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我的左脚

HD中字

主演:丹尼尔·戴-刘易斯,布兰达·弗里克,艾莉森·维兰,科斯汀·谢里丹,Declan Croghan,Eanna MacLiam,Marie Conmee,西里尔·库萨克,Phelim Drew,鲁斯·麦克卡比,费奥纳·肖,雷·麦克安利,帕特·拉法恩,Derry Power,休·奥康纳,布丽塔·史密斯,阿德里安·敦巴,丹尼尔·雷登顿,娜奥米·谢里丹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英语年份:1989

 剧照

我的左脚 剧照 NO.1我的左脚 剧照 NO.2我的左脚 剧照 NO.3我的左脚 剧照 NO.4我的左脚 剧照 NO.5我的左脚 剧照 NO.6我的左脚 剧照 NO.13我的左脚 剧照 NO.14我的左脚 剧照 NO.15我的左脚 剧照 NO.16我的左脚 剧照 NO.17我的左脚 剧照 NO.18我的左脚 剧照 NO.19我的左脚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我的左脚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改编自已故爱尔兰天才作家兼画家克里斯蒂•布朗的自传体小说。  基提(丹尼尔•戴-刘易斯 Daniel Day-Lewis 饰)天生大脑麻痹身体残疾,只有左脚能灵活如常人。他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为家里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幼时总是遭到周围孩子的嘲弄,父亲险些放弃他,而母亲(布兰达•弗里克 Brenda Fricker 饰)却一直对他悉心照顾,不离不弃。基提心理苦闷却不能用语言来表达,试图用左脚写字作画,渐渐地凭借毅力和智慧,基提越来越得到认可。母亲悄悄地为基提买了轮椅,之后他又得到了艾莲医生的免费救助。在艾莲的锻炼引导下,基提的身体开始有了好转。此时基提已经爱上了艾莲。某日艾莲将基提的画推荐到了朋友的画廊展出。结束后基提向艾莲表达爱意,却被她拒绝......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达格利什 第二季福星特攻队前程未卜直播攻略维京传奇第四季悬崖下的妻子情人节2010篷车队成双不成对原谅苦海七雏月光光心慌慌2疯狂夏令营1994国语无尘之地人生一串 第三季作为替身的她女工海天之恋不夜城冲浪救援队机器人侵略地球异形:收割相对宇宙第一季淮上人家龙门驿站之蝴蝶飞天师撞邪有母亲等待的故乡古惑仔之人在江湖

 长篇影评

 1 ) 表演与呈现的平衡

丹尼尔·戴-刘易斯的表演往往让角色变得异常耀眼,但他同时又是一位很懂得分寸的演员。尽管在他的表演履历里少不了或癫或狂的角色,却从来没有将电影变成自己一个人展示演技的舞台,毕竟适可而止的表演能恰到好处地展示电影,而用力过猛反而会破坏这层关系。


作为一名伟大的演员,刘易斯自然深谙此道,他往往将自己隐藏在角色背后,通过一两次的爆发来完成戏剧冲突所需的演出。此外,他善于运用笑容来增强角色的真实感,《纽约黑帮》里的傲气、《血色将至》里的邪气、《林肯》里的大气,都因为他的笑容增加了角色的可信度。他的声音不算好听,却变化多段,可高亢、可低语、可豪放、可奸诈。“浑身是戏”大概就是指的这样一类人吧。


然而,刘易斯显然不是那种只能依靠表情和语气来表演的人,《我的左脚》里他扮演一位小儿麻痹症患者,浑身仅有一只左脚可以动弹,大脑的瘫痪使得他面部神经无法正常运作,甚至连话都说不清楚。但这种“缺陷”却成了刘易斯表演上的“优势”,他的每次登场、每个呻吟甚至是每次转换关注的目标,都会伴随着迟缓的动作以及做过大量运动后才会有的气喘吁吁,他“说话”的语速、斜视着的双眼始终给人一种异常吃力的感觉,而如此几番过后观众也渐渐习惯了这种由他创造的节奏。随着医生治疗的展开,刘易斯还让主人公克里斯蒂的“说话能力”获得了提升,如果留心会发现影片中时间点靠后的场景里刘易斯的口齿明显要清楚不少,类似的转变还有他的眼神,从吹灭生日蜡烛时的害羞胆怯到最后表白时的自信满满。


《我的左脚》里的克里斯蒂作为电影的主角,他的每一次转变都推动着剧情的发展。刘易斯极其到位的表演不会给看电影的人带来那种“这里他似乎不该这么演”或者“这个反应有些过激了”的感觉,他为姐姐被赶出家门而愤怒或者他被心仪的姑娘所拒绝时的悲痛都表现得很有说服力,没有任何卖弄或过激。但刘易斯之所以为刘易斯不仅在于他呈现角色的能力,还有他那有些“颠狂”的爆发力。在餐厅得知自己心爱的医生已经订婚时,他先是抽搐然后嚎叫,但始终保持着那个“异常吃力”的节奏,直至最后以怪异的口音说出祝福的话,在应该通过爆发来将角色的内心表面化时刘易斯也绝不手软。这样的表演方式在《以父之名》里他也用过。


