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啪啪啪。。。别污,你们听到的只是打脸的声音。
新版蜘蛛侠,终于在今日和国内观众见面,早在2个月前,大聪已经在电影院刷了2遍新版蜘蛛侠。
当时就按耐不住激动心情写了:重新定义超级英雄,我只服《蜘蛛侠:英雄归来》。
既然是蜘蛛侠,肯定不得不拿以前的蜘蛛侠来做做比较。
这两个月,我又重新的回味了托比·马奎尔经典版本的蜘蛛侠三部曲。
大聪突然发现,如果从“能力与责任”的深度去探讨,早前的蜘蛛侠三部曲累计的重量,比现在新版蜘蛛侠,要沉重很多。
当然,新版蜘蛛侠,大聪依然推荐,只是今天特别想探讨的是:能力,责任,道德之间,有多少千丝万缕的关联。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
正因为这句话,我们有了很多超级英雄拯救世界的故事。自此开启了美国漫画的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
这两个时代的美国漫画,不管是漫威还是DC,都诠释着“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议题。
但随着二战的结束和美国犯罪率的上升,美国漫画进入到了“青铜时代”和“摩登时代”。美国的超级英雄开始复杂化,最典型的就是DC的超级英雄角色,人物的塑造更灰色,但也更立体。
渐渐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开始在超级英雄故事中演变成了“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超级英雄的能力是超能力;富豪的能力是可以用金钱改变某些事物;运动员的能力是有过于常人的技能;普通人的能力是力所能及。
责任是你不得不承受的担当,比如消防员,医生,军人,政府等等,这些都是人民和纳税人组建的代表,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必须承担相应责任。
说回超级英雄,他们有超能力,但他们是否需要承担拯救世界的责任?
换个比方,战狼2如此高的票房,是否吴京就要为九寨沟地震捐献一个亿呢?更不用说网络经常上演的逼捐事件了。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能力和责任,其实并没有划上等号,这时候有一个新的词汇出现了,道德绑架。
道德和责任不一样,道德并不需要承受相应的担当。举个简单的例子,马路上看到老人摔倒,要不要扶,如果套用“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句话,每个路人都有责任扶起老人。
但事实并非如此,路人扶不扶老人,这是道德问题,不是责任问题。
而近年来的超级英雄影片,在能力,责任,道德上,做了很多的文章,让人得到了很多延展的思考。
例如DC的蝙蝠侠,他之所以觉得自己有责任打击犯罪,是因为蝙蝠侠的童年阴影。
再比如超人拯救世界之后,人们回过头反问超人,谁给你的这个责任?
甚至更早期的《守望者》,更把“能力和责任”这个议题推到了顶端。
漫威在“能力和责任”的角度里,也做了很多的尝试,因此有了《美国队长3》里的内战,其实就是关于责任和能力的对抗。
而索尼版本的托比·马奎尔的蜘蛛侠系列,则有班叔的死直接来探讨“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议题。
