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统一万岁
忘记了前几天是什么原因的让我想起了韩国电影,陡然之间就让我回忆起了这一部多年之前看的影片,还记得当时看的时候该片的片名为——鱼,当时也是很好奇为什么一部动作电影会起名为:鱼呢?看了之后方才释疑,真的是非常的贴切。
这是一部韩国拍摄的谍战特工类型的电影,影片的故事情节曲折惊险,枪战和动作场面异常劲爆,而影片的片名——鱼,更是成为片中的关键道具,也成为女主角最终暴露的原因,这一切的争斗都是因为民族的分裂,而影片中扮演朝鲜间谍的演员,在行动时喊出的口号更是令我印象深刻,“统一万岁”这句话至今还时不时出现在我的脑海中,想想看现在的大陆和台湾,是不是也该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呢?
非常不错的电影!
2 ) 为何说它开创了韩国商业大片的先河
二十年后,再看姜帝圭的《生死谍变》(1999),有必要重新回味一下深藏不露的金允珍,如何真真切切的秒杀了三位演技大神。当然,韩石圭、崔岷植和宋康昊,都演的很棒。那时的宋康昊还很瘦,尚未脱离演技的稚嫩期。崔岷植出演的北韩特工,当然是一个非典型的北韩特工,或者说艺术化的北韩特工,单看长相、谈吐和气质亦非北韩人的样子,加之那股刚猛劲头,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北韩特工形象,只是稍嫌用力过猛。
剧情本身不乏漏洞,但韩国电影人的厉害在于用好莱坞激情手法再融合欧洲商业电影的艺术特质,生生地创造了一种韩国的娱乐大片模式,这也影响到了后来的那些韩国商业电影。可以说,《生死谍变》用现代电影手法开创了韩国商业大片的先河。只是心疼韩石圭又是飞奔又是飞射,感觉近视眼还是不太好使,所以还是适合文艺片角色,其印记已深深嵌入《八月照相馆》,或者说他与饰演的角色永元合二为一了,怎样都磨蚀不了,这就是命中注定,也算是”祸“福相倚。身为演员,一辈子有这么一个熠熠发光的角色也值了。
我想说的是,金允珍才是这部电影的不二主角。其对于明姬角色的塑造和拿捏,真正做到了收放自如,这种人前人后的角色转换,真是不易。不能识破,怕被识破,还要深爱着男友,在忠诚党国与个人情感之间始终拉锯,挤压和矛盾时时于心,着实无法调和,更难以弥合,最终仍是选择忠诚。
卜特工(崔岷植饰)也说过,这几年你变了。她回击说是变了,连我的样子都变了。她需要的只是卜的理解和信任。其实,她根本性的信仰一点也没变,每次射杀令一来,她都能完成的无懈可击,只是后来按李正希(宋康昊饰)对相焕(韩石圭饰)说的,为何你每次在射击范围而没被射杀……
她之所以手下留情,的确相当一部分是为了爱情。她深情的爱着相焕,相焕也从来没怀疑过她。但更大的隐情,是因为她被安插在相焕身边,需要更多的第一手情报,有着更大的使命。也就是说,她还没到最后需要亮出必杀技的时候。难道她这几年就没有一点动摇吗。这并非简单一句被洗了脑的缘故,而是其信仰的本质和使命难违共同铸造而成的,这是深入骨髓和血脉的“基因”,外界很难理解。也就是说,爱情的力量再大也大不过“天”。所以,电影想说的是,杀戮前后,这都是一出出“悲剧”。
片中,卡莱尔演唱的《当我梦想时》这首单曲循环,正好说明明姬的矛盾和不舍,那种潜藏的深情,只有在家里与相焕一起时才能还原为真实的个体。两情相悦,才是一个切实的爱,但现实真切的爱,对于她信仰之下的首要任务来说,那只是一个梦,且只能是一个永远的梦。这无关对错,只有拉开距离的审视和思考:这一切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历史性代价,集体的盲目性疯狂,为何要由芸芸众生的个体去承受这样的牺牲代价……