在叙事为主之时呈现角色,在抒情为主之时表演内心,最强的演技无外乎如是。


2013.11
http://i.mtime.com/fabzany/blog/7700562/

 2 ) 你将吹熄那地狱之火

克里斯基•布朗在他十七岁生日的时候,家人为他捧来生日蛋糕,上面插满了蜡烛。“亲爱的,将它们吹灭吧。”他的母亲说,父亲只是拥着他,没有声音,克里斯基歪斜着脖子,头费劲的往后仰,卯足了气,吹了两次,还有一根蜡烛的火焰在跳动着。他的其中一个兄弟说“克里斯基,去吧,吹灭那地狱之火!”克里斯基满头大汗,其他人也都在等待,他深吸一口气,把那朵仅存的火焰吹灭了。
这是全剧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段。这个片段清楚又深刻的体现了克里斯基的家庭关系——懂得的母亲,无言的父亲,以及平和的兄弟姊妹。


这位伟大母亲的扮演者Brenda Fricker于当年1990年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我们在钦佩其演技的同时,也为她所表达的伟大的母性所感动。
母亲一共哺育着家庭里包括先天性脑麻痹的克里斯基在内的六个子女。在家庭里她给克里斯基的照料是最多,倾注也最多。甚至可以说,克里斯基人格的形成,最后获得的成功,大部分要源于其母亲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是照料上的耐心,更是人格发展上的严格和精神上的潜移默化。
她并没有因为儿子的先天残障而自怨自艾,她做了一个推车,让他与外界接触。她耐心的等待这个发不出声音的孩子在黑板上歪歪地写字。她了解儿子的兴趣和对画画的渴望,却对他们偷来的煤厉声说道:“这样的东西不能进布朗家的门!”在克里斯基陷入对艾琳医生的迷恋时,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他的女人说:“我从他的声音里听出了太多的期望。”而在他失恋而迷失自我时,母亲又说“你放弃了,我还没有。”她为他盖房间,她等他复苏,她为他做了一切。
母爱并非一个母亲影响孩子的全部东西。我以为,母亲自身的人格和力量,才是孩子生长的依赖。她偷偷存钱想为他买轮椅——这一笔钱即使是在全家顿顿喝粥的情况下依然不被拿出来,这不能叫偏爱,她是在告诉其他孩子们,克里斯基是你们的兄弟,我们要不竭余力的爱护他。她保护其他孩子,在姐姐怀孕而被迫离家时,她护着孩子,站在孩子的一边告知父亲。甚至她也是不善言辞的父亲和孩子们之间的桥梁——在父亲和孩子们比赛砌房砖时,她偷偷让孩子们让着父亲“让着他吧,这会让他高兴,这是父亲对你们表达爱的方式之一。”
可以说,在克里斯基提气吹灭地狱之火的那一刻,是母亲,给了他足够的勇气。

有人觉得父亲在全片中扮演的是一个暴躁,不近人情的角色,甚至有时候是个“反派”。其实他们是没用看到隐藏在这位粗犷的爱尔兰男人身体内,一具同样炽热柔软的灵魂。他不是母亲,当然不会心细如丝,他有沉重的家庭负担,在工作上不过也是个瓦工(甚至还被解雇了)他没有耐心看克里斯基在黑板上的涂涂写写,可是在他看清楚那是“母亲”的单词之后,高兴的父亲将克里斯基驮在肩上,推开酒吧的门自豪的宣布:“这是布朗家的人!”他管理家庭的模式是有些粗暴和专制,可是在20世纪初的欧洲家庭,这是最普遍的情形。但他在动怒的时候,也从不对克里斯基动手。在他发现烟囱里母亲要为克里斯基买轮椅的偷存的私房钱以后,他质问母亲,为何让全家喝粥,可是最后,克里斯基还是拥有了轮椅——父亲分文未动。在生命的最后几天,这位不善言辞,似乎让家里的孩子们恨之入骨的父亲,还在为他的残障儿子,砌砖盖房。
孩子们都是看在眼里的,虽然父亲不会表达,这就是为什么最后孩子们一起砸了父亲常去的酒馆的原因——为了对父亲的尊重。

兄弟姐妹里有残障人士,其他人难免会觉得有些羞耻的。可是克里斯基的家庭氛围却很好——兄弟们和邻居家的孩子们推着他的破车,带他一起打球,那使他不至于孤僻。
他们甚至把他视为最好的守门员和奢求手,那使骄傲感和合群的自豪不至于远离他。
他们乐于等待他歪歪斜斜写出的字迹而去辨认,他们乐于带他一起去和姑娘们约会,他们乐于让他参与万圣节的活动,那使他感受到一个正常孩子生命中该有的一切——对知识的渴求,对文化和社会的渗透,与异性的交往。
到最后,他的自传也是他的兄弟帮助他一起完成的。
他们一起在桌前等待着妈妈打开存钱罐,看到他们为她赚来的家用,他们开心的拍桌子,欢呼声震响整个屋子。团结和谐的家庭氛围,兄弟姐妹间的情谊,也构成了克里斯基吹灭地狱之火的力量。

