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女主角悲观吧,她却纵情一跃向你展示暮年心境里的少女心;你说她积极向上无所顾忌吧,成人的世界又是如此无聊,令她透不过气。生活是什么?生活是死前的一段过程。女主角一路漫无目的地行走一路不期而遇地与人邂逅,最终悲欣交集之处只剩下她自己。明星的光环渐渐褪去,她坐在房间里弹起了哀乐——她成了那位失声的歌剧演员,犹如驻足在《咖啡公社》里的伍迪艾伦,亦如纷纷站在夕阳下的每一个人。
我很喜欢《弗兰琪》,特别是辛特拉这个小镇,它太真实也太美好了,地上的石头,黄叶,杂草,墙壁的青苔,盘桓的街道,有轨电车,还有不间断的蝉鸣,像极了夏天的森林,天气多变,时而晴空,时而细雨,时而大雾,阳光照在弗兰琪和伊琳的头发上,有一种毛绒绒的质感,温柔迷人。
离开熟悉的地方,迷人的海滨小镇让一切变得云淡风轻,伊莎贝尔饰演的著名女演员弗兰琪癌症复发,医生说她剩下不到一年的时间,弗兰琪很平静地接受这个事实,然后邀请全家来辛特拉度假,导演娓娓道来,截取不同的片段,一个半小时的电影只过了一天。
即便在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每个人的烦恼都不会减少,但它们会有那么几个瞬间消失不见,弗兰琪不年轻了,浸透了岁月的她依然十分迷人,说话的腔调,沉稳的气质,谁能拒绝弗兰琪呢。
可以说是一个过气女明星携全家度假而反映着各人各个心态与心思的故事吗?主线人物的力量太弱了,女明星最后的那一番儿太弱,再加上支线人物更是像散文一样的散,所以整个电影下来不知所云,各人有各人的烦恼,各人有各人的忏悔,各人有各人的算盘。
可就是这么一盘散沙式的人物,被散养式的放置在了电影里的不同角落,他们像是一幅图画,而不像一个故事,像是一种状态,而不像是一种情绪。有着只是葡萄牙那优美的山间小路和不热情的西欧风……
没搞懂为啥会入围戛纳?有没有小伙伴教教我?
1、故事展現出無窮紛呈的阻力,然後帶我們跟著劇中人物化而為夷。最後和這群人一起「擇日而登假(遐)」,走上山丘,頗有昇華而遺世之感。
2、仲夏家庭絮語(Frankie,2019)呈現了人如何擺脫不了生存的焦慮與死亡的恐懼。本來人一生的旅程是「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事中的女主角弗蘭琪在社會上擁有巨大的名望與地位,晚年本該安享天年、含飴弄孫,可弗蘭琪並不安逸,沒有獲得休息。瀕死之際,在大限壓力下,她著急的帶著病體,無止無休的要求方方面面做到完好:張羅一場家族旅行,分配遺產,成立影藝基金,為兒子安排相親——其中帶有一種不自覺的、生物性衝動下的緊張感。劇情發展讓我們看見一切並不盡如她意,但正因如此,她才意會到放手,最後靜觀流化,自由自在(電影最後給伊莎貝雨蓓表情特寫時,她的眼神意味深長)。
3、莊子大宗師:
夫藏舟於壑,藏山於澤,謂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猶有所遯。若夫藏天下於天下而不得所遯,是恆物之大情也。
对于本片来说,第一观感,如果GAIO哥的那张图配合起来,效果一定会更好。事实上的确如此,人生的痛苦与欢乐并不会共通,而此时,对于女主角来说,只是会觉得他们其他人很吵闹。
不过,生活不就是这样吗?没有人能够完完全全地体会到别人的痛苦或者是欢乐,感同身受的故事永远发生在别人的身上。
正因为如此,弗兰琪自己最终会觉得自己来到这个地方作为人生的最后一站,到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这永远也说不清楚了。
《弗兰琪》是一部讲述个人情感与家庭之间其他亲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的故事,女明星弗兰琪到了生命的终点站了,她自己知道自己病马上就会急剧恶化,且没有什么有效的治疗手段。
因此,在人生的终点即将到来之际,她带着自己的家人来到了一个海边小镇,她想在这个小镇上完成自己一生。但是没想到,在这个小镇上,发生了很多难以预料的事情。
本片一共有以下这几组人物出现,片子对于这几组人物的各自矛盾予以了解释说明,这些矛盾结合在一起,对于弗兰琪本人的矛盾并没有什么意义。
对于她来说,自己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而不是让自己成为别人的附庸,但是遗憾的是,这种现状依旧是没法避免。