在这个三部曲中,关于能力和责任的关系,通过蜘蛛侠的经历和成长,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托比版的三部曲中,蜘蛛侠皮特一开始有了超能力,做的事情是像小屁孩一样打同学,参加摔跤比赛,这个时候的他,虽然有能力打击犯罪伸张正义,但他却在小屁孩的世界玩得不亦乐乎。
而新版蜘蛛侠,有了超能力后,直接想学着漫威宇宙的超级英雄伸张正义,还直接被钢铁侠选中,参加了内战,找到了正义组织,之后在新版蜘蛛侠里做起了社区英雄。
从初始状态比较,老版的蜘蛛侠皮特,或许更接近于真实的小屁孩。
之后,老版蜘蛛侠皮特的第一次转变,是因为班叔的死,皮特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应该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
但这个时候,他并没有真正理解“能力和责任”之间的关系,而是把班叔的死,投射在杀死班叔的罪犯身上,进而复仇般的打击罪犯,来救赎自己自责的内心。
之后到了老版蜘蛛侠第二部,蜘蛛侠开始迷茫,进而渐渐失去了超能力,变成了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
而就在这时碰到了火灾,他作为一个没有超能力的普通人,冲进火场救人。通过这个经历,皮特才意识到,真正的能力与责任,并不是是否拥有超能力,而是自己内心是否真的想要勇于担当。
因此,影片告诉我们,并不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而是“责任越大,能力越大”。
通过火场救人之后,皮特重新找回了自己的超能力,而此时的他,完成了第二次转变,那就是皮特更纯粹的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而并不是救赎自己。
用我们的话说,皮特从道德上,由衷想去扶起摔倒的老人,而不是因为责任。
来到旧版蜘蛛侠第三部,皮特的杀父仇人越狱成功,影片则开始探讨皮特的内心灰色地带,蜘蛛侠恶的一面,开始显现。
但最后蜘蛛侠内心的善恶在不断的对撞下,他最终选择了“放下屠刀”。并没有利用自己的愤怒和能力,杀死sand man复仇。
而这一刻蜘蛛侠放下仇恨,造就了他的第三次转变,他也真正体会到了何为能力,何为责任,何为道德。皮特甚至有些悟出了立地成佛的道理。
夸张一点说,老版蜘蛛侠,皮特内心的转变,是从“小屁孩--救赎自责--伸张正义--选择原谅”。
而在新版蜘蛛侠里,没有了班叔这个角色,“能力和责任”的话题也不再成为核心,取而代之的是单纯讲述“小皮特青少年成长记”。
影片的重心放在了皮特向钢铁侠证明自己是否是真正的英雄的议题上。从格局上来说,比老版蜘蛛侠探讨的“能力与责任”小了很多。
当然,此片文章,大聪只是单纯的从格局的大小,“能力和责任”的角度,去把新版和老版的蜘蛛侠去做比较。
但从如何展示故事的角度上来说,新版蜘蛛侠的叙事方式,更讨巧,更讨人喜欢。
同时,这部新版蜘蛛侠的成功,也和饰演新版蜘蛛侠的荷兰弟本色出演是分不开。
因此,从这些角度来看,新版蜘蛛侠,当然不能算史上最好看的蜘蛛侠,他应该和老版的蜘蛛侠系列,各有千秋,不分高下。
如果还意犹未尽,想看大聪如何赞美新版蜘蛛侠,请跳转时空门:重新定义超级英雄,我只服《蜘蛛侠:英雄归来》。
