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乐士浮生录

HD中字

主演:孔拜·塞贡多,埃利亚季斯·奥乔亚,莱·库德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英语年份:1999

 剧照

乐士浮生录 剧照 NO.1乐士浮生录 剧照 NO.2乐士浮生录 剧照 NO.3乐士浮生录 剧照 NO.4乐士浮生录 剧照 NO.5乐士浮生录 剧照 NO.6乐士浮生录 剧照 NO.13乐士浮生录 剧照 NO.14乐士浮生录 剧照 NO.15乐士浮生录 剧照 NO.16乐士浮生录 剧照 NO.17乐士浮生录 剧照 NO.18乐士浮生录 剧照 NO.19乐士浮生录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乐士浮生录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部记录片是《德州巴黎》,《柏林苍穹下》的著名导演文德斯拍摄的,源于他的音乐伙伴莱德库的一次古巴旅行。莱德库在旅行中发现了当地一支乐队背后感人的故事,在他的力劝下,文温德斯在1988年率领摄影组来到古巴,开始了这次著名的拍摄。    他用记实的手法拍下了这部电影,于是,早被人遗忘及冷落的这群古巴艺人,随着电影的热卖及专辑CD的出版,重新被人提起。世人彷佛自睡眠中苏醒,再次看见、听见古巴,了解了古巴音乐动人的魅力。    这群古巴老乐士用音乐跨越了政治的藩篱,破例获邀进入纽约的卡内基音乐厅演奏。演奏完毕,与会者一致起立鼓掌,让这些老乐士们感动流泪。事后当他们在美国想打电话回古巴报喜,却怎样都打不通,原来两国无邦交……    他们的纯真、可爱,都被文德斯生动捕捉。影片一经问世,受到绝大多数人的肯定,尤其在国际大小影展上共获得13座最佳记录片奖,包括欧洲影展、金球奖、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纽约、洛杉矶影评人协会、西雅图、入围奥斯卡最佳记录片等,是近年来国际知名度很高的一部音乐片。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剧场版 假面骑士电王 大爷,诞生!往昔欢年王海涛今年四十一雪山飞狐2007沉香如屑我要发达血腥列狮吼另一个女人脱衣舞俱乐部第二季梦境生死劫揭秘:玛雅鲜血之城功夫营救淘金王危急时刻国语极速先锋雷霆纵横狂暴隔离区英雄之战放肆青春!不是男人是女人

 长篇影评

 1 ) 樂士浮生錄

Slide Guitar就像是Ry Cooder的別名一樣,講到他就想到 Slide,"Paris,Texas" 要是少了他的 slide 好像會少了靈魂似的。

Ry Cooder 和 Wim Wenders 都是旅行家,Wenders 當然是用影像紀錄旅程,Cooder 則不斷在尋找不同的音樂風格。就這樣,他來到古巴,認識了 Orlando 'Cachaíto' López,他的音樂打動了 Cooder,然後 Cooder 發現 Orlando 像是一扇即將關閉的門,門內是古巴音樂的瑰寶,可是即將凋零。這麼驚奇的發現當然不能不通知也熱愛音樂的 Wenders,就這樣... Wenders 來到古巴,Orlando 找來這些老早離開舞台的古巴樂手們,Ry Cooder 把他們的歌曲編輯、錄製,發行後的專輯和紀錄片大受好評,在西方世界掀起一股熱潮。

2003 年 Rubén González 和 Compay Segundo 相繼過世,Ibrahim Ferrer 也在去年過世,沒記錯的話,應該是 78 歲(75?)。聽他們的音樂真難想像他們都已經七十多歲,甚至九十多歲;他們應該也沒料到在他們最後的時間裡,竟然能夠紅遍國際,出專輯、到紐約卡內基廳演出、到歐洲和各地巡迴,當年他們在夜總會裡的那一套音樂,現在搬上國際大舞台。

