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个父母有一万个爱孩子的方法,但父母所谓的“爱孩子”真的是孩子可以接受的吗?是不是有的爱不但没有促进孩子的成长,反而一步步把孩子逼上绝望的深渊?
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在嬉笑怒骂中反映出孩子的心声,是家长和孩子可以共同观看的一部经典之作。三个读书不好的孩子——文福、国彬、Terry是这部影片的主角,他们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接受着不同家庭教育,但他们都在同一个班上——EM3班。
非常有必要介绍一下这部影片中反映出的新加坡的分班,新加坡的小学生到了五年级,就会依据学业表现,将学生分别安排到EM1、EM2、EM3三个等级的班级之中。被分到EM3等级里的孩子,往往学习成绩极差,被认为是最没有出息、最没有前途的孩子。
文福生于一个父母对其放任自流的家庭,他的妈妈忙于开大排档赚钱,不但不关注文福的学习,还经常让他忙着照顾弟弟、招呼客人。所以,虽然他很聪明,但是学习依然很不好。
国彬的妈妈吃够了没有文凭的苦,不想再让孩子吃像自己一样的亏,一心想把孩子培养成才;国彬的爸爸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由于工作忙碌,根本无法顾及国彬的学习。在这种丧偶式家庭教育中,国彬的妈妈对国彬采用了极其简单粗暴的棍棒教育方式,考不好就要打。至于国彬的特长——画画却视而不见。这种苦海无边的学习生活令国彬的生活充满了痛苦和绝望,以至于差点跳楼自杀。
Terry的过着生活富足的少爷般的生活,衣食住行全都被妈妈安排地妥妥的,妈妈对他和姐姐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们上哪儿去找这么负责人的妈妈?”妈妈虽然对Terry充满溺爱,但却也十分强势,她努力把Terry打造成乖乖听妈妈话的孩子。长此以往的后果,就是Terry连自己冲咖啡都不会,好人坏人也分不清,只知道乖乖听话。
三个孩子的人生转折点在新来的班主任李老师出现之后。李老师在EM3做自我介绍的时候,孩子们提出了很多疑问:老师也是教的不好才来教我们的吧?老师也是数学不好才来教我们的吧?
李老师耐心地听完大家的提问,告诉大家自己也是数学不好的孩子,但自己尝试走近数学、了解数学,跟数学做朋友,最终战胜了数学。李老师还告诉孩子们,大家不是被数学打败的,而是被自己打败的。
孩子们从李老师的话语中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信任,而这种信任又激励着孩子们进步。
文福把李老师的话记在心上,跟数学交上了朋友,数学突飞猛进。国彬的妈妈也终于意识到国彬并不是在数学方面不努力,而是国彬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学习数学。对于国彬而言最重要的是,他的绘画才能终于得到了认可,很有留学深造的可能。Terry在要听妈妈的话和不要听妈妈的话的内心煎熬中,也终于意识到自身问题所在,变得越来越有主见,捐献骨髓就是其中最突出的表现。
一万个父母有一万种爱孩子的方法,但唯有建立在对孩子完全信任基础之上的爱,才是孩子最有可能接受的爱,也是真正能够加强亲子沟通、促进孩子成长的爱。
在朋友迪的推荐之下看了《小孩不笨》这部电影,但从名字就知道这是一个关于小孩的故事,我想到了会是与童年和成长有关,看简介也知道这是一个喜剧片,只是我没有想到我会看得泪流满满的。其中让我忍不住哭泣的第一个点是国彬因为担心考不到好成绩吗,妈妈再打他而作弊要被请家长的时候,他一个人在学校听到一个11岁小孩自杀的新闻后,他一个人默默地按了最高层11层的电梯。他一个人的身影让我觉得特别特别难受,很有共鸣。我虽不至于成绩不好到如此地步,应该说是没有办法满足妈妈的期待拿到第一名拿到一百分,都会得不到夸赞吧。就是那种无论怎么样,都没有办法让爸妈满意的无力感。随着年龄和求学一路的成长,或许在我身边的朋友看来,我对生活对学习对自己都是自信的,其实我知道,我内心深处的自卑和否定自己,我是多么渴望得到导师得到朋友得到爸妈得到甚至一切外人的认可和肯定。最近几年的经历和成长,也愈加向内看,观察自己的感受,觉察自己的渴望,以及理性分析自己能够做什么,而不是陷在各种情绪里不可自拔。
第二个引发泪腺的点是国彬在得知妈妈身患血癌很可能不久于人世之后,和朋友竭尽全力的努力学习也是没有拿到妈妈期待的90分时,他对自己失望难过的在妈妈床边说我已经尽力最大的努力,自己还是没有办法拿到90分,那里的音乐以及那里妈妈的话,让我听了真的特别特别感动。“国彬,不要哭,妈知道你已经尽力了。就算你没有拿90分,妈也心满意足了。以前妈不知道你是“不要”还是“不会”做功课。一个人如果因为懒惰没有把自己最好的潜能发挥出来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我不断探索自己,企图改变一些叹息,我知道你对我的期许,是将来眼光的抵御...…”.
