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想起这个片子纯粹是偶然。在一个初夏潮湿的夜晚,气温不太高,又因为六月特有的闷热,空气中的氧气被吞噬殆尽,像极了电影刚开头内部分崩离析,面临解散的乐队开启最后的巡演时的氛围。互相厌恶,又带有不舍及迷茫。尽管每个人都缄默不言,躁动的情愫就充斥在空气中。知道很快就要说出那句「さよなら」,但不知何时说出,更不知该怎么说出的每个人,在模糊中开始最后的旅程。
故事用头发的长度来界分时间线的方法,尽管不算高明,但却能在无数个相似的镜头里告诉我们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两个女孩的关系在不同的时期起起落落,Reo的头发长度越短,代表两人之间的对抗越强。表面上看Haru不曾改变,一头干净的短发贯穿影片。实际上Reo的每一次改变也映衬着Haru的改变,是对Reo的感情越来越深,但却也越来越克制,把自己放得越来越低,甚至于把自己锁在这份爱之外。
(一)“今天是我第一次找Reo搭话的日子”
最开始见到她,还是长发的样子。
Reo的叛逆,轻佻对于从来寡言,隐忍的Haru来说是多么特别的存在。
也许就是影片后来所述的看到那双Reo那双好像会唱歌的眼睛后,那么小心翼翼的Haru也愿意跨出那一步。
爱是想要触碰又缩回手。Haru光是问出一句就要花光所有勇气,哪里还受得了Reo长久的沉默。她早已习惯了受伤,索性说出一句“当我没说”来保护自己。幸好,幸好命运没有让她们错过。
Haru以爱为前提收留了Reo。她一开始就是爱她的,但她是逐渐爱上她的。Reo像是一个无家可回的小孩忽然找到了依靠,Haru像是一条终日漂泊的船终于找到了港湾。Haru的爱像大海一样,深邃包容,Reo的爱像海上的星光,点亮了Haru。她为了她的嗓音而写歌,她为了她写的歌而唱歌。
「 Haruleo」成立了,尽管她们的恋歌从一开始就写满离别。
那时她们还可以不顾他人目光地在暮色的街头弹唱,相视而笑。那时的默契与平衡,恐怕是Haru愿意倾尽一切去守护的东西。直到Reo浓烈的爱打破这种刚刚好。
她想要为了她奋不顾身,但她却希望她好好的。想要维持这样的关系,是因为想让你更幸福啊,而不是和我这种人在一起。初恋情人已经另嫁他人结婚生子,Haru被迫在他人前隐藏起真实的自己。她太害怕失去,对于Reo这种过于美好的人来说,虽然总是忍不住去触碰,但她最不希望消耗她,宁愿停留在目前这种刚好的梦境里,而不是让这段关系陷入猜忌,欺骗,分裂的更复杂的漩涡里。因为更近一步,就必然要经历这些。
(二)“组员之间禁止恋爱。”
Reo为了更加靠近Haru,剪了和Haru同样长度的短发。
两人关系的转折点,出现在乐器管理人志摩的加入。从两人变为三人,是Haru为了缓冲和Reo之间的关系而实施的权宜之计。尽管在开头就宣布“组员之间不许恋爱”,但就像车内禁烟和饮食的规定一样不起效用。这段关系,终究还是陷入了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之中。
志摩在最初见Haru时说的那句「好きだからですよ」,说的其实不是喜欢你的音乐,而是喜欢你。(电影《你的鸟儿会唱歌》里静雄对女主角说的一句“我很喜欢你的衬衫”大抵也是相同的意思。)
日语里由于习惯省略主语和宾语,常常会出现很暧昧的地方。
一个很有趣的细节,发生在志摩递火的时候。递火这个动作象征着志摩加入团队的决心,Haru对此表现得有些不知所措,而Reo则直接自己点火,这说明了她最开始对志摩这个新成员的抗拒。尽管她对Haru让志摩加入的用意有所察觉,但对此并不表示乐意接受。
这与影片后段7.19那场巡演后场的情节发生对比。志摩被Haru拒绝后,Reo跑来安慰他。这一次虽然Reo主动,但志摩犹豫了一下并没有接受。志摩虽明白Reo对他的心意,但是她已经决心克制自己不再回应。随着时间流逝,三人在感情角逐里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
Haru和Reo的关系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在发行专辑之后,Haru的通过词曲展露的才华,逐渐让Reo怀疑自己在乐队里的位置,怀疑自己是否只是Haru的陪衬。于是Reo开始放纵自己,和男人厮混,经常受到暴力对待。Haru的劝说反而让她觉得自己更加无地自容,显得逃避现实自暴自弃。
直到那一次志摩拼命救下自己,Reo情感的注脚发生转移,在Haru那里得不到想要的爱的Reo,就像一只漂泊无依的热气球遇到可靠的大地,将爱倾注到志摩身上,尽管她早已明白志摩爱的是Haru,而不是自己。
志摩的爱一直留给Haru。无论是最初加入乐队的动机,还是西装革履假装上班族跑到Haru的老家让Haru的家人安心。当他知道Haru同性初恋情人的存在之后,更下决心要守护她。把自己放得很低,甚至把自己单恋的苦痛埋在Haru隐藏性取向的苦痛下面。
(三)“当傻瓜有什么不好?
