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这个谈谈。 回想我痴迷于邪教教主精神人格的青春期,从初三第一次见到这种人到高三和这种人谈了个恋爱为止,在看《乔布斯传》的时候达到顶峰,他的“现实扭曲立场”听上去像是一种魔法。我甚至总结这种人说话的样子:声音放低、语速减慢、肢体动作变多、在讲话的人眼前晃,全是关于控制的伎俩。我高中班上最好的女性朋友也拥有这个潜质,讲故事是最好的骗术练习,我完全不知道她讲的是真实还是虚幻,但我永远记得她讲自己外祖父出殡的时候“天空突然开始下大雨”,她的靴子沾满了泥。她深谙马尔克斯和佐杜洛夫斯基之道,“邪教教主”的名号也用了三年。 我永远能第一时间捕捉到人群里的这种人,在他们还没有讲话的时候,人们称呼他们为“恶魔”,他们很清楚自己的这个潜质,就像初三那个小男孩的自我形容是“一个不断刷新的骗子网站”。但这是一种非常隐秘的行恶方式,园子温拍过的,人轻易放弃自己的权力,弱点被利用,懦弱、力量、臣服,如果没造成物理上的伤害,甚至双方都彼此吸引、乐在其中,如同主奴辩证法,我刺穿你,你跟随我:
正如川端康成与三岛由纪夫。你先刺穿我,我才跟随你。主人庇护自己的奴隶,奴隶也挑选自己的主人。一个人的身上,可以同时出现主人和奴隶两副脸孔。他晚熟。因此他在漫长的、做奴隶的过程里长出了主人的脸孔。接着,他又在做主人的过程里爱上了脸孔下的奴隶。他的心爱着他的肉体。他的肉体长出了他的心。 ——芬尼根狂欢日
而权力作为春药而存在,旁观者觉得这些人彼此折磨又分不开,如同片子里那人的哥哥评价他弟弟和小女孩相处的那段时光“是他人生里最开心的一段日子”。 我很清楚,青春期的时候,我是多么希望自己能拥有力量。我宣称自己喜欢老头子,去图书馆借看上去最厚的那些文学作品,看到博客上17岁的病女把“和38岁的哲学家谈恋爱”特地写到简介里想“贵阳真是个好地方”。过于早熟的人允许(甚至渴切)自己被烙下烙印,对于某些人来说,这格外有吸引力:改变一个人,一个“纯净的”、未进入秩序的人。
和孩子、青少年性交,对他们来说好处就在于完全的 掌控。你的一言一行可以在一个孩子身上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记,你的一句好,一句不好,就可以肉眼可见地改变他的身体和人生,这对很多我们这种发育停滞或者迟缓的人来说,有非常大的冲击力和魅惑力,尤其是假如小时候受到过成年人这样的教导和创伤,当时他们留下的那份印记的一部分就是在自己走到一个可以这样捏造一个孩子时,被这种想法挑逗,刺激,出现欲望和驱动。所以女孩儿特别容易被成年男性瞄住,慢慢把你调教到主动去回应他的需求,像捏一个泥人一样捏你的整个头脑、身体、精神存在,在你疗愈之前他的手将永远在你身上,不仅在你皮肤上来回抚摸,也在你体内,在你肠道深处, 在你耳腔深处,他们就在那里轻轻地对你说:你这样好,你这样不好。你的世界就随着他们说出的每一个字的颜色染成整个天气。你染上他们的颜色。当然女性也可以这样对女孩儿、男孩儿都可以,但是因为男女的性别角色,男的控制女的、捏造女的天经地义什么的,就比较顺,其他的做起来就更复杂,很多不同的权力关系在错综交杂。……作为女儿角色长大的人只能自己挣脱自己为自己做非常艰苦漫长的疗愈的工作,才能寻找到自己的完整。 ——心跳跳忘年交