换位思考一下,相焕和明姬,最后双双举起枪都想射杀对方时,那该有多撕裂和痛苦,可这样的惨剧在现实中的朝鲜半岛却时常发生。想起,《当我梦想时》动听的旋律弥漫时,相焕笑着说,你为何总是听这首歌。明姬笑着摸摸他的脸,然后拥抱在一起。这难言之隐,只能还给一个拥抱,难道还有其它,这个短暂的拥抱才是最美好的陪伴,犹如一个民族两个国家分隔的悲伤之河,一切都是那么的瞬失,痛感也就绵延到永远。
2020.11.8
3 ) 匠人姜帝圭
姜帝圭作品不多,但每一部都极具“分量”。一方面他的电影够硬够狠,要么是男人间的友情,要么是国家民族间的羁绊,每一部都要火花四溅硝烟漫天,不到惊天动地誓不罢休。另一方面,姜出道以来的三部长片几部每部对于韩国电影产业而言都具有标志性意义。《生死谍变》为韩片新千年后的类型化商业化大潮打了相当漂亮的头炮,《太极旗飘扬》则让所有人看到了战争大片不只是好莱坞的天下,而最新的《登陆之日》,集中日韩三国明星,故事从东北亚沿着亚欧大陆一直横穿到了诺曼底前线,一颗不满足于小格局的勃勃野心昭然若现。
有人称姜帝圭是韩国的斯皮尔伯格,虽是赞誉,未免有些失当,斯皮尔伯格不光拍出了《拯救大兵瑞恩》,还有《辛德勒名单》,《拯救大兵瑞恩》的伟大,也不光靠那几场教科书级别的激战。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姜帝圭远远算不上韩国顶尖的导演,作为一个把主要精力用在拍摄观者向电影的导演,他更像是个优秀的匠人,虽没有留名青史为自己立言的企图,却也能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循着一条既定的轨迹做出一件好看的作品。不难为观众,却也对得起自己。
一直以来韩片崛起的原因被视为港片的核套上好莱坞的皮,《生死谍变》的成功证明此言不假。对好莱坞类型电影叙事极为推崇的姜帝圭在本片的剧作设计上相当本分保守,可以说,把南北韩的背景置换成其他地域,这就是一部八九十年代再标准不过的冷战背景谍战片。而在剧情的起承转合上姜帝圭同样使用了近乎工业化的精确设计,悬念的抛出,危机的深化,出乎意料的转折,最后一秒钟的逆转,对节奏的完美掌控让人恍惚有一种在看好莱坞的错觉,然而内核里的东方又让人看到它的与众不同。
影片的核心悬念并不难猜,虽然说导演有意想要藏住这一包袱,但稍有些观影经验的观众只消十分钟便可真相大白。片头有关北韩的背景交代,女特工每次登场时的墨镜示人,以及男女主角间堪比爱情片的各种亲密举动,让人不难猜到这是一个枕边爱人变仇敌的俗套桥段。悬念的过早泄底,让电影后半段真相展示的力度一下子削弱了不少,男女主角间亦恋人亦仇敌的纠结关系,包括女主角和崔岷植饰演的北韩特工间的情事,自此只能依靠观众的脑补才能实现。从片中的许多细节来看,姜帝圭并非是一个只会拍动作戏的糙哥,对于爱情,他同样有着相当感性的认识,只是限于类型片的框架,情感只能让位于场面。而在后来的《太极旗飘扬》和《登陆之日》,姜终于有了足够的空间来展示他的细腻,于是有了催人泪下的各种生离死别,在收获了眼泪的同时,也让他收到了喜爱煽情的恶评。在这点上,姜帝圭的确是韩国类型片恶俗元素的代言人之一。
在这部电影里,类型片所限制的不仅仅是情感的表达,对于三位国宝级实力派演员的演技同样是巨大的束缚。亦文亦武,有硬汉有柔情的韩石圭倒算中规中矩,宋康昊与崔岷植两位大叔受角色戏份所限,几乎无一例外的沦为脸谱化的白纸。虽然电影在悬念设置上相当失败,也难以为优秀的演员提供足够的演技施展空间但好在大量出彩的动作戏弥补了叙述上的不足,彼时的姜帝圭尚无力在城市里搞得天翻地覆,但最后一场高潮戏敢放在万人聚集的足球场里实景拍摄,足见他对于大场面的独特偏好。而枪战戏所占的超高比重虽有堆砌之嫌,但师法自港片的手持摄影与凌厉剪辑倒也算是抄得有模有样。
