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30加了还单身,是因为挑剔?身心有问题?恐婚?没玩够?长得丑?这些是社会大众普遍能够想到的理由,也普遍把这些标签贴到了大龄单身女性身上。
可是《理智派生活》中,沈若歆的一句话,道出了30加单身职场女性的真实心声,她说:“我不喜欢别人规划我的人生”。
其实真实的理由,只有这么简单,希望对自己的人生拥有更多掌控权,希望不做别人的附庸,希望不管爱情、婚姻还是生活,都能自己说了算。
剧中的沈若歆,上海本地人,研究生毕业在振鹏集团工作7年,当上了高级法务经理,自己有车,收入不低,聪明上进,美丽知性,本应是到了人生的高光时刻,却一不小心摔进了感情、事业的双低谷。
01
感情上,在妈妈的强势压力下,沈若歆答应了同事崔立新的追求,两个人谈了100天的恋爱,而这一百天不仅证明了沈若歆无法将就,也让她再一次看到了现实的残酷。
如果单纯用外在条件来评级排位,沈若歆至少可以算得上A级女,而崔立新收入不如沈若歆,又是外地人,工作能力平平,业务水平一般,充其量能算的上C+的水平。
但即便是这样的组合,在沈若歆提分手的时候,崔立新都一脸不屑的对沈若歆说:“你以为我求着你呢是吧,你是不是觉得我高攀你了,拜托你照照镜子行吗?三十三了,满大街都是比你年轻比你漂亮的小姑娘,您这岁数上婚介所都被人嫌弃知道吗?你也就那样了,收入也就那样,现实就是,有我一个这样的人,接着你就很不错了。”
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说的就是崔立新了。
可是他说的错了吗?婚恋市场不就是这样看待大龄单身女性的吗?在评价一个单身女性的价值时,年龄和颜值占了最大的比重,而年龄似乎又比颜值更重要一些。只要你年龄稍微大了一些,都不用上30,几乎从26岁以后,就开始有各种各样的人揪着你的年龄来打压你、贬低你了。
有时候想想,觉得婚恋市场对女性的评价体系,实在有点可笑,你努力让自己更优秀、更独立,让自己配得上更好的人,可别人却告诉你,因为年龄大了,所以你努力给自己加上的各种筹码,都变得一文不值,甚至你的优秀还可能让你更加贬值。
就像前段时间一个博士毕业的女性朋友跟我形容的她的相亲现状:单身男博士是香饽饽,我这种单身的女博士是“灭绝师太”。
越努力越孤单,似乎成了当下优秀女性共同的情感困惑。
02
事业上,沈若歆也触到了自己的职场天花板,虽然能力强,资历够,可是职场里对30加未婚女性的偏见根深蒂固。
一方面是性别歧视,比如阮晔、刘沛这种人,对职场女性充满了恶意,说她们“头发长,见识短”,能力越强,便越得不到尊重,在他们的眼里,女人似乎就该是弱者,就该满足于现状,就该回家生孩子带娃,根本没有资格在职场里跟男性“争食吃”。
另一方面,是年龄给女性带来的事业瓶颈,像猎头说的“公司现在最怕招的就是三十出头的女青年,万一入职后遇见爱情,去结个婚生个孩子什么的……”在他们眼里,30加的女性就像“定时炸弹”,甚至很多公司宁愿选择能力弱一些的男性,也不会选择能力更强的女性。
剧中沈若歆想要凭着自己的专业能力来解决金元浩的案子,却被想要投机取巧的阮晔奚落“头发长,见识短”“凭你女人的直觉吗?”职场中这种用歧视性、侮辱性的语言羞辱女性的可太多了。
想起之前一个女性朋友,就曾被人怼脸骂过“你这样的女人,就该被别人搞大了肚子,回家生孩子”。
她跟沈若歆一样,能力强,是公司元老,为人正直,不拉帮结派,别人干不了的事,她总是出色完成任务,为公司卖命累到住院,她努力想证明自己,可是没有赢来尊重,反而被公司里很多人视为眼中钉,同样也像沈若歆所遭遇的,领导安排下来的棘手工作,其他同事都会推到她身上,还要奚落一句“她那么能干,那就让她干呗。”
在以男性为主导的职场上,女性想拼得自己的一席之地,总是要多付出几倍的努力,还要承受各种冷嘲热讽、歧视刁难。
03
这种种困境,让一部分女性向现实低了头,有的为了不做“剩女”,草草把自己嫁了,有的厌倦了职场的“争斗”,安于现状或者远离职场,可是还有一部分如沈若歆一般的女性,在困境中挣扎向前,只言成长,不言退缩。
因为她们知道,别人给你指明的那些路,虽然看似轻松,但不是自己想走的路,而且,那也不是什么平坦的静谧小路,同样危机四伏,一旦选择了,就成了缴械投降的小白兔,只能沦落到任人摆布的地步。
剧中金元浩的老婆,虽然住着豪宅,当着阔太太,可是不管精神还是经济都依附于自己的老公,哪怕知道他出轨了,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敢戳破真相,这样的婚姻是比单身更好的生活吗?这样的阔太太生活,就比在职场里挣扎前行更轻松吗?