正是这三股力量,当然还有医疗的帮助等,让克里斯基不至于变成以残障为借口而终日轮椅上度日的人,他获得了健全的人格,勇敢而坚韧。而另一方面,他在美术上的成就,就不得不归功于他自身的天赋,一个贫穷如他的家庭,没有条件培养一个画家,是他自己对美术的天赋与热爱,让他从用左脚夹起粉笔的那一刻起,就孜孜不倦的开始作画。但是我们可以说,天赋在每个人身上都是秉存的,如果没有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克里斯基不过是一个只有左脚的人,而幸运的是,他是一个只有左脚的,伟大的人。

 3 ) 伟大的母爱

这部影片是正心读书会推荐的影片中,我没有流泪的一部。 虽然说主角是那个只有一只左脚能活动的克里斯蒂,但是我感觉很多人都是,玛丽是,艾莲是,兄弟姐妹是,爸爸是,妈妈更是。 整部影片是倒叙的方式,从克里斯蒂去参加一个慈善活动,先是由玛丽看护他,并翻看克里斯蒂的书开始,一部分一部分地向大家叙述这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 这部影片让我思考了很多东西: 1.透过外相看心性。 这个外相是真正的外在相貌。其实克里斯蒂的外貌我有点怵。这让我想起很小的时候,外公家后面有一个类似的患者,也是小儿麻痹的病。有一次,妈妈带我去那里玩,想不到这个患者坐在外面的一张凳子上,面部表情狰狞无比,两只手不正常的扭曲在身上,就如克里斯蒂一样,她很友好地跟我打招呼,但是声音跟常人不一样,幼小的我紧张得要死,一听到她的声音就赶紧转过身,躲到我妈怀里哭起来,最后是我妈把我背起来离开那里才算好。但是那个可怕的感觉一直留在心里。 以后当我看到类似的人都会有一点心里别扭。之前跟朋友一起去残疾人寄养园,第一次去还是有些发怵,当他们歪斜着脸,拉着我的手的时候我总想逃避。 总之一句,我对人的外貌会有极大的分别心,有异于常人的我就不太能接受。这大概就是以貌取人,或者说是着相吧,真正的着在人家的相貌上。 但如果透过克里斯蒂那歪斜的嘴巴,扭曲的肢体,去看他背后的那个性儿,其实他就是一个特别真实、特别活生生的人啊! 当他听到姐姐做作业时,说四分之一的25%是多少时,他费劲地写了1/16,但是无人能明白,其实他跟兄弟姐妹一样会理解会计算; 当他第一次用尽了全身力气写了“mother”这个词的时候,所有人都欣喜若狂。爸爸甚至扛着他去酒吧庆贺; 当他看到临产前的妈妈因为扛他上楼而昏倒在地时,费力地用他那一只脚下了楼梯拼命砸门求救; 当他跟大家一起玩球时,居然可以用头守住门,为队友赢得胜利,他也居然能用唯一的左脚射球并射中了目标,大家为他欢呼的时候,他就是一个正常的人; 他跟哥哥们联合起来恶作剧,设计让装煤的卡车漏下很多的煤,趁机捡回家补贴家用,虽然最后被妈妈批评了,但是这更让我看到这是一个正常的孩子; 他也有青春期的萌动,当一个姑娘亲过他之后,他也作画表达爱意,遭到拒绝后,他也沮丧地把画撕了,特别真实的正常人的反应与行为; 他去接受治疗的时候,发现19岁的自己跟一帮小孩子一起去,适应不了,倔强地回来了,这也让我看到了自己青春期时的自尊与倔强; 当爸爸不幸在屋子里倒地不起时,妈妈根本开不了门,是克里斯蒂用自己的力气撞开了门,他跟其他孩子没什么不一样; 当治疗师艾莲帮助他一点点恢复语言能力,最后他爱上了治疗师,他勇敢而坦诚地表达爱意,大家总觉得这个“残疾人”只是在表达谢意,但是当最后艾莲告诉他自己会结婚,他喝了很多酒,发怒了,他一时没有办法接受。这些表现跟一个正常的被拒绝的男孩子真的没什么区别,甚至比他们更直接更诚实; 当艾莲又一次来邀请他去参加慈善活动时,他坦然面对,并答应了艾莲的邀请; 最后他赢得了玛丽的芳心,也是缘于他真诚热烈的表达爱意,美丽而温柔的玛丽终于答应了他的求婚。 整部影片,让对外在相貌特别在意的我更好地反思,用心去了解,其实每个人自性都是一颗光芒璀璨的宝珠,克里斯蒂身上的真实,聪慧,热烈,顽强,坚持等品质是需要透过外在去看到的,如果真的以貌取人,真是太愚蠢了。 2.伟大的妈妈,伟大的家人 克里斯蒂的家庭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庭,兄弟姐妹众多,爸爸就是个砌砖的工人,妈妈不仅要生这么多孩子,还得操持着整个家庭的吃喝拉撒睡。家里条件特别艰苦,因为兄弟姐妹多,克里斯蒂跟其他三位弟兄四人共睡一张床。 但是让人很感动的是,一家人对他没有任何的不平等,而是把他看作与其他孩子一样,虽然他确实有点不一样。 这一点也让我感慨,很多时候我们会对这个生病的孩子多一点的照顾,很多地方不能去,要保护起来,但是他们没有。照样可以跟其他孩子一样去踢球,一样可以给他守门和射球的机会,一样带他玩游戏,一样四个人挤在一张床上。 唯一对他跟别人不一样的,一个是妈妈攒钱给他买轮椅,虽然家里的伙食差很多,但是妈妈还是很坚定地要给他买轮椅,最后也实现了。还有一个,当克里斯蒂沉沦在失恋的痛苦中时,妈妈毅然决然地亲自为他盖起来画室,让他有一个独立的空间,支持他继续创作。那一刻,爸爸和兄弟姐妹们一起盖好了房子。 这个家,真的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琐碎却又充满温情。 姐姐因为未婚先孕,被文化层次不高的爸爸责骂,妈妈则保护着。想想,一个家能养活这么多孩子,真的太不容易了。一下发现,自己如果有这样的家,是不是能做到像这位伟大的妈妈那样的包容,负责,有担当? 当克里斯蒂因为自己出书获得了800英镑的钱,悄悄放在妈妈的储蓄罐里,几个兄弟姐妹一起设计让妈妈取钱,当妈妈打开罐子,发现了这笔巨款时表现的惊喜,孩子们都发出了欢呼声,是的,那一刻的温情真的很感人。这也是妈妈应得的,这位伟大的母亲,值得孩子们这么拥戴她。 正因为有这位伟大的母亲,才能有这么温情的家,才能有克里斯蒂正常的成长。 于我:不以貌取人;努力做一位明理,涵德,柔和,温暖的人。

