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第8300天。晴。
我终于出门了。
原因是六个小时前我的朋友老杨(程序媛)给我推荐了一部电影《不求上进的玉子》,对我说,“这简直就是你。”
看完以后。我对老杨说,“这简直就是我。”
电影讲的是一个刚毕业的女大学生玉子,没有找工作,整天宅在家里看漫画、打游戏、靠手机打发时间颓废啃老的故事。
约等于现在的我。
因为一些事情,我拒绝长大。我不想上学,不想实习,不想工作,在长达半年的毕业旅行后,无缝衔接开启了不求上进的废宅生活。
我就和玉子一样,每天都窝在房间里写写画画,刷电影,玩手机,看漫画,发呆,偶尔做些家务,无聊但安逸。 当然,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我有时也会突然怀疑自己,丧到极致。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不求上进的我是很幸福的,我有大把大把的时间浪费。
我的父亲似乎也和玉子的父亲一样,虽然不理解我的想法,但也并不要求我和同龄人一样背负成长的压力,也不强迫我走出温室,不管是我想出去旅游也好,想一直呆在家里也好,也依旧无条件的给我提供资金,让我做自己就好。
“现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任何人存在世上都是在饰演别人,我在变成别人的时候是最自然的,请为这样的我,起一个新的名字。” 我挺喜欢这台词的。
我的朋友老杨们都在成长的道路上扮演着优秀的人努力前进, 没人像我一样,过得这么清闲。玉子就像所有“不求上进”表现的集合体。
所以在看着电影里颓废的玉子,我莫名有一种从老杨们的视角看着自己的奇怪感受。说实话,这种感觉很不好。所以我给自己找了一个“我好歹不像玉子那样邋遢颓废一脸生无可恋我是个有梦想有活力的废宅”这样的理由安慰自己。
直到电影结束,这个理由都没有说服我自己。
......
半个小时后,我开始“大张旗鼓”地打扫卫生,其实也并没有多脏,我只是较劲似的楼上楼下来回跑着。我甚至终于想起了给阳台上那几盆自生自灭的绿萝浇浇水。
今天阳光很好,从三楼阳台上往下望的时候,我注意到院子里的樱桃花比上次开的更满了,旁边的海棠也红的夺目,没看错的话,那棵原以为被虫子蛀坏的红枫竟然长了芽,另一侧的月季因为没人修剪长得越发野了,还有那棵被爸爸移栽到角落盆栽金桔也比去年更高了些......
我突然就想出门了。
我想出门买条金鱼,填补一下空了很久的小鱼缸。
我想去动车站附近的面包店买泡芙。
我想给很久很久没一起吃饭的父母打电话约他们两个小时后一起去离家6公里远的烤肉店解决晚饭。
我还想吃完饭“杀”到老杨(沉迷游戏的高中老师)家,“逼迫”她放下手中的游戏陪我逛会儿商场看看上新的春装。
真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一天,和家长吃饭聊天,和朋友逛街散步,我一样做的很好。
......
送老杨回家后,我开车绕到了动车站。
北京时间21:00的动车站。有大声喧哗的社会青年,有衣着考究的都市丽人,有手挽手的甜蜜情侣,有满头白发的沧桑夫妇,有一脸疲惫往家赶的社畜,有急匆匆送外卖的小哥......有人笑有人哭......确实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一天。
......
