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得年初《苹果》参赛柏林电影节之事,先是《迷失北京》原片名更易,又是送审过程中的麻烦不断,媒体大肆鼓噪范冰冰将与影后有缘。想来我是对范小姐好感不多,所以心里竟有抵触情绪,投注在余男身上的目光从来不曾斜移。直至年尾,当和谐版的《苹果》抢在贺岁档大片之前上映,这才发现它于2007年国产片的存在价值。尽管比较起台湾在1983年的“削苹果事件”(《儿子的大玩偶》中《苹果的滋味》引发的争议),碍于制度强大规章森严的无可撼动,中国人只能继续接受“洁版”愚民的现世尴尬。
苹果者,姓刘名苹果,女,不妨也可认为是山东人士。在片头,影片将镜头对向北京高楼林立和残存古旧的结合,代表建设进行时的脚手架,晃动了半天,看得心里发毛。李玉终于还是从川边小城跑了回来,重新搬演一出现代都市剧。从女同的《今年夏天》、母子的《红颜》再到现在的《迷失北京》,发现李玉一次比一次进步。她乐于挑选具有话题性的伦理问题,恋人、母女、父子及夫妻,在彼此身上做些与亲情和爱情有关的文章。整体上,《迷失北京》就是一部好看的通俗剧——即便有人会迫不及待地宣布它的罪状:镜头摇得太糙、剪得太碎,角色情感浮夸、冲突造作。按常理想象三大节的中国参赛片,大家几乎以为那会是长镜飘飘,晦涩难懂。《迷失北京》讲的就是夺子之争,简单形容“通俗剧”,就是老百姓都看得懂,没过多玩弄隐喻。
这一阶段,在为是否因为李玉导演和范冰冰同是来自生产苹果的山东老乡,她们就有了牵手合作而浮想联翩。扮演一名手技不错洗脚妹的范冰冰,用她裸露的白花花身体宣告《迷失北京》的与众不同。如若2007年没有一丝不挂的汤唯和《色|戒》,那此时,《迷失北京》定会掀起一股目睹范冰冰露点的热潮。并非本人追求庸俗,格调低下,而在于影片就是真有那一回事。所以,你千万不能惊讶于这些天会在网络上见着“范冰冰倾情出演”等耸人听闻、无所不用其极的恐怖字眼。毕竟,身为一名拥有超多绯闻、形象负面的女艺人,能在一个不起眼的空当上,接演了一定会造成话题的《迷失北京》,并以《苹果》之名在电影院正式上映,那实在是了不得呀。要知道,在一传百、百传亿的今天,要下到完整版的《迷失北京》,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想到有些饿狼会在一饱眼福、拉过几段后,转向扑咬演员,这反倒有些妄为。
诚实说,《迷失北京》这点裸露不算什么,后来一些不必要的哺乳淋浴可能就是替身完成了。但因你在中国,所以频限于不同媒体、重要场合的范冰冰,能做出如此牺牲还是有其重要意义的,谁说我们不敢演、不敢露,只要服务于剧情,没啥大不了。要知道,其他三个演员就未必不是有付出。梁家辉“露臀成习”,不做评价;金燕玲早年邵氏艳星,多年后再现风情,实属不易;佟大为不敢说有120%是脱胎换骨,但至少跑出电视机,成为一个见钱眼开的可憎农民工。
顺道还可以给电影杂志提供一个话题,就叫“环看国内女星,谁能舍身取义”,这个名单里可以包括几年前余男的法国之旅,一年前郝蕾献身的颐和园,今年麻雀变凤凰的汤唯成名,还有超乎更多人所能预料的“蛇蝎女”范冰冰。
为范冰冰的露点留下如此多字节,全赖印象改观,不好听的比喻,前段在“迷失上海”里的某赵姓女演员做不到。QQ一直说范冰冰其实很有美人胚,此时再做一番总结,发觉居然一直被舆论误导,跟着负面报道将人涂黑。可所说感触与范冰冰实际发挥的演技优劣又无必然牵连,这听似梦呓的结论,关键就在于片中刘苹果角色的巧妙所在。
一些观众能在第一时间做出判断,刘苹果这角色好“白”——当然不是说范冰冰皮肤好,身体白,而是形象很单薄,没有主观情感。典型的逆来顺受,完全听命于两个男人的左右安排,你可理解接近为白纸乃至接近白痴性质,但她又是一个有着情欲宣泄的正常女子(可居然不懂事后避孕)。反观其他三人,均在她身上做出了争夺较量,关心呵护、打她骂她,其实就相当于你咬一下我啃一口,“苹果”的基本用意,恰在于此。《迷失北京》结尾处,先前哭不出来的苹果,终于放声大哭,并且做出了自己的选择,离开不属于她的男人,寻找一片未卜的生活。说到这里,难道苹果需要很大演技实力,表现她内心的挣扎与冲突,在危机时刻做出勇敢的选择?很遗憾,几乎不需要(在私人诊所流产一段可能路上惊慌)。在苹果的身上以及她的周围,如那位小妹,李玉表现了对她那一圈人所能投注的社会关怀,不是简单的同情。一些看似无意的细节琐碎,更是支撑起看下去的念头。至于要说更多的人性思考、人文角度乃至闹什么暴露丑陋面给外国人,还是省省吧。末了表态,服从观感。真愿意将它放进2007的国产片年度十佳,这么有观众缘又有商业气的片子,毁在剪刀下,实在太可惜。
