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就看过李小龙的其他四部电影的影碟,唯独唐山大兄一直没看过,时隔多年现在才看了一遍,原来李小龙的第一部处女作是如此惊悚加血腥呢,这一点跟其他四部有很大不同。里面凡是出现过的人不论好人坏人到最后几乎是全都死光了,李小龙忍到最后也是大开杀戒,不像后来几部电影只是把人打趴下,这里无需束手束脚,一刀结果一个。
作为无产阶级在金钱和美色的诱惑下能否保持清醒的头脑,继续伸张正义,真是考验人性。最后发现冰块藏尸案,可以算恐怖电影了,只不过点到即止,没有太渲染恐怖气氛,毕竟是功夫片。苗可秀打了个酱油,出现两次只有一句台词。还有个失足女漏了点,把睡梦中的李小龙给强上了。
结尾有点郁闷,被放走的女主叫来警察正好抓到杀完敌人正趴地上休息的男主,这下男主跑都跑不了啦,这不是被猪队友给坑了么。
有些BUG,大老板杀工人有点太肆无忌惮了,最后居然跑到工人宿舍去乱杀一气,这样都不怕被人查出来吗?还有那些工人们报个警就那么难吗,这么多天了也不报警,只知道天天去找老板要人,有这工夫顺便走一趟警察局不行吗?
还有个问题,女主被掳走已经过了一晚上了,到底有没有被大老板给睡过,第二天被放出来时为什么衣衫整齐,没有痛苦表情?
感觉后来周星驰的很多电影都有李小龙电影的影子,大陆小子跟着阿叔来到大城市,最后大展身手,只不过换成了喜剧版。
1971年度小成本电影《唐山大兄》让嘉禾影业异军突起,海外归来的李小龙功夫艺术锐不可当,勇夺年度香港电影票房冠军。
《唐山大兄》虽然是一部1971年的老片,但今日重看,我依然认为这是一部伟大的功夫电影,亦是具有丰富民族文化内涵的电影。
除了精彩的中国功夫, “忍”、 “孝”、“侠” 、“义”等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和文化元素都在影片中给予了充分的展现。
今天对于这部影片,我想谈谈两个话题:
一、《唐山大兄》诠释了怎样的伦理道德观?
二、《唐山大兄》演绎了怎样的中国功夫?
一、《唐山大兄》诠释了怎样的伦理道德观?
影片一开始,来自唐山(中国)的郑潮安(李小龙饰、后文中均称“李小龙”)面对异国他乡流氓们欺负妇孺时,还能够谨遵母亲临别嘱咐,“忍”字当头,虽然一身好功夫,也有侠义心肠,却不能出手救人。此时,让李小龙能够“忍”住的,是中华民族另一个美德--“孝”。母亲的嘱咐对李小龙来说非常的重要,必须遵守。
母亲秉承的“忍”,是中华民族伦理道德文化的重要元素。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忠、孝、悌、忍、信均为中国人处理人伦关系的规则。
李小龙此时“忍”住了。
当然,对于身怀绝技、侠义心肠的李小龙,一定是忍的十分辛苦。幸好此时出现了影片中另外一位侠士--许剑。许剑痛打流氓,拯救的不仅是影片中的妇孺,也不仅是影片的观众,其实也是拯救了当时内心正在苦苦纠结的李小龙。两人日后惺惺相惜,成为好友。
