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孤寡老人的房子在大火中被烧了,旁边的消防局正在开party,为了帮老人纾困,负责人向大家募捐,大家捐的都是彩票,彩票是用来在party上抽奖的,可以兑换现场的礼品。
可没想到,摆在展台上值钱的奖品大多被偷了,只剩下些不值钱的了。
局长想了个办法:关灯!
寄希望于偷窃者良心发现,摸黑放回奖品。
一阵黑暗,待照明恢复,人们望向展台,没想到就连不值钱的奖品都不见了!
局长大失所望,斥责了众人一通,并决定再给大家一次机会。
关灯,开灯。
有一个人良心发现,正在把偷了的奖品放回展台,没想到拉灯的速度太快,还没放完,灯就亮了,以至于被抓了现行!
唯一受到道德感召,试图完成救赎的人,却因为放东西的速度没赶上开灯的速度,成了唯一的盗窃者,真讽刺。
电影与现实之间是普遍存在着差异的,这种差异被人们总结为“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创作者从生活中找寻灵感,并将这种灵感融入到艺术创作中去,最终产生一部作品。观众们在欣赏这部作品的同时,也会感触到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核心。这就是一部电影的走向。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电影,也是这种走向,不过有区别的是,今天的这部电影你说他是艺术手法,然而现实中却又所对应,你说他是现实问题,然而这确实是一部喜剧电影。两个角度来看,两个方面来讲,本片的特殊性源于一次危机,这部上映在1967年末的《消防员舞会》基本上属于第二年捷克爆发的布拉格之春的前的最后的狂欢。
《消防员舞会》说的是一个即将退休的消防局长被查出患了癌症,于是,同事们商量着要为这个老局长办一个舞会,同时还要象征性地给他颁一个奖项。以此来鼓舞老局长战胜病魔,重新树立起来对于生活的勇气。这当然是一件好事情,然而同事们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因为老局长功勋卓著,而是因为老局长患了癌症,且将不久于人世。同事们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安抚人心,另一方面也能体现对于老局长的临终关怀。即使他们可以在几年前就能颁发这个奖项给老局长,但他们却并不愿意在当时那么做。
舞会开始了,人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然而意外却在笑容的海洋中发生了。本来要送给老局长的礼物被偷了,而在喧闹之际,主持人上台讲话,他要求在关灯的时候,拿了礼物的人把礼物送回去,然而在关灯后,剩下的礼物也不翼而飞。主持人生气了,领导也生气了,就在这时,舞厅的外面着火了,一场大火使得这个消防员的聚会显得非常的滑稽,大火过后,颁奖如期进行,老局长捧着一个空盒子心里五味杂陈。
荒诞喜剧的背后,自然有着当时的时代背景作为支撑的,这部捷克电影本身所展现出来的荒诞全部来源于捷克当时所处的环境。网上搜索一下布拉格之春,我们就能发现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捷克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而在发生这件政治风波之前,社会矛盾自然是积累到了一个不可调和的程度。而本片正是将这种不可调和的社会矛盾,通过荒诞电影的方式展现了出来。
首先我们看看消防局长退休典礼的问题,一个退休的老局长需要这场典礼来重新振奋自己活下去的勇气,当然,这场典礼的举办者并不这样认为,在他们看来,老局长的颁奖典礼不过是为了消防局的形象宣传所用。至于说能不能给老局长重新活下去的勇气,这不过是面子话而已。老局长是不是要死去,这一点他们不关心,他们关心的是消防局对于员工的关怀能不能让更多的人看到,能不能让更多的消防员“感知到”,这一点是重要的。
