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班尼的录像带

HD中字

主演:亚诺·弗里斯奇,安吉拉·温科勒,乌尔里希·穆埃,Ingrid Stassner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1992

 剧照

班尼的录像带 剧照 NO.1班尼的录像带 剧照 NO.2班尼的录像带 剧照 NO.3班尼的录像带 剧照 NO.4班尼的录像带 剧照 NO.5班尼的录像带 剧照 NO.6班尼的录像带 剧照 NO.13班尼的录像带 剧照 NO.14班尼的录像带 剧照 NO.15班尼的录像带 剧照 NO.16班尼的录像带 剧照 NO.17班尼的录像带 剧照 NO.18班尼的录像带 剧照 NO.19班尼的录像带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班尼的录像带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是导演迈克尔·哈内克的“冰川三部曲”之第二部。少年班尼(亚诺·弗里斯奇 Arno Frisch 饰)酷爱观看录像,就连自己房间内也有一部摄像机。一天,他邀请了在录像店外认识的陌生女孩(英格里德·史塔斯纳 Ingrid Stassner 饰)回家共同观看他拍摄的家庭录像,在共同把玩一把土制气枪时发生了意外,班尼杀死了女孩,并录下了经过。几天后,班尼向母亲(安吉拉·温科勒 Angela Winkler 饰)和父亲(乌尔里希·穆埃Ulrich Mühe 饰)坦白自己的杀人事件,二人大吃一惊。父亲决定让母亲带班尼去埃及旅游,自己则留下处理尸体。问题是,班尼的罪行就这样消失无踪了吗?  本片获欧洲电影节国际影评人费西比奖,并被提名欧洲电影最佳影片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贝克特最佳拍档4:千里救差婆粤语版非分熟女(普通话版)航母伊吹白噪音2022最食人间烟火色火烧岛国语海狼行动居家男人2004夜夜伴肥娇红海盗1952美猴王之真假孙悟空给你一生我的手超级细菌星星与柠檬的房间福禄双全噩梦影院使女的故事第三季大唐情史津门飞鹰正红旗下(国语版)荞麦疯长武工队传奇侠女十三妹训练日国语五号特工组2樱桃魔法THEMOVIE~如果30岁还是处男,似乎就会成为魔法师?

 长篇影评

 1 ) 一点分析。

Benny生活在一个条件优渥的家庭,常常租赁大量有关于暴力的电影录像带,也喜欢用自己的摄影机拍摄暴力景象,并反复播放暴力的桥段。影片从Benny拍摄的一段杀死猪的影片开始,并反复播放了猪被枪杀死的那一刻。影片的惊悚的高潮开始于Benny音像店门口遇到的一个女孩。Benny将女孩带回家,给她播放了杀死猪的影片,并在给女孩展示了那把杀死猪的枪时,杀死了女孩。然而,Benny从处理尸体,到向父母坦白,到埃及旅游,再到向警局承认罪行,Benny,一个少年,从未表现出一丝的慌张。Benny在杀人后的心理和精神的稳定,便是本片最值得关注的特点。

首先,从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角度看,Benny的人物塑造比较立体。从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角度分析主人公班尼,以更好地理解他的行为和动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本尼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正在与无聊感和对生活的不满作斗争的年轻人。从Benny的房间中电视,录像机,和大量录像带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Benny是一个对视频技术和拍摄痴迷的人,也能看出父母常常满足Benny的物质需求。Benny每日都把自己沉浸在房间里,通过观看新的暴力电影和自己的片段消遣。Benny并没有在学校和社区与他人有很强的联系,and父母为他提供的更多是经济支持。因此他对视频的痴迷和对拍摄一切的渴望可以被看作是他逃避世俗现实和寻找某种意义上的一种方式。Benny不断地观看他那段最喜欢的杀死猪的影片,从中获得快感,以至于他对暴力和死亡产生了麻木,这或许是一种更为深层次的心理疾病的症状。Benny在杀死女孩后,不仅没有表现出慌张,还悠闲地吃东西,打电话,听摇滚乐,用摄影机拍摄女孩的尸体,并把血液抹在自己的身上。对于Benny来说,死亡似乎是一种值得被影像记录的美学。他倾向于把人和事件看成是电影中的情节,并倾向于把他人物化和非人化,这表明他可能患有缺乏依恋和缺乏移情能力的问题。