等到乐队要解散的时候,Reo的头发已经比Haru短了。
和以函馆为终点的巡回演唱一样,所有的情感都走到了该摊牌的时候。
————————————————————————————————————————————
她爱她
在一次巡演的结尾Haru讲述了流浪汉和红发女人的故事。
流浪汉代表的是Haru,无所无依,漂泊不定,因为爱而不得所以封闭内心,不再怀有希望地生活。直到有一天他挂起一百元按摩十分钟的牌子,这块牌子名叫音乐。谁会接受他的服务呢?谁会认可自己呢?
但有一个红发女人还是来了,她的名字叫Reo。Reo和别人不一样,她毫不在意别人的目光,不在意Haru是否和别人不一样,她接受了她。
从此只属于这两个人的世界筑成了,名字叫「Harureo」。
Haru说她最羡慕这个红发女人,最想成为她,正如她想成为Reo一样;但她同时也怨叹自己无法成为她,正如她永远无法成为Reo一样。
人总是会爱上自己想成为的人。在我看来,这就是Haru对Reo的最好的告白。
—————————————————————————————————————————————
她爱他
Reo对于志摩的爱更像是没有目的奋不顾身的爱,是明知没有结局,也要爱下去。Reo需要给Haru的爱和自我的否定一个出口,而这个出口就是志摩。Reo一直是个缺爱的孩子,对于爱她缺少选择,但她需要爱的实感,需要一顿饭一个拥抱,需要别人对她的注意。
—————————————————————————————————————————————
他爱她
在这场戏里,志摩吻Haru的时候,一直是跪着的。他在恳求Haru接受他的爱。Haru一直将对自己的爱分给了Reo,从「Harureo」的开始到结束,从来如此。他想用自身的爱去填补眼前这个女孩的爱的缺失,但Haru却视之为同情。其实Haru真的全都明白,只是他无法去回应志摩的感情,无法去切割自己的心。
在这场感情游戏里,所有人都注定是爱情傻瓜。但就如Reo说“当傻瓜有什么不好?”,在这场最后的巡演中,每个人都明了,彼此对彼此的感情。所有人都对自己说,不要再犯傻了,可是还是忍不住一次次去触碰,明知道得不到回应。
(四)最后的最后,我们的恋歌会一直唱下去。
我很喜欢故事的结局,虽说是最后的live,但不过是在函馆的一个稍大的场馆里说了告别。没有人山人海,甚至没有流泪,唱完了最后一首歌。
三个人装着毫不在乎的样子隐藏着心里的不舍,佯装离去,却没有想好未来。不管如何,先解决眼前的一顿饭吧。「Harureo」会不会重组虽然不得而知,但是这三个人间一定会重新建立起某种平衡,再走下去。
这像极了生活本来的样子,人与人之间相遇,联结,再到成为彼此生活的一部分。
立教新浪潮大师盐田明彦今年推出了自己的新作<再见,嘴唇>,在一系列的制约下,盐田明彦依然完成了一部不错的青春映画。我们有幸在今年的东京国际电影节上采访到这位电影大师。闲聊时他表示以后有机会的话,想把小松菜奈带到中国和大家一起看电影,做映后交流!以下是采访的详细内容!