甚至不需要恋童癖,任何方面的权力差距都足以带来这种吸引力,老师与学生、乐手与粉丝、上级与下级。接下来是自我说服,房思琪式的,反复告诉自己:“我没有受骗!他爱我!我爱他!”人难以承受自我的虚弱与无能为力。法律只能保护身体,拥有界限的身体:年龄、性行为、家暴、杀人。没有界线的心灵的黑洞无限蔓延,feeling ashamed,不愿意认为体验到的爱是骗局。洛丽塔情节和任何包含着权力与欺骗(甚至不是赤裸裸的权力、隐秘的控制)的爱,名义的爱,那些人所宣称的爱真的是爱吗?他们需求的是自己的完美女性幻肢,是全身心的依附,从原有的世界连根拔起的,火灾一样的爱,当完美幻肢不再符合自己的要求后转身离开,独留下废墟。 重建是艰难的事情。所以凭什么去指责那对父母和女孩克服羞辱感、以现在这种在反复地讲述中练习出来的、试图展现自己克服了一切创痛的表情讲话是“腆着脸”呢。就像女孩说的,不原谅是把自己框起来,而如果他们框起来自己,也许就只能自杀了。
1.//weibo.com/1715068563/KdE06wCjP芬尼根狂欢日
2.//weibo.com/2769447895/KdV3Y16aF心跳跳忘年交
在家非常无聊,想看变态电影,看完之后,挺无语的。 觉得女孩的父母实在太蠢了, 第一次被绑架,警察都找上门来,按照绑架罪来查案,受害人一家还帮着开脱。说他们很有可能一切遇难,出事了。不过后来看完一整个片子,感觉又特别不一样, 一种毛骨悚然的恐惧感。连办案人员都说,这个B 是一个老练的惯犯,他盯上了这一家子人,百般赢取了他们的信任,只为可以接近他们的女儿。 他开朗大方,热心教会活动,在邻里社区里面建立良好口碑。一个这样道貌岸然的人,有怎能让人对他保有警惕之心呢?更何况,故事是在民风保守淳朴的犹他州。
最可怜的是那个女主角, 被洗脑,被诱拐,一度真的相信这就是人生挚爱。想要托付终生。 还为此与家人反目, 离家出走。
这个纪录片再事情发生之后的30年,从当事人的角度重述当时的一切,让人毛骨悚然。与其说是一部影片,更是一部警示录。 人们的善良是如何容易被利用。如果一个人有心害人, 真的不是那么容易躲掉的。
真的开始理解父母在养育我这个女孩时的小心翼翼。
整部影片从小女孩和他的家人的角度出发,娓娓道来,讲述这一个事件是怎么影响各自,及家庭关系的,有一种把心痛撕扯出来给你看的真实,很多时候真的是不忍看。
我其实更为好奇而影片没有提到的是这个事情怎么影响到当事人小女孩日后的择偶和婚姻生活的呢?她结婚了嘛?她婚姻是否幸福? 她如何在这件事情之后如何自愈和看待爱情?
