜,理想化,而观众在看的时候不再期盼这种爱,更加地热爱平凡生活中平凡的爱,这种甜腻的爱或许是男女热恋期的爱,而我们真正的爱在以后的生活中,在家庭中,在对父母的报答和孩子的培育中表达出来,而不应该停留在影片中的这种状态。记得影片中开头自由女神的像,似乎暗示着女主的爱是自由的,这种自认为的自由只是追求自我的快乐,就像孩子一样,不需要承担责任,我觉得有时候我们也想要这种自由的爱,但是看了这部电影,似乎我们并不是真正想要这样。这样的生活虽然一时快乐,但是长期来看过于无聊,和肤浅。、
影片的情节似乎没有叙事的线,充满了跳跃,似乎向我们传达了这种爱的本质,肤浅的爱就像女主的美丽,美丽的花一样,总有一天会凋谢,每一天的主题是这种爱,可以用镜头拍下,但是由于没有生活中其它元素,比如责任,两个人人性的冲击,碰撞,个性的完善,以生活的故事为载体所沉淀的内在的元素,所以影片没有连续的叙事的情节,而是拍下了看似跳跃实则连续的情节,连续是因为这种爱就像跳跃的画面一样,每张都唯美动人,但是但凡事物,是由美好和不美好的组成的,所以我们会感受到跳跃。我相信呈现出唯美动人的内部也许是不美好的,电影中女主近乎荒诞孩子式的爱,让人体会到她内心的虚无。如果女主的男友可以让女主体会到另一种爱,而不是随女主的脚步让她不自知,有意义的爱是两个人的相互提醒,相互帮助,完善自我的过程,而不是忽视彼此的问题,在彼此好的一面中沉沦,最终不会让彼此成为完整独立的自己。
影片中唯美的画面,让我们不由得感叹电影制作的高超技术,美丽的女人,娇艳的花,草地,阳光,流水,这些生活的素材在镜头下变得更加美丽动人,而无论是哪一种素材,都是自然的象征,是生命的美丽,女人,男人的爱,花儿的美等随时间变化的元素,还是流水时间一样永恒的东西,都会让我们平静下来,这是我们不再纠结于个人的情感,而是会感恩生命的美好,感恩自然的馈赠,这一切在镜头中永远地留存下来,这一份宁静,感恩会在我们欣赏美丽的画面时体会到,正是这些画面唤起了我们心中的这种原始的最初的美好,所以我们还是坚持去看这部电影,不会因为情节的难以理解而放弃看。
生活就像一部电影,我们有时候只是看到了我们,而没有看到自然,同我们一样的生命,我们试图去理解我们,却忘了通过身边的自然,我们的母体去观照我们自己。但无论我们在哪,我们需要懂得看到他人的问题,并帮助他人。同时当我们有问题而不自知时,不要放弃自己,不要放弃爱,相信会有生命给你启迪,让你看到自己的问题,并且帮助你解决自己的问题,我相信影片中的神父虽然没有直接帮助女主,但他的心中知道女主在今后的路途中会遇到那个帮助他解决问题的生命,因为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论剧情我太懂这个片子,回头一看导演学业主攻哲学。那剧情我就放弃了。
《聚焦》的女主
《老无所依》的人杀手男主
最吸引我的就是就是这两位,也是看过的那两个片子中两位演员出演让我能静心继续看。
片子里面很多专场都是空镜头
《惊天四骑士》里面大结局有这个锁桥的身影。不知道你们有没印象!