每当沈若歆被坏人刁难的时候,总有弹幕说“柔弱无助的歆歆,好让人心疼”,可其实沈若歆需要别人的同情吗?她不需要。
被闹事的人泼了可乐,她躲到卫生间只允许自己哭五分钟。被排挤出法务部,她也不着急回去,而是努力做好当下的工作,耐心等待翻身的时机。被同事们欺负的时候,她对祁晓说:“不要让欺负你,成为别人期待的事情,要么你狠狠地打回去,要么你就让他们觉得欺负你这件事,无聊到不好玩。”
在职场中摸爬滚打许多年,她早就见惯了人心的冷漠,职场的倾轧,也早就学会了不把自己放在弱者的位置,自爱而不自怜,她不会给别人同情自己的机会。就像她教祁晓的“宠辱不惊,置之度外,不要在乎别人对你的评价,要清楚自己的目标,认准目标,然后完成目标”。
像一个没有灵魂的机器,以目标为导向,拒绝自怨自怜,拒绝感情用事。
04
沈若歆的妈妈说:“你到了我这个年龄,就该知道孤独两个字怎么写了。我们老年大学,有很多孤老头孤老太,他们加了一个群,每天必须在太阳升起和太阳落山的时候,要进群打卡,你以为他们是在凑热闹,错,他们是怕自己死在了家里,没有人收尸。”
她在暗示沈若歆,如果不结婚,将来也会落得这么个老无所依的地步。
这段话听起来仿佛挺可怜,挺凄惨的,可是我默默对比了一下沈若歆与崔立新结婚以及“孤独终老”这两种生活,还是觉得,就算最后落得老无所依,也比跟那样的人过几十年要身心舒畅的多。
社会上有很多所谓的调查,告诉我们结了婚的比不结婚的人幸福,但实际上这两种人生根本没有可比性。
那些结了婚的,是因为他们遇到了愿意一起步入婚姻的人,不管是爱情也好、合适也罢,总之是因为他们觉得结婚胜过不婚。而那些没结婚的,不是她们不想结或恐婚,而是没有遇到一个能结婚的人,这样的人,如果硬逼着他们结婚,那就只能凑合、将就,就像沈若歆和崔立新,若是真的结了婚,也只会过上剑拔弩张,一地鸡毛的生活。
婚姻这东西,必须因人而异,而且冷暖自知,它既不是幸福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
其实很多大龄女性都如沈若歆一样,并非不愿结婚,只是不能将就,这个不将就,不只是不能跟某个人将就,也是不能过一个将就的人生。
她们做好了迎接未来的准备,未来如果遇到爱的人,那她们是乔木是橡树,可以与爱的人势均力敌,共同成长。未来如果只能单身,那她们努力生活,拼搏事业,完善自我,或许会有孤单,却也能成就属于自己的圆满。
希望所有单身女性都能看清自己的心,勇敢的跟着自己的心走,也希望所有女性都能明白,女人是独立的个体,别人的眼光和评价决定不了你的价值,单身就单身,离婚就离婚,嫁错就嫁错,不嫁就不嫁,这些都不足以毁一生,因为除了婚姻,女人还有一整个世界可以闯荡。
-作者-
柒月暖阳,以一朵花的姿态行走,穿越季节轮回,在无声中不颓废,不失色,花开成景,花落成诗,已出版《以一朵花的姿态行走》。微博@柒月暖阳,个人公众号:柒月暖阳,私人微信qyny0704