变态哪里都有,健康的活着真的太难了。
看到很多评论骂奇葩父母,一家子蠢。这家人确实存在漏洞,但大家别忽略犯罪者的能力。两个要素配合才成就了这旷世奇案。
此人被所有人评价为能言善道,被他哥哥称为“超级销售员”,他的能力不是简单的口才,而是能做到操控人的心理、精神,像邪教教主那样,具有类似暗示、催眠之类的洗脑能力,从这点上看,他是个老到的心理学家。
他正是用这个能力一步步把这家的爸爸、妈妈、女儿全部牢牢抓在手中,让他们深信他,受制于他。这家人就像初生羊羔面对大灰狼,没有逃离可能,被困于不可抗力中。
正如女孩所说,“被操控犯错和主动犯错是不一样的”。
绑架女孩之前和绑架后,他都多次借助安眠药物和循环录音来进行洗脑,所以小女孩对他表现出的偏执和爱很大一部分不是真实自我。你们老说女孩蠢,竟然会信外星人,会信交配任务,但是没看到她的处境,她是在何情境下做出自己判断的,彼时彼景,女孩的反应并不奇怪。被绑架,孤独处于房车中,四处无援,被喂食了安眠药,总是半睡半醒,耳边循环播放外星人给她的任务(与身边这个男子生孩子来拯救外星),尚不知道绑架者是否有进行其他暗示和催眠,在这个情境下,单纯的小孩相信这些不足为奇。这里还有一个关键点,这家人过于善良,大概从来就没遇到过坏事,所以凡事都往好的方面想,总是为别人的恶行开脱,律师都说“他们想不到会有这种事”,名副其实的“很傻很天真”。
于是犯罪者利用这家人的傻白甜,让他们因为自己的天真和善良而进入他的陷阱,之后制造把柄,再多加利用。
即使被收监,他依然有能力说动狱友代他行凶,依然可以劝受害者父母放弃控告,一生犯下多项重罪,却每次都能全身而退,每一步他都走得胜券在握,这个恶魔深谙御人之道。
片子结尾处,提到这个变态的童年,爹不疼娘不爱,名为主实为仆,不被允许住在家里,与家里的雇工们住一起,还被雇工性侵过,但是,这个难道可以作为他长大后伤害别人的借口吗?
善良的人永远不会伤害别人,不管遭遇过什么,不管身处何等黑暗中。
史上最离奇的诱拐案
今天,土豆要说的是一个关于绑架,关于性侵,关于邻居的真实事件。
这是一部真实罪案纪录片,但里面每个细节都让我觉得魔幻。
这是一起挑战三观的绑架女童案,我是看得全程WTF。
12岁女孩被绑架为何父母不闻不问?
被绑架女孩为何执着想要给男人生孩子?
如果你没看过这部影片,那么你可能永远不知道生活这个剧本究竟会有多么精彩。
《公然诱拐案》
影片讲述了擅长操纵人心的迷人邻居贝希托尔德是如何通过计划两度成功绑架未成年少女的犯罪故事。
1974年,一名12岁的少女简失踪了。
和这个漂亮的小女孩一起失踪的,是她的邻居贝希托尔德,大家叫他B。
警方认定,简是被这位邻居绑架了。
但这位B先生却是所有人眼中的好好先生。
不仅是简的父母,所有认识他的人,都认为B是一位和善、幽默、风度翩翩的男人。
在简失踪25天之后,警方在墨西哥抓捕到了两人,简被送回了父母身边,而B则被暂时关押在监狱。
但是重新回到父母身边的简却没有一般获救人的感动,只想着B为什么没和她一起走。
重获女儿的父母却在B即将受到审判的时候,却准备对他撤诉了。
消息一出来的时候,全国哗然,简的父母每天都能接到很多抗议的电话,但他们最终仍然在撤诉文件上签了字。
为什么简会关心绑架自己的人?
为什么简的父母会签字纵容绑架自己女儿的罪犯?