精致的颁奖礼物,本身并不具备任何的实际效益,而对于消防员来说,获得荣誉无疑是对于自己的肯定,这才是这场颁奖礼的意义所在。而颁奖礼的第二个意义,则在于消防局的领导们对于消防局的经费的一次花销以及满足自己的“私欲”。
消防局的领导们的私欲是什么?除了金钱,自然还有酒色,选美自然就是这场狂欢的主要看点,说是选美,实际上是内定一个花瓶来帮助消防局扩展一下自己的另一种吸引力而已。当人们沉溺于酒色的时候,自然不会对于现实的社会问题有任何的反思的。这场狂欢就是这样的一种证明。消防员对于舞会的态度就代表了整个官僚阶级在当时的捷克对于捷克社会的态度。这也是最后造成布拉格之春发生的起始原因。
而最后的捐款自然是贻笑大方。失火老人需要的是真正的经济援助,而不是不值一提的奖券,然而消防局的领导们却组织了一场大型的捐奖券活动,并且像忽悠老局长那样,让这个刚刚经历了房屋失火的老人发表获奖感言,这自然是一场大型讽刺现象的预演。
1968年捷克爆发了布拉格之春,捷克当局的诉求很简单,他们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而不是被官僚主义规定的发展道路,于是,捷克当时与苏联产生了离隙,最终,这场政治风波引发了一场来自捷克的社会危机。而本片的创作者米洛斯福曼在这部影片之后,也离开了捷克。
讽刺电影最开始讽刺的社会的不好的现象,而本片却更加赤裸裸的直接展现了当时的捷克社会阶层中的官僚主义如何荼毒整个捷克社会。这就超越了一般的讽刺电影,因为本片中所展示的无一例外都是当时的捷克社会真实存在的现象。然而遗憾的是,当这些讽刺赤裸裸地写在脸上,对于现实世界中捷克的荒唐依旧没有任何的改观。因为生活就是这样,艺术才有地方成长。
……
你好,再见
影片特别的荒诞又特别的真实,真实中透露出我不愿意面对更不愿意接受的丑陋。一个笑话连着另一个,就是生活的翻版。
昨天小宝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找两个“有意义”的笑话,于是就有了下面那些:
1: 最五味杂陈的口号
1992年美国总统选举时,克林顿挑战寻求连任的共和党总统老布什。克林顿的卖点之一就是精明强干的妻子希拉里,还提出口号:“Buy One, Get One Free”(买一送一)。。
2015年,希拉里正式宣布参选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这也是她第二度逐鹿白宫宝座。她曾在竞选活动中发言表示:“你们知道,我的丈夫,我将交由他负责重振经济,他知道该怎么做。”由此可见,“Buy One, Get One Free”的口号用在希拉里竞选当中也完全适合。
2. 东汉有个太守叫羊续,是个很清廉的人。他刚到南阳上任,下属给他送了一条大鱼,他百般推辞不掉,只能把他挂在堂前,以显清正。从此,其他下属再也不好意思送比那条更小的鱼了。
3. 媳妇让我陪她减肥,制定了一个严格的减肥计划,从饮食到运动看上去科学合理。坚持了两个多月,效果非常明显,我们两个总共瘦了8斤多,光我自己就瘦了10斤!
4. 夸儿子
两位家长互夸自己的儿子。
甲:我的儿子真是个天才,昨天他在墙上画了只蜻蜓,他妈妈捉了好几次。
乙:那算什么?我儿子在地板画了条蛇,我吓得破门而出,谁知那扇门也是他画在墙上的!
5. 假如遇上狮子追捕……
“奔迪,要是您在沙漠里被狮子追上了,请您老实告诉我,您会怎么办?”
“啊啊,这太简单了,我就把步枪拿出来,向它扫射一阵子。”
“但是,要是您没有步枪呢?”
“那我就把手枪拿出来呀。”
“要是手枪也没有呢?”
“我还有短刀呀,我就把短刀拿出来,向它刺去。”
“但是,要是您连短刀也没有呢?”
