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阿尔法城1965

DVD

主演:埃迪·康斯坦丁,安娜·卡里娜,阿基姆·坦米罗夫,让-皮埃尔·利奥德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1965

 剧照

阿尔法城1965 剧照 NO.1阿尔法城1965 剧照 NO.2阿尔法城1965 剧照 NO.3阿尔法城1965 剧照 NO.4阿尔法城1965 剧照 NO.5阿尔法城1965 剧照 NO.6阿尔法城1965 剧照 NO.13阿尔法城1965 剧照 NO.14阿尔法城1965 剧照 NO.15阿尔法城1965 剧照 NO.16阿尔法城1965 剧照 NO.17阿尔法城1965 剧照 NO.18阿尔法城1965 剧照 NO.19阿尔法城1965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阿尔法城1965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是一座死寂冰冷的未来都市,一座无爱无情的“死城”。一切都必须遵循一台名为“阿尔法60”超级计算机统治下的“逻辑”,若有违反者,都会被枪决。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表情木讷,生活思维受到严格的控制,丧失了一切人性本该拥有的喜怒哀乐。  来自另外世界的密探雷米·柯雄(埃迪·康斯坦丁 Eddie Constantine饰)开始了对阿尔法城的探索,他的主要目的就是将这座城市的设计者万布翰博士(霍华德·沃侬 Howard Vernon饰)带回自己的世界。在探访的过程中,他结识了万布翰博士的女儿娜达莎(安娜·卡里娜 Anna Karina饰),两人相爱了。然而娜达莎仍然没有能够完全摆脱“阿尔伐60”的控制,约翰也被逮捕了,判为死刑。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闽江桔子红带着魔术盒的男人热血长安第二季沃尔特和唐杜里的圣诞节末世黑天使第二季父母见上书法庭2014不期而遇王牌大贱谍大闹天宫2019殡之森奔跑吧爱人拳拳到肉四级杀人狂长公主不可以斗鸡1990疯狂暑期之哈喽怪物火红年华地狱2埃及失落宝藏第一季东京狗剧情提示请恋爱三审奇石游走的小鱼

 长篇影评

 1 ) 阿尔法城

       晚上时候,没有晚饭。抬头看天的时候,星光黯淡。瞧不见月亮的影子。我回到房间,寻思着今晚要看的电影。选择自始至终都是难题,索性按倒叙排列,拉向最底部——阿尔法城。
       这部拍摄于1965年的电影,情节曲折,出人意表。让吕克.戈达尔耗了不少心血在上面。最终荣获柏林金熊奖。其实获奖倒还在其次,重要的是有这么一部伟大的作品流传下来,实在是值得庆幸的事。
      阿尔法城,是一座以“沉默,逻辑,安全,谨慎”为生活坐标的未来城市,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表情木讷,思维受到严格控制。人们早已被称为“阿尔法60”的超脑计算机统治。在这样的一座城市里,人们不能有爱和欲望。不能流泪,不能伤悲,不懂得感情,没有创造力,没有思想和信仰。一切都遵循计算机的逻辑。违反者都会被枪决。
       外来世界明为记者实为特工的约翰开始了对阿尔法城的探索。他爱上了设计者的女儿娜达莎。他为这座城市感到悲哀。他教给娜达莎诗歌,让她感受爱,流泪和悲伤。约翰被捕了,要判死刑。不甘的他逃跑了。并开始反抗。最终阿尔法城在博士的死亡中开始解脱······约翰带着娜达莎离开阿尔法城。
       这座痛苦之都,活着却扭曲,没有爱,没有光,没有翅膀。没人说“为什么”没有人知道“良知”的意思。因为在妻子死时落泪的行为不符合逻辑而被判死刑。这样的绝望之城,如何不痛苦?可悲的是,城中的人感受不到痛苦。所以约翰说,你们这个垃圾场不应该叫阿尔法城,应该叫零蛋城。没有画家小说家诗人梦想家哲学家,不是零蛋是什么?
      死者的特权是不必再死
      照亮黑夜的是诗歌。
      没有诗和远方,生不如死。当娜达莎学会读诗歌的时候,她似乎是活了回来。
      有些东西无法被改变,日或夜。因此,过去揭示了未来。它将沿直线前进,然而最终回归原点。过去现在未来,三点一线。现在最为恐怖,因为它的不可逆转。因为它像铁一般坚固。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所有生命的形态。这个特性,采取任何手段都无法改变。时间就像一个无穷无尽旋转着的圆圈,下降弧线如同过去,上升弧线如同未来万物都被下了定义。存在者的语言不能改变他们表达的含义。含义亦不能更换代表它们的语言······
      未来之城,一切都已被写好。永无惊喜。永无阳光和雨露。那些生活在苦难中的人们。相比习惯于幸福安康的人,更需要一种截然不同的宗教信仰。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这世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人也不会跳进同一条河流。在我们之前,什么都不存在,没有人,我们孤独的存在着。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可怕的唯一性。阿尔法城,让唯一不再是唯一。
       所有人都有编号,所有人都已被定义,所有人都不可以走未被设定的路。试想一下,如若我生活在那座城,早已被杀死许多回了。
      我喜欢娜达莎穿的毛绒绒的裙子,看着有那么一点儿与众不同的意思。我喜欢枪决犯人的那一桥段,拍的很是给力。非常之令人记忆深刻。片中时不时的仰视镜头恰到好处,而时不时跳出的字符则令我眼花头疼。
       钢筋水泥的森林里,有多少人和住在阿尔法城里的人一样,一贫如洗。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这是一部值得铭记值得珍藏值得观赏的佳作。