自己的敌人,也是自己的爱人死后,面对上司的质询,韩石圭说了这样一句话,许德拉有九个脑袋,每个脑袋有不同的面孔,是战争让我的爱人变成了许德拉。而一年之后,在拍摄之初明显有跟风嫌疑的《共同警备区》里,朴赞郁只是让镜头在一张黑白老照片上轻轻掠过,其间的深意观众便已晓得。直抒胸臆的独白与润物无声的细语,这便是匠人与大师间巨大的鸿沟。
4 ) 如果只能选一部韩国电影
这是一部在韩国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据说它刷新了泰坦尼克在韩国本土票房的记录, 从某种意义上, 它养成了韩国电影观众进影院观影的习惯, 这有点类似于国产电影有冯小刚, 而韩国电影的拐点就是这部生死谍变. 这也是我开始看韩国电影的第一部影片, 现在回头看看, 发现它的成功几乎是一种必然,这部电影聚集了太多日后红得发紫, 举足轻重的好演员崔岷植, 韩石圭,宋康浩, 随便谁放在现如今拍部片子, 都可以坐等青龙奖提名, 何况还有那位他日勇闯好莱坞走得最远的韩国美人.
故事缜密, 节奏感强, 演员和导演都非常出色, 它很棒, 很多年前我没有错过, 希望你也不会
5 ) 鱼
鱼
水里有一条鱼,在纤柔的水草中穿行,不时吐两三个水泡,看上去是那样随意。我正仔细地打量这条鱼,却不妨它突然转过头来朝我一笑,甩了甩尾巴上的水珠,扑通一声跳进我的思绪,悠然游了开去……
小时侯家在农场旁边,下午放学后经常在田边水洼里摸些小鱼,之后便在鱼塘边的水沟里洗净手脚,把玩抓到的鱼儿。一次偶然,我们发现了管塘人的秘密,原来他在出水口里放了一个竹篾的栅栏,以免鱼跑出来。说来也真是笨,未发现之前我们竟从未想过为什么里面的鱼漏不出来,但既然发现了,人也变“聪明”了,我们悄悄地把竹篾间的间隙挑大了些,接着要做的就只是放个篓子在出水口下面等了。等着等着,里面不时撞出一条鱼来,但多是又黑又细的野鱼,偶尔运气好时,会有红红的鲤鱼顺着水漂流出来。每当这时,大家都不禁欢叫起来,随即又都飞快地闭了口,生怕管塘的人听见,但满脸的笑意却掩不住,流溢在被夕阳映红的水波里。后来很久,夕阳下红鲤鱼悠然飘出,一大堆小脑袋挤在一起的画面还不时出现在梦中,挥之不去。
鱼儿悠然在时空里,尾巴甩甩,甩去童年的记忆,从家乡游到苏州,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到处都是灰瓦白墙斜檐斗拱、薄薄的春雨,流入小桥流水人家,游到太平天国忠王府的古井里。当时我刚看过了古色古香的周庄民居,看过了亭台楼榭的拙政园,在原来气势恢弘的忠王府里游荡了许久之后我停在天井角落满是青苔的古井边。我探头过去,底下荡漾的水面正映着一条小小的孤零零的红鱼,在我的脸上发呆,我呆了,从井另一端望了出去——他出生寒微,不到二十便已身经百战,功勋卓越被封“忠王”。天国的后十年,是他独自一人左支右拙地勉强撑起了这片摇摇欲坠的江山。国内,是天京变乱后的人心惶惶、争斗不断;国外,是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李鸿章如嗜血的猛兽虎视眈眈。他能怎样?不过是一次又一次地奔走驰援,解千钧于一发;不过是一次又一次地满心天真,进尽忠言。也许他也曾在微雨的午后在这庭院中看井中飘忽的面容发呆,思索一切的意义,我完全能看出那画像中清秀俊美的面容和淡淡的愁绪。可是对自幼便追随并给了他一切的偶像和理想,他又能怎样?他也只不过是井中的红鱼,只能在深窄的井中散放绚目的美丽,于是似乎淡忘了自己!