沒辦法解釋的巧合,就叫做緣分吧。一個樂師,飄洋過海到古巴,改變了這些已經在平民中消失的樂士的生命,也讓我們來得及聽到這麼豐富的音樂和這群熱愛生命的人們。

我很喜歡 Compay Segundo,他總是叼著一根大雪茄,他說音樂、雪茄和女人的柔情是人生中最美的部分,這一點我非常贊同;我也很喜歡 Rubén González ,他看起來不太多話,彈琴的樣子就像個靜靜的小王子,在眾聲喧擾的世界裡,只有他和他的鋼琴存在著;還有 Ibrahim Ferrer,像個調皮的大孩子,童心十足的樣子,嗓音卻又這麼溫柔多情。

洗盡鉛華的樂手們,相信只能把曾經的風華放在相簿裡,他們過著和一般人一樣的生活,甚至撿拾一些廢棄物去變賣;當他們再度站上舞台,而且是國際性大舞台的時候,他們的心情大概很難體會。

Ibrahim Ferrer 和 Omara 在演唱 Silencio 的時候,Omara 不能自己地掉下淚來,這變成這部紀錄片裡面最動人的鏡頭。Silencio -- 我最愛的一首歌,唱著失去戀人的夜,他在花園裡漫步,不斷提醒自己安靜不要哭,因為如果花兒聽到他的哭聲,花兒也會枯。很美的歌詞,也很典型的 Bolero 情歌,總是帶著那麼點輕輕的憂傷,就像古人講寫詞那樣,不帶一個愁字的詞卻能表達那深刻的感傷,不膩、不彰,卻很動人。

 2 ) 维姆·文德斯带你寻找打开古巴音乐的正确方式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博格漫电影趴(ID:bogemandyp)

要发出怎样的声音,才能成为自己?

要发出怎样的旋律,才能成为传奇?

在古巴,有这样一群几乎被遗忘的国宝级音乐人,他们见证了古巴音乐的黄金时代,机缘巧合下,凭着对音乐的挚爱以及挚爱的音乐,再次重返舞台。

在古巴,音乐像河水一样流淌

作为一部影响巨大的音乐纪录片,《乐士浮生录》中这些快乐的老乐手向世界展示了古巴音乐美妙的根源,掀起了一股古巴音乐的全球热潮。

影片讲述的“好景俱乐部”(Buena Vista Social Club),曾见证了近代古巴音乐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该片由执导了《德州巴黎》、《柏林苍穹下》等经典作品的德国著名导演维姆·文德斯创作,而拍摄契机则源于他的音乐伙伴莱德库的一次古巴旅行。

维姆·文德斯

莱德库在一次旅行中发现了古巴当地一支乐队背后感人的故事。在他的力劝下,文温德斯在1988年带着摄影组来到古巴,开始了这次著名的拍摄。导演结合纪实与电影的手法拍摄记录了这群早已被人遗忘的古巴艺人。随着电影的热卖及专辑CD的出版,这群艺人重新被人提起。世人再次看见古巴,听见古巴,了解古巴音乐的动人魅力,并被这群国宝级艺人的动人演绎和音乐精神所感动。

莱德库曾说:“在古巴,音乐就像河水一样流淌。”他还说,“音乐就像掘宝,你要不停地挖啊挖,才能找到宝藏。因为隔世良久,他们挖掘到的古巴音乐中,有一种很土的东西,类似于更接近原声态的民歌,有时候很伤感,但不是爵士乐孤独的伤感,而是有点情节剧式的,旋律简单又辗转反侧。音乐在古巴,像化石一样被保留下来。”

古巴,这个人口只有一千多万的国度,却产生了举世闻名的拉丁舞蹈音乐:颂、恰恰、曼波、伦巴和萨尔萨。古巴音乐是西班牙民族音乐和黑人歌舞文化的混合产物,其多种形式的表达归因于欧洲殖民者及拉美地区本就十分活跃的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

20世纪30年代,美国文化席卷世界。以舞曲形式为主的古巴传统音乐,自然也受到了来自北美邻居最强文化输出的影响,也就是爵士乐。那个年代的古巴音乐家们热情淳朴,晃曳起拉美爵士的摇篮,他们中的不少人都曾在好景俱乐部点燃古巴爵士前百年的燎原星火。