很多人评价说,这部蜘蛛侠重启之作,是靠着人物的鲜明,弥补了剧情的平庸。 前半句,我完全同意,本次扮演蜘蛛侠的荷兰弟不必说,真是青春无敌,嫩的能掐出水,迷倒一片妈妈姐姐饭。 后半句,我不能同意。单看剧情,这部超级英雄作品也是可圈可点的。 ▼ 开篇一上来,不是展示我们的小蜘蛛有多萌多青春无敌,而是讲了本集的大boss秃鹰在做老实本分的蓝领良民时,被政府和钢铁侠托尼史塔克联手抢走了外星废料回收项目输掉了整副身家的背景故事。 秃鹰受此打击,没有一蹶不振,聪明的他利用手里剩余的外星废料,做起了非法的军火买卖,老实的良民下线,身背重金属大翅的秃鹰从此上线。 但废料总有用完的时候,回收项目又被官商勾结垄断了,他不得不到处打劫来获取废料,甚至不惜铤而走险打劫到史塔克的头上。 超级英雄大战反派的时候,对地球人和地球环境来说到底造成了多大的物理伤害?终于有一部戏正视这个问题了。 妇联每次拯救地球,往往无数平民遭殃,毁一堆高楼大厦,偏偏这创造的重建工作机会又被史塔克承包了。哪有自产自销,好处全归一个人的?要说史塔克是正义的化身,秃鹰是绝对不会认同的。 也正是因此,本片在兜售商业性和娱乐性的基础上,立住了一个相对自省的世界观: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有很多灰色地带。当秃鹰因为小蜘蛛的介入,不断地拉低自己的道德底线,也因此造成了更大伤害的时候,以正义为使命的小蜘蛛是不是也附有责任呢? 所以史塔克会对小蜘蛛说,不要做我会做的事,也不要做我不会做的事,这中间有一条窄窄的灰色地带,你在这其中行事就好。 年轻气盛的小蜘蛛不会懂,中年史塔克在积累了很多人生阅历以后教导他的这番话。他急于证明自己,急于成为心中闪亮的大英雄妇联的一员。 所以他做所有“白”的事,反对所有“黑”的事。他相信卖武器给坏人的人,一定是坏人。于是在没有任何支援的情况下,正义感爆棚的他在满是路人的游船上贸然出手,最后坏人的武器把游船割到一分为二,一船的路人差点丧命。 如果没有干爹史塔克出手,这一船的人命,是算在坏人的头上,还是他的头上? 好在年少的小蜘蛛仅仅以失去干爹和战衣的代价学会了这个道理,不必真的直面人命的重量、良心的谴责。 ▼ 漫威常规的定式,往往是开局人物背景介绍,干个架结识个队友,中间小高潮紧接对敌受挫,最后重整队伍直面强敌,以大规模大杀伤力决战结束。 妇联如是,死侍如是,蚁人亦如是。 也许是因为索尼的参与,这个定式在本篇稍有打破。在小蜘蛛收心当回普通的中学生后,最后的决战既不宏大,也来的没有预兆。 上一秒明明还是在发糖的状态——小蜘蛛不必暴露身份,就轻易追到了暗恋多时的女神。没想到发糖不过三秒,女神的爸爸居然成了秃鹰。小蜘蛛心里斗争一番,决定还是抛下返校舞会上的女友,去阻止要劫机的秃鹰。 这场决战规模不大,场面不华丽,甚至没有什么杀伤力。史塔克没出来救场,连Happy都只是目瞪口呆地盯着飞机坠落。没有倒塌的大楼,尖叫的路人,飞机坠毁的地方是一片空旷的大平地。 这是秃鹰和小蜘蛛之间一对一的对决。 小蜘蛛没有像样的战服、智能的助理凯伦、或者华丽的370种蜘蛛丝攻击法。他的实力没有突然变强,或者突然得到什么神器。他有的,只是要阻止犯罪的决心。 反而是足有能力杀死他的秃鹰放过了他,抢了物料打算飞天遁走。可惜秃鹰没发现自己的翅膀在多番打斗后易燃易爆炸。 在机毁人亡的边缘,多亏有小蜘蛛相救,秃鹰没有从高空坠亡,只是被绑进了监狱。 这是一场反传统套路的决战。小蜘蛛没有拯救世界,只是凭借自己的勇气和坚持阻止了一场后果不算严重的犯罪。 ▼ 就是这样才对啊!他只是一个15岁,有点中二,刚刚情窦初开的小男孩。 我们不需要他来拯救世界。 他以为自己成长的不够快,他想要立刻证明自己。结果他做错了。 反而,在错误中,他成长了;在放下中,他证明了自己。 我们已经有年纪大到可以做爷爷的正义化身美队和中年成功人士史塔克了。 这个青春无敌的小蜘蛛,可以慢慢长大,先做一个简简单单的街坊英雄。 ▼ 搜索"小多爱吐槽"关注我的公众号 or 保存下图,再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打开