活弁:关于决定拍摄《再见,嘴唇》的经纬,这是从《害虫》之后首次与根岸洋之制片人合作吧。
盐田:如果只算影院上映的电影的话是的。电视上作过《特工特区》,还有在网上播的《昼夜》。感觉最近和根岸合作还蛮多的。这次其实有些偶然,我会定期和根岸见面,一起做一些小作品。根岸遇到企划·制作人濑户麻里子,她说想制作一部让小松菜奈和门胁麦共同出演的电影,问有没有什么好的想法。然后他们叫上我一起参与,这是拍这部电影的开始吧。
活弁:您是如何想到设计组合解散的情节的呢?
盐田:刚刚您提到了《害虫》这部作品,《害虫》的音乐是由一个叫做NUMBER GIRL的乐队负责的。而NUMBERGIRL在《害虫》完成后准备上映时解散了。NUMBERGIRL是我非常喜欢的乐队,希望今后的电影也能找他们,心想这样以后就能随便去他们演唱会、看他们的现场演出了。结果突然就宣布解散了。他们是在宣布解散后,搞了一个全国10场的巡演。我想我脑海中还留存着那个时候的记忆吧,在去想如何构成整个故事的时候,冒出来的想法就是让女性民谣组合宣布解散之后搞巡演。我觉得去描绘这样十分疼痛的时间很有意思。在此基础上放入一个男性经纪人,构成三角关系。我想这样可以做出一部看起来应该有,却从未有过的电影。
(今年NUMBER GIRL复出了吧。)
是啊!真是不可思议的缘分,电影完成后,第一次试映的时候他们突然发布了复出的消息。打算复出的阶段,貌似正好就是我们在拍摄电影的这个期间。完全没有互相通过气却同步起来了,让我感到很惊讶。
活弁:本作是一部公路片,但又跟一般公路片不太一样,是那种淡淡地走过的感觉。对此您是如何考虑的呢?
盐田:公路片的风景……如果是在美国那种有宏大的自然风光的地方,应该能拍出很有趣的公路片。但如果很仔细的去拍风景,感觉就变成宣传旅游的电影、旅行的电影了。刚才讲的故事舞台设定也提到,这是一个决定解散的组合。解散前开车去搞的巡演,没有人对风景有兴趣。有了车内的这种大局已定的气氛,再加上时间单纯流逝的感觉,我觉得这样就够了。因为是考虑到这些去拍的,所以不会详细地体现走这条路会看到什么风景之类的。
活弁:结尾的部分也并不很像结局,没故意去催泪,但是很美。让人有种似乎又重新回到同一个组合的感觉。
盐田:确实有吧。我觉得看起来有点冷冷的、但却很舒服的结尾很好。
(有种每个人都回到最单纯的自己然后重新出发的感觉呢)
巡演的故事充满了整个电影的片长。虽然这里没有解决任何本质上的问题。但三个人各自的想法、对其他两人的态度都在一点点改变,最后让人感觉他们之间在未来还会发生些什么。
活弁:从剧本的结构上也看得处,三个人的距离感很微妙,演员们在表演时很下功夫吧。
盐田:三位演员我觉得都出色的完成了工作。可能在表演上最辛苦的是门胁吧。她的角色在有很复杂的内在,而且这种内在对外表现得很少,这个角色只是通过一些细微的动作和细微的表情来体现她的内在,我认为这是个很难演的角色。但她在表演中找到了非常好的平衡。与之对应的,剧中词曲创作也是哈鲁,我在她演唱的时候,更充分地去表现了她丰富的情感。她歌唱得很好,从这方面来说,平衡的也很好。
活弁:小松菜奈这次也表现出了不同的一面
盐田:小松菜奈很棒哦。
(发型也是那个时候变的吧)
对。我们第一次见面时正好是在她出演完《来了》之后。我对她的印象一直以来都是长发,来的时候突然看到非常短的短发,有被震撼到。跟自己印象中不一样,就想该怎么办。那时候真的想了很多,但最后觉得也许这样更好。那时候她的发型跟门胁的波波头很接近,我就想设计成气场比较接近的两个人来拍。那之后很快因为练习吉他的事情我们又见面了,她头发更短了。现在电影里出现的最短的那个状态就是。我当时有点急,心想短到这个份儿上要怎么办。于是想到,用头发的长短变化来体现时间的流逝。本来是长发的雷欧,因为喜欢哈鲁而理了相同的发型。那之后关系变差,就剪了更短,做出有自己风格的发型。我想这样对应着情感的变化,可以让头发长短也跟着改变。所以也跟小松讲,要按照这个感觉去塑造雷欧。这样反而可以说,因为小松剪短了头发,把角色塑造推向了更好的方向。
(她简短头发这也是一种缘分吧)
我也不清楚是不是她的演技。我搞不清她的想法,她应该只是想剪到最适合自己的长度吧。也许波波头剪完之后,觉得有些不上不下,虽然我觉得很适合她。
活弁:片中两个主人公总是吵架然后和好,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大会以那样的方式和好。而且一般的影片可能不会这样去拍,您是特别意识到她们之间微妙的关系才去这样拍得吗?