 2 ) 记《阿尔法城》有趣的台词

“你在哭吗? 不,哭是犯法的” 现实很可怕 因为他是不可逆转的,也因为它很残酷 时间造就我的物质 时间是一道河,一直载着我 但我就是时间 它是一只把我撕开的老虎,但我就是老虎 很不幸,世界就是现实 很不幸,我是阿尔法60 没有人能活在过去 也没有人能在未来 现在是所有生命的形式 这种特性 没有方法可以改变 时间是个循环 周而复始不停运转 过去落下了 未来攀上来 一切都已经说过了 除非文字改变了意思 反之亦然, 习惯活在苦难里的人, 需要惯常处于正常状态的人提供其他宗教的慰藉 不是很明显的事吗? 在我们来以前,这里没有任何事 或任何人存在 这里四下无人 我们独一无二得可怕 文字和词句的意义 不再为人所掌控 个别文字或构思的细节,会被理解 可是整天的意义已经失落了 我们知道什么是“一” 就以为自己知道“二”是什么 因为一加一等于二 可是我们忘记了 首先要知道“加”是什么 我走了 从世纪以前留存至今的人类行为将逐渐地、逻辑地使我们绝种 我,阿尔法60 只不过是灭绝过程里的逻辑工具 “生与死,其实生生不息”

 3 ) 当戈达尔谈反乌托邦时他谈些什么

imdb上有篇影评深得我心,引用一段
First and foremost a spoof.
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Jean-Luc Godard's *Alphaville* is to realize that it is first and foremost a spoof. It spoofs nearly everything it touches: science fiction; comic-books; George Orwell; Aldous Huxley; American private-eye movies; spy movies; technology in general and computers in particular; romantic love as presented in cinema. If you sit down to watch this expecting a high-minded piece of French New Wave cinema, you're going to end up being put-off.

这个片子谈不上深度,即使以当时的年代来看,其中最被人称道的就是社幻的一面,看过1984美丽新世界之类的书的话便知道在这方面该片没有突破。就像上面那段话说的,这个片子就是看戈达尔玩trick的。

这部片的萌点就在于硬汉操着文艺腔讲一堆make no sense的话,和长门有希操宇宙语说话有异曲同工之妙,观众一定要去从这些对话中找出什么深刻伟大的东西也请保持硬汉那么销魂的表情去做这件事。

说来惭愧,我听说这部片是以前看《天黑以后》里提到的,似乎里面的少女说阿尔法城里人物的生存模式,以及生硬冷漠什么的,村上君也许是想借阿尔法城这个被异化的社会模型来表达对现今同样高度异化的日本国的忧虑云云,但我觉得他这么一本正经的人可能cult这部片也不会从trick这个角度。日本人总是喜欢探讨少年成长之类的东西,越老越爱谈,同样五十多岁的押井守大叔今次探讨成长的作业《空中杀手》就很让人沮丧,也许他空手道方面能交一份更好的答卷。村上君也是写少年越来越不得志了,我还没看他的新书《论跑步》,我希望这次他真的能认真谈下他这项旷日持久广为人知乃至不得不著书论述的生活习惯,并且谈出一个阶段性的成果来。他去年在接受耶路撒冷文学奖时发表讲话说要永远站在蛋的一边,我真的不希望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装蛋”这么的字面,其实我很喜欢他笔下某些少年的调调,这些调调当然不是丧失幽默感。