矛盾一:弗兰琪本人
弗兰琪身患绝症,她自己知道,属于她的时间正在一点点地溜走,如何跟家人告别,这是她无法面对的。
于是,弗兰琪决心带着家人来到一个滨海的小镇上,借着自己生日的契机平静地宣布这个消息。
于是,弗兰琪计划好了这一切,她最心爱的小儿子是她唯一放心不下的。当她将自己的计划告诉给了小儿子之后,谁知道小儿子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
她的痛苦,小儿子却还是感受不到,甚至于小儿子将她留给自己的房间钥匙也扔了。弗兰琪先是无奈,后来在遇见了自己的好友之后,平静了下来,好友给了自己安慰,她觉得好友成了她此时最后一个依靠了。
但是现实依旧是和弗兰琪开了一个玩笑,即使是我们作为观众可以预知结果,但是在弗兰琪看来,自己唯一可以当作依靠的好友,最后依旧是背叛了自己,在悬崖边上的弗兰琪犹豫再三后,回去了,这次的旅程对于她来说是一场悲剧。
矛盾二:弗兰琪的好友
对于她来说,这场旅行确实是一次惊喜之旅。但是对于惊喜这个词语而言,惊大于喜。她的男友跟她求婚了,这是她想不到的事情,而且男友可以为了她放弃很多很多,这对于她来说更加的想不到。
但是正因为这些想不到,一下子让她蒙掉了。她并不确定自己是不是真的爱自己的男友,这样的幸福对于她而言有一种虚幻的感觉。
而弗兰琪一个将死的人给她的建议更加让她摇摆了,最终,男友的表白求婚并没有迎来一个完美的结局,故事在这个时候画上了句号。
她本来就是一个性格摇摆的人,而弗兰琪的一番话使得她更加犹豫了,这或许是弗兰琪对于她的误导,然而,她最后跟弗兰琪的丈夫一起散步也是冥冥之中对于弗兰琪的“回击”。
矛盾三:弗兰琪的儿女们
弗兰琪的女儿急于结束自己本就不美满的婚姻,但是苦于没有收入,她想要获得母亲的遗产来结束自己的婚姻,但是最终计划还是落空了,母亲的遗产全部捐赠出去了,唯一留下的房子儿子还不接受。
而弗兰琪的儿子一直以来被母亲用自己的爱包围着,但是最终他内心的想法母亲却不知道,他因为母亲不理解自己而伤感,同时母亲也因为儿子不理解自己而失望。
他即使是选择跟母亲的朋友一诉衷肠也不愿意与母亲进行过多的交流。
两个人其实都很痛苦,但是互相理解,即使是生命的终点面前也不会共通的。
矛盾四:其他人
这个海滨小镇并不是一个美好的地方,这些人也没有在这个地方选择一个美好的归宿,最终,一切都在继续。
痛苦的人还在痛苦,即将进入痛苦的人依旧是义无反顾。看似一切都很美好,其实就如同最后的画面一样,每一个人都有心事,但都不相通。
痛苦和欢乐并不相通,然而这一切再也不会平静地结束了。
……
你好,再见
演员弗兰琪一家从各地相聚于葡萄牙小城辛特拉,准备度过一个惬意的家庭假期。弗兰琪朋友伊莲娜的偶然到来打乱了计划,家庭成员们也都各怀心事。一家人三三两两地漫步在辛特拉,在清新的自然野趣和闲适的城市街景中尝试通过对话解决问题。没想到弗兰琪隐藏了一个足以影响所有人的秘密。在一家人心情沉重之时,她自己却在这场漫步的最后变得云淡风轻了起来。以小清新著称的导演艾拉·萨克斯集合群星,到葡萄牙旅游小城展开一趟叩问心灵的旅程。
三星半吧,私心加了半星因为是在去过两次的辛特拉拍的。淡淡的故事配合并不汹涌澎湃的人生,每个人都在生活的拐点,映照出在夕阳下的群像,大西洋的壮阔背景前是人生的多变,多少繁复与伤怀皆在影像和时光里瓦解。人生,看似无常却有常。
故事不差,不过叙述略散了点。演员都是演技派,温情十足。
摄影,于佩尔和托梅的表演。在没有于佩尔镜头你仍能感受到这个角色对其他角色的影响和压迫,可是镜头对准她时,却是那种濒临决堤的脆弱感。第三个戛纳影后要来了。
在异国。
美不美法不法,想抓马又缩回手,全方面傍阿姨。
还是导演的温情小品,结尾那个镜头还挺喜欢的。
轻盈的幽默感堪比洪尚秀,尴尬的对话与笨拙的动作叠加,家庭成员间生疏而默契的关系,被剖开于葡萄牙小城各个未具名的角落,所有人如同所有人的分身,既聆听真相,又表明心迹。寡淡不是问题,但结尾制造高雅氛围的意图太过明显,倒不如松垮到底显得坦荡。
再亲密的他人或者关系最终在各自的人生拐点上都要孤独前行,那些关于「爱恨离合」的痕迹最终都会消散。
这样的故事真是舒服到极。Jérémie Renier 再次饰演阿姨的儿子,当年的青涩荡然无存,哪怕只是银幕上的一小抹颜色,阿姨依然万众瞩目。
形式很洪尚秀,色彩很阿莫多瓦,故事很多兰,能看到Ira Sachs对家庭情节剧的探索,但是缺少把所有人网在一起的黏力。本来今年就打算去葡萄牙,正好加上这个叫辛特拉的小城...