 4 ) 传记片的两种拍法

又是一个发生在爱尔兰的故事。

因为尼尔·乔丹的电影和艾伦·帕克的《安吉拉的骨灰》,爱尔兰在我的印象里就是无尽的淫雨,阴湿的街道,和忧郁的脸孔。何况我预先知道这部传记影片的主人公克里斯蒂·布朗是个残障的画家,何况他成长在战后那个沉重的年代,何况他生在一个社会底层的贫困家庭,父亲是个建筑工人,加上他,全家有六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所以,在看《我的左脚》之前我已作好了准备,迎接又一个灰暗阴郁的夜晚。

电影证明我错了,当最后的镜头定格在克里斯蒂和玛丽畅笑的面孔以及那片阳光明媚、一碧如洗的蔚蓝天空上时,我的心也和这天空一样舒畅喜悦,久久感动于人性中那些美好善良的品质。

最打动我心的有两点。

一是布朗一家人之间的亲情关爱和相互支持,它让我明白克里斯蒂成为一个优秀的画家和作家的原因。

克里斯蒂一出生就患有先天的大脑麻痹症,只有左脚可以活动,这对于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全家来说,是个多么大的打击!但母亲没有放弃,她始终相信儿子可以站起来,可以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她细心照顾儿子,克里斯蒂就像她的影子,一刻不离身边,又有了身孕,她也背着他在家里爬上爬下。丈夫失去耐心,借酒消愁,她则对儿子每一次艰难地用左脚抓起粉笔都满怀希望。她偷偷地为儿子攒钱买轮椅,哪怕丈夫失业,全家人每天的饭食只能以稀粥为继,她也不动一个便士。七岁的克里斯蒂使尽整个身心的力量,用他的左脚在地板上生平第一次写下了字迹,那是“mother”。全家人不能相信,静静地看着奇迹的发生,母亲嗫嚅着,眼里噙满泪花,我相信这是这位坚强的母亲一生最幸福的时刻。

克里斯蒂向女医生求爱被拒绝后,把自己关在小屋里整天酗酒。心痛的母亲没有流泪,她来到儿子的床边,告诉他:如果你放弃了,我还没有。然后这个让人起敬的胖女人搬来砖头水泥,独自在小小的天井为儿子盖一间画室。克里斯蒂又开始作画了,还把自己的故事写成了书。如果没有这伟大的母爱,我们肯定只会看到一个终日坐在轮椅上自艾自怨的酒鬼。

母爱最感人的地方表现在母亲那心细如发的洞察力,那奇妙的心灵相通。当克里斯蒂爱上为他作治疗的女医生时,楼下的母亲敏感地捕捉到他言谈中的热情,可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她不为儿子高兴,反而对迟钝的丈夫说,那声音中有些东西困扰她,里面有太多的希望。她不希望儿子恋爱,因为那必然使他受到“身体残障和心灵的双重伤害”;可她又希望儿子拥有常人的幸福,所以她只能沉默,在沉默中忐忑不安地注视着儿子,为他祈祷。

