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赏金、劫狱、抢银行、复仇。简单的主线情节,但是无关的人物实在太多。像是旅馆老板娘、沿街拉活的小孩、先知,这些角色的台词和出镜未免显得过于多,从而拉慢了整个影片的节奏。或许我们已经很难拿当今这种快餐年代的审美再去看一部60年代的电影了吧。
说实话,很难写出一部影评,因为它就是一部西部片而已,你如果非要想从其中获取什么意义的话,相信会失望的。影片唯一一处串起主线的怀表声也让人觉得过于牵强。因迪奥这家伙明明就是见色起意,强奸女方,难道就是因为这种一时的色胆,就对怀表上的人物如此深深幻念吗。我觉得影片如果非要强调这点,完全可以采用另外一个更好的故事对其进行包装,造势。而不是指望一个草草的背景交代就撑起整个电影剧情的基调背景。
相比伊斯特伍德,我更喜欢上校。对方更加睿智、稳重,重情重义,为了给妹妹复仇,放弃军人的优越地位,而选择做一名赏金猎人。伊斯特不过就是一名江湖浪人,单纯地想拿赏金,并且不愿意和其他人分享。不过如果你也拥有和他一样的枪法,估计也是一名桀骜不驯的镖客吧。
整体而言,音乐8分,剧情5分,人物塑造7分。
作为《荒野大镖客》的第二部,这部译名为《黄昏双镖客》的作品延续了第一部电影的风格,在原有演员的再次演绎下,出现了新的“长枪客”。这个人物个性鲜明,使用的枪无一不是长枪管儿的枪械,是一个善于瞄准的沉稳的狙击手。这部电影很容易让人习惯性的和第一部联系,其实两个故事并没有关联,只不过伊斯特伍德的角色是从第一部延续下来的,那个坏蛋依然在第二部里扮演坏人,只不过是另外一个坏人。片中歹徒的械斗和两名镖客之间的夜晚互射都非常的精彩,最让人感到兴奋的就是片子最后的圆圈儿场地内的决斗,片子最后,长枪客在忧郁的黄昏夕阳里渐渐远去。
荒漠孤烟的影像和大气磅礴的配乐依旧是标志性的经典,这部《黄昏双镖客》的配乐在整个镖客系列里,绝对是最好的!电吉他,风铃与怀表在每场音乐的响起都是枪战的前奏。在中景,特写,大特写层层递进中来回切换,到达高潮。 开篇就是一个远景,口哨声,枪声等无声源音乐响起,声画并列,突出声音的作用,在听觉上提供了更多的联想和潜台词。 画面中远远出现了坠马,至此,整个西部片的环境气氛被音乐完全树立了起来。 更值得一提的是色彩,无垠的原野上,落日吞噬着上校青年时的野火,岁月衰老了他的身躯,只遗留下决斗幸存后的落寞与仅存的激昂。 这种橘红不再是象征着以往的激情,豪放的情绪,而是在画面中表达了一种即将逝去的辉煌的缅怀。与澄澈的蓝的画面切换,又更平添了一抹凄凉。 前边出现的赏金猎人与后边出现的火车实际上是一种时代更迭的产物。火车是一种象征 当火车遍布西部的时候 这些牛仔和亡命徒的时代就结束了。文明秩序的出现,结束了混乱。最终,上校踏着落日的余晖远去,而无名人也带着他的马车向着他更光明的梦想岀发 音乐也衔接着画面传递情绪,成为了一种表达和升华主题的手段,而色彩在这部影片里面不再是一个渲染气氛的点缀,它是一种情绪,也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精神——传奇的牛仔精神!那是一个蛮荒的时代,也是即将与文明交接的时代,上校仿佛就是要代表着旧的时代将亡命徒击杀,从而平静地接受这个结局,来迎接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旧的时代,会不会新的时代冲击,最终消逝。而精神会永远鼓舞着我们,变成一座不朽的丰碑。
双镖客比第一部大镖客真是好看太多,正反派人物的刻画都更加饱满情节设置也悬念丛生引人入胜,调度也很有看头。不过最后20分钟前的那个转折很突兀。莫里康内配乐继续煽,东木继续骚。
上海电影博物馆今晚放的《黄昏双镖客》是莱昂内西部片的巅峰之作,也是此次回顾展中最好看最激动人心的一部。前4部都有点啰嗦冗长,有些手法(如闪回)意图过于直白,但这部却堪称完美。记得20年多前国内影院曾放过配音版,译名是《赏金杀手》,那时的感动,今晚得以重温,这就是经典的永恒魅力!