音乐,是影片过渡的一种无形元素。相同的旋律将人物在不同空间中的状态自然妥贴的连接在一起,实现了一种无缝衔接的自然过渡。

影片将卡内基音乐厅的演出,不同人物在古巴街道中穿行,与排练场景等多线叙事交叉剪辑在一起。不同时空的同一人物,他的故事、他的情绪、他的梦想,乐队中的不同角色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

带有文德斯摄影风格的自如旋转流动的画面镜头跟随着人物,走过街道,交代人物的同时也将时代背景娓娓道来,向观众展现了美苏冷战及古巴导弹危机时期,古巴小城哈瓦那人民生活状态的画卷,街边打牌的中年男人们,在卡车上卖香蕉的商人,叼着雪茄扫地的中年妇女,做活的人们,这些镜头使影片不仅是对音乐人们的记录,更增添了它社会性的表达。

最后,这群古巴老乐士用音乐跨越了政治的藩篱,破例获邀进入纽约的卡内基音乐厅演奏。演奏完毕,座无虚席的观众全体起立鼓掌,让这些老乐士们感动流泪,不禁感慨自己一路以来信念坚守的意义。

影片在国际大小影展上共获得13座最佳记录片奖,包括欧洲影展、金球奖、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入围奥斯卡最佳记录片等,是近年来国际知名度很高的一部音乐记录片。大家合力创作的《好景俱乐部》( Buena Vista Social Club)的音乐专辑也一举夺得当年格莱美奖最佳拉丁音乐奖,让古巴音乐重新走向了世界,并由此改写了整个拉丁音乐史。

德国公路电影之王,用影像记录音乐无国界

《乐士浮生录》是维姆·文德斯最具代表性、也最受好评的音乐纪录片,作为“德国新电影四杰”之一,文德斯的创作生涯在电影与纪录片间交叉并行。

1945年出生的文德斯,与法斯宾达、雪朗多夫、荷索等导演先后拍出许多气象一新的电影,成为德国新电影运动的代表性人物。文德斯喜爱旅行、摄影,作品跨剧情片和纪录片,于各大国际影展中获奖无数。美国音乐、文化和电影对文德斯影响深远,在他的电影中,图像及音乐常是灵犀相通、相辅相成的。他擅长运用光与影纪录故事,他的电影运镜优美,充满流浪与疏离的图像氛围。

自默片时代完结以来,电影就与声音以及声音的艺术建立了互相成就的关系。而文德斯对于音乐的执迷其实由来已久,在慕尼黑电影电视学院求学期间,文德斯就已经开始撰写电影和音乐评论,个人喜爱或许在潜移默化间已经铺就了日后创作道路的方向。

作为对于纪录电影创作痴迷的电影公路诗人,文德斯从影至今共创作了7部纪录片。

1980年,文德斯应著名美国导演尼古拉斯·雷之邀,参与执导了纪录片《水上回光》,记录了尼古拉斯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琐碎苍白的岁月残影中,镜头以真实乃至沉闷的方式,述说死亡和被死亡中断的艺术理想;这是文德斯第一次尝试纪录长片的拍摄,虽然记录对象兼好友未及影片上映便遗憾去世,但这段经历似乎在文德斯心里埋下了一粒种苗。

《东京之行——寻找小津》

1984年,文德斯远赴日本,寻访其偶像及精神宗师,日本著名导演小津安二郎的生前踪迹,完成了纪录片《东京之行——寻找小津》的拍摄。1989年,文德斯再次前往日本,这次的记录对象,是著名时装设计师山本耀司,文德斯作为主演出现在影片当中,两人通过对话,谈及有关艺术城市、身份焦虑、数字化时代的电影等诸多现代性命题。

21世纪后,文德斯继续探知音乐与电影两种异质媒介的关系,如音乐元素对电影表达的作用,电影在音乐、歌舞等内容的呈现上充分发挥其视听语言的优势。

2002年的《科隆颂歌》延续了90年代末音乐纪录片的路线,可视作文德斯献给摇滚乐的情诗。同年,文德斯受邀参与“十分钟年华老去”的短片拍摄,在10分钟片长内将电影与摇滚乐完美融合。