 4 ) 《阿尔法城(Alphaville, une étrange aventure de Lemmy Caution)》:粗糙科幻中的爱情【第15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http://blog.trivialfilm.com/2013/05/alphaville-une-etrange-aventure-de.html

阿尔法城 Alphaville, une étrange aventure de Lemmy Caution (1965)

本片获得1965年第15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电影通过一个科幻故事,讲述一个计算机专制的城市生活。男主角是一名特工,奉命来到阿尔法城执行任务,即杀死或抓住设计阿尔法系统的教授。男主角先见到教授女儿,又去见了另外一名特工,但他已经沉沦。之后,在教授女儿帮助下男主角遇见教授,想要动手时被抓住,并被计算机审讯。计算机难以理解男主角的回答,就让他参观阿尔法系统,男主角趁机逃脱。回到酒店,教授女儿来见男主角,交谈中两人产生感情。很快又有人来将男主角抓住,并带到教授面前。教授在与男主角交谈时,男主角开枪打死了他。最后,男主角带着教授女儿逃离阿尔法城,前往另一个星系。

这部电影是我这个才疏学浅的普通人无福消受的,所以片中的故事与情节以及拍摄方式都让我无法评说,也没有资格评说。只简单说一下我的感受。

首先,电影表现的主要内容就是专制,至于其他只可意会不能言传了。其次,电影对白在我来看大部分没有意义,即使有意义也是哲学上的、思想上的,这些对于只想简简单单看电影的我来说太深奥——实在不想动那个脑筋。第三,电影表现形式是费解的、乏味的,而且是“反电影”的,当然与其相对应的是好莱坞传统叙事。还是那句话,这部电影对我来说太难了,也太难看了!总之,“新浪潮”导演确实非同一般,能把电影拍得这么难懂、难看,堪称艺术电影的代表了,只是这样的电影对我来说只能是烂片。

除了以上感觉之外,我无话可说。此外要提一下片中的影像风格,太粗糙了!竟然把科幻片拍得如此简陋,也只有欧洲的艺术电影能做到这样吧。

演员方面同样不多说,只有Anna Karina的美貌让人留下印象。Anna Karina确实很漂亮,而且在片中那么年轻!女人还是年轻好啊。

总结一下。这是一部我眼中的烂片,不管影评说得如何,电影毕竟是给大众看得,拍得那么晦涩难看,何必呢?

Anna Karina

Anna Karina 1

Anna Karina 2

序列:1037

阿尔法城.Alphaville.1965.D5.MiniSD-TLF

2013-05-11

 5 ) 逻辑、理性、时间、爱等等之于人

1,不要沉默

沉默有多可怕?常常我会有这样的感觉,如果几天我不在朋友圈唠叨几句在普通人眼里看来是乖僻叛逆不可理解莫名其妙的话,我就感觉自己已经死了,不存在了 卡迪尔那句话说得一点都不错:我思故我在

但是我说话从来不会感虑每个人的感受,我不可能做到每个人都要考虑,如果为了一个人的感受而让我沉默不语,令另外九十九个人不知道我所思所想,那么我更愿意拿起棍棒就把那一个人狠狠地揍一顿,为什么不让我说话?

所以我在我的朋友圈是毒舌,所以常常有人说我不成熟,冲动,欠考虑,但他们其实不知道我是一直在抵抗这个社会的世俗 如果说成熟就是放弃对世俗的抵抗,接受世俗的法则并融入世俗,对我来说就是等于是背叛了自己,那么就没必要成熟,可以放成熟去吃屎了 我说的世俗是指中国现在的消费主义社会普遍潜在的向利心理,即为了眼前利益或实现长期利益而知行不一阴阳两面虚与委蛇营私舞弊投机取巧贿赂攀附屈尊降格委屈求全等等所有违背自己意志的事情 不知道在哪里看到一句绝妙解释唯物和唯心本质互斥又依赖共存的话,忘记原话了,大概意思是:科学(唯物)改变了世界,改善了人类的生活,但拯救人类的心灵还是要靠人文(或文学,指唯心) 2,《阿尔法城》启示录