http://www.mtime.com/my/moviel/blog/749822/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hanxiaoti.blogbus.com/logs/13274112.html以下括号内字转自网络(如果您知道了消息,可以跳过):
(保利触礁 热映《苹果》严重违规遭禁播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日期:2008年01月04日 07:31
http://www.china-cbn.com 梁振鹏
由梁家辉、范冰冰、佟大为主演的影片《苹果》,从去年11月30日起一直在全国各大影院热映,昨日却突然被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下称“广电总局”)紧急勒令停播。
....
鉴于《苹果》发生上述严重违反法规问题,广电总局作出相关处理决定,吊销了《苹果》的《电影片公映许可证》,没收未经审查通过的影片拷贝及相关素材,制片单位需在15天内将拷贝等送达广电总局电影局;停止《苹果》在影院发行、放映;停止其网络传播;建议有关行政部门停止其音像制品的发行。
此外,《苹果》的三家出品方也受到了处罚:对负有主要责任的劳雷,取消其两年内摄制电影的资格;该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方励,两年内不得从事相关电影业务;对负有相关责任、参与投资拍摄的保利和中鸿,进行通报批评,责令其限期整改。)
下面是正题:
大家看看,在咱中国拍一部电影容易吗?
拍的现实吧,遭禁;拍的理想吧,挨骂。
拍的正经吧,没人投资;拍的色情吧,还得阉割。
中国电影好像电子闯关游戏,要过三关打三个boss,投资商,广电,票房,观众。第一关真的很不容易,尤其是当你这个导演毫无名气的时候,当年中国很多片子都是导演靠个人关系从国外拉的赞助,不是国内投资商穷,只是太现实了,你的片子一旦可能遭禁,那么好,你找别人出钱吧,我才不会做赔本买卖。
接着是第二关,好不容易有了投资商,电影也出来了,但是这关过不了,那么你只能是禁片,只能在网上偷偷的传播,直到有一天你这个导演出了名,大家才会想起你以前还拍过某个片子一直没有上映,大家才会去看,我觉得这种感觉一定不好受,中国这样的导演也很多,比如贾樟柯,比如李扬。
最后是第三关,千辛万苦过了前两个坎,如果幸运,你可能还拿了一两个大奖,但你还是可能面对没人买票去看的尴尬,像是去年的《三峡好人》,或是今年的《图雅的婚事》,很多时候会把原因归结于你没有做好宣传,但是我觉得,费了那么大劲把第一二关过了,还在乎花几个钱去做宣传吗?我的意思是,其实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上映可以,宣传的不要,也许这是电影圈的一个潜规则,也许只是我瞎猜的。
过了这三关,你的电影删删剪剪,也剩不了几个镜头了,但这时候你还是可能遭到第二个boss的攻击,弄不好都上映一段了,照样会遭禁,因为你的影响不好,有伤风化,破坏和谐,那么ok,恭喜你又再度遭禁了,比如《苹果》。
广电总局官员炮轰《苹果》侮辱中国人事件在网上已闹得沸沸扬扬,势头甚至盖过了《苹果》中有关激情戏的讨论。为何一部《苹果》会惹得一些官员大动肝火,抱着这个好奇心看完了〈苹果〉的未删减版。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普遍性和针对性的问题。据说片子的原名叫作〈迷失北京〉,而且片中含有大量诸如天安门,毛主席像,九龙壁这些政治色彩颇浓的空镜头。这是不是一种针对性?至少广电总局的人是这样认为的。片子所讲述的丑陋的社会问题是不是一种普遍性?至少生活在社会底层接触阴暗面较多的人是这样认为的。