许大哥许剑在影片中是以侠士的角色出现。从一开始的打抱不平直到最终被坏人杀害,锄强扶弱、济人以难的侠义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欺负妇孺的流氓要打、失踪的工友要找、新来的工友被欺负时要出头、为拯救赌博上当的马大嫂丈夫不惜和赌场混混拼杀、还拿出了自己的积蓄救济马大嫂一家,许剑确实是位见义勇为、轻财好义的侠士。
为了追查失踪工友的下落,许大哥许剑终于被暗地贩毒的老板萧米(韩英杰饰)视为眼中钉。老板派出儿子萧群(刘永饰)纠集大批打手,一起谋杀了许剑和另外一名工友。
由于海外打工华人们面对欺辱和困难时团结一致,许剑和几名工友的失踪并没有就此作罢,一群工友愤然以罢工抗争。但由于势力单薄,在争斗中工友们很快落于下风。直到此刻,李小龙仍然为“孝”而“忍”。但当其中一名打手将李小龙母亲所赠的玉佩打碎时,李小龙其时已经忍无可忍。不论是因为打手毁坏了母亲赠与的护身器皿,还是因为侠义心肠,李小龙忍到极限无需再忍。李小龙终于出手,以寡敌众,却以惊人的功夫迅速击败打手们,挽救了工友。
工友团结、小龙无敌,硬来是不行了!老谋深算的毒贩们先后采取了欺骗、拉拢、分化等手段。对于知礼、好义、勇猛、单纯的李小龙,冰厂厂长先是晋升他的职务,提拔为管工。通过职务调整和酒色腐化,既拉拢了李小龙,更加分化了工友们的团队关系。让李小龙孤立于原先的工友团队。至于许剑和其他失踪工友的下落,更是通过欺骗、搪塞等手段,让单纯的李小龙无从着手,甚至进一步激化了他和工友们之间的矛盾。
但李小龙毕竟是有担当、有责任的侠义之士,在工友被杀害、依依被劫持之后,再一次的忍无可忍将剧情推到了最高潮。李小龙抛去返乡的行李,单枪匹马闯入贩毒老板的庄园之中,为侠、为义、为情,孤身搏杀,直至将仇敌尽歼于己手,痛哉!快哉!
影片的结尾,为了体现遵守法制、为自己行为负责的观念,面对迟迟到场的警察,李小龙放弃了抵抗被警察带走。再以后的结果,就交给观众们自己想象了。但要承担自己行为所导致的后果,是李小龙在闯入庄园之前,内心就已经清清楚楚的事情。他的行为是经过认真思考和抉择的,这反而让他的形象更加高大。
纵观 《唐山大兄》全片,贯穿了“忍”、 “孝”、 “义”、 “侠”的伦理道德观 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二、《唐山大兄》演绎了怎样的中国功夫?
《唐山大兄》不是一部比试武功高低的功夫片,武打场景的重点也不是单纯的武功较量。影片中的打斗,没有公平,亦没有限制。
影片中的打斗场景极其丰富,有群殴、有械斗、有在复杂环境中的拼杀、有面对恶犬的打斗、还有悄无声息的暗杀;所使用的打斗技术包含了徒手对徒手、徒手对兵器、兵器对兵器、甚至还有暗器。除了少数充满了早期香港老派武侠片风格的飞人跳跃之外,可以说所有武打的设计均是基于现实场景。
影片最初的打斗场景,是许大哥许剑以一敌四的徒手格斗,没有公平,只有比拼。许剑的武技勇猛而又较为粗矿,出手大开大合,对自身的保护却不太够。但即便如此,仍然打得流氓们落荒而逃,大快人心!