前段故事结构有些《爱在罗马》的意思,但相比起来,欢乐处不够欢乐,尴尬时却要尴尬的多。实际上这是一部属于中年人的电影——当人生走过了一定年岁,拥有的只是激情的退却和未来的迷茫。(即使色彩如此高饱和,也无法掩饰岁月带来的灰暗。)当所有人面向生活(生命)之海,有人前行,有人驻足,有人观望,有人等待。余晖渐落,但到最后终将汇入一条溪流,通往终点(而非终结),即使这条路上水滴间从未有过交汇……结尾的处理十分动人。
总是嘲笑Star Wars*这样的电影,取着一流的景,讲着超无聊的故事。没想到这个值得期待的剧情片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群人中随机组合之间的碰撞对话刻意而乏味,况且即便拼凑出“女演员的一生”,也并没有太多值得刻画的地方。
北影节云上观影第三部。法国影星于佩尔主演,去年她曾到海南节做评委主席。故事是患绝症的老女演员,召集一家人做最后告别的一次家庭旅游。发生在一地一天之内,叙述全靠对众多人物关系、心理变化的准确、细致描述,剧作值得研究学习。最后海边山顶日落时的大远景人物调度运用,令人叫绝。
A / 居然是一部堪称诡谲的自然奇幻电影!从第一个镜头幽蓝的泳池水色,到第三个镜头清晰可辨的漫舞尘埃,再到森林中雾气和面容上精灵般的亮白舞台光,直到最后一镜惊人地将山坡抹平与海洋相接,并让夕阳的波光和小径超然地相连——但是仿佛找到宿命的Frankie拒绝了这个庞大迷宫的出口,她终将沉静地回返到异国空间里混沌与畸变的情愫之中。
对白电影,全片没换几次镜头吧?有些中景很美,有些没有拍好。英语世界中产人空降到葡萄牙,生死之外都是些没写好的心理小九九。看着看着竟然想要了解结尾了,竟然没有很不喜欢,IY还是继续演自己擅长的。总体还是有些一般。
QY-314,一部预想中的那种温情小品,对于看过艾拉·萨克斯之前几部片子的影迷来说,可能会更容易接受这部电影的风格,不管故事设定如何似曾相识,导演总是那么含蓄平淡温情,可以处理的很轻盈,很暖心。这可能是他看待世界的方式吧,还是可以打动我这种喜欢他的人,拍出了中年人的人生状态,只是这次在故事的编排上,几组人物之间的排列组合有点功能性,剧本并没有浑然天成的感觉。
现实里的于佩尔高产、充满活力,似乎可以看她永远演下去。直到这里,也许Frankie确实被写得很像她本人,或者就是她一如既往演得出神入化,总之你下意识把她和这个死期将至的角色混为一体,于是第一次想到,我们不能失去这样的女演员啊。
Frankie永远是一切冲突的中心,所有的人都围绕着她建立,她的消失(脱离)也将意味着一种中心缺位的空间运转,她被捕获,出现在望远镜之中,但在影片最终,当她在仰角中出现,视线伴随她的观看而顺接时,即是一种由被观看转向观看主体的仪式。我们可以对比开场的泳池,她是如何被观看者“捕获”的。混乱,松散的戏剧冲突并非意味着《弗兰琪》是人物导向,相反,支持着影片的是一种肤浅化的空间,沦为ins背景板的,无法加入互动的空间(即使是Frankie被邀请,参加当地人的生日聚会,也在某个旧识的闯入后被打断),葡萄牙不再是葡萄牙,而是一个开放版本的暴风雪山庄,来自世界各地的,处于一定关系的人“偶遇”,处理过去某一时刻所遗留下来的冲突(在这里,由于过于笨重,过去甚至无法担任“幽灵”这一角色)
色彩好,景色好,服装、尤其是中老年人的服装值得借鉴,别管你有多少道皱纹,多少斤脂肪,都可以借鉴。本片形散、神散。中、老年的情感,就像粘合不起来的沙子,碰到后,也不能怎样。
3.5是随意散乱了点,私心还是有喜欢之处。有侯麦的影调,人物也有几分像侯麦式的人物,但远没有其剧作的精巧和细腻的哲理,设置在sintra,但总觉得并未真正完全发挥此地的作用,直到最后一镜。但弗兰琪的告别仍然是动人的,将悲伤掩埋,她的观望,她的音乐,她试图架设在爱人之间的桥梁都将延续下去。从山顶的回首是一个有魔力的瞬间,只是这个对于佩尔太简单了,没有多少演技的迸发,是更坦然赤裸的现身,面对衰老也好,面对悲伤也好,这种放松仿佛有其疗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