好看又不好看,确实是大女主,但也确实台词过于冗长,演员仿佛变成了输出台词的工具人(虽然写得蛮好)。人物情感比较流于表面,确认关系后男主的行为有点下头。
不满意的剧情:
1. 女主对男主的情感递进较为生硬,前期铺垫少,并且采用让女主经受苦难式的“英雄救美”情节来使女主确认心意。女主动心的两个场面分别为阑尾炎、台风天。全部是女主发生不测,男主来拯救,用这种方式突出女主的脆弱和对男主的需要,不但不真实,并且是传统男性视角爱情剧惯用手法。在男权视角下,通过女性经受苦难、男性拯救的方式,突出男性的阳刚、可靠属性和女性的弱小、依附属性,实在老套。
2. 为什么所有姐弟恋里的弟弟在确认关系后都要靠爹味满满的限制、教导姐姐,成为“大男人”的方式来凸显自己的成熟?女主在剧中的人设是最讨厌别人替她安排和规划人生,最讨厌别人限制她,而男主在确认关系后虽然嘴上说得好,但行动上却屡次当爹,要求女主归顺、依附他,包括不限于必须男主买单否则不高兴,女主在事业上帮他他非但不沟通,反而甩脸色,说自己要做大男人等。
爱看姐弟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年轻男性可能没有中年男性的爹味,然而本剧的弟弟在确认关系后属实没做到。
3. 强化性别刻板印象并通过污蔑“其他普通女性”的方式来凸显女主的特别。比如:结尾的手链,女性温柔男性阳刚;徐总说女性的优点是细心等。剧中台词屡次出现:“她不像别的女人那样看上你的车子房子”类似的台词,好像女性普遍拜金、跟男人在一起就是为了钱和资产。这不但是污名化,而且是失实的。国内双职工家庭占家庭形式的绝大多数,婚前买自己的房子也是高收入女性常见的规避婚姻风险的方式。男方提供房车或男方首付、男女共同还贷的方式在新婚姻法下对女方极其不利。而大多数年轻人,无论男女,买房首付都是父母支付,我想编剧用这种方式来凸显女主的特别非但失实,而且充满了男权视角的恶意。
4. 剧中两位母亲人设也非常不现实,其他人有描述我就不赘述了。
综上,看这部剧我养胃又不养胃,嗑到又没嗑到。希望编剧以后不要糖里夹💩了,大女主剧最基本的要素应是从女性的视角出发,去描写女性的心理状态、事业观和爱情观。
秦岚演技在线微表情巨到位,弟弟意料之外也很不错没有拉垮,比起流星花园真的有很大进步。姐弟颜值都太优越了,属于两个人的长相都在我审美上蹦迪。不得不说一句秦岚跟谁都很有cp感,但是姐狗yyds!剧情很紧凑,社畜代入感极强。沈若歆五分钟哭戏太绝了,看的心里泛酸。剧情很上头,半夜看完清醒到天亮。一定会追完,理智派值得。
今年好多关于女性向的影视作品,有的尺度很大,有的话题尖锐,有的引发广泛的讨论,可以说是华语影视圈的女性元年,像芒果TV刚播出的《理智派生活》也值得一追,里面关于女性选择的探讨还蛮令人惊喜的。
它既不会过度放大男女对立,也不再强势输出观点,而是通过平静如水的叙事,告诉女性要成为怎样一个人,或者说,作为女性,应该过怎样一种生活?