同时,影片的cinematography对塑造Benny的成长环境和心理状态起到了较大帮助。整部影片的视觉可以被分成两个差异较大的部分:一个是在阴冷的奥地利,另一个是在温暖的埃及。奥地利的部分以冷色调和高对比对为主。在Benny的家中,影片只使用了单点光源,从单个方向投射硬光在环境和人物的脸上。房间的环境因此显得十分昏暗,让人感到窒息。此外,Benny和他父母的脸会被单点光源营造出有强烈对比的光影。在Benny和父母坐在家里餐厅一起吃饭,和对话时,影片把单点光源移动了至了头顶。人物的眼睛都被处于阴影之中,而仅有额头和鼻子反射着顶部的光源。这种如Francis Coppola的《教父》的打光方式,能很有效地突出人物的神秘和压力感。此外,影片极力避免了使用广角镜头拍摄远景,而是尽量地利用了中长焦镜头所带来的压缩感。在中长焦镜头的成像下,环境和人物主题都会在视觉上压缩得更为紧致,and物体之间的距离也更为接近。这样的压缩感能很有效地创造出狭小的空间,并营造一种压抑的氛围。而这样的高度压抑的环境整反映了Benny生长的环境的内心活动,可能是导致Benny孤僻和冷漠的关键因素。然而,当Benny和他母亲来到埃及旅游时,整个画面转向暖色调,形成较大反差。尽管影片仍然主要使用了中长焦镜头拍摄Benny在埃及的生活场景,埃及其广阔的沙漠和城市,仍能表现出与奥地利全然相反的气质。

总结,Benny's Video的人物塑造是丰满的。Benny的心理和精神问题,很容易从他在犯罪前和犯罪后的各种行为的细节中看出来。同时,摄影所营造的Benny生活的压抑的环境和气氛,更能暗示Benny形成心理和精神问题的部分原因。如果没有这些细节的帮助,Benny的形象将会薄弱不少。

 2 ) 闷闷的影像;烦闷的心

影片一开始就摆上了这道菜的“主料”-----录像带播放枪杀猪仔的残忍画面。暴力残忍的视频与未成年主人公冷静甚至可谓冷漠的表情形成剧烈反差。这个对世事冷眼旁观的少年在常光顾的录影带租赁店遇上一样孤独的女孩,莫名其妙地将对方杀死。由于主人公的冷漠的心理状态,这一系列血腥的场面看起来是那么的冷静。

如果是好莱坞大片,以”谋杀“开始的情节会侧重营造扣人心弦的紧张气氛,犯罪嫌疑人和警方之间必将展开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而主人公为何杀人的动机也往往到故事即将结束时才向观众揭晓,以达到一种”恍然大悟“的快感。

然而,这部略带“闷”味的影片没有滥用这种伎俩,这部作品想要探索的,是一个未成年犯罪者的内心---”想要知道会发生什么“。就像我们在经历青春叛逆期时一样,不管父母怎么对我们百依百顺,冥冥中就是有种想挣脱框架、一意孤行的力量,推动着我们去找寻一些事情的答案。当被好奇心驱使而漠视长辈的”忠言逆耳“时,年轻的我们很有可能会变成一只脱缰的野马,那些自认为的“英勇”很可能就是“意气用事”,导致难以挽回的局面。于是,这部影片的着力点,放置在了抽象的“好奇心”上,用近两个小时的漫长来熬制一种很”闷“的慢节奏的影像状态,这种状态,恰恰也是符合了主人公未成年少年内心烦闷的世界。


 3 ) 《班尼的录像带》

家庭三人过着富足而空虚的生活,父亲严厉的掌控着生活的一切,而班尼一直没有受到真正的关心。班尼喜爱将一切都用摄影机记录下来,甚至在家里都有个摄像头随时记录着窗外楼下的一切。他最喜欢一段自拍杀猪过程的录像带,用特制武器射击猪脑门的镜头他更是爱慢速重放。一个父母外出的周末,他带回一陌生小女孩,在玩他偷来的杀猪武器时非无意的杀害了女孩,而这一切都被开着的摄像机记录。痛苦的他在学校与朋友发生纠葛,将自己像囚犯一样剃光头发,最后还是将那个录像带播放给父母看,父亲问其原因,他只是说:“我不知道”。父母决定隐瞒事实,母亲带着班尼去了埃及旅游,父亲一个人在家处理尸体和后续。在埃及旅游中,看似回归儿子角色的他其实并没有释怀,在回到家后,他向警局“出卖”了自己的父母,警察问他为什么来报案时,他说:“我不知道”。