“这也简单得很,我可以把皮袄脱下来塞在它嘴里。”
6. 项目的归属
一个被淘汰的服务端开发工程师转业成了人人都能当的产品经理,又被淘汰成了运营负责人,大笔一挥产出了一百多页的PPT,于是被人才输出做了另一个新成立部门的领导,然后被下属质疑赶回来,一转身又成了公司一个新启动项目的负责人,给老板做立项汇报,几做几否,最后老板看中了市场契机,同意立项了。他总算觉得安稳了,可是项目怎么做呢?开了个内部会议,立刻宣布把这个项目负责移交给了团队中啥也不是的某人。
7.帮忙
在邮局大厅內,一位老太太走到一个中年人跟前,客气地说:「先生,请帮我在明信片上写上地址好吗?」 「当然可以。」中年人按老人的要求做了,老太太又说:「再帮我写上一小段话,好吗?谢谢!」「好吧。」中年人照老太太的话写好后,微笑着问道:「 还有什么要帮忙的吗?」 「嗯,还有一件小事。」老太太看着明信片说,「帮我在下面再加一句:字迹潦草,敬请原谅! 。」
小宝觉得一个都不好笑,其实凡是有生活意义的笑话,除非你有了那个生活阅历,才能体会其中的滑稽。那种滑稽是苦涩的笑。就如《消防员的舞会》带给我们的。
鞭挞官僚的部分不算触目惊心,只让人觉得愚蠢可笑冥顽不灵。。。真正让人感到心寒的是舞会中的那些普通群众,那些偷东西,贪便宜,看笑话,瞎起哄的群众才是某种社会中最最可怕的存在,在这种社会中不存在同情与善良,人道与爱心,因为他们被教育成不需要这些东西,这种社会造就了真正的暴民。。。PS令人难忘的片尾,大雪中的床与老人。。。2018欧盟电影展
一面讽刺了做官的,为些鸡毛蒜皮争吵不停,无实干,尽整些无关痛痒的东西,舞会终究成了闹剧,选美更是混乱不堪,一面斥责了普通人的愚昧,舞会上丑态百出,奖品据为己有,关灯开灯更加无可收场,大火映照人心,这帮人只会无动于衷。
拍完此片苏联进入布拉格,今年去世的米洛斯·福尔曼逃往美国,捷克三部曲的最终篇。前后两场扑不灭和不会扑的火,老官僚与年轻人的同框景深,扶不住的梯子,男与女的相貌,政治和性的隐喻对比,非职业演员群戏的调度和衔接,关灯与关门和桌子底下做的事情,大场面偷拍的群众无意识和迷茫的特写,癫狂荒诞而又真实的共产主义闹剧。欧盟影展百老汇修复版同声评论场。
#欧盟影展#在moma百老汇,看的是同声评论版本,体验尚佳。得承认,这是一部伟大的反体制讽刺杰作,故事以小见大,又逢迎又选美,消防局的老官僚腐败又无能,每个人都像被操纵的傀儡娃娃,除了监守自盗还竟然用雪灭火(可怜又无辜的群众呀),其中的官员道出了真相,“集体的荣誉比个人的诚信更重要。”荒诞又写实的舞会,各种政治隐喻,本片是福尔曼在捷克的最后作品,之后苏联入侵捷克,他的电影被禁,自己逃往好莱坞避难,拍摄《飞越疯人院》,2018也就是今年,这位艺术家走了!致敬缅怀。
所有人都偷盗,唯一诚实者严重损害了集体名誉;尴尬选美众人逃,厚脸皮老太终成冠军皇后;家在燃烧不必瞧,背后挪近烤烤火……可笑,心凉
感觉要比美国时期的讽刺作品更好。在这里,机构的无能首先表现为消防员肢体的僵硬和无能,或者传情达意的无能,这部分在美国似乎比较难拍出来。飞越疯人院更多是有意识的恶。
对集权的讽刺是很容易联想到的,不过也正是由于集权的存在才使得电影的表达异常晦涩。当人民不再以被权威认可作为荣誉,反而作为耻辱,当人民开始以破坏权威作为自己发泄愤怒的方式,这样的国家势必在某些环节出了问题,而片尾那个可怜的在雪地里入睡的老人似乎又在传递着导演的某种矛盾心境。
C+/ 对日益僵化的体制的描摹是简约高效的,但米洛斯·福尔曼依然有种莫名的干硬。前半段翻来覆去渐趋癫狂的权力情色描绘以现在的眼光看来其实是最缺乏洞察力想象力的。从中后段出神入化的空间关系刻画开始才迸发出深邃的灵光(转椅子真是神了)。讽刺视角也因为一些边缘角色的细节浮现幻化出几分悲悯,这才是在机械的荒诞之余体现作者柔性的部分。
#2018欧盟影展深圳站#架空式的讽喻,完全脱离正常生活经验的寓言,人物、事件、行动都是符号化的和象征性的,理解了这一点,才能理解刻意设计的闹哄哄的一切。这是荒诞喜剧的一种极端呈现形式了。闹剧中的一切都有所指,都不是某一个人的可笑,而是一个系统的可笑。而到了后面,大家一起观看一场火灾的镜头太妙了,既讽刺围观者,又觉得有种伤感的美。呆萌的前局长最后发言时,我竟然觉得很感动,因为他真心相信他所说的,也真心期待最后这样一个所有人都知道是虚假的形式,这其中甚至有一种天真。他天真地在这样的一个系统里走到了生命的最后,他需要这一切。
在这么短的时长里把人物耍的团团转,把观众逗得合不上嘴,看完还能倍感唏嘘。福尔曼转战美国前最后一部作品,很欢闹,也很悲凉。每个笑点都建立在机智的讽刺之上,观众的每一次发笑也都伴随着刺痛。人性使然真的永远不可能让正直超过荣誉而存在啊!