它很理智、很温和地陈述一些我们司空见惯的事实,让我们去看一个情绪稳定、真正成熟的女性如何做出选择;或者只是告诉我们一件总被忽略的事:女性在事业、梦想、爱情、婚姻或者生育方面,都是有得选的……
职场选择:锦上添花还是平等对话
《理智派生活》开场,就以一次派系斗争,女主沦为背锅侠的职场戏开始。高级法务经理沈若歆,作为专业过关、忠诚度高的老员工,有望升迁为法务总监;但另外一个候选人阮晔,则是上司刘沛的心腹。从这两位男士对沈若歆的背后评价,基本就代表了大部分职场女性所面临的不公平。
上司刘沛说她“能力强归强,但养不熟”,而竞争对手阮晔则专业pk不过,直接进行人身攻击,说她“头发长见识短”。关于这些,相信上过班的女同胞应该都能get到这种油腻感,就是在男性主导的职场中,一个女性要想成功,可能要比男性付出更多的努力。
因为在职场上,对女性的期待某种意义上,还是有“女性本弱——你要学会示弱服软”,或者“女人是感性的——大事指望不上”这样的性别偏见。
千万别觉得我在上纲上线,再对比这两位男同事对待其他女同事的态度就可见一二。阮晔在工作场合,就很自然地夸女秘书“今天很漂亮”,这个事,相信很多漂亮、年轻、未婚的职场女性都可能有过类似经历,甚至遇见过更过分的。
男同胞可能觉得,这不过是开个玩笑嘛,或者,只是由衷表达一种对美丽异性的赞美,增进一下同僚之情,干嘛这么较真啊?但请问,性别互换的话,有多少女同胞会在工作场合,这样肆无忌惮地谈论某位男同事的外貌或身材?这本身就是一种踩过界的不礼貌行为!
我只是你的同事,不是你的妻子、女友或者潜在恋爱对象,你并没有权利对我做这种远远超过同事范畴的事,甚至是“调戏”我。
相信剧里的这些场景,上过班的女同胞也不会陌生。即使面临同样工作出现纰漏的情况,如果犯错的男下属,上司可能会有所忌惮,怕伤害到他的男性自尊,毕竟男人好面子嘛;但对于女下属,就不会有这方面的困扰,因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在很多场合,女性都是宽容隐忍的一种姿态,我们习惯性承受这些不公平,某些男同胞也觉得这种不尊重也没什么大不了。
或者变成另外一种所谓“怜香惜玉”的态度,给女同事一些特殊照顾或者庇护。
其实,欺侮或者庇护,都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我们跟男人一样同工同酬,努力工作,请只是把我们单纯当作一个人类,公平对待就行。
剧中很克制,同时又很细腻地还原这些职场中的性别不公平之处,又以女主沈若歆为范本,给我们提供一种可行性的选择方向:就是我们可以努力工作,拼到极致,做一个业务能力有口皆碑的职场女性;然后足够自律克制,哪怕遇到被闹事客户泼可乐的悲惨处境,也只是躲进卫生间后才敢流泪,而且连这种情绪释放都是倒计时的,以最快的时间平复情绪,整理思绪,绝不以狼狈的一面示人。
哪怕遇见被人联手做局,惨做背锅侠,由法务总监候选人沦为行政部门打杂人士,也首先权衡利弊,能进能退,绝不争无谓的闲气,一切以理智思维为先。
这种情绪稳定、专业度高、足够成熟的做派,也许才是女性在职场,获得平等对话的法门,而不是被性别偏见所左右,被甜言蜜语所蛊惑,活成某种“正常女人”,真正的公平,都基于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是去性别化的,我们在商言商,职场就不要分什么男女,我只想做一个努力工作的工具人。
爱情选择:爱或者适合
关于爱情方面,剧中也很巧妙地给出三种不同的选择。
先看最早出场的崔立新,虽然,他可能只是外地户口,赚钱跟自己差不多的打工人,但交往时,对沈若歆千依百顺,嘘寒问暖,是一段“奔着结婚为目标“去的足够认真的一段关系,甚至会花时间讨好未来丈母娘,巴结闺蜜。所以,哪怕女儿沈若歆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不够爱,已经分手,沈妈妈的态度,还是不理解的。看这段,弹幕里不少人都在吐槽沈妈妈太极品。其实,设想一下,如果在现实生活里,崔立新这种跟女主条件差不多,又足够用心,对她好的男友,确实会是一个很适合、很靠谱的结婚对象,妈妈认可也是人之常情。
