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喜欢这片子了!很多挥之不去的镜头在脑海中萦绕。杀手在自己身患绝症的弥留之际找到了小时候玩耍的玩具枪,就这么一手拿着儿时的玩具枪一手拿着如今赖以生存杀人的真枪,对着前方,一幕幕童年往事在他的脑海中飞速地闪过,再想到自己现在正是一个断绝了七情六欲游曳于世外的杀手,墨镜后的自己早已泣不成声。邮差被莫名其妙地乱枪打死,他的灵魂走出了躯体,牵着自己的爱人微笑着走向前方,身后留下的是一个与自己格格不入的、可笑的、愚蠢的世界,而在这世界里,还有着仁义的杀手和仁义的黑帮同学,但这一切的不公与烦恼似乎都与自己毫无关系,正所谓,执子之手,淡看凡尘世。
影片的开头就表现出男主对一成不变生活的倦怠,当黑社会同学告诉他,自己之所以当黑社会,是因为当黑社会能过着时不时还会心跳的生活。这句话很明显刺激到了男主,因为男主就过着每天平淡如水全无心跳感的生活。33岁,一事无成,家庭还没影子,像是被社会遗忘的一个人。他渴望改变,渴望破除常规,渴望那种心跳的感觉。最终,他用偷窥别人的信件来发泄他的情绪。只有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当他遇见真爱的时候,才会不顾一切地冲向她,即使有人用枪对着他,即使全世界都在通缉他,他甚至都不知道这一切的发生。对于他来说,与爱人在一起就是今生最幸福的事了,哪怕她身患绝症。
片中的警察又一次充当了逗逼的成份,成了影片的调味品。警长无形中代表了这个逻辑混乱,强势而又可笑的世界。在他荒唐的逻辑下,你每天辛勤地送信都会莫名其妙变成罪无可赦的死刑犯。就像很多人,他们勤勤恳恳地工作,一辈子都在辛勤劳作,可这个世界还是会让他活的不如别人,还是会让他受苦一辈子。有人说,这是命,这位警长就是男主的命。你可能也不知道自己的命运是什么,只是想着按照生活的节奏往前走,结果命运都会组织所有警力在你的必经之路上将你乱枪打死。就像这世间之事,不是所有事你都会知道为什么,可它就像跟你过不去一样,一直缠着你。其实它就是跟你过不去,甚至就没打算让你过去。你只能在它部下的天罗地网中被无奈地被推向它想让你到达的地方。
聊到这可能有点灰心丧气,不过没关系,影片在呈现这一切的同时,也告诉了人们面对这世界的处事之法。男主从来没有关注过自己是不是成了通缉犯,从来也没考虑过他在去医院的路上是否会被乱枪打死,这一切是命运安排的。他关心的只是将信送到杀手大叔的手里,将黑帮朋友一直在寻找的东西送还给他,并飞快得奔赴爱人身边,和她待在一起。也就是古语所云“尽人事以听天命”。
当男主与女主的灵魂手牵手相视而笑的时候,那可笑的尘世和不公的命运根本不在他们二人的世界当中。他们就这么笑着,笑得是那么灿烂,后面是这个被命运安排了的、无奈又可笑的世界。
A SABU Film:卑微者的幸福与感动
http://moviel.movblogs.com/article-133450.html这个名字总是让人想到某些电影的类似译名,《转世情缘》、《漫步情缘》还有多数人印象深些的《偷天情缘》。影片名字掩盖下的似乎是一部细腻绵长的情感戏,日本人挺喜欢玩这个的。这种错觉正如影片开场一二十分钟的情节发展,有点俗套:拆人信件,出现个生命垂危的女子,然后堤真一扮演的邮差去探望,雪中送炭,简直美事一桩。