兄弟之间、姐弟之间的爱和支持,在电影里也都那么朴素感人。还有父亲,这个粗鲁的工人也许没有足够的耐心,但并不缺少爱,他有自己的方式。他辛勤劳作撑起这个大家,克里斯蒂会写字了,他扛起儿子去酒吧里向人们自豪地宣告,这是“我们布朗家的人”。父亲死了,电影里有一个全家人砸酒吧的片段,那是痛苦的发泄,是为了父亲的尊严,为了布朗家的人为之骄傲的荣誉。我以为,正是这样的力量支撑着克里斯蒂一步步成为了一个在常人看来了不起的天才。

另外打动我的一点就是克里斯蒂的爱情,它让我看见了一个普普通通的灵魂为爱所受的煎熬,而不是所谓天才的爱情历险。

那个小孩子过家家般的游戏,那个青春气息涌动的夜晚,克里斯蒂一动不动地看着姐姐和恋人在路灯下长吻,黑暗中,他的脸被剧烈的渴望和压抑扭曲、变形,眼里深沉的忧伤直刺我心,那会让每一个人动容、不忍。刘易斯有怎样一双眼睛啊,连无边的夜色都在为他啜泣。当沉浸在爱情中的克里斯蒂向女医生求婚时,他的爱被严酷的现实撞得粉身碎骨,他再也无力控制自己:“我一生中有的只是柏拉图式的恋爱,去他妈的柏拉图!那不是百分之百承诺的爱!”爱和知识对一个身体失去爱的能力的人,究竟是幸还是不幸?以前我从没有怀疑过,可现在我感到了它们的残酷。

好在影片结尾克里斯蒂找到了归宿,一个能和她终身厮守的女人。他让妈妈给他一朵红玫瑰,他用左脚举着,对着他的爱人,脸上是狡猾而得意的笑,他知道,放弃了和别人的约会,从门外进来的这个女人的心已经属于他了。

导演吉姆·谢里登我了解不多,所看过的他的两三部作品虽然都是纪实性的,有意图明确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但其中任何宏大的叙事都不掩盖人物的情感。我感觉得出他拍这部电影的初衷肯定不是为了表现一个天才的非凡故事和不俗业绩,而是和我一样,被推动克里斯蒂成为一个优秀画家的母爱和亲情所打动了,对他向往拥有正常人的爱情生活的渴望和挣扎打动了。而这种爱可能同样就存在于你我的生活和心灵中。

这让我想起另外一部传记片,前不久刚刚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美丽心灵》。我并不认为《美丽心灵》拍得不好,它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电影,数学家纳什大半生和自己的幻觉孤军奋战,他的巨大勇气同样让人尊敬和感动,那不仅是美国人正需要的,也是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必不可少的。但很奇怪,这部同样讲感情和勇气的电影我总觉得离我很遥远,并不像克里斯蒂这样能深深地进入我心里。后来我想,这可能是导演或者剧作的问题。

《美丽心灵》的导演朗·霍华德的其他影片我以前没看过,我知道他是一位好莱坞的主流导演,从这部电影也可以看得出来,摄影中规中矩,色彩饱满,非常懂得用镜头来营造气氛——无论是浪漫的爱情还是紧张的心理幻像,在他的控制下,影片具备了好莱坞影片最成功的商业元素,感人的精神力量,温暖的亲情,浪漫爱情的气息,最突出的是不俗的结构造成了悬疑惊悚片的节奏和刺激。电影的重心明显地在前半部分、在纳什的幻觉世界,谜底揭晓后,他的勇气只是在此映衬下才显出巨大的力量,而为什么会如此,这又对一个正常人的生活造成了多大的影响,电影的表现则过于戏剧化了。用悬疑片的方式来表现纳什的幻觉世界,倒是很抓观众的心,但也造成了间离的效果,娱乐要素和怪异的枝节在观众与主人公之间垒起了一道墙,我们被感官刺激和紧张的剧情吸引着,当节奏终趋平缓,刺激消失时,纳什一个人的战争也已接近尾声,我们似乎在看一个非凡的天才的独幕剧,戏中没有我们的份,我们怀着敬意和欣慰站起来,鼓掌,然后走出影院,和平凡的生活混为一体。