盐田:是特别意识到的。日本人在世界上也算是特别喜欢道歉的,日常生活中有点事就说“对不起”。吵架然后和好,最近的日本电影特别喜欢把和好的瞬间搞得非常感人。比起吵架的情节,更在意去拍和好的部分,这种戏码我不太喜欢。如果去看以前的美国电影,道歉的时候总是很轻描单写甚至无言地,有人会认为这样也很帅吧。我很希望能找回电影的这种帅气的地方,这种令人舒服的地方。所以非常有意识地去把和好的瞬间拍出轻描淡写的感觉。
活弁:片中的音乐和歌曲非常好,在制作这部分的时候有跟音乐人交流过吗?
盐田:一开始关于找谁去创作音乐,我跟音乐制片人、几位制作人一起商量过。我们希望找的,与其说是现在走在流行最前线的,不如说是希望找长期被大家所喜爱的那种音乐人。于是去考虑哪个音乐人可以做出让更广泛大众喜欢的旋律,最后定下了秦先生。秦基博并不是第一次创作电影主题歌,但不论是从声音的倾向性还是那让人震颤的优秀的歌词,秦都是我们最好的选择,所以就向他发出了邀请。他很快就给了回复,说要来做。我感觉到他应该是很喜欢这个题材,这也给了我安心的感觉。他是很好的一个人。我提出要求的地方,主要就是希望要有《再见,嘴唇》这首主题歌。从标题就能看出这是一首马上就要分别的歌曲,但又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分别,而是要与至今为止的自己做一个诀别。我告诉他,希望把这首歌创作成一首能让人有前进动力,表达自己获得重生的作品。我这样跟他要求过,也只是说了这些。
活弁:片中出现了很多吸烟的镜头呢。
盐田:吸烟的场景真的很多呢。在我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音乐人,大家几乎都是重度烟民。我在准备剧本、准备拍摄的时候也要去录音棚嘛,在那里大家都是大口大口吸烟。他们那种抽法甚至让我怀疑,现在的世界居然还有这样抽烟的人吗。负责演唱的主唱,我听说为了保护嗓子,不要吸烟比较好。结果现场看到都家常便饭般地在抽。大家都在吸烟。香烟在拍摄电影当中,是一种很重要的小道具。通过描绘吸烟,可以让各种场面更加丰富、让人际关系变得更有趣。那种烟雾缭绕的气氛……
(以前有很多这类的)
是吧。如今这种逐渐没法拍了,我就想既然如此趁现在赶紧拍下来。就把这当作最后一次,想着多拍一些抽烟的情节也好吧,于是就拍了。今后像这样有很多吸烟场面的电影估计也拍不了了吧。
(确实。各种限制越来越多)
活弁:听说公路片现在拍起来也越来越困难。
盐田:是的。这也是日本电影拍摄中一个难点。在马路上拍摄移动中的车辆现在变得更难了。只拍车当然没问题,但是要拍摄演员的表演,现在各种限制越来越严。演员开车时,去拍摄开车的样子,因为拍摄开车时的表演可能会造成交通事故,所以如今基本上不会去拍了。这一点外国基本也是这样,这时就用到牵引车,用来拖汽车的汽车。在牵引车上放很多摄像机和照明装置去拍,一般地都会这么拍。但这两年突然警察连这种也开始说是违反道路交通法,真的是没办法拍了。
(并不是有了新的法律?)
不是有新法律,而是对法律的解释发生了变化。只是如何适用法律的方法发生了变化,突然间警察们就开始说不可以……但是一些地区还是可以稍微拍一拍的。像东京大阪这样的大城市基本都没办法的,所以去小的城市拍。
盐田:盐田导演为各种媒体拍摄了不少作品,您如何看待当下的日本电影界呢?