1.本片讲述的是钢铁侠和蜘蛛侠玩“双飞”的故事。
2.蜘蛛侠大战蝙蝠侠,拉开了复联大战正联的序幕。
3.迈克尔·基顿如愿以偿做了鸟人。
3.从蝙蝠侠、鸟人到秃鹫,迈克尔·基顿大半辈子都致力于飞行事业,分分钟带你装逼带你飞。
5.梅婶你还缺侄子吗?有一个长处还很能干的那种。
6.漫威,大型隆胸企业,(荷兰弟)一入漫威升罩杯。
7.抢劫银行的(山寨)复仇者联盟被蜘蛛侠抓了现行,慌乱之下(山寨)雷神打了(山寨)绿巨人一拳,报了当年在《复仇者联盟1》挨打的仇。
8.表面上这是一部动作片,实际上是一部人类和平宣传片。白皮肤(蜘蛛侠)、黄皮肤(基友)、棕皮肤(女主)的和谐相处,瞬间让普通的超级英雄电影上升到世界种族大团结的高度。即使奥斯卡不欠它一个小金人,诺贝尔也欠它一个和平奖。(误)
9.钢铁侠的钱要多少有多少,蜘蛛侠的钱要多少有多少。
很多人写着调侃Tony的段子哗众取宠,但我相信真正了解Tony的人便会一笑置之。 “如果没了战服你什么都不是,那你也不配拥有它。” Tony Stark,钢铁侠,他是我在整个漫威电影中最喜欢的角色。 这个角色层次丰富、饱满,优势与劣势非常鲜明。 他是复仇者联盟中最普通的人类,他没有注射过血清,不是实验的产物,没有经历过伽马射线,没被蜘蛛咬过,更不是来自外星,他所有的一切,都来自于他自己以及他的父亲。他作为一个普通人,会老会死。比起其他超级英雄,他更接近平凡的人类,但他也有他不可替代的地方,而那些才是真正属于钢铁侠的。 他不是生下来就有战服,战服是他自己造的,从一个平凡的人类成为钢铁侠,一步一步都是靠自己的能力,关于这些,谁又敢提出质疑?他对蜘蛛侠说的那句话是他从自己的经历中得到的感悟,不是每一次作战都能物资充沛,要想成为超级英雄,就得有过人的真本事以及不服输的心。 在《钢铁侠》《钢铁侠2》中,都曾经有人用类似或者更强大的战服来挑战他,那些人偷、仿造他的技术,但他们都没能打败钢铁侠,因为钢铁侠所拥有的远远不止一套战服,他最宝贵的东西,是聪明的脑子以及一颗善良的心,那才是成就钢铁侠的东西,是别人永远拿不走的。 《钢铁侠》中,没有战服,他依然自己从敌军的老巢里逃出来了
《钢铁侠3》中,没有战服,他依然可以拯救人类,改变世界
朋友和队友都曾因为他花花公子的外表对他产生过误解 复联1里,美队认为他把什么都当成游戏,曾经对他说
Tony回答:
这就是钢铁侠,他很聪明所以不会做无意义的牺牲,但该牺牲的时候他绝不会犹豫,当他一个人托着导弹往虫洞去,知道自己可能会死,应该是80%会死的时候,他依然没有犹豫过。或许美队那时候就意识到自己是错看钢铁侠了,因为他确实是一个会为别人牺牲自己的超级英雄。 但他也有他不好的地方,他的狂妄好几次惹上大事,仇家一个接一个。 他的自傲以及毒舌的性格致使身边的人都看不惯他,他总是很傲娇地说一些让人受不了的话,但在心里,他从未真的把自己当成那么厉害的人物,经过虫洞事件后,他看到了来自外星更加先进的技术和武器,他感到恐惧,惊慌,把自己关在地下室造了四十多套功能不一样的战服,他对佩珀说,只有战服能带给他安全感,所以他不断地丰富战服的功能。这个时候他还没有明白战服只是他作战的辅助工具,并不是他的一切。所以在《钢铁侠3》的最后,他把所有的战服当成烟花炸掉了的时候,意味着他真正地开始直面自己的内心了,他去医院做了手术把弹片取出来了,面对了以前一直逃避的问题,也明白了即使没有战服,他还是他,没有人能替代钢铁侠。 再来说说小蜘蛛,参加内战的时候才14岁,现在也才15岁。他还很年轻,他离真正的超级英雄还有一段比较长的路。