逻辑与非逻辑,理性与非理性

逻辑是科学的基础,人类所有进步基于逻辑的逐步完善,即经验,但人类经验只限于四维,超出经验之外人类不能理解,对此人类几乎都是党同伐异守旧斥新,比如五维、六维、七维等等,每加一维有如蚂蚁理解毛毛虫、蝴蝶、老鹰、飞机......,所以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于是乎,在人类社会,反逻辑就是反科学,反科学就是反理性,反理性就是非理性,非理性就是这个人不是正确的人,不是正确的人就不是好人 逻辑就是清晰异常的步骤条框构成的通道,堵住了所有的节外之枝,最后通向的只有唯一的正确,编程如此,写入编程的智能机器亦如此 打个比方,如果我爱你,爱你是满足条件符合正确结果的,那么就允许爱。但是爱你是不满足条件不符合正确结果的,那就不能爱,必须要在结果出现之前就强制性终止 那么请问,爱的正确结果如何定义?爱的正确的结果是不是只有唯一的解释?什么智能机器的逻辑可以预测未来提前知道爱的结果是否正确? 如果把爱换成人类,套进逻辑中去,问人类是否有资格存在于地球?逻辑如下,如果人类存在于地球是满足条件符合正确结果的,那么就允许存在。但是人类存在于地球是不满足条件不符合正确结果的(因为人类会造原子弹毁灭掉自己毁灭掉地球),那么人类就没资格存在于地球,必须要在结果出现之前就强制性终止,毁灭所有人类 那么请问,正确结果的人是如何定义?正确结果的人类又是如何定义?正确的结果的人或人类是不是只有唯一的解释?什么机器的逻辑可以预测未来提前知道人或人类的结果是否正确?如果真的有无所不知逻辑强大的这台机器,是不是在原子弹发明之前的之前,统治者就应该处死写出质能公式的爱因斯坦?或者碍于爱因斯坦影响力太大,那么就在他出生之前,找个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他父母,因为质能公式是原子弹的奠基理论。那么驳论就来了,限死了科技的进步,这台能预测未来的超级机器是怎么研发出来的? 你看在这样的逻辑下,理性只肯定了正在进行时的现在,否定了已经发生的过去,否定了无限可能的未来,而爱大多是非逻辑非理性的,人的存在也并非逻辑和理性所能概括的 所以最后我得出来的结论就是:QNM的成熟!QNM的逻辑!QNM的理性!

但在独裁专制的统治者眼里,他们是不承认我上面的逻辑,他们自有一套逻辑来一一封堵打圆,严丝合缝,他们会祭出“正确”的大旗,有一万个理由让你相信,他指令给你走的那条唯一通道就是正道,他们忘记: “人类的本质就是爱和信,勇气、温情、宽容和牺牲。” 而正是非理性突破了条条框框,才会有出格,有出格就会有旁枝,有旁枝就有创新,有创新,你才会看到生物的多样性,生活的多样性,一切才有无限可能,正浩瀚的宇宙一样,让人不可想象,又可以尽情想象

而且,爱也是无法定义的,常常是非理性的爱才温情更可爱,理性的爱就像两个死人躺在棺材里,遵循逻辑沉默相对,铁定是无聊透顶,我不喜欢宝钗正是因为她因利害关系而太理性,压抑自己的情感诉求,违背自己的意愿,委屈求全,到头还是被抛弃,自己不尊重自己等于是另外一个自己伙同别人来不尊重自己

世上没有逻辑是一统万象的,也没有一台机器能包容所有的逻辑,我想,正如光一样,只有无限接近包容,不可能等于包容所有,而每接近一分的包容,就增加十倍百倍的能耗,这样的机器,只有突破维度,像超越光,只有利用虫洞

但是,只有人能包容一切,因为人不是机器

 6 ) 远和近


强森对阿尔法60说,让你和你的逻辑去死吧。
阿尔法城就是这样一座逻辑之城,所有人不过是程序作用下的结果。
这座城市处死这样的人:妻子去世时流泪的男人;写作他们无法理解的诗歌的诗人;谈论诸如爱,温情这类话题的“非正常人”。
这座城市是一座真正的机械之城,或者说技术之城。