但这种“适合”往深层次去看,又是基于什么呢?其实是基于过去女性经济不独立,对婚姻除了情感之外更有物质依赖的前提下,而现代女性已经走出家门,经济独立,在选择结婚对象时,对于稳定——“是否有本事养活自己”,靠谱——“是否可以长期养自己”这两方面,其实我们也有能力忽略不计的。
第二个是男上司徐敏杰,他多金、绅士、强大、浪漫。某种意义上,是可以带着沈若歆提升生活质量的一种婚恋选择。但请注意,沈若歆跟他第一次出席社交场合,徐敏杰与他相熟朋友的对话,就可见他之所以选择沈若歆,是因为她比前任更好,所谓的“不输丽萨”,那么,如果出现沈若歆2.0版本,怎么办?她会不会被取代?所以,如果从物质层面而言,崔立新是所谓的B男,那徐敏杰这个A男也未必强到哪里去?因为他的爱是可以被轻易取代的,这或许都不算一种爱,只是占有罢了,一种类似于收集名车一样的占有欲。
第三个则是我们的男主祁晓,关于这个人设,我不想给他贴任何标签,他跟沈若歆之间,只有一个理由,就足够赢过前面两个条件远超过自己的情敌,那就是爱。关于这点,我来聊一个真实的故事吧。
我有个在北京工作的闺蜜,大龄未婚,最近见面,发现她陷入热恋了。这个男友,单论物质条件跟她以往的交往对象都没得比,但,连我这个外人都有种感觉,这个人会是那个对的人。怎么讲呢?
闺蜜之前提到她的交往对象,要么说,哎呀,那个人是清华博士啊;或者,这个人北京两套房;甚至是,他对我很好,香奈儿包都送了好几个……
但聊到现在的男友,她说的都是一些特别小的事,比如那个人给加班晚归的她煮了粥,要么就是两个人竟然喜欢同一部电影里的同一个角色,或者分享他们之前有些幼稚的冷笑话。
最重要的是,她提到这个人全程都是不自觉的微笑,而之前那些,哪怕都走到谈婚论嫁的程度,她提起来都是一些很现实的问题,各种权衡利弊,感觉就像谈论某个合作伙伴,一点感觉不到恋爱的酸臭味,哈哈。
最有意思的改变是,她突然发现没必要一定要找个比自己强、或者跟自己现实条件旗鼓相当的人。毕竟她已经是一个房产加股票身价过千万的小富婆了,其实她完全有能力光靠自己就能过很好的生活,甚至有能力负担起养家糊口的重担,在婚恋选择上,为什么不能选那个只是爱他、只要自己爽的人呢?
所以,哪怕相差十几岁,还是男下属,我还是愿意赌上五包辣条,站沈若歆+祁晓这对CP的。
婚姻选择:我与我们
而闺蜜宋梓妍这条线,则是在探讨关于婚姻和生育的选择上。
在传统婚姻里,女性是被架高到一个很危险的状态,就是我是妻子,我必须贤惠;我是妈妈,我必须伟大,要为孩子无私奉献,不断让渡自我的选择。也就是说,在过去的家庭组成里,女性的生活基本只有“我们”,“我”的存在近乎于零的一个状态。
而宋梓妍选择丁克,哪怕已经结婚,也没有因此而舍弃自己的爱好或者梦想,她婚后还是经常独自旅行,也没有被道德绑架,勉强自己一定喜欢要喜欢小孩。
光凭这样的已婚女性人设,这个剧已经赢了,尺度真的就是蛮大的。我很惊喜,剧中能够提供这样一种完全不同的选择,就是女性哪怕是已婚,也可以拥有自己的爱好,自己的梦想,或者是生育的自由,这点除了自己,哪怕是老公也没有绝对的话语权,真的只是“我”的一种选择。
我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坚持丁克的朋友,她们有的做旅行博主,立志走遍全世界;有的在大理开民宿,在西双版纳摆地摊,过着吉普赛一样的自由又肆意的生活,虽然可能舍弃了大众所认同的主流生活方式,但如果她们本人是自洽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去指责她们,毕竟我们没有任何人去为她们付账单。
很开心有这样理智、温和讲道理的女性向作品出现,也希望更多女同胞可以从这里获得一点启发和力量,真的,我们的人生,只有一个主人,那就是我们自己。
这部剧明显宣传不够,被低估了。而且只看剧名真是让人提不起兴趣,但其实内容很好,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让我能全程有兴趣追完的剧。
不同于其他爱情剧,这部剧中职场篇幅还挺多的,而且情节设置也相对合理。有时候我甚至更期待看女主如何升级打怪。