但那之后随着杀手出场,你又觉得这真是一个黑色喜剧,搬来1994年两部热门电影里的杀手参加比赛,故事发展是如此搞笑。甚至到最后几分钟,看见三个男子奋力踩着单车在飞奔,自行车冠军精确到秒的拦截依然让你大笑不已,然后SABU给了你一记火辣的耳光。
《盗信情缘》里着墨不多的爱情竟然被一出闹剧给划上句号,SABU不像是在控诉社会或者指责规则,这个故事里的警察都像是摆设,并非无法无天。他们依据一些微不足道的“证据”做出了荒谬推理,这是一出没有逻辑的黑色悲喜剧,这只会是一部SABU电影。
如果说那节砍下的小指有些血腥恶心,那么这个故事里有着太多温暖。
过气杀手在天台上讲述往事,邮差和女孩在街头穿行寻觅,三个人不可思议地踩着单车前进。
邮差迟到了,但迟到总比不到好。
卑微的幸福呵。
《盗信情缘》闻名已久,却因为那不明亮的封面被我雪藏了许多时间。上个周末翻出,很黑色的幽默,让人想笑但又笑不出来。那种平凡小人物的灰色生活,很容易让我们这群碟机前的平凡小人物心生感慨。不过,小人物的灰色生活里还是有了那一些彩色,不过这难得的彩色却为自己引来了杀身之祸。电影的结局,被导演渲染出一丝解脱的幸福,但其实还是悲苦的。电影里的警察们是一群愚蠢自大的家伙,比那杀手黑社会邮差病人都差劲的多,主流社会的白痴和边缘人物的激情对比起来,很超现实,也很具有讽刺意味。最喜欢的情节是杀手和女杀手的故事,很粗糙的浪漫,却柔肠百转。整部介于黑暗与温暖之间,在你觉得很悲观黑暗的时候,电影会给恰时的给你一点温暖和希望,当你觉得离快乐很接近的时候,电影又会给你当头一棒,让你看到现实的残酷。
一如本片的英文名:Postman Blues,一个刻板邮差生活的blues小调。反观中文译名《盗信情缘》实在差强人意,流于表面,完全忽略了故事背后时而欢快时而低泣的激情演奏。
我观看这部片子的经历颇为奇特。
记得大三的某一个周五的晚上,我百无聊赖的流窜到某个宿舍,和同系的哥们有一搭没一搭的胡侃,目光在桌子上厚达一尺的废纸、武侠小说、A片、包装袋和塑料水杯间漫无目的的游走。
不经意间,一个从故纸堆里伸出的、红黑相间的盗版碟盒吸引了我。抽出来一看,便是这个《盗信情缘》。大略看了看简介,主演“北野武”三个字让我有了观看的欲望,心想大概是一部和《菊次郎的夏天》相仿的作品。跑回宿舍,我用尽收买、哄骗甚至恐吓的手段让老三从《星际争霸》中退出,和我挤在14#显示器前看这个从没听说过的北野武电影。
观看的第一感觉是被骗了,因为主演根本不是北野武。
然而片子里跳动的轻快旋律让我有了看下去的动力,因此也忽略了盗版商的欺骗行为,毕竟这是他们的一贯伎俩。
随着剧情的进展,我逐渐被完全控制和吸引,直至电影高潮部分的前奏:星空、水畔、巨大的摩天轮之下,龙一向小夜子许诺:明天的三点,一定接你出去!
之后便陷入了黑暗和寂静……
三秒钟之后,身边的老三嗥叫一声:“熄灯了,睡觉!!”,端起杯子、拍拍屁股绝尘而去。剩下我一个望着黑暗中的显示器发愣:“然后怎么样了呢……”。随后的三个小时,我在床上辗转反侧,构思了无数种可能的剧情,终于忐忑睡去。
因为睡得太晚,周六醒来已经接近正午。床头电脑前依然是老三统帅一队老弱口水兵、做着“文成武德、一统星际”的清秋大梦。
“昨天的片子看完了?怎么不叫我起来!”
