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已经对张艺谋再熟悉不过,以前还聊着张艺谋作为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之一,之后又成为国师执导过两届奥运会开幕和闭幕,但就近几年,我们渐渐不再给张艺谋这些头衔,而是用了更贴切的老当益壮,勤劳楷模来形容他老人家。
现年72岁的张艺谋,这几年平均一年3部电影轮轴转,上映的没上映的正在拍的和已经拍完的,每一部都备受瞩目。
去年张艺谋以《狙击手》首次入局春节档,今年又带来阵容更为强大的《满江红》,对你没看错,张艺谋只是第二次加入春节档的阵营。
而《满江红》159分钟,成为张艺谋拍过这么多电影以来,时长最长的一部。
不过相较于这个2个多小时的片长,如果把影片节奏比作片中频繁出现鼓点的运用,越往下看,节奏越快,不带任何尿点。
先就着预告的内容聊下故事背景(无剧透)。
《满江红》时间背景这次放在了南宋绍兴年间,岳飞死后四年,雷佳音饰演的秦桧某日和金国派来的大使会谈,但金国大使意外在府里被暗杀刺死,他身上带着交给秦桧的“东西”也神秘失踪。
这导致整个府里人心惶惶,每个当时在府里的人皆为嫌疑对象,易烊千玺饰演的副统领孙均和沈腾饰演的小兵张大,在阴差阳错下被组成破解这桩谋杀案的CP,秦桧限定一个时辰也就是2小时内破案,于是这场涉及到张译饰演的总管何力,岳云鹏饰演的副总管,还有舞姬等人卷入的离奇案件阴谋开始上演。
影片能看出不少张艺谋此前作品的诸多风格和调性,比如较为封闭式空间的拍法,有着和《大红灯笼高高挂》深宅大院的布局,一层层的建筑设计如同洋葱一样包裹着一层层的真相,等待观众和角色去揭开。
拍摄手法上又让我想到了《影》和《悬崖之上》,俯拍秦桧府下的视角,以为观众是上帝视角了吗,其实每个角色各怀心事,互相猜疑,然后特写镜头下急促的脚步加快剧情紧张的气氛。
配乐上则是用特色的豫剧+摇滚风格,让人耳目一新,你可以在片中听到熟悉的旋律,《穆桂英挂帅》《五世请缨》《包公探阴山》等等,都是豫剧经典。
而更让影片跳脱出来惊喜的,则是本片的选角,原本这是一件严肃的探案悬疑故事,需要有着正经的人物形象去推动剧情的发展,好让影片在最后的升华上能更有力量。
但张艺谋像“顽童”一样,打破传统固有形象的既定组合,去让沈腾这样的喜剧演员,来承担起整个故事的推演。
再加上还有小岳岳的参与,然后让拍过较多正派角色的张译去演反派,易烊千玺去担当更为狠辣角色等,整部电影经过了不同固有形象演员的调配和反差组合,让影片的创新性和观赏性大大提升。
不过让我觉得更强大的还在于影片的剧本,159分钟的戏份,在秦桧说出要1个时辰破案后,影片就进入了和现实中较为接近的真实流淌时间,让观众更能沉浸在迷离的案件中,情绪也跟着影片一次次的出乎意料去揭露出更深的真相。
影片用配乐分出了每场重大戏份的走向,每场戏就像一个独立的舞台,形式感下拉扯着剑拔弩张的角色关系,让悬疑感的弓弦在一开始就拉到满顶。
接下来要稍微深入剧透下了,不影响观影。
影片金大使的信件就是本片最大的麦高芬,略知这段历史的观众都清楚秦桧是什么人,但毕竟《满江红》里的故事情节是虚构的,所以金大使的信件和里面的内容,依然能吊足观众胃口。