把这样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拍得那么具有“针对性”。从这一角度来说责任在于导演,导演“和谐‘得确实不够好。具有普遍性的东西是人性,具有针对性的东西恐怕就是社会了。你可以谈人性,但是这个社会却不是你一个导演就能随便指手画脚的。在这一点上看看大师们是怎么做的吧。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是很好的榜样。在某些问题上点到为指就够了,再说这些问题也不是你一部电影就能解决得了的。
站在同一高度能看清问题是清醒,站在低处能看清高处的问题是悲哀,站在高处能看清低处的问题是高尚。佩服导演的高尚和那股子狠劲儿,至于某些人所说的导演是在以“卖丑”来换取大奖的说法,简直是无稽之谈。稍有点责任感的人都不会无聊到这个份上。再说“家丑不可外扬”这话原本就不是真理。
忽然想到〈鬼子来了〉里的一句台词“干大事的人话不能说的太透”。姜文是没说太透,但只一个含糊不清就被一刀切了。由此可见广电总局这次还是够仁慈了,被损几句也就忍了吧。
凡是与"禁片"扯上关系的更能引起观众的兴趣,《迷失北京》就是这样一部片子,我指的是没有删节之前,没有更名之前的这一部电影,当它经过GDZJ审查之后,"清洁”之后换了一个叫“苹果”的名字出现在世人面前时,已经失去了它应该有的味道。新浪网把范冰冰的激情戏格外当作卖点高高挂起吸引眼球,真是一种很拙劣的行为,不过倒也是迎合了一部分人的趣味吧。
人民币,或者说钞票,应该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了解人性的东西了。影片的开端就是随着一位性服务工作者的一次习以为常的过场开始的,看着她三下两下脱完,顺口说出一个价钱,我不由得想到了在菜市场看到的那些鱼贩子,从旁边的水盆里抓出一条鲜活的鱼,临时宰杀,除去鳞片等等,干净利落,我在一旁看得有点想吐,对于鲜血和生命我一直保持一种敬畏的态度。当人们愿意因为钱而"弃善从恶"的时候,社会的隐痛就开始曝露在世人的面前,于是曾经认为崇高的东西变得很卑微了,因为它们不值一钱,比如贞操,苹果的好朋友小梅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言,她的经历反映了一个人与命运抗争,最后妥协直到堕落死亡的过程,从当初对客人暧昧的举止极度的反感,到后来因为生存的需要主动投身到那些服务行业里去,当初死命守护的东西一部手机就可以打通了。我相信类似的故事现在也还在各个角落上演着,只是小梅可能是小红,手机可能是首饰。充当着元凶的的,就是钱。在北京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地方,如果你富有,你就可以显得崇高;如果你贫穷,你的命运就很卑微,受人摆布,因为你离不开钱,如果要生活下去。佟大为饰演的苹果的丈夫,就是一个见钱眼开的小人。在发生那一系列的事情之前,他一直做着一份辛苦而且枯燥无味的工作,和老婆生活在一间昏暗的出租屋里面,唯一的乐趣似乎就是发泄性欲。但知道自己的妻子被人侮辱的时候,起初他很愤怒,大有去和老板拼命的架势,这个时候,似乎是整部影片里唯一能体现他作为"丈夫"这个角色的段落,在此之后,想着法子捞钱占据了他大脑思维的全部。自己的老婆被别人睡了又有何不甘呢?12万,一匝匝钞票堆在那摆了又摆,砌成一座塔,压上方便面,不倒,再压上一瓶酒,倒了,完了把钱当枕头美美睡一觉,生活真美好。佟大为饰演的这个角色让人觉得很恶心,比起小梅更让觉得不齿,因为他是明知故犯,如果说小梅的抗争带有无奈和悲壮的味道,那这个清洁工的反抗方式,则是邪恶和无耻的。他对于老板娘那个"以帽还帽"的建议的认同最早的体现了他的病态。
故事的内容并不是很特别,有钱人有穷人没有的钞票,穷人有有钱人没有的生育的能力,于是各取所需。lost in beijing,为什么感觉迷失呢?因为自己变得不是自己。社会的失常就是人们行为举止的失态,自我角色的定位变得不确定,于是各种越位(出轨)的事情层出不穷。妓女就是良家妇女的越位,敲诈犯是有妇之夫的越位,他们做着自己本不应该做的事情。