“没有,起来后碟找不见了。”
“!!!……”
于是整个周末,我在所有认识的宿舍间奔走,打听那个“红黑相间的碟盒”的下落,而最终毫无结果。
故事的结尾发生在毕业后一年,冬天的寒冷的傍晚,我从立交桥下黑瘦的盗版碟贩手中接过这张碟,同时奉上八元人民币;物是人非,当初的svcd已经升级为dvd5,不变的是红黑相间的封皮,以及熄灯后期待的心情。
我对本片导演Sabu一无所知。但我敢说他肯定不是如岩井俊二一般拍广告出身的导演,虽然他对色彩的驾驭能力非常出众。原因是他不单单追求画面的唯美。相对色彩而言,更为突出的是Sabu对情节的控制能力,以及对演员表演张力的把握能力。几位主角甚至是几乎所有的配角都能够本色的完成对角色的塑造,导演功不可没。
如上所述,Sabu没有借助画面的色彩来进行主人公的心理描写。但是我却分明在故事背后读到了三种颜色,也就是本文题目所说的黑色的解构、白色的爱情以及布鲁斯(蓝色)的谐虐。这三个色调是在90分钟里相对独立、但又紧紧交织在一起的三条主线。
一、黑色的解构:
Sabu对传统电影的解构欲望不言自明的强烈。邀请扮演冷面杀手集大成者——北野武扮演落魄杀手一角色,就能充分说明他希望解构传统黑帮电影的“狼子野心”。不可否认,早年当过相声演员,近年多次扮演杀手角色的北野武在创造这样一个游离于正统和反讽的杀手形象时,显得驾轻就熟。当然,不可能所有电影人都会使用星爷那种无厘头的方式对传统进行解构,毕竟不是谁都有那种“自我摧毁”式的勇气。倘若说到相似,我觉得这种类型的解构手段和大卫.芬奇的作品倒有几分神似,一种骨子里的黑色幽默。比如曾经威震江湖的老牌杀手身患癌症,在医院接受化疗,搞得人不象人鬼不象鬼;又比如严肃庄重的中年探长深思熟虑、意味深长指认的罪犯竟然是无辜的;无数正统黑帮片、侦探片中都有类似的“符号人物”,此处所不同的是一种味道。与其说Sabu是在拿“符号人物”造改,不如讲他让这些在其他类型片中被神化、超人化的角色带上了凡人的气息。
励志的内容在日本影视作品里相当常见的。Sabu当然不会轻易放过这么典型的反讽对象。于是在电影中,曾经是奥运集训队员的警员,骑着高级公路自行车,在探长的鼓励下,踏上奋斗的道路。过程中,这名警员的脑海里产生了幻想:这是奥运会的赛场,所有的同事亲友、甚至他正在追逐的嫌疑犯都在为他即将的胜利夹道欢呼加油。这本来是最普通不过的励志桥段。但问题是励志的目标愚蠢得难以置信:用自行车撞倒同样骑行的嫌疑犯。结果也不难猜测,奋斗以可怜的警员与罪犯擦肩而过、撞上停在路边的汽车而告终。
如下一组镜头也很能说明问题:
路旁的汽车里,几个身着笔挺西装的男性,严肃的面部曲线随着手中烟头的一亮一灭而若隐若现。熟悉日本警匪片的观众早已猜出,这是潜伏在路边监视的便衣警察。
主人公龙一,骑一辆单车经过。
车中的男性开始对话:
“这么晚了,还会有邮差在送信吗?”
“可疑!”
“对啊,伪装成邮差,就可以不受怀疑的四处兜售毒品了!”
“可恶!狡猾的家伙!”