从电影中可以看出,Tony非常器重Peter(可能是觉得在他们这一届复联退休之后,小蜘蛛有潜力成为复联的核心成员),Peter的每一条短信,每一条留言Tony都有关注,Peter给老奶奶指了路,抓了小偷,Tony都知道。 Peter经过内战从德国回到纽约后,开始有了野心,努力地想要向Daddy钢铁侠证明自己,每天勤勤恳恳地工作,随时准备好了参加下一次战斗,生活的重心完全转移到了每天下午两四十五放学后的“实习”。我个人觉得Tony和Peter都在等待一个考验蜘蛛侠的时机,而这个时机,终于随着秃鹰的出现到来了。但Peter太急于证明自己,跨过了Tony给他定下的那条“线”,见到为自己闯下的祸事收拾残局的Tony时,他也知道是自己操之过急了,他对钢铁侠说对不起,我只是想像你一样,而Tony却说我想让你比我更好。 Tony不想让Peter再去犯自己犯过的错误,他想让Peter明白,战服只是辅助工具,真正的蜘蛛侠是Peter这个人而不是那套战服。 荷兰弟的演技让人眼前一亮,在丽兹家见到秃鹰那一段表现得太棒了。还有就是,真的很可爱啊,小屁孩感觉十足,嫩得呀,就是在和妮妮铜矿的时候有点感概,妮妮是真的老了啊。
之前在电影院看时觉得suit戏份太多了。现在看反而没那么觉得。
蜘蛛侠,返校季,漫威的青春故事,主角是14,哦不,是15岁的小男孩,突然有了超能力,突然有了超酷的suit,突然生命里第一次坐飞机飞柏林参与到神话中的人物复仇者们的事中,然后,飘了,退了各种协会,竞赛,甚至想退学。一直处理不好和女友的关系:女友的party,逃走;女友邀请一起游泳,十分想去,未至;女友十分看重的知识竞赛,消失;毕业舞会,作为男伴,丢下女友一个人走掉。一心想要进行类似在柏林的mission。第一次看时我有在想,我更想看蜘蛛侠本身的超能力而不是战衣的各种功能,现在我看,想的是,他只是一个15岁的孩子,在没有超级英雄监护人(who is ironman)的看管下,一点都没有进行托尼精心设计的各种练习课程的情况下,不顾还算稳妥的小胖同学的劝阻下,黑掉了战衣,进行着各种幼稚又危险的行动。每次行动都在危险的边缘试探。终于在破坏了FBI行动的同时,差点把整船人的生命搭进去。整船人也体会到了在超级英雄电影中有连续两个超级英雄来救命的奢侈体验。小蜘蛛被教训,不服不忿,用自己所认为的东西反驳着。托尼在教他怎么做事,而幼稚的小蜘蛛在纠结着托尼斯塔克认为自己是14岁而不是15岁的这种小问题让钢铁侠彻底发怒,并永远收回了战衣。小蜘蛛搞砸了。
事实上,后面的故事就已经没有战衣的参与了,从这里开始,Peter也开始慢慢变成蜘蛛侠。
被永远收回战衣,意味着失去了可能成为复仇者一员的资格。(电影里这段可以让小蜘蛛更悲伤些,更沉寂些。)终于学习生活慢慢重新回到正轨,慢慢踏实,靠自己的力量,靠自己的行动,拯救了一飞机复仇者物资,保住了happy的工作,抓住大反派秃鹫(漫威系列最成功的反派之一)。
故事最后,女友(这时可以说是前女友了)对Peter说,不管你在经历着什么,希望你能好好处理好。
Peter在经历什么呢?
我的回答是,青春啊。
时间过的巨慢,感受巨多,对各种不管大小的事都有各种感触,却抓不住重点。一直想做正确的事,却一直在做错。幼稚又莽撞,仿佛在空中飘荡。
这就是青春,逃不掉躲不开,经历疼痛,始得沉淀的青春。
————————
结果复联三中16岁的平生只坐过一次飞机去一趟柏林的小蜘蛛坐上了通往其他星球的宇宙飞船,并且在泰坦星大战后失去了生命。
这是一些纯粹个人化的随想碎片。
梅消瘦了。她可能每天照着健身电视类节目进行锻炼,身材保养得很好。(我忘了从哪里得来的这一印象,也许仅仅出于幻想。)但是她的神情看上去要比在《美国队长3》里憔悴很多,不再妩媚动人,尽管仍然足以吸引侍应小哥为其奉上免费的餐点。或许是难掩的岁月苍老,毕竟饰演她的玛丽莎·托梅(Marisa Tomei)已经年过半百。