逻辑永远排在风味后头。这个系列俨然就是作者性和风格化的巅峰,莱昂内拍镖客的状态放在今天就是尼古拉斯·温丁、就是韦斯·安德森。牛仔精神的外套一被掀,其实都是玩命赚钱,无谓正邪,都是酷炫的庸人。颠倒顺序看可能缺点高潮,在重刷一遍终曲之前,这部是最爱。★★★★☆
刘德华VS贝克汉姆
1.莫里康内神配乐,首用电吉他,风铃与怀表(内在音乐转外在),以渐进式特写和渐次间断性闪回强化悬念揭示人物。2.莱昂内对男性情谊的钟爱,一如少年玩伴游戏时的天然默契:踩皮靴,射帽子,度想法。3.射苹果与比枪法时悄然转换的儿童视点—低机位远景仰拍。4.影片弥漫着一股难以割舍的怀旧与感伤。(9.5/10)【2021.6.15.SIFF大光明 4K修复版重温】二刷观感意外地不若初看好,不过剧情中的层层转折还是比较厉害,而这反复延宕、不断分叉、偏离原先简单方向的情节发展,恰是由(Mortimer与Indio的)猜疑所推动的~
西部片英雄的暴力行为,从没脱离普通人的生产生活。他们的行事动机和其他拓荒者也没有太大区别:总体就是为钱,女人和家庭。他的精神世界里没有武士的道和侠客的义。大体反对权威,有契约精神,与恶劣环境相处融洽,吃喝嫖赌抽,无读书识字的需求,无结交上流的兴趣,他们是英雄世界中最纯粹的农民阶级
莱昂内与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合作的“镖客"三部曲的第二部,也是李·范·克里夫一鸣惊人的代表作。导演在上集原有的风格上加强了人性的描写和角色之间撞击出的火花,使本片成绩更上一层楼,成为意大利式西部片的经典。故事本身像是杨子荣与座山雕的西部版,李·范·克里夫长得真像老年的伊斯特伍德
莱昂内镖客三部曲第二部。双雄对一霸的剧情比上一部强百倍。配乐依旧经典大气。李·范·克里夫酷劲十足沉稳精准的老牛仔气场比当年年轻气盛的伊斯特伍德爷爷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一下子就盖过了后者的风头!一些段落非常经典,被后世无数电影借鉴。英语配音口型能对上,毫无违和感~
《黄昏双镖客》的故事存在很多明显瑕疵,比如枪手乔混入匪帮做卧底时的理由等,但是这些似乎很容易地就被赛尔乔·莱昂内给淡化了。在他所塑造的都极具特色的各种人物面前,故事的漏洞和轻微的逻辑不畅很快被角色酷酷的外形和观赏性极强的声画给瞬间淹没,这是一种迷人的形式。
从第一部的狭路相逢进化到了第二部的恩怨情仇,伊斯特伍德对上克里夫在街道上互相博弈的场景甚为经典,虚焦闪回沿用到了西部往事中手法更为让人精湛,其中有关火车和有关警官的段子更是作是让人忍俊不禁;再者,两张扑克脸总比一张扑克脸来的有趣,不是么。
作为有典范意义的西部片,自然很是精彩,首先导演很是给力,拍摄了黄金三部曲,美国往事,革命往事,西部往事等为影迷津津乐道的影片,那时的克林特已经被叫做老家伙,同弗里曼有些相似,几十年来长相并未多大变化,比起阿兰德龙的变化,他们好多了
东木头在本片里可能充当了影史最帅麦高芬,坚毅勇武的范·克里夫与癫狂失魄的沃隆特的纠葛才是重点;无论作为编剧还是导演的莱昂内已经趋于成熟,个人风格彻底确立:先用数个不同景别的偏静态的特写,待到情绪累积到临界点时甩出个动感十足的爆发,这样的编排连续出现,真叫一个过瘾。
比[荒野大镖客]好!剧作好太多了! 莱昂内式的特写和剪辑。作为一种揭示结构的“闪回”。毒品。六十年代。卧底故事。
至此可以发现莱昂内的镖客三部曲始终都在进步,人物性格渐丰满,剧情开始复杂,而其作品在西部片中的独树一帜或许来源于不同于美国的意大利西部,导演手法的愈加缓慢和莫里康尼的精彩配乐是完美的组合,使得原本无限粗犷的类型片有了文学性。不觉之中年轻英俊的伊斯特伍德和莱昂内已经成为彼此的招牌。
对《大镖客》有多失望,就对《双镖客》有多喜爱,两位主角的魅力实在是溢出了屏幕,从双线并行到双雄互动,各种妙趣横生,配以莫里康内的配乐和精致的视听,气氛极好。怀表里的照片和乐曲,点明了复仇的命题,又给经典西部片对决加入了一份浪漫和情怀,妙极。
三部曲中 居然最爱这部
只看阵脚就知道是第一部的升级版,虽然莱翁的执导的作品不多,但部部都属于精良。在第二部中,莱翁的手法已经日臻完善,而且其中的诸多桥段也被后人所引用,包括香港的杜琪峰在内,无不受其影响。影片传承了典型英雄片的“英雄惜英雄”的套路,但其剧情的可看性却远比同类型的高出许多。
匪首决斗前总要看看怀表上的女孩,他把自己的生死与女孩的神魂联系在了一起——你让我活着我就顺从你的旨意继续痛苦地活下去,你让我死去我就能与你在另一个世界重逢——戕害了女孩是他一生中最想救赎的罪恶,最终死在女孩家族兄长的手上,也算得偿所愿了。【9】
两个男人黑夜里互射帽子的段落真是太浪漫了。配乐优秀到哪怕它有点喧宾夺主但你仍然会说服自己这是恰如其分。
8.5,莱昂内真正确立风格的作品,那么多导演都学黑泽明,莱昂内为什么能从这些模仿者中脱颖而出,当然是因为他的超强构造视听语言的能力,特别是通过剪辑、音效营造氛围能力,这个就是天赋,别人学不来的,平庸导演哪里能设计出互相用枪打帽子以及决斗圆形构图这些惊人的想法,这才叫导演艺术。沃隆特演的这个大反派Indio应该可以进我的影史十大反派,演的真的相当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