整个故事的脉络,很多人夸反转不断,用我的感受来说,观众和角色一起,在整个案件中,就像是“盲人摸象”,又或者叫“开盲盒”,拼图不拼到最后,你都不知道最后给你展示出什么结果。
第一幕以为这就是一个普通的抓拿凶手的悬疑探案,到了第二幕发现几乎每位主角都演着两层含义,观众在看演员在演那角色,而角色在故事里却也演着另一个角色给其他人看,这样的真真假假参合在一起,让影片的案件更加扑朔迷离。
到了第三幕,原本以为这一切应该就结束了,结果还来更强的反转,而且这次能把前面的剧情都推翻重组,让我们看到的视野格局再次提升,才发现这原来都发生了什么。
真相被真正揭开时,压在角色肩上的包袱才得以卸下,这才开始上演真正的对决,对决中故事呈现的情愫和真正历史的共情得以对接和升华,这才是《满江红》之所以叫“满江红”真正的含义所在。
而这是影片最高明也最高级的地方,让影片真正提升不止一个维度的巧妙设计。
这种递进式情绪的共鸣,不知为何让我想到了《探长来访》,那经典的话剧探长破的不仅仅是一桩女工死亡案件,而是最后升华到了对整个剥削阶级的批判。
《满江红》的层层破圈揭露的真相,也并非仅仅让观众爽到各种惊人的反转,在这些反转背后的动机积累下角色的情绪,埋藏着深深的家国情怀和赤胆忠义之心。
但这些并没有被渲染得很说教,反而被张艺谋处理得极为浪漫和诗意,就如片名《满江红》,片中没有出现岳飞,但看到最后却会发现,岳飞的精神和信仰所代表的国人共有的情绪,被完美戳中在每个观众心里。
前面有说影片有不少喜剧元素,但我更想说的是,越看到后面,前面喜剧的内核更为凸显角色的悲壮和无畏,更能把那种压抑已久的情感得到更大程度的宣泄,真的不得不不说张艺谋真是老谋深算,艺高胆大呀!
张艺谋在开头用讨巧的喜剧来轻松让观众带入进故事中,之后用强悬疑去让观众欲罢不能,最后在情绪抒发上让观众得到最大程度的共情联结,一气呵成,完成度和精彩度形成了强有力的闭环。
聊到角色,虽然张艺谋讨巧用了各类型演员去组成这部电影的角色阵容,以此来吸引不同观众,不过到了影片故事里,演员靠着自己的本事,真正诠释好了片中这些戏中戏的人物。
就拿沈腾来说,这是他第一次和张艺谋合作,此前在06年《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首映礼上,沈腾只是作为开场群演而已,没想吧现在的电影都要以多少含腾量来权衡。
而沈腾能和张艺谋合作,更是给自己下狠手,为了演好张大这角色,沈腾爆减25斤,其实片中郭京飞有句台词,是捏着沈腾脸蛋说“兵荒马乱还能吃这么富态”,但因为沈腾太瘦,让这句台词没了说服力就删减掉了。
大家也都清楚,这么多年惯性下的沈腾,我们只要看到他的脸,都能自带笑点,所以影片开始是顺着观众的惯性,让大家笑个够,不过随着剧情的发展,当观众认可沈腾饰演张大角色的代入感后,角色背后的动机情感开始发力,这样的反差感下的作用力是很强的。
易烊千玺这次也给了不少惊喜,他一直在尝试拓宽自己的戏路和类型,属于正在打磨自己阶段,可以看出这次在《满江红》中表现出更丰富复杂的角色形象,也同样承载了影片最后重大的转折提升作用。
岳云鹏也在影片中找到了自己合适的位置,没有任何的出戏和违和感,似乎这个角色就是照着小岳岳戏里戏外的性格去量身定制的,这种契合度就已经足够好了。
还有张译就不用多说了,能和张艺谋四度合作的演员,实力绝对不是演什么像什么这种程度了,而是演什么是什么!