人物塑造也都很好,相对立体:女主妈妈催婚固执,但也有可爱的一面;男二徐总虽然追求被拒,但并没有职场上使绊子,反而更看重她的能力,继续提携女主;闺蜜婚姻有矛盾,但和老公两个人都进行了反思,共同解决,而不是一吵架就马上离婚;男三同学顾某,虽然中间挑拨两人关系,但该帮忙还是帮忙了;女主不是傻白甜,知世故而不世故,用自己的情商和能力在工作中做得风生水起;男主自信开朗,虽然一度因为女主帮助他而自尊心受挫,但两人说开后,改进了彼此沟通和信任。它没有试图去塑造完人,也没有去简单地反映刻板印象,让你觉得这些人都是有血有肉,在你身边出现的人。
剧中价值观我也挺认同的,比如女生工作能力不比男生差,随着社会进步,女大男小也没什么,结婚是两个人要过日子,父母不要过多干涉等等。虽然观点都是老生常谈,但这些观点通过剧中各个人物宣扬出来,甚至是跑龙套的大妈,而不是像某些剧,就是主角张嘴一说。
几个记忆比较深的点:
1. 男主租房子选了离公司近略贵的公寓,而不是偏远但便宜的公寓,因为上下班路上的时间也是成本,太远会降低生活的幸福感。
2. 女主职场被人排挤边缘化,调出法务进入行政,夹缝中求生存,一方面做好安排给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累积能量进行反击,而不是消极怠工,辞职逃跑。
3. 男女主都能屈能伸,该低头就低头,该说软话就说软话,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
4. 当出现新机遇时,女主积极展现自己,跟了新的老板大展拳脚。她及时分析了当前情况,没有坚持原计划回到法务,而是开辟了新战场。这种随机应变,顺势而为,时刻准备着,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很赞。
5. 女主不会一味忍让,在集齐证据后会绝地反击。在工作中被质疑刁难时,再气再委屈也不当面发脾气或者哭泣。而是私底下默默收拾好情绪,出来依旧光鲜亮丽。因为她知道职场不相信眼泪,别人只会看笑话。
6. 当别的部门办事出了错,徐总让大家集思广益提出解决方案时,女主按住男主没让他提出想法,因为这本是别的部门的工作,如果自己出头没办好,反而会被怪罪。这真是太真实的职场了。但她之后带着男主将这个想法验证后可行,才向老板提出,并且将一切都安排好了。这样的员工哪个老板不爱。
7. 被刁难时,不会第一时间和老板告状,而是自己想办法解决。当自己解决不了时,需要借老板的力也会及时提出,并且建议解决方案。
8. 我特别欣赏徐总。他个人生活是否花心我们暂不评论,但他被拒绝后的风度真是值得所有人学习。他对女主说,比起女朋友的身份,其实更看重她作为得力干将的能力。之后的工作中,他也就事论事,从不越过边界纠缠不休。对于有能力的下属,不论男女,他都会提拔重用,也会帮忙扫清障碍。他真的是女主的职场贵人。
9. 男主妈妈很开明,说我们只能陪伴孩子十几年,而他们长大后,伴侣陪伴的时间更长,因此找对象应该是他们开心就好。希望现实中更多父母能这么想。
10.男女主确定关系后,男主借一个机会辞职了,避免两人同在一个公司这种雷区。
11. 女主帮助男主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但她说我这是在做投资,请你不要剥夺我投资的权利。男主放下了可笑的自尊心,事业腾飞更快了。两个人都好,关系才能长久。
情节波澜起伏,让我一直好奇下一步又发生了什么。
不过感情进展算是慢的,一共三十五集,两个人三十多集才亲上,比起《下一站是幸福》真是节奏慢多了。
不一一说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一下。
本来不知道这个剧,看了一个所谓的剧评才决定去看看,结果就是一集弃。
现在都2021年了,怎么还有傻x觉得人们都不会用电脑查文献?什么人都敢随便瞎写几个破数据然后得出可笑的结论。
真不好意思,好巧不巧我就是其中之一,工作原因对于数据比较敏感,我还有那么一点爱刨根究底,专门花了点时间找了官方的和一些关于此领域的专家们的文献,并没有看到文章里列举的数据。
那么喜欢列举数据,那就把引用文献大方的写出来。具体是谁咱就不指名道姓了,不够打脸的,给人留点面子算了。
你特么连数据都是自己编的,那你从虚假的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和茅坑里的那啥有区别吗?还一群人在后面点赞,有用,尴尬不?