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呢。如今的日本电影界要怎么评价呢?尤其是我,原本是用很低预算,制作在艺术院线放的、会报名电影界的这类影片的一个导演。有一天突然答应去拍主流影片,这部片子不知道该说幸运还是不幸,就火了。相当有人气,赚了三十多亿。之后变成两边都做,我个人可以说很好地兼顾了两方面,也做了一些作家特征强烈的影片。觉得在艺术院线上映的影片也可以试着加入一些娱乐性。究其原因,在电影史上,作家主义其实是商业电影的一个分野。本来那些仅去拍面向一般观众的、被认为是“低水平”的导演,比如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霍华德·霍克斯,提出其实他们才是最厉害的正是最初的作家主义。而后来发展成拍艺术电影的导演才厉害。如今分化成两边,一边是注重作家性的导演,另一边是拍摄娱乐片的导演。我在这方面可以说是把两边混在一起,我希望能融合它们。但最后好像又觉得其实没有做到。
分类说这部电影是同性、音乐,但依我所见其实它关于孤独,而被拯救。
很喜欢Haru讲的关于流浪汉的故事,镜头一换,两人相望,灿烂的笑着的那个女孩是她的救赎。reo,是她的词,是她的曲,她的一切灵感的来源。
“真好啊,那个女人比流浪汉更让我感动,我既有想成为这种人的憧憬,也有无法成为的悔恨。”
Haru 把自己置于大姐姐的地位,想考虑到所有,却只敢在生日那天发出邀请。
对她来说,那一天,作为最重要的日子被提起,不是因为生日,而是因为她们终于有了联系。Reo 依恋她,眷恋她,她答应了她会成为理解她的一份子,她去吻她,拒绝后剪短了头发,关系变差,再剪短。她愿意在一次又一次的殴打下承受,因为她没有办法放置她心中的感情。
Haru看似冷静,实际上这段感情里她先陷入,先投入,也先克制。她找来了志摩,试图维系她和Reo之间的平衡,但是她没想到,志摩却喜欢上了她。
“提前说好,组合里不准谈恋爱。” 但是啊,在音乐之路相遇而结伴的人们,怎么可能不是因为爱走到了一起?于是,在这场三角关系里,一切都变得混乱、分崩离析。
所以Haru才会期盼志摩和Reo能够一起组成乐队——志摩如果能在期待下爱上的是Reo ,那么她面对如今是不是也不会这么痛苦?
所以最后结局出人意料,没有刻意的崩溃散盘,居然达到了三人之间的平衡。也许是多年之间的默契让解散成为新的契机,三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进展。
こんな風になってみたいだとか “我也想成为那样的人啊” あんな風に愛されてみたいとか “我也想像他那样被爱呀”
那两个小粉丝被采访时哼唱的一段,真好啊,你们理解了歌曲的感情,你们互相支撑着。
“再见了,我的唇”,现在你就在我眼前 我又该向谁去告别呢? “再见了,我的唇”现在的我第一次感受到 那些所受过的痛楚,全都是因为爱呀... “再见了,我的唇”,然后再面向你 内心在喊着:“不想离开你” “再见了,我的唇”,那些快要说出来的话语 赶紧点支烟把它堵住吧
“感性地感受当下,这是一个乐队的故事,自然而然地就发生了” 观赏一部影片就像是走进角色的世界,找寻一种慰藉,过着另一种人生。上头的理性却把它扔进盘里备上刀叉。情感的表达可以非常非常地细弱,有的人不起波澜,但有的人却会因为与之相近的经历泣泪。每个人都在生活着,谱写自己的故事,或光明或阴霾、或拘谨或自由……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人生都在继续啊。
观影是在过着另一种生活。感性点儿,别木着;-)
“这是一部音乐片、公路片、三角恋、青春片…”看到这些简介,差点错过这部电影,一说到日本青春片嘛,大多都是一个调调:青春、疼痛、勇气、离别、成长这一类,一把年纪不太适合看这些了,但是这部并不只说这些~总之,不要被直男型简介带跑了啊!当然这部的音乐、景色确实也不错的。
小松菜奈长了一张特别盐的脸,真的挺适合角色,营业模式和自我模式切换自如,反差效果拔群。相比起来,门胁麦演起来压力就大很多,隐忍型的角色没有那么多明显的情绪起伏,只能用各种小细节表现出来。
片子是在巡回演出的过程中,穿插着回忆。Reo发型:她们相遇时是长发;两人出现分歧时是剪了和Haru一样的发型;最后的巡回演出时是短发,区分时间点简单粗暴效果显著。 这么简单的方法,可能看来太过偷懒,但我觉得,每种发型其实也象征了Reo心态的前后差别,虽然这个象征稍微有点儿刻板:分别象征着柔弱的、追随着Haru的、成长后的Reo。
