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位“老牛仔”导演出的科幻电影而言,能有这种水平算是不错了。
流畅的剧情、工整的叙事结构、标准的好莱坞套路和冷战内核、中规中矩的特效和配乐。
总的来说,虽然剧情上的漏洞着实不少,但是能看着四位平均年龄已逾七十的“老牛仔”,为了上太空而“老骥伏枥”;为了年轻时从自己手中“溜走”的梦想,而再次努力时。你能选择不接受这种只属于男人间的浪漫吗?
正如片尾所展现的那样。
当你老了,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如果能像片中霍克.霍金斯那样。
置身于茫茫宇宙,周遭万籁俱寂,抬头繁星点点,低头便是家园。
在月亮上找块石头,舒舒服服地躺下,丢掉所有烦恼。看着、只是看着、只是静静地看着眼前那颗美丽动人的蔚蓝色星球。在那里有你爱的人,有爱你的人。你开始在脑海中不断闪现着自己的一生,并且庆幸自己曾经拥有过的一切。那将会是多么激动人心的美好画面!
伊斯特伍德老爷子很喜欢4 《逃出亚卡拉》,4个人越狱 《太空牛仔》,4个人上天 我知道他为啥喜欢4 3过于刻意 5过于冗杂 4正正好好 正好来布置协调而均衡的爱恨 正好契合老爷子那平静而熨帖的叙事
RT.
冷战时期,苏联人偷美国人的制导系统装自己卫星上,而且还没把它吃透就给装卫星上天,这卫星还是携带核导弹上天的。几十年后卫星报废了竟然还需要来找NASA(一个明面上的“民用”企业)解决。可能吗?前苏联可是世界上第一个发射卫星的国家,需要偷美国人的制导系统?用了还没吃透就直接送上天,我看不是前苏联傻,是我傻,这电影真是把观众当傻子玩。
绝了!历史真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一切伟光正都归大美利坚,一切卑鄙无耻都归反派(以前是前苏联,现在是俄罗斯,未来是中国)。
真羡慕美国这软实力,历史都可以改写,二战转折点都成诺曼底登陆就。美国人赢麻了
首先,暂停你对世纪初期科幻电影的偏见,并且准备好足够的溢美之词。
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它是合格的。编剧深谙对观众情绪的调动,在对白的细微之处,你会或是会心一笑牛仔们的举手投足,或是感慨岁月已暮的无奈。并且经由这四位经验丰富的演员演绎出来,深入人心且令人信服。
可是为什么人们愿意拍摄一部硬科幻电影,却不愿意去理会一些最基本的信息和常识。这种诡异且随性的习惯,其历史我想和这部电影设定的年代一样古老,并且直到近几年才渐发现有所改善。
在大量这类电影当中,《太空牛仔》基本可以算作是这类弊病的集大成者 。从达到世纪之交科技水平巅峰的特效来看,伊斯特伍德团队的经费是充裕的,然而这些钱,其中的一部分本可以被花在一些科学常识的顾问上。
他们本来可以避免一些看上去有些愚蠢的错误:1000英里不是地球的同步轨道;1000英里的高度放置卫星是荒谬的;太空梭几乎不可能飞越1000英里的高度;一颗同步轨道卫星绝对不可能掉入大气层......