有时候,现实往往比故事更狗血。
事情还要从B一家搬到这个宁静的小镇开始。
简的母亲玛丽安首先在教堂发现了这个温文尔雅的男人。对方的幽默和绅士很快博得了他的好感。
B通过她,很快和玛丽安一家都熟识了起来。
玛丽安的丈夫鲍勃和三个可爱的女儿,其中活泼开朗的大女儿简获得了B最多的关注。
B给她取了个昵称,娃娃,而简和她的妹妹们也都喜欢这个有趣的叔叔。
但这单纯的一家不知道,这个时候,B已经把简视为自己的猎物了。
这个擅长操纵人心的大师是一个恋童癖。
但开始他却并没有做出太过出格的举动,因为他知道,想要得到简,首先要解决横在自己面前的两个障碍,也就是简的父母。
B在这个小镇上开了一个家具店。
一天中午,玛丽安接到了B的电话,他拜托她为他带一些饭菜。
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玛丽安开始频繁地为他送午饭,两人独自相处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了。
与自己无趣的丈夫对比,B是那么幽默风趣,风度翩翩,在他的甜言蜜语下,玛丽安渐渐地动心了。
终于,在一次两人独处的时候,他们开始热烈的接吻了。
解决了玛丽安之后,B又把目光瞄向了鲍勃。
他开车载着鲍勃来到野外,并向他叙说自己的婚姻如何不幸。
你没看错,这个时候的B已经结婚了,只是他的老婆相比他来说存在感非常低。
B向已经对自己颇有好感的鲍勃说,冰冷的婚姻让他无法释放,而他是一个正常的男人,有着生理需求。
于是,鲍勃鬼使神差地用手帮他解决。并在之后,感受到了B高超的技巧。
至此,鲍勃和玛丽安都落入了B的陷阱。
正因为大人间这种隐秘的关系,B可以登堂入室。
他先是鼓励女孩子们要有自己的空间,把简和妹妹一起使用的卧室隔成了两个房间。
之后,他又串通一个被吊销行医执照的心理学医生讲述自己的心理疾病,需要和小孩子共处才能治愈。
于是,他经常和简独处一室,晚上睡在一起。
简对他十分信任,把他视为自己的另一个父亲。
根据简的叙述,在这段时间,有一天夜里惊醒,她发现自己的裤子被脱掉,而B的手就放在她的身上。
B的说法是看到简睡得不安稳,想让她安稳下来。
对此,简没有丝毫怀疑。
就这样,时间走到了简被绑架的那一日。
B借口带简去骑马带走了她,鲍勃夫妇对此没有丝毫怀疑。
在小轿车上,B喂简服下了安眠药,然后,他把车开到荒野,把自己弄伤,在车上留下血迹,然后抱着简来到他早已准备好的房车上。
简在醒来的时候,手脚都被绑住了。她的耳边,有一个白色的对讲机。
录音机里有着一个奇异的男声,他告诉简,她其实是外星人和自己妈妈的孩子。现在,他们的星球遇到了灾难,现在,只有她的孩子才能拯救那个星球。
在16岁前生一个孩子,就是外星人给简的任务,为此,外星人还给她准备了男性同伴。这个任务如果不完成,她的家人就会遇到危险。
然后,简又昏迷了。
等她再醒来了,她已经可以自由活动了。
当她来到房车的前面时,看到了受伤的B,简知道,这就是她的男性同伴。
这个认知,让她松了一口气。
于是,他们开始在房车里做爱,躺在床上的简只能看到房车上面的一个小天窗。
当B在猥亵她的时候,她透过天窗,看着窗外的树叶。
于是,她就在树叶中找到安慰。
这一刻,土豆想起了《房间》中那个天窗。
同样是被囚禁的孩子,不知道两个人谁更可怜。
因为B给自己的哥哥打了个电话,两人的位置很快被察觉了。
B被逮捕了。
但是,狡猾的B把金戒指给了狱卒,所以他见到了简,他和简强调了外星人的可怕,说他们的事情绝对不能告诉第三个人知道,而且要远离其他的男人,哪怕是自己的父亲。
简相信了他,当她见到自己父母的第一瞬间,她只是闹着要B也跟着一起回去。
医生为简安排了身体检查,却发现她一切正常。原来B非常的克制,并没有真正伤到她。
当B被关押的时候,他那个存在感微弱的妻子找上了门来。
她用鲍勃和B曾经做过的那些荒唐事来威胁夫妻二人,要求他们撤诉。
在那个年代,如果被冠上了同性恋的头衔,那是不可想象的,再加上因为觉得女儿并没有受什么损伤,夫妻俩又本都对B有着不一样的感情,所以,尽管被很多人指责,他们仍然放弃了上诉。
所以,B很轻易地就保释成功了。