影片的第二个打斗场景,仍然是许大哥许剑的拼打,这次面对的是六个赌场打手,仍然没有公平。但这次打斗,不再是一对一,郑潮安(李小龙)仗义出手相助,轻松击倒了两名打手,其余四个被许剑击败。(结论:许剑武力值为1对4,可胜)
之后的打斗场景渐趋复杂和凶残。由于李小龙运输时打碎冰块,导致两名工友发现冰厂贩毒。事情败露了,厂长便想收买两名工友,在被他们拒绝后,下了黑手。两名工友,一人被利斧劈杀、一人被匕首刺杀。这不是功夫较量,也不是打架,而是坏人对好人的暗杀。
许大哥许剑和另一名工友在探究失踪工友的过程中,亦是被贩毒的幕后老板安排众人谋杀。一群人手持凶器,围殴二人致死。许剑虽然武勇过人,但寡不敌众,又措手不及,终于被杀害,打斗场景血腥而残忍。
紧随其后的打斗,是工友们和打手之间的打斗,是群殴和械斗。棍棒、铁器、推搡和搂抱、纠缠和乱打等等兼而有之。而真正的精彩,是从李小龙愤而出手开始。以寡敌众的李小龙展现了精湛的武技,勾踢、侧踢、重拳、迅速灵活的步法……动作简单而直接有力,这些完全不同于老派香港武侠片的技术动作让人耳目一新,现代中国武道艺术在屏幕上跃然而出,搏击画面极其精彩。
之后还有两个主要的动作场景,一个是李小龙夜探冰厂,揭露了幕后老板贩毒和杀人秘密所引发的打斗;另一个是李小龙独闯庄园,力战贩毒团伙,直至消灭大反派的打斗场景。这两个场景的武打设计思路,应该也离不开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斗殴。
在冰厂中的打斗,李小龙不仅展示了超人的徒手武技,还多次使用各种兵器在复杂的环境中和对手们拼杀。这场打斗,不再是徒手打架、也不是比武,李小龙并非演绎徒手战胜一切的功夫超人。这是一场充满了现实感的打斗。李小龙在打斗中,使用手电、冰锥、锯条、短刀等;还要面对不断移动变化的环境(并非平整的擂台);这些都显现出了现实生活中自卫搏杀中对于实战武技多元化的要求。这不是竞技比武,而是凶残的搏杀。尤其出人意料的是,李小龙在打斗中还使用飞刀击杀了对手。
最后的打斗是在贩毒老板的庄园中发生的,李小龙要面对武技过人的贩毒老板和人数众多的贩毒团伙。孤身一人的李小龙出手就是狠招,一开始就用左右前踢击打中两名持械凶徒的下阴,迅猛而凶狠的终结了对手。之后手持双刀的李小龙更是不再留情,演绎了快、狠、准的杀戮场面。
而被作为影片动作戏中最重要的一段,也就是李小龙面对贩毒老板(韩英杰饰)的决斗,个人认为整个过程的动作设计不太理想。主要原因是掺夹了老派香港武侠片的风格,一些飞来飞去的镜头、还有一些超现实的动作设计(如:单手举起对手抛出等),影响了打斗的真实感。其中真正出彩的动作镜头,还是李小龙利索的拳击、腿法、矫健灵活的步法、以及最后击倒韩英杰的剪刀脚等。作为一名习武者,我认为唯有基于真实的武打动作才会成为经典。听说拍摄《唐山大兄》时,李小龙和导演罗维时有争执,不知道是不是由于这些动作设计而引起的。
总体来看,《唐山大兄》全片的武术设计基于现实生活中斗殴场景较多,一定程度展现了武术在真实自卫、搏杀中的作用。
(关于自卫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差异,参见拙文:《谈自卫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异同》)
文章结尾:
取材于真实故事的影片《唐山大兄》作为李小龙返回香港后的第一部影片,个人认为在动作设计上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李小龙的武道风格。但即使如此,李小龙刚劲有力、简洁迅猛、灵活多变的武术动作仍然是本片的大亮点,加上影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唐山大兄》成为1971年最卖座港片实至名归。
当年看这片,总觉得李小龙的表情,对话时的反应,对事件的态度,与整个环境格格不入,好似一个美国中产来到泰国,而不是从大陆(或当年的香港)背井离乡来泰国
后来越多了解LEE,才明白,LEE其实是一位借用了东方哲学,行西方之道的美国人,他的眼神,与人初次交流的态度,表情,都出卖了他是个美国人的事实
《唐山大兄》里尤为明显,可能因为这是他参与的第一部港片,还未能融入港片的氛围,随后的《精武门》和《猛龙过江》中的表演,略好一些,这个好,是指更融入剧组,但在外方投资的《龙争虎斗》一片里,LEE再次显了他的真身,与西方人别无二致,表情之凌厉,更甚精武与猛龙,这才是他的本尊
LEE不仅在片中的表演,具有距离感,在接下来的几部戏拍摄途中,更是与剧组矛盾不断,自然也是他的西方职场思维,移居到香港这个半职业半人情的社会,会有不适应
记忆犹新的第一幕,就是LEE刚去冰场做工,工头先是对着他嚷嚷了几句,LEE立刻表现出白人的那种平等主义气质,“你叫我作工可以,但凭什么大呼小叫 ?工头就可以没有礼貌 ?”这是LEE内心所想,而一大帮来自香港的配角演员,不会这么想,很自然的流露出:“工头不可得罪,老板大过天”,这种卑微意识,不仅仅是角色的限定,而是根据剧本,演员自发的表现出来,但LEE身上,天生没有亚洲人的卑微气质,他演不出来
记忆犹新的另一幕,LEE第一次见到 巧梅,那个面对陌生女人的表情,是非常自信的,微笑+对视,这也是1971年的香港男人,或者大陆男人,不会有的表情,而他身边的一帮子配角,都在追着三叔问长问短,LEE对家乡事草草带过,非常淡定的面对眼前,并不像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追思家乡,这也是白人身上的气场,白人四海为家习惯了,外派世界各地,移个民都是家常便饭 ,LEE也如此
因此LEE出演《唐山大兄》,毫无故土情节 ,而田俊,林正英他们就不一样了,明显是个外乡人来到泰国的感觉
李小龙名声好大,很久前看过一些片断,但基本没完整看过片子。这次凑巧看完了,真看了也不外如是,可能这名气和影响力都得要放到那个年代及先驱这个角度去解读。总的来说,片子可看性远不如黄飞鸿这类,剧情设计的也很简单粗暴,最搞的是挺大一老板手下毒贩十几号人拿冷兵器来杀李小龙,正常不应该是人手AK嘛
一个下午看完了《精武门》和《唐山大兄》,这两部电影时间紧凑,制作人马相同,而且主旨正好互补构成了香港左派的两个主要议题:民族和阶级。粗看这两部电影,看似是普通的武打片,剧情如流水账一般。细细观之,可以看出影片在阐述主旨上的叙事非常完整。 《唐山大兄》讲述了浪漫化的阶级斗争。片开头就以鲜明的财富对比讲明了阶级分化:李小龙的家乡连年灾害,不得不来到泰国谋生,他的雇主在泰国这样一个也不算发达的国家却过着深宅大院般的生活,在当地作为乡绅垄断了一切社会权力。