……
倘若是一般警匪片,我们或者会赞叹便衣的睿智,或者会不屑桥段的老套。然而这次,我们只能无奈的笑笑,因为我们事先知道谜底:龙一正是个如假包换的邮差,他的确在兢兢业业的送信。
二、白色的爱情:
很难形容Sabu的残忍。
一个浪漫若此的相逢,一段灿烂若此的相知,却要加上一份凄美若此的归宿。我简直要为此而痛恨Sabu了。然而我也确实难以想出一个更加符合这个片子的结尾,毕竟在反讽和解构的世界里,任何符号化的内容都显得苍白和无知。不过好在Sabu终于发了善心,于‘凄’之后添加了个‘美’,让纷乱世界中两个真正无辜者的灵魂牵手走向远方。无奈之下,我们尚可祝愿他们会在另一个世界得到幸福。
说起来,Sabu决不是在作品中虐待爱情手段最过分的导演。然而他“引君入翁”的手法实在让我愤怒。两个人初次见面是在一个纯洁的白色世界里,感情的发展中又有如火般热情的红色在跳动。可谁能想到,这白色预示着飘荡的灵魂,而红色的围巾竟然要映衬鲜血呢?
提到本片的爱情主题,就很难绕开女主人公小夜子不谈。她清纯可爱的相貌和因病面无血色、不施粉黛的装扮让人觉得这是一个透明如水滴的、天使般的人物。有个镜头让我记忆非常深刻:
小夜子坐在病床上,护士送来了龙一的信。当小夜子接过这封期盼的信时,她夕阳笼罩的脸上露出了兴奋、甜蜜、害羞的笑容。
清纯若斯!唯美若斯!当真是“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三、布鲁斯的谐虐:
相比上面两个主题,这个主题所占的成分相对较轻。她是在上面二者的推进中不时闪现的。俗话“敲边鼓”。然而正是因为她的存在使得这部影片的风格完全转变。很难像对待其他解构或者爱情影片那样严肃的审视主线,因为我们不时会被Sabu的鬼马桥段打乱思绪。
表现这一主题的内容很多:帮会私刑斩下的手指被当成碎尸案的证物;因公壮烈牺牲的警员被擒凶心切的同事开车撞死;得知身患绝症、想要了结生命的女主人公,因为想吃一碗面的原因而选择继续活下去;难以尽述。
本片的高潮至结尾是最为彰显布鲁斯风格的部分。男主人公龙一为了兑现对恋人的承诺;末路杀手终于发现身负的终极使命;混黑社会的小喽罗迸发了男人的勇气;于是三个男人如同《Desperado》中的三勇士一般在公路上疾速狂奔。骑士倒还有模有样,只是坐骑被Sabu换成了脚踏车。经典发哥式的、“风衣、墨镜、大背头”的杀手车后,还驼着一筐鲜鱼。
你可以说,这叫煞风景。因为你有权力抱着一本正经的态度看电影。而我则更喜欢这种谐虐的风格,大约是因为我不正经。
不知不觉又是一大堆废话。
不过还想再废话一句:有些这种小成本电影真的能够打动你的心,值得一看。
前半段荒诞且黑色,后半段转入悲剧模式,萨布的故事很有想象力,杀手选拔大赛,丢失的断指,风驰电掣的单车,这些细节设置都妙趣横生,还有时而闪现的迷影情结都让影片看上去熠熠生辉。
看人家影迷型电影拍的
一个平凡的邮差因为相遇,又重新获得了许多生机希望的故事。但又难免被命运捉弄吧。哎难得好久没哭成猪叫了。节奏不快叙事耶缓慢配上很棒的古典音乐,很治愈哦。有几个地方笑死我了。
6/10。社会中个体的高度压抑和嘲讽国家机器一向是日本导演的重要题材。这种巧合闹大和角色相互牵扯的多线叙事,小职员被误解为猎艳狂魔的戏剧反差,很容易拍成烂大街的货色,萨布折腾出类型融合、戏仿挪用的新花样,制造反传统的快感,三人冲向路障的高潮来得一气呵成。灵魂出窍的结局启发了《寻枪》。
SABU 黑色幽默 萨布 堤真一 青春 日本电影 薩布生一鳴驚人之作, 我在電影節看到熱血沸騰, 那會好象是我第一次看電影節!!