在他出来后,他一面和简谈着地下恋爱,一边继续勾引玛丽安。
这一次,两人上床了。
沉浸在恋爱中的玛丽安为简和B的见面提供了机会。
这引起了鲍勃的不满,为了自己的孩子,鲍勃下定决心要和玛丽安离婚。
在那个年代,即使是美国,离婚也是很丢人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在这个宁静的小镇上,还没有人离过婚。
丈夫的这纸文件让玛丽安清醒了过来,她断绝了与B的关系,回到了丈夫和孩子身边。
B再一次拐走了简。
这一次,简留下了书信,声称自己要离家出走,直到家人同意她和B结婚。
这一次,B冒充特工人员把简放到了一所寄宿的女子学校。
周末的时候,两人见面。
根据简的回忆,从第一绑架开始,B性侵自己有200多次。
这一次,还是警察一路跟踪他,发现了他在电话亭打开的电话簿没有合上,顺藤摸瓜找到了简。
但和上次一样,这一次,B依靠精神病逃脱了法律的制裁,只在精神病院呆了几个月就又恢复了自由身。
讽刺的是,B最终受到惩罚,是因为简的一家终于决定站出来发声。玛丽安根据一家人的遭遇,写了一本书。
已经垂垂老矣的B带着枪去威胁到处做演讲的简,因此被起诉。在法庭上,他嚷着绝不坐一天的牢,自杀了。
现实中,像B这样擅长操纵人心的恋童癖还是少数。
但是,让人警惕的是,儿童性侵案件中很多罪犯其实都是熟人。
2017性侵儿童案例报告中公开的378起性侵儿童案例中,明确表述人际关系的有349起,其中熟人作案209起,占比59.89%。
教会女性和孩子学会自保,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问题。
简的一家最大的问题就是轻信。
不要以为熟人就可以放心交付。
因为你永远不会知道,在一个和善的笑容底下究竟藏着什么。
-FIN - 公众号:小鲜电影(xiaoxianmovie)
几年前我看完《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想起袁枚在《祭妹文》里写“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觉得房思琪或许是美丽外加小有才华才会更受伤害,现在想来真是大错特错。
首先,文学只能是文学,
文学里小姑娘说爱,你我都明白那是种经常被人提及的疾病,ptsd。
再次,美丽并不是受伤的理由,
穿什么样的衣服、做什么样的行为同样也都不是。
最重要的是,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受害者的弱势地位,以及,社会对此类事件的态度。
我们今天谈论此类事情,都会被扭曲被隐藏,
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每一天都在被遗忘。
大部分情况下社会都会将耻辱的那面推到受害者身上,
更何况将近五十年前。
《Abducted in Plain Sight》的故事就发生在将近50年前,
主要内容就是熟人罪犯用尽心机诱拐小女孩Jan两次。
匆匆看完,回来搜了一下看到评价感到更难受了。
大部分评论都在指责父母,
Jan的父母确实犯过错,比如说两个人都跟罪犯出过轨,
因此间接造成了第二次诱拐事件。
还有人觉得离谱,Jan居然原谅了父母,
而且这样的事情居然能够堂而皇之地拿出来拍纪录片。
恭喜这些人,思维跟罪犯一模一样呢!
罪犯就是知道怎么操控身为小女孩的Jan、
就是知道Jan父母的错误会让他们做出更错误的选择才故意诱导、
他就是知道大部分人面对此类事情会遮遮掩掩吞下血液和牙齿。
李国华用同样的手法去操控年幼的房思琪、欺瞒周围的成年人,
房思琪没有走出来,她的父母在书中被寥寥数笔带过。
但Jan走出来了,
她自述说:“I was completely loved. And I think that was crucial for all of us surviving.”
她觉得她的家人起到的作用至关重要。
所以十几年后,
罪犯在法庭上恬不知耻地问Jan,
“这个故事能让你卖出不少书吧?你要把这件事拍成电影吧?”