雷佳音出场戏份不多,但因为是历史重要角色和影片的关键,所以他也把这么重量级的角色延展出了层次,而且在最后反转时,也能看到更多角色的戏剧张力,二刷时能看到更多细节。
其实整部电影埋下的细节,不仅仅只是雷佳音,当你二刷三刷时,都能看到每个角色微表情的变化下,暗藏着的好几层内心活动。
《满江红》要轻松幽默有,要悬疑反转有,要高光荡气回肠的荣光升华也有,尽量满足每位观众内心想要释怀的情绪。
总之,《满江红》是一部近几年在悬疑探案类型上难得甚至罕见的扎实故事,值得推荐给每一个人去看。
这部电影中张大和瑶琴两位剧中人都唱了一首词: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这首词就是出自南宋时期的宜兴人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吴江就是后来的吴淞江,流到上海就叫苏州河。电影《满江红》讲述南宋绍兴年间岳飞死后的故事,故事大致发生在1148年左右。蒋捷出生于1245年,咸淳十年也就是1274年蒋捷考中进士,两年后元军攻破临安,南宋灭亡。南宋亡后,他这个进士不想服务元朝,就漂泊在姑苏一带,太湖之滨,在吴江写下了“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这绝世佳句。正因为这首词,蒋捷被后人称为“樱桃进士”。所以满江红的电影对应的年代蒋捷还没出生,也就是剧中人穿越到了100多年后,念出了这首词。
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首先,电影整体159分钟,但是前边铺垫太长!节奏太慢!看了半天给我看睡着了,醒来之后发现竟然没有影响剧情。而且剧情反转过硬!缺乏那种突如其来却又合乎情理的剧情变化。
其次,沈腾、岳云鹏和雷佳音都是很好的演员,但是喜剧代入感太强,而且很多搞笑戏份明显就是为了搞笑而搞笑,没有那种出其不意被逗笑的感觉,让观众笑的很尴尬!值得一看的也就是易烊千玺,这小子明显就是在认真塑造角色!
再者,场景和画面的选择是一个bug,色调冰冷,场景压抑,宰相府就没有亭台楼阁,花园水榭吗?一幕幕角色在冰冷的胡同中穿行的画面给观众的感觉还是很压抑的。
最后,个人奉劝导演和编剧们不要觉得观众都是傻子,随便将一些具有历史情怀的故事和知名演员捏合在一起,再在各大媒体和渠道上做足宣传就能产出一部好看的电影!观众上当一次就是损失一下电影票费用,但是导演和演员们损失的却是好电影的信誉!
对不起 有几个问题我实在实在想不通 1.最想不通的是为什么孙均不在张大被捅的时候趁机杀了侍女胁迫秦桧,反而要突然变脸曲意逢迎?剧里解释说那时候没把握,难道后续杀两个侍女比杀一个对峙中的侍女更有把握?个人感觉这处纯粹是为了让主角死,孙均形象再变一次,制造观众情感上的波动,是没有逻辑的硬反转。 2.第二想不通的是赔了几条命,做这么大一个局就只是为了让秦桧背岳飞的遗言《满江红》?先不说《满江红》是不是岳飞的遗言,这么好个机会不趁机杀了大奸臣? 3.对于不杀奸臣剧里的解释我也无法理解,说为了让他好好活着背负骂名???且不说他作为宰相活着的时候有多少人敢骂他且让他听到,作为没有良心的人是否会在意骂名,他活着难道不会祸害更多忠良嘛?为了不篡改历史,这个解释显得多么无力啊 4.我一直很喜欢反转多的故事,但是这些反转应基于埋下的伏笔,才会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惊喜感。这部剧很多反转只有意料之外,于情理则有硬伤。尤其是张大之死真的没有必要。 5.我不能理解这部电影标签里为何有“喜剧”。笑点多在秦桧说的几句话里,因为可耻的身份,多少让人觉得尴尬。 除却以上几点,这部电影想法还是很好的。让秦桧壮怀激烈地背《满江红》,最后替身文学的反转,个人感觉是电影里最好的一处反转,既制造疑惑,又有秦桧种种反常行为的伏笔,又圆了民族英雄与广大观众几千年的切骨之恨。整部电影都是为了这一刻,也可能是由这个想法发散出来的,唉!(还是不能理解,这么好的机会,为什么孙均只让他背个词就自个儿骑马跑了?不杀了有切骨之恨的奸臣以后早晚要被奸臣反杀。可能是历史需要吧……)