这片子看到1小时26分之前我还一直以为就是普通的三角恋疼痛成长的青春电影……然后一下子前面所有别扭的点都变得清晰明了(在后面的剧透细说)结局也没按一直以来的日本电影的套路走……
我以为公路电影的套路会是:我们一起启程,历尽千帆却又回到原点,但是有些事情却永远回不去了……没想到竟然是:重新开始再次踏上征程~
========以下是概括全剧透,慎看========
Reo和Haru两人有个独立乐队叫HARUREO,她们发生分歧,决定在巡演后解散,于是和经纪人兼助理志摩踏上巡演的路程。 Reo在休息站跟着一个刚认识的男人离开了,说是演出前会回来。 2018年7月14日。公演第一天当晚。直到备场的最后关头,Reo才脸上带伤出现,给了Haru一个小礼物:一个小手链,并顺利完成了当晚的演出。(第一个奇怪的点,Reo随随便便就跑了跟人约P,然后最后关头打的一脸淤青回来还不忘给Haru带了纪念日礼物,这也太标准的赌气行为了)
Haru回忆起当天是和Reo相遇的纪念日。她们在打工的地方认识,Haru邀请Reo一起玩儿音乐,教她吉他,写歌和她一起唱。在相处中,Reo很依赖Haru,Haru对Reo产生了超越友情的感情。 两人一起开始做马路歌手,她们遇到了志摩。他曾经是牛郎,听了Reo和Haru唱歌后想当她们的经纪人,Haru说只需要助理,志摩加入了她们。他们要向着更大的目标前进。(第二个奇怪的点,Reo连志摩给她点烟都不接受,说明第一印象是非常抵触的,因为有人介入了她们两人之间,后来为什么会喜欢他?)
2018年7月15日。公演第二天。观众很少,收入惨淡。 这里穿插了一段两人刚刚小有名气时接受采访的场景,主持人坐在Reo旁边,大肆夸着Haru多么多么有才,即使Haru在说,因为Reo的声音适合才能有这么好的歌,主持人还是不停的夸奖Haru,Reo直接离席了,两人的隔阂浮出水面。 在唱片店,Reo发现志摩原来也曾经是乐队成员之一,还出过唱片。从对话中得知,Reo不甘沦为Haru的陪衬,因为自己喜欢志摩而志摩喜欢Haru。(第三个奇怪的点,Reo让志摩去追Haru别怂啊,Haru很帅啊,我只是她的陪衬啊~这哪里是吵到要散伙的人说的话?)
2018年7月16日。公演第三天。观众依然很少。 在演唱会上,Haru讲了个看似和主线没有关系的故事:一个流浪汉前面摆着一把椅子,身上挂着牌子写着“按摩,10分钟100日元。”Haru一边觉得这个流浪汉很棒,自食其力,一边又觉得他穿得这么脏这么邋遢,真的有人愿意花钱坐下按摩么?直到她看到一个女人坐在那里,很享受让流浪汉帮她按摩。Haru说着:“我既有想成为这样的人的憧憬,也有无法成为这样的人的悔恨。” 看到这里我还有点迷糊,但当镜头里的女人,忽然变成了Reo时,我终于明白了,在Haru心里,自己就是那个流浪汉,她是多么渴望着Reo,但又怕Reo不会接受这样“肮脏”的自己。
散场后,志摩遇到以前的情敌,被打了一顿。Haru说这太傻了,Reo立刻生气的反驳“傻有什么不好!”(看到这里我差点儿信了三角恋设定了……) 志摩在车上睡着了,醒来Haru不在。Reo和志摩聊起Haru,Haru的家人都很好,她虽然对Reo和志摩提过自己曾爱上青梅竹马后来对方嫁人生子,但一直瞒着家人不敢出柜,还让志摩陪过自己回家糊弄家长。Reo要和志摩开房,被拒绝了。(第四个奇怪的点,Reo说Haru要公演时才回来,然后就磨着志摩去开房,而志摩拒绝后1分钟,Haru就回来了,说只是去附近散散步,赌气离开的Reo也立刻回到了车上,司马昭之心) Haru再次回忆起过去:Reo被家暴(之前采访时认识的男人),志摩冲去她家打抱不平,结果两人扭打着摔下楼梯。Haru说那你们交往啊,Reo说志摩是为了谁才这么拼命的呢?两人第一次把问题摆到台面上,大吵了一架。(第五个奇怪的点,Haru对Reo说:我不想再看到你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了。Reo回:你越这样说,我越觉得自己很失败。这话看到后面再翻回来才明白。两人后来吵架的台词也很微妙,两个方向理解都说得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阅读理解一定要联系上下文~) 2018年7月19日。公演第四天。观众多了不少,演出到最后,粉丝们大喊着:“喜欢你们,不要解散啊!”