而几十年后,长大成人的Jan坚定地回答,
“我的目标是让人远离你这种人。”
试想一下,如果Jan的父母真的只为了自己,
当初大可以尽可能瞒下这一切甚至反过来指责受害者(就像华灯初上里苏的母亲一样)。
此类对Jan父母的批评,在某种程度上是“指责受害者”的扭曲进化版,
都偏离了应该指责的重点。
有一次我和医生就某件实事争吵,
他说:“那你告诉我,要怎么办呢?“
我给不出答案。
是的,我们都很渺小,无法撼动全貌,
大部分情况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某件事发生扩张然后熄灭。
但个人依旧可以做到,
有时候只是社交软件上按几下转发,
有时候是在一群人欢声笑语里大声喊“这一点都不好笑”,
更多的时候是面对此类事件心里的评判。
每个人的家庭、境遇、人际关系都十分复杂,
永远不要去指责受害者,
犯了错依旧可以弥补,被伤害照样能够坚强,
因为你我都知道 该被指责的人到底是谁。
财叔说:为人父母长点心吧!
大家好,我是小阿花。今天给大家推荐一部记录片《公然诱拐案》。
这是一部根据上个世纪70年代发生在美国的恋童癖绑架案拍摄而成的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早在2017年就在美国首映,虽然烂番茄指数100%,但是因为宣传力度不大,观看的人寥寥无几。
直到今年,Netflix将它买下,在自家平台上线后才引发轰动。
讲述的是1974年,9岁的简被邻居贝希托尔德绑架,然后诱奸的故事 。
贝希托尔德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先和简的父母成了好朋友,接着诱惑简的妈妈,勾搭简有同性恋倾向的父亲,最后是简,和一家三口都发生了关系,并以此要挟简的父母不许报警,否则他们会没脸见人。
是不是认为很魔幻?今天阿花就给大家说一说这个案件。
这一家人住在美国一个和谐美好的小镇——爱达华州波卡特洛。
一家人幸福美满,直到新邻居到来——贝希托尔德。
在1974年6月,这家女主人玛丽安在教会组织活动中认识了这位新邻居。
在交流之下玛丽安觉得对方是一个斯文、性格好、有魅力,什么都能聊的来的男人,并且双方的孩子年纪相仿也都能玩到一起,于是邀请到家里作客。
时间久了,玛丽安一家的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叫贝希托尔德的男人。在贝希托尔德眼中,他更加关注简,这个年仅9岁,活泼开朗的女孩。
贝希托尔德还给她起了一个十分亲昵的称呼 “娃娃”。而简也特别喜欢贝希托尔德,觉得他就像自己的父亲,对他完全信任。
但是两人的行为举止太过于亲密,甚至超出简父母能够接受的正常范围。
亲吻、肢体接触、拥抱......
贝希托尔德对简的迷恋,引起了简父母的不安,可是也没有多想。
贝希托尔德为了希望能够永久占有简,于是开始了他的计划,一步一步算计这家人。
先是获得这家男女主人的信任,然后诱惑哄骗。
勾引了小女孩的母亲,在一次机会下,两人发生了不可告人的关系。
不仅如此,还勾引了有同志倾向的男主人。
贝希托尔德,轻而易举地把这对儿傻夫妇玩弄于股掌之中。
在获取这对夫妻的信任之后,他编了一个谎言,称自己四岁的时候,被迫和阿姨发生了性关系,自己正在看心理医生,治疗儿时受到的虐待 。为了配合自己的治疗,他向简的父母提出了和简单独待在一起的请求。
夫妻俩答应了,贝希托尔德跟简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长,并且越来越猖狂。
和简睡在同一张床上,进行性骚扰,有一次还把她的裤子脱了,甚至还裸身给简看。
可是简呢,一个小孩什么都不懂,还完全信任他。
直到1974年10月17日。
他给简喂了安眠药,带着她一路逃到墨西哥。
为了哄骗,他还自导自演了一出奇葩的戏码:他们被外星人绑架了!