萨布真是找到了日本搞笑励志温情的精髓了,文艺范十足,令人意想不到的剧情设计,那些对友情与信念的坚守都是日式青春片成功的不二法门,稍显遗憾的是最后高潮部分比较仓促,看得不过瘾呀。
剪辑凌厉,反推理闹剧。前半部分,一半的剧情在走浪漫向,而另一半却是恶搞、反讽成份;后半部分就彻底地荒诞剧了,不过最后的戏份又以超现实浪漫主义结尾,反正混搭的有够奇怪。
借二师兄所言:看盗信情缘,电影字幕完时的画面才是亮点,字幕结束一定不要急着关;如果字幕结束就关是一种悲伤的结局,字幕完后的画面是有些许温暖在里面,不剧透了。
满溢九十年代情怀的荒诞爱情/友谊片啊!!童年的水枪,断指的混混,并行的单车。杀手青霞桑的设定笑死了,绝对是王家卫的高级黑,当然还有抱盆栽的LEON桑
邮差、杀手、警察、黑社会、癌症、断指、通知书、信,这些不搭边的职业和元素阴差阳错纠缠到一起,杂糅成了混乱、无厘头又黑色幽默的闹剧,最大的讽刺是当事人到死都不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回看海报上这三个男人激动的骑车前行,突然有种莫名悲凉,撩骚漫长的过程最后竟爆发成了一出悲剧。
你最近興奮過嗎像童年一樣心慌得卜卜跳
整体看起来确实蛮平淡的,依然是多人物多线索叙事与巧合,直到结局前都挺一般,当然印象比较深的是杀手争霸和犯罪动机分析,也能看出导演的影迷风格,可确实喜欢不大来。警察当然是永远智商不在线。观众喜欢这部,估计主要还是因为残酷又童话的结局,让你看到现实的残忍,也体会到爱情的美好。3.5!
用一个小邮差经历的一系列戏谑荒诞的误打误撞来表达终极的浪漫。萨布心太狠了,又恶趣味,不是啥正经人。
仿若看了部最深情的周星驰电影,荒诞戏谑的嬉笑声里不知不觉已落泪——只是,好笑的都是那些“主持着正义”却无关紧要的人,是邮差和杀手胸中起伏的孤独却纯真的蓝调让人泪流满面。
#SIFF#4.5;笑中带泪的完美收官之作,意外惊喜,胶片机哒哒响,十足90年代光影,非常喜欢;杀手也有小学同学(迷影梗用得真好),野百合也有春天,一群小人物的相互拯救与相濡以沫,一个偶发事件引发的蝴蝶效应;堤真一和大杉涟都演得太棒了。
做杀手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是节奏感。做杀手心中必须有音乐,爵士,民谣,摇滚,什么都行。怎样杀人,视乎当时的音乐而定。杀与不杀,各有各的节奏。要做到随音乐出现随音乐消失。重要的是风格,美感。杀手是死者临终见到的人。所以,衣着,发型务须一丝不苟。我会选一个衣着风衣的金发美人杀死自己。
好喜欢这段话:做杀手心中必须要有音乐,爵士,民谣,摇滚什么都行,怎么杀人视乎当时的音乐而定,杀与不杀各有各的节奏。要做到随音乐出现随音乐消失,重要的是风格和美感。结尾热血冲天!酷+哭!
戏谑的语气说说生活的悲剧,盖里奇又算个蛋
这种类型的片子也是我喜爱的一种,青春,黑色,哀伤。
之前一直没看完过。疾病与老去,对萨布来说,确实是蛮大的创作打击,对于现在的他,还是要珍惜,你拍,我就看,回不去的,就算了,年轻本来也是回不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