我意识:我之所以可以活这随心所欲,是因为有人在背后替我负重前行。
父母也好,老杨们也好,并没有人好奇我总是待在远离市中心的房子里不出门的原因,也没人会来干涉我的生活,更没有人会刻意打乱我的脚步。好像大家都在等待我自己的成长。
人的一辈子太漫长了,所以偶尔可以肆无忌惮地去浪费时间,阶段性的“不求上进”并没那么糟糕,也不是所谓的自甘堕落。人生呢,有时是进取,有时是等待,有时难免也要混混日子…
偶尔的几个瞬间的迷茫,会被叫做成长。
“啊,吃完这个泡芙就出发吧。”我对自己说。
没有强情节,用四季流转、一餐一饭调节着影片的节奏。《不求上进的玉子》被归类为日本治愈系电影,但这治愈不是源于那些相互温暖、救赎的桥段,而是源自于作者的“看见”。从布景到表演,影片无不精妙地再现了日本“家里蹲”的生活状态,没有说教,没有热血和励志,去看见并试图理解这样一个长期遭受忽视的群体,这本身便是一种治愈了。仿佛一只温暖大手,在你的肩头轻拍了两下,除此之外,再无多余言行。
很长一段时间,我也曾是玉子。行动迟缓,大脑僵化,害怕出门,回避谈论一切和未来有关的话题,那些热情的、活泼的、积极的事物都可能刺痛我,愈发反衬我的失败。我终日沉溺在虚拟的世界中,让电子游戏和漫画吞食我的时间。尽管知道这不是长久之计,但双脚仿佛被水草缠住,一次又一次跌落进深潭。
前田敦子的表演像一面镜子,将“蹲族”的神貌纤毫毕现。脸色蜡黄,无精打采,哪怕在打游戏、看漫画时,眼中都毫无享受之意,只剩下麻木与空洞。老街坊夸奖她变漂亮了,她眼神躲闪,手足无措,一边假笑着回应,一边迅速退回了自己的房间。
对于玉子这样的人来说,社交、外出都是对生命巨大的消耗,仿佛一节电量不足的电池,无法驱动沉重的躯体。人类是虚伪的,世界是凶险的,生活是无意义的,只有缩在几平米的卧室里,才能感到舒适与安全。
玉子是如何变成家里蹲的,电影并没有交代。但是影片前半段,每天晚饭时,玉子都会对电视里播报的新闻感叹:“日本没救了。”日本经济度过了高歌猛进的发展期,老龄化严重,就业率下滑,社会丧失活力,年轻人没了希望。玉子正是这代日本年轻人的缩影。父亲诘问她:“你什么时候去找工作?”玉子气急败坏反驳:“我肯定会去工作的,只不过不是现在。”愁云惨淡的社会大环境,加上自身对危机和挫折的承受力不足,玉子们往往需要比常人更漫长的修复期,他们中多数人起初只是想躲在家里“休息一下”,却再也没能走出来。《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中也塑造了类似的形象,黑木华扮演的朱里无法应对复杂的职场人际关系,被同事排挤辞职,之后再也没能鼓起勇气重归职场,赖在前男友的公寓里,转眼就是四年。最后还是在女主角的帮助下走出房门,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实际上,绝大多数家里蹲都无比厌恶自己。“不求上进”的表象下,是汹涌的挣扎,只不过那些自救行动在健康人的眼中是如此微不足道。当他们的挣扎被轻视甚至嘲讽为“就这”时, 他们往往更加一蹶不振,陷入自救——失败——进一步自我封闭的恶性循环。
玉子的第一次改变是在冬天。照相馆家的小男孩谈了恋爱,小女友贴心地为他整理好围巾。玉子望见这场景,罕见地露出真诚笑容。于是转身回家,收拾房子,换上新挂历,借由这小小的仪式将生活重新启动。日本没救了,任何宏大叙事都无法拯救我们,但人间烟火与赤诚的爱意给人希望,让我们感受到心灵被再次浇灌,生命得以重新流淌。
之后,玉子剪了短发,拍了艺术写真,给娱乐公司投去简历,并悄悄去寺庙祈愿。在无数个颓废又社恐的日子里,她未曾没有心怀梦想,想象自己变成了阳光元气的美少女,加入女子偶像团体,站在聚光灯下接受粉丝的爱慕与赞美。但长期自我封闭的生活,早已将自信消磨殆尽。她只敢卑微地将这个愿望小心收藏,并叮嘱照相馆的人一定要严守秘密。她希望自己是不被期待的,因为不被期待,就不会让人失望。她已经无法承受身边人失望的目光。
整部影片其实是玉子和父亲两条线索同时推进的。玉子悄然发生变化时,父亲也在慢慢地学习接纳女儿。起初他会抱怨玉子怎么还不去工作,后来便不再谈及找工作的事了。玉子开口要钱买正装,他不问缘由,表示支持。再后来,他可以坦然地对玉子说出:“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玉子保持玉子的个性就好了。”