《布鲁斯之魂》

2003年,美国导演马丁·西科塞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等人启动“布鲁斯寻根”迷你影集计划,搜集讲述音乐故事的影像作品,文德斯怀抱着巨大的热情,邀请自己最喜爱的三位布鲁斯艺术家,以及27位世界级音乐人参与拍摄了《布鲁斯之魂》,乐迷心迹表露无遗。

《皮娜》

2009年,文德斯又与德国舞者皮娜·鲍什一拍即合,决定用3D技术记录极富渲染力的现代舞艺术;虽然皮娜的突然离世让尚未启动的拍摄计划搁置,然而在文德斯的坚持下,令皮娜为之燃烧一生的舞蹈艺术,终于以最震撼人心的真实样态呈现在银幕之上。

《地球之盐》

直到今天,文德斯仍孜孜不倦地活跃在纪录片创作的第一线。2014年,纪录片《地球之盐》入围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

音乐是最靠近灵魂的艺术之一,它在影像中的作用也亦如灵魂般存在。

文德斯将自己对于音乐与影像的挚爱进行了无数种可能的融合,《乐士浮生路》记录了这些老艺人借由音乐跨越政治国别乃至自我身体年龄局限的樊篱,去拥抱属于音乐精神的自由国度。

 3 ) 乐士浮生录

“我来自Carabali海岸,一个非洲的国度,我不能活在没有自由的日子里.现实已经结束了,我曾受到那么多残酷的对待,敌视我的世界啊,要把我抓回去,无论如何困难,我必须力争自由.现在我是多么地疲倦,几乎不想说话.答案在在大山深处,大山请告诉我通向自由的道路,请帮我下定决心.STEP BY STEP,我要得到我的自由……刚果,我满怀幸福.Bruca Manigua Ae yaeooo ...我自由了,自由的行走在世界上 ……可是如果那个姑娘愚弄了我……Bruca Manigua Ae yaeooo ...”-- 《BRUCA MANIGUA》

古巴,一个充满欲望、激情、决心、骄傲的地方, 在那里有一群年迈的音乐家:90岁的坎佩·西甘度,70岁伊布拉西姆·法瑞尔(Ibrahim Ferrer),80岁鲁本·冈萨雷斯以及被誉为“古巴的艾迪斯·皮亚夫(Edith Piaf)”的奥马拉·佩多昂多。天赋的音乐细胞,让他们终于有机会离开故土,摆脱束缚,跨越藩篱,踏入与古巴交恶长达40年的美国,并获邀在卡内基音乐厅进行演奏。《Buena Vista Social Club》真实记录了这段音乐和精神之旅。

文德斯合作多年的音乐伙伴莱·库德在一次古巴旅游中发现在古巴当地享誉多年的乐团,及其背后感人的故事。莱·库德说服文德斯在1998年带着一大队人马前往哈瓦那.他们记录乐团中老艺人的身影与音乐生命.影片在乐声人物间,轻巧地带入了古巴革命四十年后的景象,以淡彩绘出古巴与美国间的爱怨纠结,影片中的老艺人,除了在音乐上的飙放外,更有许多幽默逗人的对话,让文德斯慧黠地捕捉其中,有时随着他们的对话发笑时,有时也哽咽掉泪.在文德斯镜头交替下的古巴与美国,接续着伊布拉西姆的对话,古巴是个小国,但骄傲地对抗一切好的与坏的,如哲学家精辟,伊布拉西姆用歌声诉说古巴四十年孤独心路.