看完电影,想到只花了40多而不是100多,我的内心稍显平静。 从立意上,爱国与文化的宏大主题,但为什么要用刀逼迫秦桧背出满江红呢?表达形式让我比较迷惑,这就是所谓“虚构和传奇”的喜剧色彩吗?我感受到的,没有喜剧,因为虚构所以也不算传奇,而且现在是不是认为观众把喜剧等同于沈叔叔?所以就模糊真正喜剧的表现? 从选角上,我是很期待的,有各种类型的大牌,但很奇怪,“三舅”的服饰比较奇怪,上壮下瘦,不协调。反差也比较奇怪,不真实。 从一些细节上,想用奔跑在高大城墙里的小人物,表达朝廷的厚重,但音乐又配得无法敬仰。想用音乐增加喜剧,又想沉重,如果处理的好,大概会很出彩,但应该是第一次,所以矛盾的让我觉得有点四不像。 我吐槽的很多,但需要肯定的是,这里面有很多新的东西,是一次尝试。 作为观众,我愿意花几十块接受些新的东西,哪怕这些东西有点糟,尝试会有失误,起码可以证明哪些东西是不合理的。
看完以后,给我的感受简单来说:
信仰的力量
爱情的力量
权势的力量
不是粉丝,也不是专业人士。但我想从比较客观的角度和比较主观的角度来看看这部电影。没有权威,仅作参考。
从客观角度来看。我先夸一下。
一是片子的美术。谋子对大场景的把控还是有点意思的,同时整个电影充满对称的美学。而且片子里一些室内景的灯光确实很棒,对画面的把控还得是国师。
二是情节和一些安排。最后秦桧儿替身的构思还是挺妙的,有意思。还有每个场景转场的时候的背景音让转场和戏曲转场有相似之处,倒是挺符合整个剧本调性。
三是演员。腾哥的突破很棒。
夸完了让我说一下问题。
一,死亡滤镜。我知道影片前期加的滤镜是为了体现天朦朦亮的感觉,但是影片中随处可见的大太阳的阴影让人觉得这不是天还没亮的效果,而就是大中午硬加滤镜。重点是这样的画面非常多!给人一种粗制滥造的感觉,剧组甚至不愿意为了还原场景带密度。我不理解对画面颇有要求的张导是怎么忽视这个问题的。
二,情节。张译饰演的角色在片子里是一个颇有计谋的反派,但他死亡结局前的所为就是突然降智!并且就算解释为太贪婪也不足以支撑这段情节没有问题的观点。还有片子的反转和悬疑大多很无聊,都在意料之中。从悬疑来讲,太一般了。
三,辣鸡的喜剧效果。片子大多笑点就…比较low,多半在靠腾哥。而且影厅里笑的人也不怎么多。这时候有人说了,这是一部爱国主义片,为什么要喜剧有那么高预期?因为满江红的宣发就指着喜剧打,而且还在春节档,对喜剧效果要求高也是合理的。
四,人物塑造一般般。岳云鹏饰演的那个角色太薄了。本来以为围绕他的身世和那块皇帝给的牌子and人物弧光会有更多描写。失望了。
五,辣鸡的煽情。片子的煽情很尬,很突然。好像在摁着观众煽情,不过是在卖岳飞的情怀。
六,场景真的太少了,虽然我理解场景为剧本服务,但是真的太少了…这个时长的片子还是要考虑这个的。
最后说下主观的。片子挺无聊的,想睡觉,看了挺多次表。
九十分钟能讲完的事演了三小时,反转安排了很多但都很无聊,加上最后的全体背书。。。
知道满江红,没想到这么红...我这是看了个主旋律古装剧本杀啊,还是欢乐情感本...
我的五颗星星都给何大人,看完好想被何大人的扇子敲一下(bushi
那个,能不能不要通过一些“亡国歌女”来透出一些…..