1.米洛斯·福尔曼的最后一部捷克电影,幸亏特吕弗相助才让影片在国际上发行,角色大多由本地素人演员出演。2.虽是荒诞闹剧,但却足够苦涩和现实,既是体制讽喻,又是人性揭示,还透现出物质匮乏与性压抑的普遍状况。3.视听语言受法国新浪潮影响不小,多用小景别镜头聚焦个体,配以快速的硬切,极少定场镜头或全景,与舞会上的混乱与骚动情境相得益彰。4.事事做不成、样样都搞砸的喜感反讽:被烧毁的消防宣传画,人人觊觎、关灯后干脆全被偷光的奖品,勉强拉来却个个临场逃躲的选美佳丽,所有消防员也无计可施的突发大火&喝酒看热闹的群众。5.被阻止目睹自屋燃毁却被推近火场取暖的老者,枯坐至空场却仅得空盒的前消防局长,诚实守卫奖品却沾上污名的队员,是为可怜人的苦涩命运。6.雪地上的床榻之景,契如[花园]与[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9.0/10)
好像都是非职业演员,那调度成这样真是很不容易,避开了很多考验演技的地方而是用剪辑和人海战术制造冲击力。不过相比起布努埃尔、奥特曼来说,讽刺得还是直白了点儿,比如捷克的消防员是只有50岁以上才能当吗… 福曼或许是因为自己的背景,直接导致他的电影思想层面上都有点美分😳
那把每个人都想得到的斧子就是烧毁家园的火引子。现实有时候比电影更荒诞,就好像一帮不懂足球的官吏要当中国足球的救星。
啤酒,姑娘,好色的糟老头。共产主义时期的东欧,政治讽喻无处不在。福尔曼最终飞跃了这座疯人院,去到了让他真正能够用电影为所欲为的国度,从而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外来导演之一。这部捷克时期的作品,已经让人看到了大师的潜质。
四星半,短短72分钟居然有如此之大的容量,毫无疑问米洛斯福尔曼的好莱坞作品名头太大,以至于这样的早期精品受到严重忽略。
福尔曼在捷克就是拍喜剧的。很多元素在此前三部能看到的作品中皆有出现。所不同的是这次拍得十分之讽刺,自然受到冷战彼方“自由世界”的热烈吹捧。大场面调度已经十分纯熟(比起前三次拍舞会来说)。此外这部影片也是福尔曼最接近捷克新浪潮视听风格的电影(不再那么新现实主义了)
【保利欧盟影展】一场彻头彻尾的荒诞闹剧。本应是冠冕堂皇的舞会、选美、抽奖、救火、募捐、表彰,却都以讽刺的失败告终。人性的贪婪、愚昧、好色劣根性,以及浓浓的官僚主义作风尽收眼底。凡向善者皆无善果,凡作恶者苟且偷生。很惊讶在社会主义的捷克斯洛伐克时代,还能有如此“不积极不正面”的艺术表达
(8/10)一场狂欢的社会主义舞会现场,几乎每个场景都带有着强烈的讽刺喜剧意味,近乎于一场闹剧的形式,让人捧腹的同时也不乏思考的余地。讽刺的意味太强了,显得有些过于的闹腾、荒诞,明显的带有着强烈的创作者意图。所以,以至于看完都不需要太过于深刻的思考,那些行为都已经变成了一种所指意义的本身。说到底,这还是一场闹剧。
东欧这些前共产主义国家,跟我们信的是两种主义,在苏联重压下,还经常有妙趣横生,异想天开的艺术家、文艺作品出现,大写的服!他们的幽默,天真,自由狂欢的精神,真是少见的。
#重看#4.5;捷克时期的福尔曼将讽喻与戏谑发挥至巅峰,简短精悍,体量不大却涵盖十足丰富的信息,群像描摹目不暇接,个体性格差异碰撞出的误会与偏差,宏观场面打造的群体狂欢,掌控力与调度力惊人,呈现出所谓真正高级喜剧的样貌。高潮场面令人捧腹,人性黑暗的揭示可谓四两拨千斤,如何技巧地表现社会主义机制下的深度反省嘲讽?本片堪称范本。东欧片真是世界影坛的宝藏啊,谨以献给即将逝去的2018年以及离去的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