父亲将女儿的细微变化尽收眼底。玉子对父亲的转变也心知肚明。和父亲的女友见面时,她一口气将这些转变以抱怨的口吻讲了出来。与其说是抱怨,不如说是感激夹杂着困惑吧。她深知自己的主观力量已不足以让自己脱离泥淖,她需要一个强大的外力推她一把,而这个外力只能来自于包容了自己太久的父亲。因此,当父亲要求她夏天过后就搬出去时,她并未像往常那样乱发脾气。她先是错愕,随后平静地接受了一切。
春夏秋冬又一春。娱乐公司并没有回应玉子的应聘,剪短的头发又变回了原来的长度。玉子看上去似乎又缩回了原来的壳子里。只有她和父亲知道,是时候了,尽管还是迷茫,还是害怕,但她隐约感知到,那些情绪都会消失的,像冬雪、落叶和春雨那样,自然地消失。
和现实相比,影视作品终归是轻盈了。玉子也好,朱里也好,都何其幸运,有人在她们下坠时托住并拉起她们。据日本官方保守估计,全日本有100万家里蹲,他们中许多人曾遭受过精神创伤,患有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动作迟缓,丧失活力,厌食或暴食,甚至有轻生倾向。他们大多数不被家人理解,并饱受社会歧视。中国的情况并不会好太多,豆瓣“家里蹲自救同盟”小组已有5万组员,实际数量只会远大于此。因为劳动力充足,中国官方并无动力激励这群人走出家门,学者也没有兴趣对此现象展开研究,这个群体几乎成了透明人。
促使我们蛰居在壳子里的,是漫无边际的虚无感。虚无靠什么化解?电影无法给出答案,成百上千万个家里蹲也寻找不到答案。或许虚无才是生命最终的归处,我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而活,我们唯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以肉身与世界交互,去捕捉那些琐细的美感与善意,不抗拒那些苦的、痛的、喜悦的、哀伤的事物在我们的神经上跳舞。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抵抗。
电影通过讲述一个非常无聊的叫做玉子的女人的故事来告诉我们这个电影是有多么的无聊!最后还硬生生牵扯了一下小津...
《晚春》爱豆版!
女主角跟我唯一的不同点就是我有一台电脑。
软趴趴的那种可爱。特别像之前闲置的那八个月。懒癌,不求上进,胡思乱想,躁郁,神经,宅,没朋友。荒废了后半场的夏天,没劲的早已过期的自己。但还是喜欢那时的。因为只有自己,而且不怎么需要努力…
萌萌哒 心疼那句“我跟她生活简直一样就是比她胖比她丑” tag:青春
“70%的镜头都在吃东西,因为在那样一个整个人生都停滞的状态下,只有吃东西带来的饱腹感会让人真的开心”所以我最近胖了!!“终日吃和躺,开空调裹被子,无所事事看电视…… 最后的“自然消失“也很有意思。最暖心的地方就是不仅玉子在等待这个时机,她的父亲也耐心的等待着这个时机。
必须是属于夏天的电影,懒散+颓废+无聊,各种莫名其妙但戳中痒处的笑点。阿酱你一个月电影真没白看,新一代女汉子代言人,走路时还敢再外八一点儿么?逗比的玉子,以及比玉子更逗比的弹幕,某意游!!!
家里蹲是多多少少和过分宽容的家庭有关系。话说前两天日本消费税是长了啊。(前田是要再去一次AKB么笑尿~
玉子既不惊艳,也不难看;既不讨人厌,也不讨人喜欢;既不能干,也不无能。电影本身也是这个感觉。
继续山下敦弘的无聊人生,却又带着些亲情。总感觉在呼应小津
這什麼玩意,這也配叫家裡蹲?中二不是loser,不要拿小清新來冒充頹廢啦 with Anana
前田敦,家里蹲。啃老族,嗜睡猪。不喜言,软绵绵。
日本人好像特别擅长拍这种“好像没说什么又好像说了什么”的片
在一个闲散的下午用一个闲散的态度看完了闲散的自己一年都在干嘛。
专注屌丝三十年的山下敦弘最棒了。
有点小意思,但拒绝跟风,我一定是太不求上进了~~~~
平平淡淡的生活。在NHK的纪录片《年轻人的求职青春》后看这个片挺有点微妙的感觉。PS:整个电影77分钟,和吃有关的段落目测超过40分钟……
岳父大人请放心我会养她的!
山下敦弘擅长拍“无”胜过“有”:人生“无可奈何”,角色“无名小卒”,命运“无所适从“,改变”无济于事“,挫败”无处不在“,成功”无人问津“,状态“无精打采”,情绪“无所顾忌”,灰暗”无孔不入”。可“无可置疑”,他怎么拍都是一副“无为而治”的高手模样。
如果要在剧作上找一个参照物,我想应该是《深夜食堂》。一个女孩的秋冬春夏,就像并列的四个短片,它摒弃了传统故事片的三幕式结构,故事里也没有清晰的起承转合,它只是以一日三餐和玉子的虚度光阴来记录女孩这迷茫的一年,手法朴实,大象无形,也许这才是最普通人的青春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