鱼儿游出井底,游上一个国家的国旗,那是黑白交缠的太极,似乎象征着一道三八线冷漠地把一个民族分隔成两片天地。那是一部韩国影片,名字就叫《鱼》,描写同样心怀统一的南北两名特工从相濡以沫的爱人到为了各自背负的使命不得不杀死对方的故事。剧中两人情到浓时,女方送给男方一对“接吻”鱼,那是何等奇特的一种鱼啊!它们必须成双成对地生活在一起,若是一只病了,另一只也肯定病魔附体;若是一只死了,另一只也必定不食不眠、随之而去。我不知道是否真的存在这样一种奇特的鱼,但我绝对相信在被人为分隔了五十年的那些兄弟、姐妹、母子、夫妻心底,一定都有这样一对“接吻”鱼,纵然关山相去万里,依然心魂相依、至死不渝。我知道,这是大历史背景下的悲剧,渺小的个体在它面前无从逃避,但是否从一开始就注定悲剧?历史无语。最后,男主人公静静地对着大海回忆,耳边响着舒缓的乐曲,满心却是亲手杀死爱人的悲凄,陪他的,只有那对“接吻”鱼。
那些童年的欢愉,那些英雄的愁绪,那些想要永不分离却无奈有心无力,思绪中的鱼愈发向远处去,也不知要去向哪里。水里的鱼也只余下背影,隐约在朦胧的雾之中溅起水珠一滴一滴……
6 ) 痛
电影《生死谍变》是韩国著名导演姜帝圭的有名作品。昨天晚上在家里的电脑上,我看了第二遍。第一遍看时是在半年以前了,在我家的34寸创维数字高清电视上,我把电脑主机找了根线和电视连在一起,插上朋友送我的5.1轻骑兵音箱,爽透了。
朝鲜的一个特务组织经过严格的训练,选了一个名叫金明姬的女人进入韩国。她在日本做了整容手术,然后与韩国一高级特工成了恋人并同居住在一起。金明姬开了一个水族馆,向外界售鱼的同时也向男的所在单位提供金鱼。金名姬多次以高深莫测的手法暗杀了韩国几位要人,并与朝鲜特务组织派来的后续部队一起,截获了韩国一种颇具威力的液体炸弹CTX。然后他们分别把这些CTX放在了韩国十个不同的地方,并通过电话告诉韩国高官。一幢高楼突然爆炸证实了特务所言非假。由于这种CTX与普通水很难分辨,即使高端仪器也不能检测出来,令韩国负责人感到非常棘手。CTX只有在温度到了一定的程度后才会发生爆炸,威力无比。朝鲜与韩国联合举办足球运动会,两国高官同时出席,朝鲜特务组织将CTX放在了主席台上的灯管后面,控制电路室被朝鲜特工控制,灯全部被打开,CTX温度上升,爆炸开始倒记时。此时韩国的特工已经知道了白天开灯其中隐藏的玄机,经过殊死的拼战,终于在爆炸前的最后0.05秒将电总闸关闭。坐在看台观众席里的金明姬知道事情败露,持枪进行最后一博。总统们在保镖的护持下终于上车安全的走了,金明姬与其男友用枪互相指着对方。当金明姬用高级冲锋枪射向总统车的时候,其男友也扣响了扳机……
韩国与朝鲜是同一个民族,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导致了两国长达50年的对立局面。在朝鲜,人们生活非常的困难,据说用一双袜子就能和朝鲜的女人过一夜(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而韩国却异常发达,三星电子,高端科技、汽车,现代化。影片中那个朝鲜男特工痛苦的说:“我们的人民饿死街头,你们南面却因桌上顿顿大鱼大肉而不得不减肥,”让不了解朝鲜的人也大致对朝鲜有了印象。