也许你会觉得这只是个电影而已,不应该如此扫兴地去苛责它。但是更根本的逻辑是:这部电影的错误是如此地幼稚,以至于鄙视了观影者的智力水平。
更值得诟病的是,这部电影似乎没有花任何心思去设计难被人捉摸的悬念。如果对每一个转折的反应都不是“哇,巧妙”,而是“我早就猜到”。那么,这是作者的滑铁卢。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_太空牛仔_2000
5.9
我从没见过不想在长大后当宇航员的孩子,但我见过长不大的孩子。老脸像屁股一样松松垮垮,腰部脂肪有一个州那么大,脚趾甲丑得往肉里钻。他们会大便失禁,会静脉曲张,不用润滑剂就爽不起来。嘴里嚷嚷着俄国佬日本佬,行动起来被霜打过般迟缓,电视上播放胃病广告的时候会叫我们所有人小声点,因为他们要好好听听。可他们唯独无法服从于年龄,很多时候对着空气挥拳,也有可能碰巧打到些什么。
伊斯特伍德式英雄大概永远是众多我们不会留意的平凡面孔中的一副,他的尊严和情怀是私密而不外露的。年轻时他作为莱昂内导演影片中的英雄活在银幕里,是非啊,善恶啊,黑白啊,曲直啊,在他心中全都是不可折中的二元对立。在他自己的镜头下,角色们老而弥坚,虽然始终被过去的阴影所笼罩,认清生活真相但棱角仍未被凿磨掉。让雷诺阿导演的名言是,“一个电影创作者一生只拍一部电影,而剩下其他作品不过是这部电影的注解说明,主题也只是这部电影的延伸扩展而已”。这句话放在伊斯特伍德电影维度我认同。虽然不太清楚属于他那部特定的电影究竟是哪个,但可以肯定的是,本片绝对不在候补之列。
弗兰克柯文说是自己等了四十年才得来这个机会,但这个时间纵深在类型化逻辑下没有任何实感,既然三周内送四个老头上太空,飞行前九十二小时也能更改最终升空成员,那么梦想是不是延迟实现又有何区别?其他逻辑更是不成立,生理测验不通过的老宇航员怎么可能被放心送上去?将军的坦白又怎么可能在已经把人送上去以后才出现?这些推进剧情的关键节点全都有惊无险,完全儿戏,捧着爆米花就能看完。
《十一罗汉》《盗梦空间》甚至《德鲁大叔》都有与《太空牛仔》同种司空见惯的套路,前段招募同伴、中段进行准备、后段解决问题,本片非但是类型电影,作者表达还十分单纯,至少比许多伊斯特伍德后作都无聊得多。它是喜剧片但不太搞笑,它是冒险片但不太刺激,它是科技惊悚但没什么想象力。同样是以年迈者作为主角,代际矛盾、家庭矛盾、社会矛盾、价值观矛盾,这些东西在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导演的这部影片中统统不存在,相反地,不仅角色们是老人是孩子没什么所谓,大多数人物设定还几乎只拥有单调的功能性并缺乏深度。共情机制上它与《遗愿清单》类电影所能制造的感动同样庸俗,人的临行期待大多都是还是年轻时的冒险、体验,远方、浪漫,大家出于对濒绝的恐惧而着急达成,为之赋予各种意义以便自我感觉良好。
如今年过九旬的William Shatner都要上太空了,可见本片也不算离谱,以及汤米·李·琼斯原来这么早就上过太空。开头复刻《太空先锋》,而结尾还用那么浪漫的方式圆梦(西部片结尾是牛仔ride into the sunset那么太空片自然就是to the moon了
酷,老牛仔把冒险之旅开到太空了。再一次展示了老男人的心胸,几乎无需商量,一拍即合,各种环节婆婆妈妈的东西都省略了,只表现最能展示性格的东西。生死关头也很大气。很多笑料简直太赞了,在他们嘴里说出来真是帅。然而很多细节又塑造出他们大男孩的形象,真挚感人。需要一个好翻译来弄字幕。
后来想起是童年时就看过的经典老片了,很欣喜又当成新故事再来一遍。航天飞机为坐骑,机械臂为套索,四位穿着飞行夹克戴牛仔帽的退役老兵化身新千年牛仔,给美苏冷战的遗留物一个终结。前半段轻松励志,后半段无奈深情。孤身闯天涯、独自背负所有、末了云淡风轻吹起怀念的口哨的牛仔,正如推进核弹到深空、独自躺在月面俯瞰蓝星、静静想起那首Fly me to the moon的宇航员。东木真是把“牛仔”精神贯彻至一生的影片里。五年前庵野秀明《EVA》、一年后安浓高志《奇想的精神》和这个故事形成互文。
Mr Adult Save the Day !