听到“我没什么背景 是靠自己努力”发出兔年第一声爆笑 大家演技都在线 新女演员也挺惊艳的
国产电影把全球刺客🥷的格局都打开了…不索命只要对方背诗😂
一句话概括老谋子的《满江红》:一伙人策划了一次针对奸臣的行动,筹划埋伏了几十年,主演几乎全死光……最后目的竟是:为了让奸臣带领全军背课文!!!这种爱学习的精神让我动容。眼泪夹不住了~
明明就是一部小品,配不上“满江红”三个大字
国师真的老了,从第五代的影像至上到一曲《满江红》的故事悬疑,很难说是商业的妥协还是在影像故事抉择之中的回归,但我觉得这部《满江红》道尽了一个老人,一个老电影艺术家的“精忠报国”,疫情三年中国电影业的萧条、困顿、失落,国师在今时用一首《满江红》高唱“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高歌“臣子恨,何时灭”,对着后辈年轻的电影人高歌“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老一辈或许会背负骂名(向商业投降)而离去,但新一代将背负希望远行!这是一个老人送给中国电影的诗歌,是一部属于中国的《阿涅斯论瓦尔达》,无疑也是一部关于中国电影的中国电影,也是,有些东西无关生死,那就是传唱千古的文艺。
众所周知,全球顶级电影大师,都是在70 岁后迎来创作新巅峰,比如伍迪艾伦,雷德利斯科特,伊斯特伍德甚至斯皮尔伯格……目测我国师最近 2 年也进入了 70+高能通道,《满江红》真的是集自己导演生涯之大成,甚至可以说是多次自己致敬自己哈哈哈,直接干出一个 悬疑爱国主义喜剧 新类型。演员全员演技炸裂,沈腾雷佳音张译岳云鹏都绝了,易烊千玺又塑造了一个全新角色,简直新生代演员之光。首映场我身后观众全程大声爆笑,结尾多次鼓掌,结束回头发现他们是:左凌峰王皓张唯伊阿奇与阿诚……等。大胆预测,今年过完春节,全国人民都会全文背诵《满江红》!
大师多多拍电影吧,爱惨了这个故事,搞笑之后狠狠被感动了,真的很厉害。沈腾也很给力!!!
饶有趣味的空间结构:深宅大院,窄巷高瓴,用简洁的建筑线条勾勒出一座迷宫(牢狱),间间密不透风,又处处匿影藏形;当场景转向门外待命的千军万马,又如辟出一条被风穿堂的活路,命数已尽,壮志必酬。情节的强度与反转无关,而是人物的台词、眼神、表情、动作本身被组合成一幕幕追逐,融合了机锋、幽默、悬念、热血、嘲讽,表演伪装和真情流露也被揉作一团,当幕间曲响起如摇滚/电子乐般的豫剧,时空如被瞬间打通,狂躁的宣泄,肆意的游乐。
原来带着镣铐是可以跳舞的,原来记忆就能杀人,敌人狡诈狠毒,我们共诵一首歌即可杀他。
如果令我感到不适,那就是真的不适。21世纪了,还需要挽救风尘女子而她守贞如玉贞洁比死亡更重要的桥段吗。
我们为什么要记住诗词。
刚开始以为红的是血,看到一半发现红的原来是樱桃,但到结束才醒悟真正红的是心。
全军复诵的时候我还在想,为什么秦桧儿对岳飞这么有感情,看到后边,哦!果然是张艺谋。
雷佳音最后的表演多给一星,确实知道这剧有多处反转,但是最后的结局让我感受到格局,国师还是功力深,可细品
可能不少人觉得最后朗诵满江红太煽情,可是在这个越来越逐利的时代,我愿意相信这样的浪漫英雄主义,至少是这两个半小时我想相信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不就是张导至今35年导演生涯的真实写照?他依旧在题材、手法、剧作上寻求变化。在意之人,定将铭记于心。反之,则嗤之以鼻。历史终究会烙下某种评断,无论好坏,是否清晰明确,消失难道不也是存在最好的印证?千玺很幸运,在最好的年华,能演到孙钧这样的好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