在技术和商业上,朗·霍华德无疑是成功的,我却认为,这样的方式并不适于传记片。看一场电影,是为了看见另一种生活,或者,仅仅是场娱乐。但对传记片,人们显然期待更多,想从中看到一个人的成功或者失败,欢乐或者痛苦,奋斗或者荣耀,其目的是想和自己的人生有所参照,对自己有所助益,那么真实感就是非常重要的。《美丽心灵》没有把重点放在纳什与普通人的结合点上,而是着力渲染他的幻觉世界来突显他非凡的人格力量,在我看来,的确如乔纳森所说,那是个神话,甚至是一个有明显的娱乐片元素的神话,观众的注意力被分散了,纳什对我们的影响并不大。其实,拍片的动机可能就是为了造这样一个神,所以据说纳什本人生活中诸多真实的缺点和细节原本就没有写进剧本。可是,正因为生活的枯燥、人性的复杂,我们才会感到可信,才会从电影人物哪怕一丁点儿的闪光中看见有价值的东西,更深地走入我们的生活和内心。这种闪光,我在为不能爱而痛苦、为拥有爱而得意,在挣扎于软弱、放弃和羞愧、振作之间的克里蒂身上看到了。

一个导演从什么角度,或者说选择什么样的立场拍摄传记片,是仰视地造神,给其头上添加光环,把天才置于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神龛,还是平视地接近和深入,尝试让人们理解他的生活,贴近他的内心,从而让我们的心灵也获得一种巨大的支持,思想也经历一场伟大的探险,这固然是导演的自由,观看者也有选择的自由,但对我来说,这两种传记影片的境界是高下立现的。

 5 ) 并非想像中出色

影片的主题立意都是很好的,关注弱势群体,讲述一个身残志坚的故事,理应很赚眼泪的,依稀记得当初看《雨人》时的感动,那真是难忘的观影经历。但这个片子实在有些令我失望了。

我手里的DVD介绍上写着残疾小孩布朗“天生残障,饱受世情折磨,生活在绝望的边缘。幸好伟大的母爱挽救了他……”,但电影中明明大部分人都很好阿,他排行第十,上面众多兄弟姐妹都爱护他帮助他,连高医生让他进院治疗都是免费的,母爱固然伟大,但父爱也没见多差阿,虽然他父亲爱喝酒也没有多大的事业,但是在布朗第一次用左脚写出“MOTHER”时父亲自豪地把他抗在肩膀上去酒吧炫耀,实在是很感人的一幕,于是乎,我就更不明白为啥布朗长大后表现出对父亲的严重反叛情绪。这种迷惑一直贯穿我的整个观影经历,电影对于人性的挖掘,对于主角内心的微妙变化的描绘显然太含糊了。

于是,我就不去追究电影对布朗学画经历的轻描淡写,和取得成绩的轻而易举了。按理说,一个残疾人的成功障碍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身体的不便,二是内心的缺失,但布朗明显都很容易地克服的很好,至少,从电影画面中看来,是这样的。于是,我就实在想不通了,电影除了充分而成功地表现出布朗是个残疾人,还表现出了什么??也许,一部表现残疾人的电影是可以超出常人的常规思维,但我真的没有发现这电影有高于同类影片之处。

还有,表现的布朗的几次追女生的经历让我觉得有点不舒服,除了对高医生的感情是真正让我理解的之外,其他两次,尤其是最后成就了婚姻的那次,完全可以看做是性压抑状态下的过度渴望,十分不美好。

影片最大的亮点是丹尼尔·戴·刘易斯的表演,也许正是他的表演让这部在我看来比较平庸的影片昂首迈入经典的行列吧,要不是看过《看得见风景的窗子》和《因父之名》等电影,我都几乎认为他就是小脑麻痹症患者了。

 6 ) 一只脚的表达

看主演丹尼尔戴刘易斯的脸,你会觉得他就是个演戏的。苍白的脸,瘦长的脸型,轮廓笔挺的鼻子,长长的卷发,忧郁浪漫的眼神。那是一张看起来有点病态,却似乎有很多故事的脸。如果喜欢他,就去看电影《我的左脚》。他能把一个脑麻痹患者演到让你爱上他,而忘记他那个瘫痪如泥的身体。 这是一部讲述残障人士的励志片。按理说,本来我不喜欢看励志片,因为我不喜欢被教化被讲道理。我也不喜欢看有关讲述残障人士的电影,因为,可能,人本能地不希望看到某些令人不舒服的残缺吧。但是这部片子与众不同。它残缺得有激情。它的激情,能让人感觉到残缺的美和力量。 想想看,一个除了左脚和眼珠子会动,其他什么都动不了的家伙,他能用什么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呢,假如确定他的脑子里的确还有思想的话?为了让周边的人知道他有思维有思想,甚至需要爱情,而不是一堆行尸走肉,男主角恐怕要用尽毕生来“表达”自己,获取人们的认同。电影《我的左脚》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这种淋漓尽致的表达,一个脑麻痹患者的身心表达。

  片子开头,是一个大特写的脚,有点秀气,但是还能看出来,那是一个男人的脚。这个脚用脚趾夹出一张唱片,移到唱片机旁。之后,怎么将黑胶唱片中央的小小的圆心孔插入唱片机呢?那只脚稍稍显得有点吃力,但很快就对准了位置,顺利地很娴熟地将唱片插入播放机。与此同时的画外音,是听起来有点费力的,粗气的,男人的呼吸声。一会儿,呼吸释然,那只脚顺利地播放起了空灵悠扬的歌剧式的歌声。 这就是电影的开头。《我的左脚》的开头。我想这个场景的表达很意味深长。主题,主角,基调,都在一个场景中定位了。这就是这个电影的独特语言—— 一只脚的表达。