冯-依曼博士是计算机的发明者,他继而用计算机开创了阿尔法城,进而控制整个宇宙。
但最可怕的不是计算机,或别的任何技术,而是这些对人的影响以及改变。

在冯博士的思想里,技术统治一切,技术开创一切,技术代表一切。这才是真正的危险所在。

因此强森所要做的是教给娜塔莎技术之外的东西,比如爱。然后才能带她离开那座死灰般的城市。


计算机的发明已经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互联网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每天同机器打交道比对人还多,这不得不让人心悸。
很多科幻所担心的机器控制人类这中情况恐怕一时半会不会发生,但机器改变生活方式,乃至思考方式的情景却不少。

前几天我在嘀咕上说:
“在古代,我们不短信,不网聊,不漂洋过海,不被堵在路上。如果我想你,就翻过两座山,走五里路,去牵你的手。”(胡淑芬)
一个姑娘看过后说:在现代,离开电脑出门跟你打个招呼,我都嫌麻烦,哎,可悲的电子时代哦。

我真的很想知道,技术是让我们更近了,还是更远。
我同样想知道,逻辑究竟能解决多少问题?


戈达尔在1965年,算是玩了一把科幻,不是很科幻的科幻。卡梅隆在2009年也玩了把科幻。前者黑白胶片,后者彩色3D。然而在我看来,戈达尔比卡梅隆“科幻”。

看阿凡达的时候,因为那千钧一发,屡试不爽的剧情发笑(我实在没法如很多所说的居然哭出来了),也的确因为那震撼的技术效果大声惊呼。而看戈达尔时,是一种享受。享受这故事,享受那意境,还有其中的镜头。

不得不提1小时14分,娜塔莎念着一首优美的诗时的那组镜头,光线,构图,蒙太奇,简直享受。
有时候,太强烈的感触会让你注意不到细节的美妙之处,就像3D。
有时我真以为我们是否需要那么多,我们真的需要3D那样逼真的感官刺激吗?可明明我的眼睛觉得不舒服。

Whatever,我喜欢那些老电影,慢慢的节奏,笨拙的技巧,别提多可爱了。

 短评

在阿尔法城收到两颗小豆,从零到无。太空歌剧背景下亲王《寂静之城》式圣经即字典每天删减的超级电脑控制下的小城,游泳池中正在行刑,诸如因妻亡而落泪之丈夫犯人们,枪响跳入池中,一群美少女接着跳入,将之淹死……随时有“今晚我们学习了生与死、两者同处于一个循环中”这样耐人寻味台词。

7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戈达尔标志性的无缘由画面乱入在本片中竟然产生了更接近传统叙事的效果——较比贴合这座乌托邦都市的神秘幻灭感。但感受到这一点的前提是你不会被其他那些叙事手法以及阿尔法60的模糊混浊单声调画外音早早引入困倦状态。

9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疙瘩儿的迷人仍然在他硬邦邦的浪漫。有一些段落镜头真是太可爱了,但烦人的也多。处决剧院的装置就很好

12分钟前
  • bloom
  • 推荐

对工具理性的指控是明白易见的:堆砌E=mc²、ε=hf、海森堡、费米等符号,指向原子能这一现代性的终极武器,多少有些简单粗暴(工科出身的观众看来尤其如此),以爱之名的反抗也皆在意料之中; 但影像演证(demonstration)的手段依旧亮眼:人们常聚焦于戈达尔早期作品中的跳切,却易忽视他同时也是一位长镜头大师――本片严肃阴郁的气氛正是由多处一场一镜的手段不露声色地构建起来,其并不以摄影机复杂的运动技巧取胜,而总是简洁、果断而有力的; 声画对立的运用承接自《女人就是女人》,戈达尔无疑极爱卡里娜,以至于不惜用类似巴赫《马太受难曲》中的手法,为她的段落加上特别的背景――它由阿尔法城的第二主题变形而来,是弦乐奏出的"光环",是照亮黑夜的诗歌.

15分钟前
  • JeanChristophe
  • 推荐

主要是在感受戈达尔对镜头处理的自由性和实验。画框外延续空间的表现是印象最深的点。

19分钟前
  • 蜉蝣
  • 还行

诗歌照亮了黑夜;一把手枪摧毁了阿尔法城!