她帮彼得·帕克一起准备出席返校节舞会的着装,手忙脚乱,两人一起看着油管上的视频学习如何系领带。梅看着帕克,一边伴随BGM扭动腰臀。那场面尴尬极了,像是一个不会舞蹈的人在强行尬舞。
这种尴尬的氛围也存在于帕克和她的新伴侣利兹之间。我看不出两者之间有任何花火存在,即便是在表白之时,彼此的眼神也是如此犹疑空洞——远不及那个似乎暗恋帕克的极客女子偶尔偷眼注视时的迷情和故作随意的掩饰。
我不记得帕克是否在这部电影中有亲吻过利兹,他可能没有太多机会,唯一天时地利人和的时候他要被迫赶去制止利兹的父亲,而另外一次近在咫尺的亲吻时机,因为蛛丝断裂的缘故,营造出一种无厘头的落差。(在这部电影里,蛛丝断裂一直是困扰彼得的最大问题之一。)
这很难不让人怀念起一代蜘蛛侠经典的雨中倒挂亲吻,那独一无二的浪漫方式让人目眩神迷,湿漉漉的情欲则唯有《爱你九周半》里的下水道激情可堪比拟。
我至今仍然对托比·马奎尔(Tobey Maguire)在第一部《蜘蛛侠》结尾自墓地孤身离开的背影记忆深刻。那固然是一种标准的寂寞模式,它可以是绿巨人的背影、金刚狼的背影、蝙蝠侠的背影或者其他漫画公司旗下各式超级英雄的背影。但是在2002年它仍然是这一形象的先行者。
《返校日》里,钢铁侠托尼·斯塔克告诉彼得,如果脱下战服后他一无是处,那么他也就不配拥有那身战服。帕克的确做到了他所期望的那一点,甚至还超出期望的拒绝了他的邀约,继续回去做他的邻家英雄。
但小蜘蛛仍然是复联的小蜘蛛,他的憧憬、话痨、表现欲都出于对复联巨大影响的反馈,即使是那身贴身战衣都包含了各式斯塔克式的奇技淫巧,你很难从中发现他的个人魅力,只有在对比呼应中他才显出独树一帜的地方。(这部电影里最好玩的部分就是从其个人视角重新演绎的《美国队长3》的部分情节。)
电影里唯一打动我的是他被压在废墟中挣扎呼救的一刻——他的脆弱无助与他弱小的身材形成了一种完美的契合,我仿佛真的感受到了他在那时所面对的恐惧。随后他想起了斯塔克的那段话,然后奋然擎起了压着他的巨石。这个光辉时刻不如前一个时刻那么令我动容,相反,按照整部电影的调性,我想象出擎到半途巨石又轰然压下的“无厘头反差”,而如果在以后的个人电影里,加入更多折磨摧残小蜘蛛的片段,又显然不符合这一版轻松搞笑的氛围。
漫威宇宙的铺陈,注定了小蜘蛛不会再像他的先驱者们那样孤身奋战,人们喜欢看到电影里的彩蛋、交叉和互动。Nostalgia是把双刃剑,它让新观众无动于衷,也让老粉丝会心一笑。或许以后的电影画面上也可以像漫画中那样,在人物的某句对话外打上一个星号,注明此处参考另外某某侠的第几部电影或者某某侠原漫画的第几期。这多少显得有些可笑,同时也是一种无谓的负担,但在事后它可能勾引起你的好奇,又会生发出许多对于伏线千里的佩服与惊叹。
我决定以后再也不去电影院观看任何一部3D电影,它对我的眼睛来说实在是一种过分的负担而又没有显出其应有的效果。我想我对这次新蜘蛛侠的不良体验,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要归结于它糟糕的观影体验。看完这部电影后我的眼睛酸胀了整整一个晚上。
最好的蜘蛛侠,人物塑造好于超凡,homecoming双关party和归来。|无绝对正反派设置照应钢铁侠说的“每个人都活在grey area”|亚裔黑人设定不反感,都很有用也很漂亮也不stereotype(反对高票)|唯一缺点是格局稍微小了一点,不过有笑点和校园补救,非常亲民可看
和“死侍”一样属于人物塑造比剧情更成功的偏锋电影。通过注入校园元素不但成功重启热门超级英雄,而且让观众见证了人物的长(yǎng)成。热血、话痨、中二、一心想向Tony爸爸证明自己的小蜘蛛太可爱鸟,请给我来一打!