和现实没有联系的人,只是通过媒体了解现实;喜欢捕捉影像只是觉得自己能控制现实,这是一个危险的幻觉。同样是发生在一个家庭内部的事情,导演的拍摄的初衷源于看过报道类似杀人事件,少年凶手动机只是“我不知道”,而整个影片的拍摄导演也是按照“我不知道”的拍摄动机进行。

记忆深刻还有杀害小女孩一幕的拍摄,整个镜头只是对准班尼自己摄像机屏幕,你能看到的只是银幕内的那个荧幕,人物出入荧幕,声音却一直持续,你能从影像中获得的是真实吗?而影片的好几段录像带影像都出现了两次,这也是刻意想给大家一个概念,第二遍总是比第一遍更有真实?影片更多是探讨拍摄影像的真实问题,包括媒体的社会性,当然这不是造成惨剧的唯一原因。

“冰川三部曲”来源于冰川作用,也奠定了迈克尔·哈内克之后作品的特点与基调:

1、画面冷色调、清晰的镜头

2、配乐的缺席(或者是极简)

3、行动代替心理活动

4、暴力简单化

5、开放式的主题,主旨:艺术是将真相中的谎言神奇的传达出来。着重表达比“现实”更冷酷的现实中不能沟通的人际关系;幸福不是唾手可得的,换句话说,幸福是稍纵即逝的。

2007-11-09

 4 ) 后工业社会的原子化个人

按照某老外的说法,算是后工业时代的特点。

伴随工业化的发展,原始的家庭的纽带被个人的关系代替。父母与子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熟识的亲人,到了“朋友”。父母不在有了威严,也不在有了对孩子单纯的爱,朋友不在有了友情,有的只是互相之间物一样的探索。

对应电影,其中经典的镜头就是父母之间关于如何处理孩子的讨论;孩子关于解释自己为什么杀死朋友的理由。

当然,作为一个正常人,总还是会有一些退路的。可以看出孩子当时是想向父亲坦白的,其中母亲也有自己的哭泣,父亲也有撑不住的时候。但大家之间缺乏的信任让一切都付诸东流。

继续闲扯,社会的信任的程度到底是什么样的?也许在商业社会,交易道德和交易法律下保护的个人之间物与物的关系的“道德”是存在的,你可以信任你的供货商的商品,你知道他不会骗你。但相反,对于最有亲情的,人与人之间纯粹的信任的道德反而成了一种缺失。而这种缺失来自于缺乏沟通。一方面来自沟通的时间不足,传统社会工作时孩子和父母一同工作;相反,现代社会孩子和父母的分离的分工导致了一起工作的不可能,且社会千方百计排除这种可能性。另一方面则来自沟通内容的不同,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共同的沟通内容,特别是在城市里,母子的品位可能完全不同。相互的协调也是一种极具的痛苦。

还有很多地方不是很明白:
1. 记得父亲后面说自己要去的公司要换系统了,不知这是为什么强调
2. 影片的用光很是特别,记得一幕的父亲和孩子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但是不是很理解为什么
3. 还有一个场景是孩子走向一个光明的窗户,不知为什么?
4. 还有,影片中门特别多,不知为什么
5. 母亲哭的场景是为什么?为什么在那个时间点哭呢?