片中多处细节很详尽地说明了资本家的社会权力之大,他们不仅仅在泰国这样一个政权薄弱的第三世界国家有自己的黑社会组织作为打手来镇压工人,其势力延伸上到官厅(片中以李小龙和厂长吃饭时厂长说老板因和警长吃饭而未来这一细节,暗示了为何工人屡次报案未果,并预告了结尾警察对李小龙的抓捕)下到妓院。相应的,工人在与这样的力量冲突时必然与整个社会的统治阶级力量发生冲突。 片中对工人运动的描写可谓一绝,将工人与资本家的冲突处理为戏剧化的围绕毒品的争端。看似普通的冰场实际上是资本家牟利的毒窝,多名工人因为发现这一真相而惨遭灭口。愈发感到自身难保的工人团结起来罢工要求厂长交出失踪的工人。面对这样的局面,资方果断出动黑社会力量镇压,因为工人团结的力量、李小龙大院中先进工人的带动和李小龙高超的武艺,资方的进攻被打垮。资方眼见直接进攻难以奏效,采取了手腕:一面把黑社会出动的责任推到前任工头上并将斗争中获得工人信任的李小龙提拔为工头,一面对工人要人的要求百般打马虎眼,一面请李小龙吃饭用财色腐化收买工人领袖(需要注意的是招待李小龙的妓女原就是资本家家中的侍女,可见有备而来)。一套分化下来,李小龙与院中的先进工人离心离德,这时资方伺机派出黑社会突袭先进工人居住的大院,使得工人运动失去了主心骨。若不是李小龙的武艺、招待他妓女的好心告知真相,资方此时已然得逞。 片中对阶级问题的描写不仅仅限于双方的直接冲突,还展现了资产阶级对无产者压迫的多样化具体表现,这使得电影这一问题上的叙述相当有辩证意味。片中危害社区安全的黑社会是资本家畜养的准武装力量,资方与先进工人的冲突展现为本地人和异国他乡的华人工人的冲突(这也是为何很多人将此片解读为民族主义叙事电影),资本家的政治后台表现为警局和资方的微妙关系,冰场贩毒的秘密是阶级矛盾爆发的焦点、同时也展现了第三世界国家资本家的野蛮原始积累。尤其令人深刻的是此片借女主角和招待李小龙的妓女来表现了一条完整的性剥削产业链:女主角被资方掠到家中成为侍女,妓女原是资本家家中的妓女而后被抛弃到妓院中继续以各种形式给恩主卖命。 片中李小龙身上母亲送的玉是工人诚实守法的表现,玉被黑社会打碎是李小龙作为个人遭到资方压迫后决心反抗的标志,也是厂内工人群体决定罢工的标志。李小龙个人因为在工运中的突出表现而被拥戴为领袖,遭到资方收买迷惑后遭到同院的先进工人冷嘲热讽,亲眼见到他们遭黑社会灭门后才以武力出手直接打击资本家。这一过程中一个被资方逼上梁山的工人形象呼之欲出。 如果说《唐山大兄》中的李小龙作为工人更求安稳,对恶势力一时难出手,那么《精武门》中作为中国人的李小龙则不同,没有了雇佣关系这样的衣食关系的束缚,剩下的是日本人直接的政治欺压,因此也表现得更加冲动、更敢出手。 影片一开头就是作为民族自豪的武元甲去世,然后日本人上门踢馆。武元甲作为租借地华人的重要领袖,可从后面巡捕对精武馆的百般松手看出,即使如此还是免不了被帝国主义列强骑脸嘲讽的屈辱,普通百姓更是深受帝国主义之害(这点也借后面李小龙在公园的遭遇得以体现)。与其说这样的屈辱是日本人带来的,还不如说这是制作组对港英当局的直观感受。这样,影片的主线也从反抗资本家的压迫转为了对帝国主义当局的直接反击。 与《唐山大兄》对应的,《精武门》中也展现了一种带有悲观色彩的对反动势力强大力量的描写。日本人在租借地内横行霸道政商皆通,巡捕听命、洋人俯首,武馆人员公然打人、豢养流亡的白俄分子。此时对日本人而言最扎眼的莫过于租借内小小的武馆,象征着精神上中国人尚未屈服,这也是日本武馆为何要踢馆。