依旧是无感的漫威电影。
美国这政治正确,各个种族的人围绕在蜘蛛侠周围,生怕没有抚慰到,连女友都变成黑人了……
蜘蛛侠现在越来越小了,到这部才15岁……基本上是给初中生高中生看的一部电影……我一个怪蜀黍本不该去起哄的……
太可爱了,超能男子高中生的日常
真难得超英电影里的亚裔不是景甜也不是某个蛇精脸,而是正常的美高亚裔学生们。各族裔比例也按正常美高来的,这也算是一种诚意。全片适度地 卖萌,适度地 吐槽,适度地 打斗,所以只要努力, 超英电影还是有救,美队的彩蛋比他的电影都好看多了。PS: 小蜘蛛片头在宾馆穿那件NASA的T恤我也有耶,嗨森。
“归来”这个副标题代表的是蜘蛛侠已调整好状态,回归到复联中来。故事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将之带回高中,向观众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彼得,也为高中生活赋予一种怀旧色彩的约翰.休斯青春片的基调。彼得和死党的幽默贯穿始终。漫威独立超级英雄的好处是没有花哨的大景观动作,关照的是故事本身和人物成长。
3.5 雷米的蜘蛛侠2继续稳坐最佳蜘蛛侠电影,尽管Holland太讨喜了。毕业舞会前那场车上的戏很不错。
“蜘蛛咬你的时候会痛吗?” “你会产卵吗?” “你能召唤一大群蜘蛛吗?” “你能射多远?”
超好笑啊!但是homecoming翻译成“英雄归来”真的不太合适,“返校季”或者“返校节”更好些
小蜘蛛:我能行我能行!钢铁侠:你不行你太嫩。小蜘蛛:咻~咣!看我给你抓了个坏蛋!钢铁侠:行,赶紧办入职吧。小蜘蛛:算了,英雄得低调。钢铁侠:WTF?
最棒的蜘蛛侠!一扫前两版苦大仇深情节雷同,焕然一新!校园青春喜剧风笑果非凡!活力十足!紧贴青少心理,爱炫酷急于干大事证明自己赢崇拜,在干爹教导下懂得成长不能依赖装备只能靠自己。秃鹫人设有新意但始终缺乏威胁力,鸟人叔演技屌也救不了结尾高潮乏力,终究是MCU对反派不够重视的老毛病。8/10
最可爱的小蜘蛛,最贱的彩蛋,全程都在笑。这种程度的反派可能钢铁侠1分钟就拍死了,小蜘蛛却打了两个小时,可以说是超级英雄的阶级差异了。
我就是喜欢这种“脚踏实地”的超英电影,《奇异博士》和《银河护卫队》滚粗!基顿的鸟人梗原来还有更深一层意味,他在《鸟人》里的女儿是谁?超凡蜘蛛侠的前女友石头姐啊!结尾超大惊喜,大到令我原谅漫威在美队3拆CP的可耻做法!结尾彩蛋的贱萌堪比死侍的片尾彩蛋。。。
说实话觉得导演水平一般,索性人物本身出彩,设定很好。而且漫威的这部蜘蛛侠把整个MCU系列的叙事连贯做的很好,不止是角色客串方面。只希望早日脱离索尼……【其实不客观的说,看到Tony, Pepper 和 Happy同框就值五颗星了。谁不爱Tony爸爸……
用蜘蛛丝拉住莉兹的时候莫名鼻子一酸……几乎是一模一样的场景,格温却死了。
第二个彩蛋简直了。不剧透了自己体会
娱乐性很好的一部,青春片混合英雄电影,很轻松也很青春最终还是关注成长。跳过蜘蛛侠成为蜘蛛侠的背景,直接从美3之后讲起,省去很多重复与比较。有意代入青年人身份,借漫威的影响力,代入如果你(漫威爱好者)成为蜘蛛侠,会是多么酷炫的事情,所以,也在这个基础上玩得很嗨。阵容选择确实太心机。
Tony对Peter说:如果你没有装备(蜘蛛服)就一无是处,那你就更不应该拥有它。Peter:爸爸你个亿万富翁好意思说这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