简被告知自己是混血外星人,她真正的生父是来自外太空的外星人。在16岁之前,她需要和B一起生孩子,这样才能拯救外星人 。如果完不成任务,外星人就会绑架她的妹妹。
出于对他的信任,简丝毫没有怀疑。
不久之后又两人便发生了关系。
而这时候简就像《房间》中的小孩一样,每天只能透过窗户看外面的世界。
当简的父母发现贝希托尔德和简凭空消失了五天后,她们才选择报警。
更可笑的是,FBI说简被绑架了,这对儿傻夫妇还在坚持贝希托尔德是好人,只是带孩子出去玩了。
FBI发布全国通缉令,在全国范围内搜捕贝希托尔德。
在地毯式搜捕之下,警方最终在墨西哥逮捕了他,并解救了简。
而此时的简已经换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百科: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斯德哥尔摩效应,又称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或者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征,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人。
人质会对劫持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他们的生死操控在劫持者手里,劫持者让他们活下来,他们便不胜感激。他们与劫持者共命运,把劫持者的前途当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视为自己的安危。于是,他们采取了“我们反对他们”的态度,把解救者当成了敌人。
通常斯德哥尔摩综合证会经历以下四大历程:
1、恐惧
因为突如其来的胁迫与威吓导致现况改变。
2、害怕
垄罩在不安的环境中,身心皆受威胁。
3、同情
和挟持者长期相处体认到对方不得已行为,且并未受到‘直接’伤害。
4、帮助
给予挟持者无形帮助如配合,不逃脱,安抚等;或有形帮助如协助逃脱,向法官说情,一起逃亡等。
正是因为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在简获得解救之后还在警察面前维护他。
即使绑架案告破,当对贝希托尔德进行起诉时。这对儿愚蠢的父母因为受到他的威胁而撤销了诉讼。
这个坏人逃过了牢狱之灾,在随后的日子里靠着对简的欺骗,贝希托尔德和简持续进行着地下情人关系。
另一边,简的母亲被贝希托尔德迷得神魂颠倒,并且还主动把女儿送去他身边。
真的是很气愤了。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夫妻俩醒悟过来,又选择了报警。
这次贝希托尔德依旧逃避了法律的制裁,假装自己有精神病。贝希托尔德对简性侵长达200多次,之后又逍遥法外。
这对儿夫妇醒悟实在太晚了!!!
最后的结局是,玛丽安根据一家人的遭遇,写了一本书。在一次简做演讲的时候,贝希托尔德带着枪去威胁了简。
再一次被起诉的贝希托尔德,他说:“只要判一天,我就去自杀,我不去坐牢。”于是在法庭上他自杀了。
多么讽刺 !
据调查,这种儿童性侵案中熟人作案几率较多。
为人父母应该警惕,学会判断,教会孩子如何分辨坏人以及自保能力,长点心吧!
人性不值得探讨,只需要认知.