  之后也有几个场景的表达令人印象深刻。 瘫痪男孩克里斯汀出生以来,一直被父亲看作一团肉泥,遗弃在角落。事实上,在角落里生存的克里斯汀尽管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但是脑子确是清醒正常的,他像正常发育成长的孩子一样,有自己的思维,智商甚至高于同龄的孩子。但是由于他无法正常说话,不能表达,使得周边,除了母亲之外的人,甚至最至亲的父亲都无法理解他,鄙视他。有一次姐姐问父亲一道数学题:“四分之一的四分之一是多少呢?”父亲支支吾吾,答不出来,大骂这道题很无聊。而躲在角落的克里斯汀却懂这道题的答案,他想说,但是说不出来,于是本能地用脚趾夹住粉笔,在地上画着,他满头大汗地想写1/16,但是他费尽气力也写不好,因为那毕竟是他第一次用脚写东西。遗憾的是家里人最终也没有看出来孩子要写什么,以为他乱涂鸦,而放弃了理解孩子独特语言的机会。而克里斯汀第一次的表达并没有成功。 不久之后,克里斯汀大喊大叫,他想要说些什么,但没有人理会。于是克里斯汀用粉笔在地上歪歪扭扭地画着,摸爬滚打找写字的角度,用尽全身的力气,大汗淋漓,气喘喘吁吁地写下了一连串字母。这是一个单词。这个单词让母亲泪流满面,让父亲神气地骄傲地扛起他走向酒吧,向所有在场的人宣布:他是我们布朗家的骄傲的儿子。而克里斯汀写下的那个单词是什么呢?是MOTHER。这个世界上,只有母亲给他的爱,使他才真正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和存在的价值。以至于他第一次成功表达的时候,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感激,写下的字是:母亲。 以上两段场景是凸显感动的表达。实际上,最令人心疼的表达在后面。成年后的克里斯汀爱上了帮助他纠正说话的女医生。正当他爱得如痴如醉,鼓起勇气向女医生说“我爱你”之后,得到的回答却是女医生说,“我要和彼得结婚了。”克里斯汀突然脸长得满脸通红,青筋暴涨,极其吃力地,用一种很难听的,令人害怕的,断断续续的,语焉不详的,非常奇怪的语调,花了很长时间,憋出了一句话:“恭——喜——-你——们,彼得和艾琳。”那是一种怎样的表达,像是一只孤独野鹤在仓野中的凄厉的绝望的孤独的嚎叫。导演用这样一个细节来表达绝望,非常独特。

 是的,残疾人也需要爱情。他们对于爱情的渴望其实一点都不逊色,甚至比正常人更强烈和灼热。尤其是电影中的克里斯汀,他对爱情的追求可以说有些霸道和偏执,甚至有时候还能给人以某种不舒服的压迫感 。但正是他的这种追求攻势,他的这种顽强和任性,折服了一个倔强而有个性的女人的心。他就这样用他的表达获取了尊严和爱情。 谁还能记得起,他是个脑麻痹患者呢?

 短评

很久之前就听说过多片子 ddl真的是像水一样的演员,每一个角色都看不出是同一个人。/要演绎一个身体残疾的人说难很难说不难也不难,day的尺度掌握的真是刚刚好 ,不多不少。 /想到了去年争取了很久的那个痉挛患者的角色,挺可惜

8分钟前
  • 帅的让人生气
  • 力荐

这种题材很难不与励志沾边,不过这部里导演将励志的内容最小化,很多的在刻画男主角的才华和各种真情实感。当然了,我一向不喜欢演残疾人的电影,男神也不例外,不过妈妈是真的好。

12分钟前
  • 盲忙
  • 还行

所谓的“励志”和“神表演”更像是噱头,就连那点浅尝辄止的爱尔兰元素都像是文化景观连环画。Brenda Fricker的表演代表了此片的最大意义,那种母性的质朴,包容,坚忍的生命力,不仅仅是凯尔特劳工阶层的,更是一种贯穿人类发展的孕育力。

17分钟前
  • WillGoWild
  • 还行

丹尼尔戴刘易斯的戏份应该再多一点

20分钟前
  • 七颗子弹
  • 力荐

此时基提已经爱上了艾莲。某日艾莲将基提的画推荐到了朋友的画廊展出。结束后基提向艾莲表达爱意,却被她拒绝......