 5 ) 模棱两可的冷暴力

从早期这部冰川三部曲的终结篇中,我们可以看到往后多部经典作品中的雏形以及贯穿所有Michael Haneke电影作品中的主题。一开场的那段录像熟口熟面,跟《隐藏摄影机》的开头如出一辙;少年在家中杀害女孩的场面也不预示着《大快人心》里那场只听见声音却暴力得让人发指的杀人场景吗?男孩犯罪动机的处理不就是《白丝带》里那种毫无来由的暴力因子吗?所以说,作者导演的作品总是相似的,王家卫如此,周星驰也不例外。

Michael Haneke的所有作品中都在探讨着暴力的来源,用真实/虚拟交错的影像来营造出最大的悬疑效果,其中最不可少的就是对媒体在某种程度上的批判。这一部最为惊讶的是我根本没预料到“暴力”的场景会如此早来临,竟在开场不到半个小时内发生!尽管一看开头的那段杀猪的录像,我就大概预测到男孩不断升级的残忍行径。

最为欣赏的是男孩和妈妈去埃及旅行的那一段,跟影片其余部分的冷静风格造成极其强烈的反差,无论是色调画面还是配乐节奏,这部分都让我思绪万千,想象空间陡然开阔。最为争议的应该说是结尾,那种模棱两可的处理手法或许会让某些人感到不爽。我主观认为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影片原有的力度,虽说有些暴力是毫无来由无法确认动机的,这一点我承认,但造成亲人朋友之间,乃至整个社会人际关系的冷漠无情,总是有迹可循的。可惜导演没能进一步点明,却在这个方面吝啬笔墨。现在看到的这种处理手法似乎有点力有未逮的意味。

 6 ) 是反叛,还是批判?两者皆是。

看完一下不知道应该怎样去表达那种感受。只能说哈内克太暴力了!

在看到班尼面对那种绝大多数人都会惊错、惶恐、不安现场时的那种冷静,冷静到没有一丝波澜的超然时,一度认为这孩子已经失去了在他这个年龄对这个世界抱有的希望和期盼,只是在借自己的身躯在有生之年借这个世界来完成自己仅有的好奇和爱好,在此之外的其它都是漠然置之。

待看完后,觉着他只是在纪录,只想真实的用他的镜头记录在这个世界所有表象底下每一个真实的发生。这也是他向来不喜欢、也不去看,在他看来那些带有包装外衣的电视影像。

最终他选择将那个现场说出去,也是因为这个——既然在拍摄,既然在记录真实生活里的发生,那就不应该只留下可以看见的真实而抹去或消失不能被看见的真实。只要发生过,无论是什么,就不应该将其隐藏或消失。这就是哈内克的暴力!不从众于表象,就是要对这个世界发出他的反叛和批判。

班尼的原型就是哈内克,哈内克的内部就是班尼。

 短评

窃听风暴的爹,铁皮鼓的妈,生了个老无所依的儿子。录像部分很好。偷拍戏可以有很多的启发。想起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的秃先生。

4分钟前
  • 内个死猴子
  • 还行

镜头用意有的地方过于明显而显得愚蠢

5分钟前
  • hitlike
  • 还行

冰川三部曲之二 哈内克对犯罪语境中家庭伦理关系可能性进行探讨 班尼行为的奠基 在起首杀猪及美式恐怖片录影带中已给出暗示 片末的父子对话也印证这点:杀人纯粹出于好奇 在此人与猪之间并无区别 用前三分之一来压抑 到录像带里三枪响过 再到家庭讨论尸体处理 直到最终逆转 情感起伏如脱缰野马 不错看

6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不咆哮的野兽。

9分钟前
  • 麦兜
  • 推荐

主题先行,意识形态大过叙事内涵。我依然觉得这种题材并不适合用电影,这种无法确保观众注意/关注某些重要信息的表现方式来承载。

10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t682766d2 终于续期了,胡锐!!!

11分钟前
  • 李和百万幽魂
  • 还行

一口气看完压抑得有点想吐,自毁倾向又要爆发....................