Hmmm Mormon...怎么说这家人真的戒备心低到我看他们讲这件事我都觉得不好意思…作为纪录片故事讲完整了但没有任何升华感觉…(and once again I found the bad guy kinda charming...好啦只是人家的声音…)
恶能做到这般地步,也确实不容易。处心积虑,用尽心机,真所谓放长线钓大鱼啊。不过能把这种恶曝光出来,让天下人知道,也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啊。Abducted.in.Plain.Sight.2017.1080p.WEB.X264-INFLATE.mkv,此版本自带多国语言字幕
离奇的诱拐案,晋江作者都不敢这么写。此奇葩案件有两个要素,能操纵人心的犯罪者和天真善良的傻父母。多年后7位女性提及幼年曾被此人性侵过,他并非首次犯案,但7人之后的简却是唯一同时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的最佳猎物。一生逍遥法外的犯罪者在绑架简之前曾有长达半年每周四次的猥亵行为(与小女孩一起躺在床上听着性引导语音并进行身体抚摸等),是得到女孩父母同意的!如果没有这一步,大概也不会有后面得寸进尺的进一步犯罪。绑架、洗脑、让女孩以为自己在拯救苍生而默默忍受200多次性侵。性侵过程也很奇葩,去搜了为什么是2厘米,震惊于犯罪者的心机,2厘米,女孩不会产生快感,所以他有完全掌控的快乐;处女膜不会有损伤(才知道处女膜的实际位置),所以法医无法鉴定;不可能怀孕,所以直到16岁都不可能完成外星人的任务,可以持续泄欲用。
这对父母也是醉了
wtf看得我直犯恶心
奇葩父母耽误了孩子 这种人都得枪毙
最奇葩的父母和最离奇的诱拐案件。你永远想象不到,生活这个剧本有多精彩。
目瞪狗呆。这要是故事片剧情,我会觉得肯定是编剧疯了。好吧亲爹妈竟也有脸出镜,事无巨细,口若悬河,娓娓道来。我疯了。
4星,挺不错的纪录片,小孩子要加强防范意识。
Mindfuck
现实生活比影视剧还要可怕。父母自责没有识别出坏人,没有保护好孩子。能勇敢的说出事实,让其它的家长警惕,这就是最大的爱和勇敢。可怜的Jan在几年里面一直相信只要不完成对方给的任务,不幸就会降临到自己的家庭成员身上。B风度翩翩经济优渥,是操纵人心的高手,步步为营,到处埋雷,为什么选定这一家?那是因为这一家容易,虔诚,单纯轻信,热情,有爱。同样的社区里面,有其它的邻居也参与过B的聚会,但是有人就比较警惕,参加完聚会就凭直觉之后离这个人远一点。Jan讲到每10个女孩就有4个小时候被性侵过,B说自己小时候被性侵过,人类真是奇葩啊,童年已经如此艰难。
可以想象这对摩门教徒家庭生活无聊程度,第二次女儿失踪三个月后接到女儿电话第一个问题竟然是你和b联系过了吗,精神生活内外只有神和拥有charisma的控制狂占领 所以最后还挺感人的都熬过来了
一家人都蠢到难以置信。
人类观察很突出的一例,看前面我以为只是一个夜不闭户小镇上单蠢父母过于信任邻居的故事,到20几分的时候还真是呵呵,不过反过来想自然界里的predator都是很拼的(实际上评论里只有某个一星的切中要点,这个导演的片子连看两部都是有点思路怪怪的,但是随便吧
这事也挺传奇的,一家全给睡了到底是多大魅力。这父母智障吧好气还得保持围笑
Mormons are still blowing my fucking mind
这煞笔父母居然还觍着脸出来拍纪录片?看到一半气的我关了不看了
一家三口特别是小女儿被精神控制“迷奸”多次的真实事件。看似离奇,其实以这家人当年的教育文化水平和生活环境一切都还说的通。一家三口都和这个男人发生关系后还没散就能说明点什么。三个人彼时是都是完全自愿的,可见他洗脑的能力。受害者甚至在这个纪录片里多次提到"love"和“i loved him”。此人至今逍遥法外,只是不爽这家人靠这个故事赚了很多钱。
虽说快半个世纪前小镇居民对pedophile肯定不会像现在信息发达时代这么警觉, 但这家人的防范意识也真是低到令人发指了...还以为整个纪录片随着发展是要揭露当地政府警方等等体系如何黑暗纵容这样的事情发生, 没想到警方在这个魔幻故事里反而是被奇葩父母猪队友拖住后腿有劲使不上. 还有小姑娘十几岁了还相信外星人神圣使命这一套, 也说明了在过于单纯的泡泡中长大有时未必是一种保护,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认识到这个世界“恶”的存在是有必要的(PS. 要是拍成电影的话, 我脑补中Kevin Spacey是演极其善于操控人心Robert Berchtold的不二人选...各种意义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