Haru希望解散后,志摩能和Reo继续合作,而志摩却心疼Haru,她只关心Reo却一直伤害自己,但Haru并不领情,只觉得更痛苦。(第六个奇怪的点,Haru离开后,Reo回到房间,对着志摩小声哼着直白的情歌,但歌词最后一句是:Haru来了,Haru又走了,然后我继续等着Haru…) 2018年7月21日。公演第五天。她们拒绝了各种采访。 2018年7月22日。公演第六天。看演出的人很多,CD卖的很快。志摩说还有两天就分开了,一起吃个饭吧。吃饭时他忽然收到消息,自己最好的朋友去世了,他去奔丧,两天后才能回来。Haru和Reo两个人去了下一站。
直到这里我还以为这就是部普通的三角恋疼痛成长的青春电影直到下一幕:还是长发的Reo吻了Haru“我为了你什么都能做!”但Haru却退缩了,Haru希望Reo不要为了她勉强自己,只要能和Reo一起做音乐,她就满足了。
于是我终于恍然大悟,前面看上去那么多奇怪的点到底是怎么回事,包括Reo前面每次和Haru倔强的争吵“傻有什么不好!”;每次随便找男人又分开;一直缠着志摩,原来……都是为了Haru。
2018年7月24日。函馆金森大厅。终演。来了更多的粉丝。Reo做着上台的准备,静静地看着Haru左手上戴着自己送的纪念日礼物。
演出后,志摩把车开回出发的地点,说就此再见吧,以后我们就是陌生人了。
拿着行李离开的两人,没几分钟就又回到了车上,说“行李太重了,好饿啊。”志摩哭笑不得……
最后忽然峰回路转实在是日本电影比较少见的,在血流成河后擦擦干净,贴上创可贴,继续上路。
心疼志摩三秒,全程工具人。虽然他曾经是个渣,但故事这个时间点里,他已经成长为一个成熟、善良、体贴、专情的人。
但电影的最后:成长是大家的,疼痛是他一个人的。掬一把同情的狗粮。
一些没头没尾的碎碎念……
《再见 嘴唇》这首大概就是在reo第一次靠在haru肩膀之后写的吧,也许这是haru对reo第大概每一次的公路画面下淡入的歌词都是haru对当下发生的事之后的感想?
“触碰到的瞬间,下意识地松了手”,对于reo的直进和真诚她选择了推开,但她一定是喜欢过reo的,但她太隐忍了,打开自己的心会好一些。
haru唱的冷漠的唇就是说的reo,reo唱的温柔的唇说的也是对方吧,互相唱着对方,不想把一些事说出来,所以选择弹吉他唱歌
电影最喜欢的就是洗衣店前面haru和“年幼的reo”这个部分,看的时候就觉得是在用这种方式阐述reo的家境,和幸福的haru的家庭不一样,所以缺爱的reo才会说“你确实拯救了我”
志摩这个角色我觉得对构成三角恋仅仅只起了一点点作用,更多的还是架起了harureo的关系,毕竟在我看来reo对志摩的“喜欢”和haru拒绝她之后找的那些男人大差不差…不过不过志摩这个人还是挺不错的!(果然臭男人在木本子面前还是太弱了)
一些漂亮的公路风景
妈的我不知道到底是该站小松菜奈x成田凌还是门胁麦x成田凌还是小松菜奈x门胁麦
你嘴那么硬,你脸那么臭,歌却写得那么素直,直述心事。浮躁如今,能促使我点开一部电影还正常速看完的,只有门胁麦了。
每个乐队都需要一场解散巡演。。
门胁麦的气质你说她什么取向我都信的,然后再次敬告各位以嗓子谋生的演艺圈朋友,吸烟毁嗓,吸烟真的毁嗓。
命题感太强,又冲不出命题,音乐的部分没有认真做起来,靠着几首歌反复的播放,无论是两人借歌谈情,还是音乐的改编,都十分简单,两位主演硬tag百合元素,甚至都不如最后那两个小妹妹一起听歌感人,那个画面才让我看到,那是她们珍惜的东西。
请把HaruLeo真的做出来好吗!