Buena Vista Social Club 主唱伊布拉西姆·法瑞尔(Ibrahim Ferrer) 8月6日在哈瓦那去世,享年78岁。

 4 ) Brief even as bright

“我玩的乐器叫诗琴,源自阿拉伯。摩尔人把它带到西班牙,它在那里蜕变,颈开始变长,比原来的尺码要大。等到中古行吟诗人把它带到古巴,发生第二次蜕变,最后变成古巴的诗琴,就是我现在玩的这个。”说完巴巴利度把诗琴别到了背后,炫技似地弹了两句:杜娜的睡房着火了,她睡着了没有吹息蜡烛,快叫小芳原来,多带点救火喉。《乐士浮生录》有一搭没一搭地看完了,一个没有煽情成分的纪录片,看到最后三分之一,竟然被巨大的无明和无常弄得鼻子发酸。这些被共同遗忘的古巴音乐家,有生之年被请到卡耐基音乐厅演出,兴高采烈地上街打电话回家,一个一个硬币投进去,却发现两国没有邦交。周五晚上开着电视作伴,买着浪迹天涯的机票,也突然被一首歌唱到差点落泪,那声线、歌曲和侧脸,分明都是一个人,却又无法说出。有多少打不出去的电话和没有邦交的家园。
The flower that smiles today,
Tomorrow dies;
All that we wish to stay,
Tempts and then flies.
What's the world's delight?
Lightning that mocks the night,
Brief even as bright.

 5 ) 会音乐的摄影机

文德斯的电影总是有音乐的,这就是关于古巴音乐的纪录片。
文德斯的电影当然还有公路和建筑,电影有非常好的哈瓦那街景。
第一部拍于1998年,不仅是因为拍的都是年老音乐人,一群可爱的老头子。更因为镜头与音乐,结合得天衣无缝。
镜头是有情绪的,每当音乐一起,镜头就仿佛受到了感染,跟着飘浮、移动、旋转、畅游,运用得无比熟稔,酣畅淋漓。
据说文德斯随身带了一台小DV,亲自拍摄细微景色作为串场镜头。
古巴人,想唱就唱,快乐真实,我喜欢。

 6 ) 比音乐更美的,是人生

我开始以为全篇最棒的情节在于Guest singer Omara Portuondo在哈瓦那的街头唱起她成名的歌曲,结果旁边闲着待着的大妈大伯,全都围拢来,有个胖乎乎的女人甚至在街边跟着她走,陪她唱完了整首歌。后来我觉得最棒的情节在于Omara Portuondo在一个空旷的大体操房里弹琴,旁边是一群练体操的小孩子。华丽而残破的建筑,Omara Portuondo 满是皱纹的手和红黄相间的彩条衣,嘻嘻哈哈围绕在他身边,随着音乐起舞的小孩子,以及那些绝世的音乐-----
最后我发现最精彩的部分在于他们全体来到纽约,准备在卡耐基音乐厅表演,他们对“美国”这个地方陌生而惊奇,两个加起来超过150岁的老头对着橱窗里的玛丽莲梦露等的人偶指指点点,“这个是谁啊”。
引用滚石杂志的评语“Behind every magnificent song is a beautiful story”,让这部片子屡获殊荣的并不仅仅是那些几乎被人遗忘的音乐,而是一些人的人生,以及整个古巴过去几十年历史变迁的缩影。
我老爹对古巴情有独钟,卡斯特罗简直是他的偶像。老爹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我想因为美国对古巴的持续制裁,美国人对古巴的好奇心也从未停息过,而老爹也深受影响。他常常津津乐道古巴的阳光沙滩,尤其是那里的保健医疗,“全世界最棒的”,老爹说,“你看看卡斯特罗”。的确是,全世界人民对卡斯特罗的棒身体都报以极大的好奇,在卫斯理的小说,卡斯特罗就是那个老跟外星人做交易买克隆身体的独裁者。
但是你看看这个片子,你便知道为什么在古巴那么多人长寿。不仅仅是音乐,他们其中有人抽了85年的雪茄(从5岁给奶奶烧雪茄顺便抽开始),有人虽然是最伟大的钢琴师,但仍会去买彩票做小贩,有人说,女人鲜花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事。有人大叫“我还没有活够”。他们热爱生活,并且享受生活,无论生活给与他们的事什么。
所以片尾才会特别出色,在古巴的岁月里,他们并没有被作为伟大的音乐家被尊重,被供奉,但是他们仍然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获得了疯狂的掌声。也许他们一生困苦,但当他们漫步在繁华的纽约街头,仍然试着每一个电话亭,想要“打个电话回古巴”。而且他们在耄耋之年仍然保持无比的童心。
文德斯无愧于他的盛名,镜头运用极其出色。我最爱他安排的场景,每一个老头都被安排在一个特别空旷的地方,空旷的体操排练厅,空旷的公园中央的长凳,空旷的无人的酒吧,空旷的街道,让人不得不将视线完全集中在主角身上,这种空旷导致的距离感,正像他所想表达的“向音乐前辈致敬”。
其实纪录片是很看功利的,第一没有情节的曲折,二没有演员的帮助,三没有假布景的宏大。每一个纪录片的故事当然都很棒,但是如何真的把这些棒的地方讲清楚,就要看导演肚子里的货色了。当然,这是文德斯,所以哈瓦拿的街景那么艳丽,镜头跟随和DV的运用如此娴熟,以及那些音乐厅与日常镜头的切换那么严丝密缝。
我预备去下这张碟的原声大碟,走在路上听上去,简直忍不住摆动腰肢跳莎莎呢。