写的还挺长,图文并茂,看似有理有据,实则狗屁不通。这就好像是一群人看一个人吃那啥,吃的人觉得不好闻,所以喷点香水,边吃边说真好吃,周围人闻着也挺香,也觉得虽然没吃过,但应该很不错👍
这就是编剧眼中的“理智派女性”………
上海妈妈不会撺掇女儿嫁给外地人
看了通稿的介绍,看了看剧集,不出意外的和通稿文章一样流于表面……职场和生活的都不够接地气不真实,剧情各种设定+设定+设定+靠台词强输出,连人物也只能看见设定。剧本不行+不真实的人物,自然不存在什么角色塑造,连潘虹这类具备“抢救剧本”能力的演员也无能为力,谈何共情……另外,秦岚不合适这个角色
祁晓和沈从开始的偶遇到后来相处互相了解,我悟出来,爱情从来不是等价交换或是什么负担,只是两人相互的吸引、志趣的相投、灵魂的碰撞和在悲欢离合里彼此成就。给你倒温水,半夜给你做点心,这些都叫爱。对方的谈吐,知识面,商业视野,控制局面的能力,情绪稳定也是爱的能力。不要小看上面这些特点,要培养这些优点,也可遇而不可求。感情也都有供需,而且因人而异。你心目中的最佳的配偶是什么样的?是你人生战场的盟友,还是问你粥可温,时常给你小温暖,满足你的小虚荣的,感觉到位了,能不能就放手去爱,答案只能自己决定,至少人生没有重来的机会。
秦岚保养的实在太好了,她竟然比王鹤棣大19岁!但丝毫没有违和感,我看出了cp感,可以追
很生活、很真实、很细腻的剧,能看到我自己及身边很多人的影子,特别是年龄到了被催婚,职场不顺…大概我们每个人都即将、正在或经历过吧。。
还可以吧 i姐弟恋还挺期待的 狗姐就是最吊的!