21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励志,人生是否有意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25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推荐

1996年《破浪》→ 2017年《一呼一吸》→ 2018年《真爱百分百》→ 2012年《坐着轮椅飞上天空》→ 1989年《我的左脚》→ 2020年《瘫痪人生》:因《破浪》而起观看了几部主角不幸瘫痪的电影,然后想起这部知晓多年的《我的左脚》(丹尼尔·戴-刘易斯凭借本片第一次获得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于是终于观影了。—— 今日观看的六部影片中个人整体观感最佳的一部作品就是这部《我的左脚》(看得我泪腺触动好几次)。

26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若非老刘追求“将任何角色都变成本色”的精分派演技,就脚本来说对男主角的刻画流于表面,甚至不如其父母来得鲜活生动。不过原自传也是刻意回避一些不那么美好的真相,去打造一个“只要坚定面对就能战胜噩困”的励志传奇。看到残障人士勇敢追爱与接受爱的故事,就发现自己心有残缺……

31分钟前
  • 小斑
  • 推荐

刘易斯的演技可谓是出神入化,整部传记片也是中规中矩,这类方法拍纪录片很讨奥斯卡的喜欢,主人公往往身残志坚,朋友和家庭的温暖和互相帮助,可惜的是导演没有更进一步的发挥,使得影片本身显得平庸。

34分钟前
  • 推荐

当因身体局限不能得到爱时,那种绝望却是心的绝望。被禁锢在残躯中的灿烂灵魂。DDL为这片子牺牲很大。

39分钟前
  • ζωήιδ
  • 推荐

Daniel Day-Lewis首封奧斯卡影帝之作,有種類似《Frida》的感覺,即表演水準高於影片質量,同時又有種《Le scaphandre et le papillon》的感覺,即在主角被禁錮的身體之中那顆渴望自由的心閃閃發光。觀影之初我質疑Daniel Day-Lewis的表演太過火,但是我後來理解了其中的全心投入。

43分钟前
  • 一條魚佔滿了河
  • 推荐

Thus conscience does make cowards of us all; And thus the native hue of resolution Is sicklied o'er with the pale cast of thought, And enterprises of great pith and moment With this regard their currents turn awry, And lose the name of action

46分钟前
  • 匹咔咘
  • 推荐

1. Eddie在饰演霍金之前,一定看过此片吧?!英国男演员最受瞩目的一大堆,长相上就没有重样的,也没有统一的一个帅的标准,都帅出了自己的风格。而知道他们对演艺事业的全情投入和他们各自的学霸背景后,你就更知道一副好皮囊真的没什么,还要脑子里面有东西才行。2. 不爱上片中男主角也很难吧!

47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相比励志,我认为这片更多的是真实。DDL真是出神入化,这片子是在布拉格之恋之后一年啊,对比一下真是更加惊呆

52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看到难受,不得不拿这部电影去和Frida比较,同样是残疾人,同样知难而上,同样作画,但两片的摄影根本不可同日而语,两人的画技也不可同日而语

57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布朗聪慧,但在不健全的社交环境下粗鲁,看似缺乏教养,但是细想后一切都那么合情合理,DDL演绎地很完美。

58分钟前
  • 麻叨
  • 力荐

演员太给力了,演出的效果很好,他的人生就是这么让人感到疼痛,一个丰富的灵魂被困在一个沉重的枷锁里面,只有强韧的意志才让自己的生命精彩起来,大喜剧结局的故事,但是里面的辛酸却不仅仅是电影里看到的,向Christy Brown及帮助他的人尤其是他妈妈致敬。

1小时前
  • 碧落亦然
  • 推荐

吉姆·谢里丹处女作,一位身残志坚天才艺术家的传记片。1.丹尼尔·戴-刘易斯凭借人戏合一的精湛表演首次加冕奥斯卡影帝,小演员休·奥康纳对身患脑性瘫痪的少年布朗的演绎也毫不逊色。2.借由中年布朗等候出席活动时护工翻阅他的自传来回溯叙事,穿插其艰难成长历程,运镜与配乐相当冷静克制,但布朗以左脚完成的一系列或平常或非凡的动作(拯救母命、成功射门、书写作画、尝试割腕、砌砖盖房、击倒对手、献花邀约)的感染力有增无减。3.影片凸显了原生家庭对残障者成长发展的决定性作用,虔信温柔又永不放弃的母亲、虽酗酒粗暴而不无爱心良善的父亲和尊重友爱的兄弟姐妹都刻画得饱满鲜活。4.两个精彩镜头:片头展现布朗以左脚艰缓放唱片的移动特写长镜,呈露出围观食客诧异尴尬目光的来回横摇长镜。5.“我常畅泳于你美丽眼眸的蓝色池水中。”(8.5/10)

1小时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DDL演技太过霸道奉献出前无古人的强悍表演。用身体行走,用左脚探索人生。左脚翻书左脚拿画笔左脚按打字机按键。真性情,大才华。不管年少时候还是成熟年华,丢弃的永远是被自己所超越的,在手中的永远是值得追求的。不碌碌无为的话说听起来俗套却是铮铮铁言万年不变。

1小时前
  • 马西吼吼吼
  • 推荐

迟来的希望 令人伤心 朴实 真挚 感人看的我想哭了 我们正常人很难体会命运对残疾人的不公啊

1小时前
  • 阿达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