http://blog.sina.com.cn/u/5419f9a3010007ii

 短评

写给古巴的情书 前有我是古巴 后有乐士浮生录 太美啦~ 我是古巴,我是哈瓦那,我是退潮后礁石上千万干涸的泡沫。我是古巴,我是雪茄,我热爱生活,热爱每天亲吻我的人,我不停地燃烧。

9分钟前
  • Joey的第34任女友
  • 力荐

这些古巴的老不死的,差不多已经被古巴人遗忘了,更别提被世界的其他部分知道。他们站在繁华的、高楼大厦的、什么都能买到的、人们行色匆匆的纽约街头,是那么不合时宜与渺小。然而一旦他们接触到各自的乐器,音乐响起,他们一个个成了音乐世界的国王,那么自由、快活、美妙。

14分钟前
  • 容安
  • 力荐

在另一个社会主义国度。没有被摧毁的民族。

17分钟前
  • cowsumy
  • 力荐

"革命是永恒的",这个国家街头的标语上写着,摄影机运动被音乐赋予了Tango特质,所有人的经历就这样被直白地自我叙述而出,Buena Vista之于文德斯似乎是一个理想化的"社会主义"模型,无人提起时间、历史与恐惧,它就在这里,在古巴与(第三世界视角下的)第一世界之中。

18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推荐

看不见的伟大藏匿于日常的平凡,动人质地常常具有手工艺品般的年份。

23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在贫瘠大地生长出平凡而充满奇迹的音乐。神剪辑和回环结构巧妙,不过最后来到纽约部分太发力了...270p标清放巨幕厅简直宛如👀进沙子...

25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载歌载舞的民族,幸福指数总是那样的高。雪茄抽起来,朗姆喝起来,chanchan哼起来,姑娘吻起来,贫穷又算什么呢?跟我去古巴吧,初中地理课本里说它是世界糖罐,那不就是这颗星球上最甜蜜的地方么?

27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难以忘记Ibrahim Ferrer的话:我们古巴人真幸运,我们很渺小,也很强大。我们学会了反抗,反抗好的,也反抗坏的。片中那条海浪拍打的堤坝好像在《夜幕降临前》里也有出镜?

28分钟前
  • isolde
  • 力荐

#资料馆留影##文德斯影展#胶片版,画面感人。看过《我是古巴》再看本片,意外地被那些平民歌者感动。古巴这片非同寻常的热土上,曾经徘徊着格瓦拉和卡斯特罗这样的革命者身影,也经历过深重的苦难,但那里的人都有着宽厚的胸怀与文艺的热忱,听他们“咿咿呀呀”地纵情高歌,你会以为这是一群来自天堂的音乐天使,但其实他们也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ps 如果能更多聚焦那些古巴音乐家所经历的苦难,并且将其和古巴的历史结合起来,相信将更能震撼人心,也更符合《乐士浮生录》这个名字吧?