#SIFF22#那个干净利落的盐田明彦哪去了呢?返璞归真并不需要返的动作,让银幕前的观众共情也并不需要展示银幕世界里正在共情的观众呀。
为何haru要拒绝回应所有的感情。因为她是haru,是赋予生命力的神明,是要深深扎根大地聆听过往风吟,开出花唱成诗,在最美时节说再见。函馆是最适合演绎一期一会的城市,短暂夏日的高潮与终结。麦麦和奈奈包括凌凌,都是属于将自我灵魂填充进角色的演员,每一个都是不一样的自己。好看,好听。丨夏日不会终结。
就还是蛮不明所以的。haru拒绝所有人的原因不明,reo到底喜欢谁不明,公路片意义不明,经纪人剧设不明。还是情节太浅薄了所以人物动机都怪怪的,不能投入。尽管两女一男三人都太好看了,可惜剧本给表演拖了后腿。而且我觉得歌也一般吧……以及怎么会有人能够拒绝小松菜奈的吻!!!
别刷不好看了 只能说明不适合你 而我 我就吃这套【2019上影节_6.15_梅龙镇广场ua
三个人之间互相爱而不得的故事,叙事有点混乱,尽管明确标明了时间线,但哪些是回忆哪些是现在进行时只能靠Reo的发型来辨别。OST好听,剧情……嗯其实没什么剧情,看完只想被小松菜奈强吻。
2019 SIFF 可以看看。公路和强加的设定没有任何问题,但歌重复太多次了,到最后巡演每一站都反复那两首歌可以说是在递进情绪也可以说是叙事无能。剪进去那几个工作人员啊原乐队成员啊的镜头超级败坏整体。第一次看成田凌演戏有点惊喜,两个女主演也传达出了远比影像本身更复杂的内心,下次想看成田和小松好好谈恋爱
2019 SIFF,看我 nana!非常地点到即止、弦外之音、不明所以。我聚精会神地看也没明白俩人是怎么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要是最后结尾就收在分道扬镳之后的吉普车画面上,其实会另有一番韵味。以及,这个剧情里有两点令我十分迷惑:1,怎么会有人舍得家暴小松菜奈?2,怎么会有人拒绝小松菜奈的开房邀请?
那股散淡的氣質,幾場戲的處理,非常新浪潮。可惜終究是主流映畫,不可能出格太多。蓄須的成田凌完全不像93年生人的氣質,有點驚人
展现日本独立小乐团最后一次巡演最后几天的公路片。音乐好听但重复较多,乐团内部潜在的多性向循环三角恋是主要戏剧冲突但却着墨不多,且结尾乐团决定的「转变」显得缺乏足够有说服力的心理动机。两个女主表演皆自然不做作,倒是盐田明彦展现的水准尚不及Roman Porno Reboot里的那部粉红电影。
被那个姬情预告片骗来的 真实是只有不到半分钟 除了可爱的小姐姐 和还不错的音乐 就是还算合格的“青春疼痛..
我太喜欢这部了,蓝色与绿色,泪水和愚蠢,单箭头但诚挚的爱,拜托这个组合是真的就好了!门胁麦持续迷人,成田凌的颜我是吃的!所有歌都那么动人,函馆夜景过份美丽。【22届siff第二部,于梅陇镇广场ua】
《利兹与青鸟》真人版的感觉,但更好真实好看,歌曲太好听了!想循环!
前面反复放歌,以至于结尾的合唱我都可以跟着唱了。
#SIFF22#『无论是谁,都有故事,活在这个世界上;我有也自己的故事,才会像这样弹吉他。并不是想让你了解我的全部,只是想把它们唱出来而已。』两个短发姑娘弹着吉他,几首简单的小歌,无聊的生活一直重复,旋律和歌词一直重复,她们的故事装满了工装裤。明明很丧,但又在用歌声治愈和抚慰,好几幕热泪盈眶。音乐牵着情感脉络,好可爱的片子。生命有终,感情有终,音乐无终。几首歌真好听啊,演出结束也想为HaruReo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