这个空镜里面水里展现天空的云彩,不知道这个在哲学里面有什么含义……
有点感觉导演借景来叙事,再以哲学的手法表达出来。
还是那个锁桥
我就在一直回想那个娃娃头杀手突然变教父,哎玛,有点接受不了。
这个是我拍的。(蒙混过关)
一个感情的“线”串起零碎而唯美的图片,虽然有些抽象,但不妨碍我们感知其中的情绪和感情。我觉得蛮享受的,可能这种享受的感觉和目前的生命状态有关,一个个想法、一个个眼前的画面被一条隐隐的线串联起来,而自己在暗暗地寻找生命的表达和突破口。尽管感情重回自由状态,但是依然是那么轻盈的旋转、调皮,自我被重新找寻。风吹过水面恢复了平静,从女主的回头看,那片落叶却也引起一串涟漪。
Rachel McAdams 把同一人物演了數十小時的footage也只有這樣造作的表現... sosad.
我所掌握的词汇,没有一个足以形容泰伦斯马力克电影的美妙与睿智,仿佛他就是神明,正站在世界的制高点上,诉说着世俗的情感以及人们内心的彷徨。本片和《新世界》以及《生命之树》一样,每一秒都是精雕细琢,浑然天成,绝对是最完美的艺术品!
想了想还是给5星。电影真的可以去掉具象narrative而直接关注情绪、atmosphere和spirit嘛?所谓诗人电影…比如,相对于为什么人会绝望,我会更关注人如何面对绝望。马力克的这几部作品都在尝试这种我认为极为革命性的片子。为了这份对“新意”的执着也要满星啊,更何况片子本身好美!完全没有拖沓感。
觉得动人,心碎,有机会希望看大银幕。
摄影和剪辑都很出彩,作为电影这就够了。观众的落差在于,表演的支离和故事的破碎,这些其实不重要。
整个片子的呓语部分都属于Olga一人,包括牧师。小本对Olga的态度就是“我的宝贝、欲望与希望”,而Olga不希望被束缚(床、钢琴、栅栏),向往自由(田野、浅滩、骏马、大雁)。第一次离开小本后,她想象了瑞秋的第三者故事(牦牛)。第二次再次失望,通过神性理解了自己的心之所向。回头,小岛是心之初
爱恨一念间啊。泰伦斯·马力克越来越执着于这种情绪化的表达了,好像配乐的影像诗。演员少对白,多是耳语式的喃喃自语,更增添电影的主观情绪。倒很适合这种主题,只是太挑观众了
呃,主要就是一个女人穿着各种裙子在各种地方跳来跳去,而小本的表情似乎一直在说:“我操!我在干嘛?我在干嘛?我他妈的到底在干嘛?"
110多分钟看得我坐立难安,摄影风格延续生命之树,但只是徒有其表,我原以为导演上部片已经笃定对上帝的信仰,在那之后,其实还有什么可拍呢???唯一亮点是哈维尔巴登大叔,这是他唯一一部看上去不像个种马的片。
把小情小爱拍成大MV,还是烧投资人的钱。
到了后半段神父那段实在是有点跟不上趟了,依旧很马力克但真的不如生命之树...小本真无愧男主称号,加起来有十句台词呢!囧
想拍婚纱写真的同学请联系特伦斯·马利克
此片加深了我对马力克的偏见。空洞与挥霍美比自恋更差劲。这种片看十分钟与看一百分钟是一样的。
摄影和剪辑以及配乐都极其优秀,我很喜欢,但是对泰伦斯来说,用的过于滥了
看个11分钟的MTV或许能够让观众通往仙境,看这加长十倍版是让观众深陷地狱去体验宗教内涵。
80%時間我看著一個女人又轉又跳,20%時間我在看錶。
任何诗意的情怀都包裹不住永恒的悲伤,诗性与故事性完美融合,诗电影21世纪最好的杰作,2016年年度十佳入选。
如果你看懂了,会觉得很美。导演并没有在Story Telling,而是在Story Felling。
依旧很马力克。无论是构图摄影,还是刻意消减故事性以及诗化的叙事,都和他曾经作品走一个路线的。相比于《生命之树》宏大的主题内核,这部更侧重于个人,不过片中的宗教元素却有过之而不及。Q&A中两位女主角也表示还有数十小时的素材,多到足以再剪出五六部电影来,只是导演最终选择了这个版本。
电影应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