12分钟前
  • 兮称
  • 推荐

可以和《录影带谋杀案》与《死亡论文》一并看作“暴力影像三部曲”了。哈内克塑造的班尼这个角色没有有一丝一毫的情感,似乎将杀人看作了游戏(此后的[趣味游戏]也是其变奏)。无处不在的录像带和电视广播媒介(贯穿“冰川三部曲”始终),各种“框中框”(画框中的播放屏幕)与镜面反照。吊诡的是,录像带既诱发了冷漠与暴力,同时又记录并促成了对暴力的惩罚。中产阶级的优越感、隔膜感与无视他者痛苦的心理亦由母子二人游览埃及时所拍摄的录像彰显出来。哈内克对画外空间的运用功力炉火纯青,特别是对杀人场景的呈现方式——通过画面中的录像监视器呈现,而受害者却始终在画中画的画外,那一声声的凄厉惨叫更能震动观者。杀猪(让我想及[老无所依])的录像段落在片头与片中均有倒放或慢动作,凸显了操控/游戏心态,及逝去生命的无可挽回。(8.5/10)

14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C+ / 录像带本应是媒介伦理探讨的中心,但这一元素又总是游离在表面,因而态度也显得有些暧昧不明。没有《趣味游戏》般的压迫感,更没有将对媒介与人性的质问由表及里地撕开。不同介质的变换建构了错落重叠的叙述者,教堂管风琴段落极佳。这几天觉得哈内克某种程度上有点像安东尼奥尼。

18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推荐

靠,哈内克真是太变态了,前半小时的折磨感真是比隐藏摄像机更厉害。。论折磨观众无人出其右。。当然后半段有点跟不上的样子。。呃,原来这就是趣味游戏里面的变态少年之一啊,演变态有一手。。。

21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哈内克早期的[班尼录影带]极好地反映了他的冰冷风格和后期的主题,例如暴力的毫无来由和父辈对子辈罪行的遮掩。然而它最好的地方在于对影像与真实之间吊诡关系的反思:一方面影像的"假"让人与现实混淆,并促成了暴力的产生;另一方面影像却无比真实地记录了罪行。唯一不成功地是片子里浓浓的劝世意味。

22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推荐

8.0/7.2 片中人物突发的暴力,突发的情绪,简直令人来不及做出相应反应.

25分钟前
  • 一一
  • 力荐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家庭关系的梳理、时常观看的B级电影、不见阳光的房间、父母夜晚的声音、爷爷的葬礼、杀猪的录像、姐姐的欢乐与自己的孤寂,共同构造了班尼的变态!

30分钟前
  • 雕刻时光
  • 推荐

传媒中的暴力本质与人类心底的毁灭欲连同性欲的满足,哈内克所探讨的内容与柯南伯格的《录像带谋杀案》近似,同样涉及‘暴力“然而与柯南伯格的极端血腥大相径庭,利用画外空间和监视器内的镜面镜头对画面造成大量的留白,类似加缪《局外人》的人物形象,”门框“象征着封闭、压迫

34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力荐

哈内克是变态,鉴定完毕。

38分钟前
  • 山上风下
  • 还行

哈内克在拍冰川三部曲的时候,肯定内心在高呼,中产阶级去死吧!!!!

39分钟前
  • 喜上眉梢邪王子
  • 推荐

7/10。如[伊甸湖][男孩不哭][晨曦中的女孩]告诉我们庇护罪行的平庸之恶远比极端之恶危害性更严重,侧旁敲击的信息处理不带主观。哈内克师承布列松的真传:主人公日志式的叙事方式,离开情节的视点与画外音铺陈(录像中气枪杀人),景框静止,演员无表情,暴力无动机,冷白色的置景构图投射内心的压抑。

44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或许是部传播学电影。媒介(摄像机)首先作为界面,被用来拓展电影表现形式,是一种媒介自反;作为“窗口”的媒介展示超真实的世界,人被暴露在拟像化的现实之中,对暴力习以为常,而媒介展示的暴力对人的消解又与现代人的冷漠无情自私等绞缠在一起,互为因果。暴力养成于此,后根植于人。

45分钟前
  • Derridager
  • 推荐

评分:B 哈内克恐怕是在世导演中气质最接近哲学家的,从职业生涯初期开始,他冷峻克制的镜头语言,就不停在挖掘恶及伦理秩序的冲突。放弃庸俗人道主义的立场,而是朝人性深处去窥视。这使得他注定比同时代其他导演站在更好的视点上。

49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如果说《隐藏的摄影机》的暴力是“看不见”但无处不在的,那么,《班尼的录像带》的暴力就是“看得见”而且随时会发生的。哈内克以冷酷的方式审视着这个世界:暴力,就是这个世界的潜意识。

51分钟前
  • Clyde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