31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聆听生命的热情。“只要我活着,就会继续爱。”

33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文德斯真不错,纪录片都拍得像散文诗,感人之处不在刻意制造而是流露在每个音符里和歌词的字里行间。原来古巴人也是在街边摆桌子打牌的!

34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原声值十星了,高超技艺炫目,随性、灵动、曼妙、轻盈,令人沉醉不知归路;南美丰沛的物候滋养了乐观幽默风趣的民间艺术家,音符与节奏仿佛契入血液与基因,音乐是他们精神的支柱,是生活的图腾,是融入日常的相随;摇滚青年文德斯终于圆一回大梦,以镜头记录了珍贵的历史瞬间。

36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抽了八十五年烟的九十岁老爷子有五个孩子并且正在努力要第六个,他说出这段话的时候简直性感爆了…好想来跟雪茄…为什么不能打十颗星!

41分钟前
  • 吉吉
  • 力荐

很少见的,资料馆放映大叔没有一出字幕就亮灯,直至最后字幕全部滚完

45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夏湾音乐太美,醉人心脾,难拒酣然入眠。浮生若梦,或许伴着这包裹了历史沧桑的歌声浅醉沉睡过去也是一种正确的“观看”方式,在不知觉中脸上一定也会浮出满足的笑。“好景俱乐部”的名字仿佛已经暗示了好景不长。它一定程度上让我想到《寻找小糖人》,虽然它无关传奇般的寻找过程,但也有被遗忘之被找回的动人。当然他们有没有被世界和历史重新记起还两说(或许根本不存在被记起这个动作),但那个找回自己的瞬间已经具备了如同开场照片中大卫面对哥力亚般的冲击力量。卡耐基的表演谢幕时眼中的热泪与剪入的哈瓦那街景的交织,仿佛让人在高高的帝国大厦上看到了遥远又渺小的自由女神火炬上又有火光跳动。

50分钟前
  • 神仙鱼
  • 力荐

“到哈瓦那就像进入了时光隧道,路旁的小咖啡馆里人们抽着雪茄,只要有人弹奏起音乐,路边就会有人加入,或跳舞或唱歌……”太动人了,热爱音乐的人永远年轻、幸福。

55分钟前
  • 起床,吃饭
  • 力荐

看到鲁宾弹钢琴,就好像祖父出着神发着呆,抚摸、梳理着陪伴了他一生的猫的毛发,他用手指把她弄得很舒服,所以她也温顺不胡闹,躺在祖父怀里发出好听的声音来。音乐没什么特别,只是生活很普通的部分而已,他们就像生活一样玩音乐,所以里面充满了生活的全部力量和整个人生。Pure, quiet, powerful.

58分钟前
  • cookie.z
  • 力荐

南美热土破败街景来来往往旧车辆,深色皮肤的人民鲜衣怒马奏乐歌唱声声不息~看歌词翻译最欢乐了,原来他们唱得那么嗨的是那些东东啊……有个老头都90岁了啊还想要一个娃……当乐手的娃不管好坏,过的日子肯定很不一样。如果如果没有音乐,他们也就路人老头老太而已,一样会白发皱纹秃头发福啤酒肚啦

1小时前
  • ζωήιδ
  • 推荐

终于看了这部。片中提到,他们甚至觉得去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演出是件不可能的事,“很多人促成了这件事”,艺术弥合政治裂痕的意义是非凡的。古巴有如此富有魅力的音乐值得思考,尽管他们实施文化管制,统治者仍算有较高艺术品味。

1小时前
  • 南悠一
  • 力荐

资料馆2013.8.8.7pm 最后的段落将两场音乐会交叉剪辑,亮的欢快和暗的沉稳,重获名声和寂寂十余年,纽约街景和哈瓦那浪花,那歌声和镜头足以让人沉醉、摇摆到酥脆,却又终归有点悲意。对老音乐人们的逐一呈现看似随意,实则很有层次。Social Club、开头相册里的卡斯特罗与切,被淡化又被突出的革命。

1小时前
  • xīn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