终于有一部职场励志剧是讲职场女性切身遭遇的片子了 职场中我们女性遭遇的不仅仅是性别歧视 更多的是谣言八卦的非议 业绩好或者被器重会说你是跟领导关系好呗 靠美色呗 说什么的都有 你成没人觉得你是因为靠自己 你败指责更会接踵而至 就因为你是女的 虽然部剧没有刻意的去拉男女对立 但是真真切切的告诉我我面对这些到底该怎么做 如何处理跟同事间的关系 努力变得正向 阳光的职场环境 很喜欢秦岚拒绝追求自己的老板时候说的话 我拒绝这个项链是因为我没有带它的场合 内段话让我决定这部剧我追定了 如果我有一天能做到真实坦然的面对自己可能我会比现在成功很多
剧情还没看多少 但是首先人物都很贴合 两位主演演的也都非常自然 秦岚的话之前见过真人 又美又瘦还有气质 符合人物设定 棣棣也是 那个年纪该有的状态就是他现在这样 所以演的不费力自然我们看的也舒服
虽然有莫向晚翻版的感觉 不过还是期待后续贴心细心的机智弟弟和超理智女王的办公室恋爱情节哦|没等来俩人结婚有点遗憾,还挺温馨
沈若歆和崔立新俩人讨论爱情与婚姻挺现实的,崔说想还房贷结婚生孩子落实人生大事,而若歆却反问“你有没有问我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本质俩人就不是一路人,崔立新学不会换位思考只能绑架式谈恋爱了,就像若歆说了不下三次不喜欢喝粥还是会给她买粥一样,绝了。
上周偶然参加了这部剧的超前放映活动,看的时候就只觉得秦岚的颜值和演技在线,妈妈那个角色演得有些浮夸了,感觉不适合这种都市偶像剧的演法。总体觉得这部剧主要还是一个偶像剧,尽管映后在制片人交流的时候发觉她想表达的关于女性的想法还挺多的,但是拍出来让我没有太能get到。
现在太难得看到电视剧的主要人物都是有自己正常的行为逻辑了,没有狗血,也没有金手指。温柔强大的女主,贴心有能力的男主,懂得进退的男二,寻找自身价值的闺蜜,在大城市迷茫的年轻人,还有不断了解和沟通父母的关系。女主真的是我想要成为的样子,只可惜有一点,世界上的沈若歆可能有很多,但祁晓大概是不会存在。毕竟,哪个姐姐能拒绝一个又奶又茶的小狗呢。(p.s.番外的群像很可爱 只可惜妈妈们没出现
选角秦岚非常合适 但第一集不太抓人
这部剧属于现实主义女性成长话题剧,很适合爱思考的女孩子来看,从中你会发现很多自己生活中真实遇到的困难。女主角的三观也非常正,秦岚姐姐太美了,非常嗑她的颜。
我觉得这部剧被低估了,也被宣传错了重点。这部剧里展现的代际冲突,丁克,感情观价值观金钱观,职场人情问题,就业观念都非常合理。女主不靠男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解决问题,已经秒杀了国内80%以上的大女主剧。姐弟恋只是这部剧很小的看点之一。
都怪《苍兰诀》,我连这剧都看了还一口气看完了。竟然还不错,竟然是认真的女性职场剧,也没有刻意突出当下热门社会矛盾,也没有特别玛丽苏姐弟恋,而是乖乖讲职场讲了一大半辞职了才开始谈恋爱,之前也没有关系暧昧的办公室恋情,而真的是俩人有默契地在拼职场。我觉得还是要把女主设定为39岁,无论从秦岚的外形气质还是女主的角色所处的职位以及周边环境,也都会更加合理。开始看的时候既悬浮又现实,到了后面反而越来越生活越来越实在,我觉得比一些喊口号的女性都市群像剧更好一些。整体观剧体验意外的顺畅舒适。三星半,如果换作是韩剧的话,可能评分得是8.6了(谁让韩剧在豆瓣普遍虚高)。
男主出场的段落可看。其他支线挺无聊,可跳。这个小奶狗是个小学鸡,可爱归可爱,但是剧情意思不大。
比下一站的职场更详细。男女主的感情发展更水到渠成一点。而且真发展男女朋友关系了就打算结束办公室上下级关系了。这一点还是不错的。办公室恋情太容易踩雷了,女上司也一样。王dd还是不错的。然后去看了将夜2
人物设置比较表象,后半段谈恋爱的部分太离地,但总体感觉还行吧,至少比很多职场外皮年下时装剧只有狗血恋爱完全不谈工作要好上那么一点点了。最大感触的居然是这么拎的清的老板真的可遇不可求,太羡慕了。漂亮且能干的女性在职场口碑真的很微妙,漂亮绝对是有优势的,但往往漂亮会让人忽略皮囊背后对职场的巨大努力。作为职场女性,确实更加珍惜懂得欣赏和有事业心,任人唯贤的领导。以及女主闺蜜夫妇真的太有感触,感觉丁克尤其是女性真的需要巨大的勇气和面对太多压力。很多人不喜欢的女主妈妈,我觉得潘虹演的太好了,而且三观其实没什么问题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