(有意思的是两部电影中正反势力的道德观念都出现了很有意思的错置,日本人视中国人下贱,厂长在遇到工人要人时也借口说失踪工人可能吃喝嫖赌不知何所,但影片又在道德层面展现了资本家和日本人生活的腐化从而凸现了真正道德败坏的一方)那么接下来的剧情相对《唐山大兄》中转折的工人运动就相对简单了。李小龙在日本人踢馆后便走上了调查师傅死因之路,先后一路闯关打死武馆的大小日本人头目,为师傅报仇雪恨。在片中,武元甲更多代表着占领地人民精神上的抵抗和不屈,那么李小龙为师傅复仇也正是精神上对殖民者的反抗。 需要注意的是《精武门》对阶级内容并非毫无涉及。李小龙这样一个小人物无力同帝国主义对抗,只好以一身功夫来为师傅报仇,相对而言霍元甲还在世时日本人就忌惮其社会地位而很少侵扰,这正是《唐山大兄》中社会不平等的众多表现之一。这样的状况同时也是港英时期的真实写照,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互相纠缠,资方和占领当局勾结为奸。 两部影片最终都以悲剧收场,打死资本家和日本人的李小龙最终都被警方抓捕或击毙,这与现在的民族主义功夫片的戏剧结尾截然不同,更具现实主义色彩。与其说这里的警察代表公然为资本家和帝国主义站台的政权,不如说是对全片的某种总结。李小龙这样的功夫高手可以快意恩仇,也仍然无法逃脱清算,因为整个环境正是被反动势力所包围。那么作为普通人,唯一能抵抗的方式就是团结起来。从这个角度而言两部电影从悲观和乐观两个方面展现了这一点,《唐山大兄》中工人因不团结而惨遭打击(而李小龙得以发现阴谋、女主得以逃脱也是因为受到资本家压迫的侍女和妓女帮助),全片结束于李小龙被捕的悲剧氛围中;而精武门中李小龙则以对日本人的恐怖主义行动唤起了武馆师兄和巡捕的民族意识觉醒,影片结束于李小龙冲向帝国主义的枪口。实际上这也寄托了香港左派对于民族和阶级这两大议题的解决方案。 随着使得这两部电影诞生的香港社会运动的远去,对二者的解读更多从其作为香港动作片发展里程碑的角度入手,涉及主旨方面也泛泛而谈仅仅认定为讲述了一个中国人为国争光的故事,不仅将《唐山大兄》视为华侨在外对抗外国人欺负,同时也忽略了《精武门》中小人物报仇无门的无奈感和要求同胞团结的呼告而突出李小龙打碎东亚病夫牌匾这一符号。某种意义上这也和后革命时代陷入僵局的香港局势的形成了有趣的映照。这也使得二者呼吁普通人团结起来对抗不公的主旨不仅有了历史意义同时也有了某种时代意味。
1.善良的许大哥反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最后却是“好人没好报”的下场;2.郑潮安因“见义勇为”而被升为工头,一行人高兴得忘了要向厂长打听许大哥消息,听到周梅的哭诉才想起许大哥的事……有了好处就满足而忘了初衷,哎……;3.郑潮安在逃回唐山和为兄弟们报仇之间,选择了后者……;4.虽然故事剧情个人感觉是在为动作戏服务,于我而言编排得有些粗糙,但其中的情节细想之下还是挺显露人性的复杂……
工会主席布鲁斯李替工友出头怒怼boss。 里面林正英和李昆几小只居然叫阿伦 阿B 阿强 陈友,Nora miao客串了一下,惊为天人。
如果没有李小龙,这就是一部大烂片!
这么经典的电影竟然没有中文说明
故事没什么亮点,亮点是小龙哥一直在卖萌~~!!疑问是坏人运送毒品这么重要的工作为什么还要找外人来做,最后不得不灭口,既然杀的了人,为什么还用冷兵器,太不专业的黑帮了。。。片里跑龙套的有喜庆的李昆,年轻的道长林正英。。。妞都很漂亮~赞一个!