21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23分钟前
  • 把噗
  • 推荐

这不是1984,α-60也不是老大哥,他只是个遵从人类逻辑的机器;这不是科幻片,戈达尔也不是奥威尔,相反,他心中的乌托邦幼稚的可笑,他把音画分离,玩转负片只是为了讲一个“烂俗”的爱情故事。人类需要自知,于是有了《飞向太空》;需要未来,于是有了《2001》;需要语言,于是有了本片。

26分钟前
  • 康报虹
  • 推荐

疙瘩以为光年是时间单位。 2015-06-14 大银幕重温 ★★★★

31分钟前
  • qw0aszx
  • 推荐

#SIFF# 环艺/九成。 戈达尔极具前瞻性(1965年就洞悉了互联网时代的核心)的科幻电影:对技术的统治(服从机器逻辑)、时间(过去和未来不存在,只有现在)、技术对精神(自由意志)的控制、艺术的沦陷皆有哲学层面的探讨。只是结尾爱拯救一切太过简单化。

34分钟前
  • btr
  • 推荐

#SIFF 重看。大型神棍,有很多奇怪的东西混进这片,这片自己后来又混进别人拍的很多奇怪的东西。谜之爱情故事,neon sign addiction晚期患者。将黑夜照亮的,是诗。

37分钟前
  • Lycidas
  • 还行

戈达尔的反乌托邦科幻片,获柏林金熊奖。①阿尔法60的技术理性极权,沉默,死寂之城;②低成本黑色电影既视感,风扇,话筒,E=mc²霓虹灯;③跳跃剪辑+负片手法,奇诡突兀的音画分离,配乐足够先锋,滴滴声;④泳池枪决戏,魅惑无比;⑤粗重混浊的男声旁白;⑥艾吕雅[痛苦之都],以爱和诗对抗逻辑。(9.0/10)

38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我还真看了。把1984、2001太空漫游、Matrix、痛苦之都搅拌后撒上诗意,就有了本片

39分钟前
  • tgm
  • 还行

呜呼!狗达在拍[阿尔法城]的时候一定是在恋爱,否则怎么会一反常态地把爱情塑造成一切的出路了呢?这样的陈词滥调也体现在他拿别人的东西东拼西凑,结果自己的哲学思考显得亏欠。不过狗达的脑洞依然很大,他也意识到人类自己才是这堕落的始作俑者。只有靠反逻辑的诗歌与爱情,这一恶性循环才能被终结。

44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还行

阿尔法60是一台飞利浦电风扇加灯泡,价值3美元。其声音来自某个刚做完声带手术,正学说话的人。黑色科幻电影,比2001太空漫游早3年,同样早于塔可夫斯基。有1984的影子,反乌托邦嘛。他那时仍爱卡里娜。粗糙不真实的动作戏现在已然风格化。他看穿了苏联,怎么若干年后被文革骗的晕头转向?

45分钟前
  • 李子鲤|Lilith
  • 推荐

初看还以为是控诉文科生建立的政治极权主义,细看才知道是吐槽理科生建立的工具理性极权主义。。一笑。以及,在美国会被拍成超人或英雄的故事,被戈达尔变成了冷冷的黑色电影。

49分钟前
  • danyboy
  • 力荐

看之前完全不知道是这样一部电影,真是非常有意思啊,很多地方现在想想都很值得玩味,像是1984却多了浓烈的幽默感。虽然我觉得自己应该是没有完全看明白吧。。。但“我爱你”我看明白了。<3

52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我怎么看出天朝的影子。。。他犯了什么罪?他们的行为不符合逻辑,他在妻子去世时哭泣;每天都有词汇从书本中消失,敏感词咩【例如“良知”】。。。

56分钟前
  • 扭腰客
  • 推荐

#重看#SIFF@环艺;音画分离玩得溜,平移镜头随手来,背景色切换,负片影像效果,与画框外的沉默时间同步;一个反乌托邦的理想国故事,一次精神漫游的黑色科幻,不无戏谑,全无正经,疙瘩就要逗你们玩。

5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戈达尔说过,声音可以独立于影像之外,尤其是音乐,“音乐有自己的生命与世界,像车子或街道是活的元素”音乐与影像 「以对位并行,音乐甚至可以否定影像。音乐是来自外面的 世界」。阿尔法里的配乐甚至里面的对话和影像几乎是脱离的,这个虚构的城的主脑一台名为Alpha 60的中央处理器,发出指令的声音更是令人感觉置身于噩梦中。声音在该片中起到了极重要的效果,当然我并不是说画面不再重要。大胆的跳切、演员直视镜头的表现力,負片效果,以及其他特效。 还是倾向于认为戈达尔的影片解构了经验世界,解构了Orpheus。以符

58分钟前
  • paracelsus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