这部影片的主题除了两国对立外,将更深的主题放在了爱这个无限永恒的话题上。片中开始,金明姬经过特殊严格的训练,成为特工中的佼佼者。既如此,她的个人感情应该已被国家情感压下而居于次要地位。然而到了日本,然后遇到男主人公后却终于不可避免的爱上了男主人公。做特工是不能有爱的。假如在中国,我可以说这不真实。但韩国人是否真能够做到这样?从影片中看我觉得能。想想曾经看过的不少的韩国电影,韩国民族的外表漂亮内心坚强的性格特征,从这部片子中亦能非常清晰的表现出来。然而无论二人怎样相爱,最后男主人公还是向金明姬扣动的扳机。她还是死在了他的枪口下。在韩国人中,个人感情仍没压过国家情感……
我知道男主人公最后的痛苦。最近重玩儿一个游戏《鱼美人》(相信很多人玩儿过),小莲因为某种原因不得不与张子游兵戈相向时,作为张子游,把招数发在小莲身上的同时,我心里是非常迫不得已。那种感觉体会尤深。那是一种痛,心底的痛,无奈的痛。
很火爆的一部谍战片,只是片中的爱情剧实在有够庸俗无聊,不但肥皂之极,也使得谁是内奸失去了悬念。还有主角与BOSS的决战也俗得可以,这个BOSS又犯了诸多BOSS会犯的“老毛病”,就是不好好地干掉主角,反而拖拖拉拉,废话一大堆,最后被主角漂亮来了个大逆转,嗨,被干掉也有够活该的~
真是部细腻的谍战片 谁说这不是非典型韩国片啊完全扯淡 想来想去这片成为里程碑的原因大概无外乎借了南北话题然后又是三大演技派 不过我觉得应该给个机会让朝鲜人也拍一部 这样才公平 否则凭什么倒下的是他们
韩国冯小刚
大学在放映室看的片。第一次看到韩国电影有了好莱坞风范的小惊讶,深感我们太落后了。那是好多年好多年前了……
1999年工会录像厅。
里程碑
【B】有点明白为什么当年在韩国这片票房能跟《泰坦尼克号》相抗衡了,原来人家二十年前就拍出了属于他们的“战狼”。整体风格就是上世纪港式枪战+好莱坞主旋律的杂糅,外加蹩脚粗糙的手持摄影。不过可能也是因为这片太过套路了,我反而觉得很有意思....PS:韩石圭、宋康昊和金允珍都很亮眼,但风头全给崔岷植一人压了下去....
勉强四星。可看看。
间谍
动作场面不赖,情感刻画不够深,不过有被感动一下,看完更加欣赏宋康昊了,他真是演技派啊~
打着“大片”的招牌大都令人失望。把情报处负责人塑造成个傻蛋,匪夷所思。
片子整体大约相当于九十年代初的一般港片,只是因为预算可能高点而显得格局比较大,叙事和情感段落都很薄弱,街头枪战学盗火线学得很幼稚。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从这部到太极旗飘扬,姜帝圭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这点还是很让人佩服的。
棒子YY……
人物关系纠结但老套,场景冲击力不足以完全震撼。
相当韩式样板戏呀~
大片该有的都有了,没有明显的漏洞,很不错
豆瓣居然只有这么点儿人看过这个电影?韩国电影复兴的功臣啊
里程碑之所以是里程碑,因為它代表著一個時代的轉變,並非那今天的審美觀評論這部電影多麼精彩
世纪末的韩影,随着“韩流”袭来,这一指大众媒介为了描述韩国流行文化进入亚洲各地的概念。本片极具好莱坞风格,振兴韩国电影产业,打破泰坦尼克号的记录(学生向老师教出的漂亮作业—好莱坞叙事)。自此,韩影崛起,刷新票房历史新纪录,开始横扫亚洲全球。
统一 ..开玩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