老头怎么会拍这个的。。想不通
刚看完。看到结尾有点小感伤,不过也许也是个好结局,霍克患了癌症,能将自己的最后时光留在他所等待了40年的太空上,与朋友们一起度过也是一种幸福,遗憾的就是他不能和留在陆地上和他已经产生了爱情的莎拉一起度过。很喜欢美国人的冒险精神和娱乐精神,几个老头子上太空老当益壮~最后月地对望好感动
他们是怎么跟NASA搞好关系的?作为一个电影门外汉,我觉得剧情虽不紧凑但很有张力,结尾也很让人激动。内容很丰富,只是天文知识严重不足的我有些看不懂。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真牛逼,居然拍四个老头儿上太空,自己扮演的角色正好犹如多年以后的《老爷车》,唐纳德·萨瑟兰则一副老色鬼的样子,见到美女眼镜就直,最英勇的当属汤米李琼斯,这应该算是他最经典的银幕形象之一了,虽然电影很古董,但故事却很精彩,今天看来仍有一种新鲜的怀旧感。
法国人总是比较偏爱伊斯特伍德,就算这么俗套的一个故事和剧本都让该片进入《电影手册》2000年度十大佳片。其实这片子反响一般不能怪老牛仔,得怪编剧,典型的一个美国主旋律式电影,美国不止一次的在影视文本中扮演救世主的角色,难免出现审美疲劳,而且我觉得这部电影的最大卖点应该是四个老戏骨,所以我们不能太苛求伊斯伍德。他已经很出色了,能驾驭不同类型的片子。
万万没想到,东木把天杀的牛仔精神居然带到了太空,自己不服老不说,还整了一队老爷子陪着他,一起flying themselves to the moon. 对我来说,科幻,甚至里面的政治元素只是他在作品中表达“荒诞”的一种工具,爷几个的情谊和幽默,真的太迷人了。而最后让Hawk“真正的”飞到月球的极致浪漫,只能感叹——男人啊,确实多大岁数都有他自己的可爱。一直很喜欢“一帮老人在年迈时分一起疯狂地干一票”这种题材,除了充满矛盾可看性强以外,随着自己年纪增长,真的需要时不时地从中汲取一些能量,来面对每天都更加年轻的世界。因为——Clock's ticking. And I'm only getting older. 至于电影本身,这种【正常的】稳扎稳打又充满智慧的拍摄手法,只属于东木。愿长生不老。
这真是玩票儿啊,老东木领着汤米·李·琼斯,唐纳德·萨瑟兰等一群老家伙玩票儿,内核还是那个内核,但最后老琼斯永远地留在了月球上,再配上辛纳屈的Fly Me To The Moon,还真有点被煽到了~
看完此片大家都会说:老当益壮。记得以前看到此片觉得一群老头有啥看的,到了现在看此片却觉 得享受,也许说明我老了。。几个老戏骨很韵味,剧情较诙谐。
四个老骨头居然上了太空;上了之后居然又发现了大阴谋;发现之后最终又成功解决顺利返航了。 这是一个奇迹! 至于你们信不信, 我反正是信了。
牛仔东木、拳击手东木、探员东木、摄影师东木、骡子东木、宇航员东木、音乐东木、机长东木、狙击手东木、老兵东木……
廉颇老矣,又有何妨?四个勇敢倔强的老头在夕阳之年仍不放弃梦想,在地面上想尽办法升天,升天后又竭尽全力回地面。励志剧情比太空戏码更打动我。以及开头俩士兵打架被批评,在《珍珠港》中也有类似桥段。
四耆耋小打小闹上太空,unbelievable!Eastwood居然会有老婆咧一角色?Eastwood噶电影从来都不需要老婆,唯一噶一次春心萌动仲系同人地噶老婆。中意睇一班lovely old guys彪戏,especially距地进行体能检查裹part,有笑点。做人应该有梦想,否则同咸鱼有咩分别,有些梦想一追就是一辈子,任凭时光流逝
太空牛仔,倔强到宇宙——这就是老当益壮,最后的结尾也很令人称道。
从时间中逃逸,跟过去重逢的航程。
「I can't fill up a space shuttle with geriatrics. You ought to be professional enough to know that! Hell, half those boys are probably dead anyway. → Clock's ticking. And I'm only getting older.」
Great!请感受下一个真正作者导演的“文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