第三个内心很有冲击的点是Terry最后自己做决定捐献出自己的骨髓救自己最好的朋友的妈妈。我虽然没有Terry家优越的生活条件,但是从小妈妈就一直让我专心学习,不留长头发,也不让我怎么干家务活,告诉我最大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从小到大学,我从来没有留过长头发,经过的青春期虽然和爸妈有争执,但是基本上是一个非常非常听话的孩子。我真正意义上我自己做决定是我决定我考研,真正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有意识培养自己的主见和看法,并愿意积极的听取身边人的建议和话语,而不是在自己的立场和一元论下坚持己见。虽然我知道有些想法仍然根深蒂固,可能我并没有发现,但是我不拒绝成长。
非常喜欢里面的李老师。如果有一日成为一个老师,希望可以成为这样带给学生尊重,光和希望的老师。
附上片尾曲
有用的人 作词:梁智强 作曲:李毅/梁智强 原唱:陈国荣
谁不希望自己是聪明的人 谁不希望什么都能100分 谁会希望自己又呆又傻又愚蠢 谁会愿意听到“你真的好笨”
有些事情就是这样的残忍 有些道路没有直通那扇门 有些游戏结果不一定要获胜 有些收获不在终点只在过程
我们不会心灰意冷 我们会给自己掌声 我不是你想像的笨 我也有我自己的门 其实你不是不能 只是你肯不肯 给自己多一个机会 因为我们都是有用的人
别看封面,看疗效。作为华人占绝大多数的新加坡,其教育和生存等方面面临的种种尴尬似乎仍在其他地方不断重演。这是一部适合父母、小孩和老师看的佳作,如果产生共鸣,请及时改正(*^__^*)
呼唤所有的家长都看看。
文福:“我不想一辈子给人看不起,所以我想给自己一个机会”
本来是给四星 后来又看了好多儿童片 无能出其右者始知中毒已深
BEC老师推荐的,新加坡的电影看着好笑,有些画面还是蛮有意思的。
有可能本土电影是个会让我爱上新加坡的重要原因。听着影片中熟悉的singlish和一句话不用两种语言无法说完的可爱。影片本身的优秀与否已经被感性覆盖了一大部分。拉回主题,本土电影充斥着生活在SG的人才会懂的更彻底的内涵段子。在Ah boys to men里面似黄非黄的段子有更明显的表现。跟我爱上SG。
新加坡对于教育的认同度还是比较残酷的,不知道现在是怎样,还是说亚洲国家都这样?那个小胖子真的很可爱
CCTV-6? → 2008-06-21 CCTV-6 电影频道 佳片有约 …… → 2020.03.21:多年后突然有重温冲动,于是就和外甥与侄子三人一起观影了:印象中挺欢乐的一部片子,果不其然把我们仨看得嬉笑连连,尤其是「-文福:这么听话,如果你妈妈叫你去吃大便呢?-Terry:就去吃喽!反正只要我妈妈有在,就算是大便,她也一定会把它弄到很好吃的。-哇咧!」这段对话更是把小外甥刚喝的可乐直接笑喷出来。虽然是平时不喜欢讲脏话的闽南人,但听到「林北讲林北是林北的事,林北讲林北还轮到你来讲林北。」等闽南语台词我还是被逗乐了。另外,学习成绩不好但擅长画画的国彬让我联想到喜爱有加的2007年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里的男孩伊夏。
忍俊不禁的小孩,他们的故事,从电影中找到我们的父母,我们的老师,我们的故事,我们的过去,也许会读书不一定就是好小孩,我们不笨。
熟悉的Singlish 与原先设想的不同 是一部包容了许多社会问题的影片 手法比较稚嫩但是能够引发人的思考 许多问题在中国也同样存在着 甚至更为严重
以为到了结尾,可总是还有,太拖沓了
的好有爱!好有爱~!
我们都是有用的人——虽说新加坡也很主旋律,这个片子有点像小时候看《妈妈再爱我一次》或者中国式家庭亲情成长教育片,没有新意但依旧感人……
很搞笑,还有,新加坡人的看家本领,乖乖听话,什么的,哈哈
三个主角里最痛苦的一定是刘国彬——正在阶级滑落的中产家庭孩子。他和他的父母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螺丝钉,必须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形式来随波逐流,以此完成自己的阶级地位再生产,所以应试教育对他们来说是二阶压力。全片所有的主观镜头都是这个可怜的小人的,我们看着他和其他“普通人”一样,走在读书-考试-考公-考编-死亡的独木桥上,还有可能根本考不上。相比之下,另外两个主角:富裕的资产阶级和聪明的无产阶级,他们的烦恼算不得什么。只有艺术和体育这类服务景观的行业适合中产阶级普通学生大展宏图。那为什么连金融资产阶级的父母都铆足了劲让孩子“读书”呢?因为时代。Terry的父亲说9·11后股价大跌,这是大输,母亲说做政府工,当公务员还是能赚大钱。也只有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商人才会让孩子进入编制。看看几年后的次贷危机,一目了然。
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里面的台词很风趣,也活灵活现的反映了新加坡当下的教育问题,很风趣搞笑的好片~
关于小孩成长的电视剧,叙事方法很有趣。小时候TVB常播的,很喜欢看——也许是因为能从里面找到自己和同学的影子吧
请到www.guanyinma.com下载第三张和第六张符 烧了喝掉就没事了……
很温馨感人的片子,哭了笑了,还有感动。singlish好好玩啊,光听他们的accent就有很多笑点,听习惯了,竟然不看字幕也听得懂。哈哈。。。新加坡的语言很杂,很diverse,不过这就是她吸引人的地方。
故事不坏~~哈哈,新加坡,某人要用电影跟新加坡人谈生意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