我是先在豆瓣看过一些评论之后才决定看这部电影的,倒不是因为里面有让人血脉喷张的激情戏,而是因为"影片直接将血淋淋的现实展示给我们看,没有美化,没有掩饰,不再歌舞升平,不再畏首畏尾。正因为真实,才有了力量。 "(
http://www.douban.com/review/1253834/),毕竟做爱不能是生活的全部,只能是你人生的一个插曲,更多的时候,人总是应该把感性的本欲的东西搁下,而理性的看待这个社会里的人和事。感觉电影里面有一个情节比较能被引用过来作为对其精神意义的一种概括:林东(梁家辉饰)和安坤(佟大为饰)正在楼顶讨价还价,这时从他们身边走过去一个女孩,几秒之后她选择跳下高楼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让我们把那两个男人的讨价还价当成是我们这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里人们最热衷于去做的事情,而那个轻生的年轻女子就是不知不觉之间被人们淡忘的东西,比如道德。当人们因为赚钱而面红耳赤的时候,很多美好的东西已经离我们而去并且万劫不复了。是看着这个社会下坠后留下的深渊,还是在它纵身一跳之前把它挽留呢?《迷失北京》,讲述的这个发生在京城的故事,又是一剂社会的良药,给幸福的人们一点提醒,给不幸的人们一点激励。
昨天刚看完《盲山》,最近似乎比较热衷于此类影片。火爆的动作大片或者温情的浪漫爱情喜剧带来的观影快感,如同做爱带来的感觉,是很容易消逝掉的。很久以后,我不再记得那些打斗场面或者甜蜜的对白,仍然还能记起,在那个07年的冬天,看过一部让人心里流泪的电影。
摘抄来自泰戈尔的一句诗:
“被我用我的名字囚禁起来的那个人,在监牢中哭泣。我每天不停地筑着围墙;当这道围墙高起接天的时候,我的真我便被高墙的黑影遮断不见了。
我以这道高墙自豪,我用沙土把它抹严,唯恐在这名字上还留着一丝罅隙,我煞费了苦心,我也看不见了真我。"
-《吉檀迦利》
3.5
世界从来没有美好过,只因你太美。
这里怎么有这么多奇怪的人。
6/10。女性身体绑架着消费主义,安坤用金钱洗刷羞耻和林东举杯庆祝卖子协议,两个男人为育儿创造适宜环境、轮流听腹中胎儿的过程和商品质检无异,苹果目睹小妹被经济诱惑吞噬生命的悲剧幡然醒悟,结尾留下煎蛋象征她对林东的留恋并摆脱男权,满墙治疗性病的小广告、妇女跳楼等意象营造迷惘的生存空间。
选角失误是最大的缺陷,佟大为表现差强人意。
充数。
真没意思。。
【C+】始终无法写出人物深层次的心理活动,诉诸(或者迷恋?)于肢体上的对抗(做爱,厮打),以外在冲突替代内在矛盾表达,实则是导演能力不足体现。以“观察者”自诩的李玉,确实止步于“观察”,热爱生活细节拼贴的她或许更适合拍纪录片。
真情故事大集锦
近年来一流的本子,精彩的故事。范冰冰演得相当好,惟景山一场戏情绪不对。梁家辉一贯戏骨,惟开车与老婆谈判那场戏普通话语调没拿捏准。佟大为简直一无是处,惟屁股好看。片名叫《迷失北京》说明李玉放不下身段,硬要拔高、隐喻。农民工散心还去景山,山顶还空荡荡,还有煎饼卖,这个情节着实伪现实。
苹果 全集(完整无删减版)拍出了 社会的现实
如果不是因为找了成名的演员,这会是一部受小众追捧的文艺片。我还记得李玉拍的《今年夏天》,那是部多动人的电影啊。
每一个怂逼男人都是非得把错怪罪到别人身上,然后再做一些傻逼的事儿来惩罚自己,让自己解脱。关键是,每一个怂逼男人不管再怎么惩罚自己,始终都不能明白,也学不会检讨自己。片子比我想象中好,放了两年,现在拿出来看,可能更能明白其中的意境。大都市繁华的背后,总是掩盖了许多迷失的心灵。
北京欢迎你,像现实敢动你,流动中的光影充满着魅力~北京欢迎你,有梦想有什么了不起,有勇气就等奇迹~
我并不觉得这是部烂片
一如的刻意
你只有登陆才能在豆瓣看到这个条目。“影片直接将血淋淋的现实展示给我们看,没有美化,没有掩饰,不再歌舞升平,不再畏首畏尾。正因为真实,才有了力量。” 情爱镜头交代的并不多余,对于黑色幽默极具讽刺效果。
李玉镜头下的女人总是有一种天然的凄美感。
看了阉割版。。。剧情有突兀感,我只有无力感。
是LOST IN TRANSLATION的恶搞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