许大哥盒饭领的有点快。也算有勇有谋了,就是对自己的实力没有清楚的认知。国语配音没有李小龙的怪吼好不爽。最终决战和老头打得那么波折,不科学。虽然郑潮安选择遵从内心为工友报仇,杀光了坏人,但也被警察抓走,结局是个悲剧。剧情虽然简单,但是完整连贯,能吸引人看下去,放在古早电影中算可以了,起码比现在一些基本故事都讲不清楚的电影强。
电影上映50年,还在描述当下。底层打工人殒命,父母长辈叮嘱不要惹事,资本手段花样层出不穷,诉诸法律制度毫无作用,只剩一条自己攥起拳头拼命的血路。看着他没有任何克制与怜悯的报复,内心直呼痛快,同时觉得这是一出悲剧。随即叹息现实中的打工人不是李小龙,只能猝死和自焚。第一次看李小龙,恰是一代功夫巨星的诞生之作。遮掩实力近半程后的冲天爆发,和他的生涯历程有点相似。以前只在各种模仿中见识过的「怪叫」,原来一点都没有夸张演绎。//资料馆迟到的李小龙诞辰80年纪念
妓女超级丑的奶子算是当时香港影院的趣味等级了。黄色、暴力和工人左运,劳工领袖惨死在鹰犬手下的高潮很能煽情嘛。李小龙动作衔接很不美观,镜头没玩好,导致全片一种雷声滚滚的感觉。李小龙演出了一个中二青年,是憨傻的勇敢,但看到他被老板哄骗打发走时知趣的小表情,又觉得不简单。
后来才知道,这是李小龙最差的电影~
忒牛的李小龙,忒水的破剧情,忒丑的女主角
想想这是1971年的电影呀,居然还有蓝光清晰版本可以看,李小龙为数不多的电影,别挑剔什么剧情等等,真拳实腿的打法,已经让现在特效天花乱坠的时代清新许多,每次看这些七八九十年代的老片子,看到电影里的环境画面,怀旧感不由发出来,好想回到过去,那会还没改革开放,说不定我会成为同样的马云呢,
龙哥回港后的首部作品,上映之后反响一鸣惊人,本片不仅颠覆了当时整个武打片的模式,甚至将影响一路延续至今,也就毫无疑问的奠定了李小龙在功夫影坛上的巨星地位。当然,毕竟当时香港还没有发展出足够成熟的电影业(即便邵氏也顶多是基本成熟而已),而且又是动作类的影片,剧情上的简单粗暴可谓不忍直视,虽然最大的卖点我们都清楚,但也不可否认,70年代的制作水准还是非常粗糙的,在技术层面也存在着诸多硬伤。另外说下两位女主真可谓是天然女神,而当时的英叔也才19岁啊
这是一部非常左的电影,许剑打抱不平替人出头,资本每个毛孔都是脏的东西,冒着上绞刑架的风险高利润,厂长是吃人肉喝人血的资本家,老板是伪善荒淫的武林高手,儿子替自己爹找小姑娘,少管闲事让你发财,别以为工人好欺负,黑格尔所说的能力,忍无可忍无须再忍,卡里斯马不断创造奇迹,比如英雄李舜臣刺头韩寒,资本家给你甜头以此拉拢你,上层和下层吃的饭天壤之别。
以激烈逼真的身体对打、戏剧化的“悬空三弹腿”、“双截棍”以及犀利的哮叫和怒目特写,建立起一种欢畅的暴力美学形式:“打斗时的受虐与虐人,不仅不再被电影技巧隐藏,相反地,还更加夸张地予以呈现,藉以形成一种德勒兹所谓‘愉悦/痛苦交混的诡异情结’。”
想不到李小龙本人如此英俊不凡,有时甚至表演得有些可爱,造型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呆板。影片设计也处处不让如今的电影,央视版李小龙传奇从内在到外在都没有体现出李小龙本人的大师风范。
小时候唤其《唐山大胸》,李小龙让动作电影从此有了武术指导感,不再像几个小孩打架,冰里藏尸还挺cult,以及,李小龙对罗维生涯的作用,基本等于巅峰罗斯对锡伯杜的作用吧
时代感太强是现在不能接受的最大问题。李小龙是那个时代的武打巨星,但是回头看四十年前的电影,动作的设计感着实太强,基本上是独捧李小龙一朵红花。不过小Boss和最终Boss设定是富有戏剧感的。人物众多,没有人抢戏,也让李小龙的戏份占到了最大。题外话就是,当年九叔林正英,确实是小生一枚啊。
其实是想给三星半,不过本片的确是中国功夫片的奠基石。后来才知道,原来本片有两个版本……
后来陈沃夫的《太极拳》同样的故事框架:工厂劳资矛盾,工人中带头大哥被害,主角登场
这是李小龙所拍的电影中,剧情最惨烈的一部。好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