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谢里丹这个名字,在国内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不过要说他是《边境杀手》和《赴汤蹈火》的编剧,你可能会对这个人刮目相看。
泰勒·谢里丹从未学过写作,也没上过电影学院,属于“半路出家”,不过他担任编剧的《边境杀手》和《赴汤蹈火》,连续两年成为颁奖季的大热门,并获得奥斯卡多项提名。
而在成为好莱坞知名编剧前,泰勒·谢里丹曾经当过20多年小成本影视剧的龙套演员。在最郁郁不得志的时候,他甚至打算离开影视圈,去怀俄明州的一个农场驯马。
后来考虑到家人的生活成本,才决定转行做编剧。他说:“我不知道写剧本是怎么回事,但我这辈子起码也读了上万个剧本了,大多数还都不怎么样。所以假如我避开剧本里那些在我当演员的时候困扰我的问题,说不定就行了。”
2017年,泰勒·谢里丹首次执导筒的《猎凶风河谷》上映,一举摘得第70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的最佳导演奖,再次惊艳了影迷。
《猎凶风河谷》的剧本也是出自泰勒·谢里丹之手,加上之前的《边境杀手》和《赴汤蹈火》,三部作品一起构成了“美国边境三部曲”(也被称为“现代美国前线三部曲”,另外《边境杀手》续集《边境战士》将于2018年上映,泰勒·谢里丹继续担任编剧)。
《边境杀手》与《赴汤蹈火》的故事都发生在得克萨斯州,影片用大量的远景镜头展示了美国西部空旷的戈壁沙漠,以及当地经济的萧条,民风的彪悍。
其中《边境杀手》讲述一名特工的妻女被墨西哥毒贩杀害,于是他利用一次扫毒行动独自潜入大毒枭的家中,以非法手段向对方复仇的故事。
《赴汤蹈火》则讲述一对得州兄弟为了赎回土地,精心策划了连环抢劫案,用抢劫银行的钱偿还银行贷款。
得克萨斯州的页岩油资源丰富,但在大银行和石油公司的盘剥下,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每况愈下,毒品、黑帮泛滥,偷渡、暴力犯罪猖獗。
到了《猎凶风河谷》,取景地由得克萨斯州变成了怀俄明州。
故事发生于怀俄明州一个名叫“风河谷”的印第安保留区内,影片同样是以大量远景镜头展现荒无人烟的空旷野外场景,再搭配令人不寒而栗的背景音乐,让观众感受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的渺小,营造出一种压抑感。(以下内容有部分剧透)
印第安保留区名义上是美国政府给予印第安人的自治区,实际上却是被隔绝在都市文明之外的穷乡僻壤。
为了发展经济,当地印第安人通常利用自治权发展博彩业,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更由于这些地区通常属于警力不足的“三不管地带”,犯罪案件频发。
《猎凶风河谷》改编自印第安保留地一个真实发生的少女凶杀案。影片以一个大远景开头,一名少女为了躲避强奸犯的追杀,披头散发的在雪地里狂奔,留下一大长串脚印,背后是壮丽连绵的山丘和一轮明月。
这名刚满18岁的印第安少女赤脚在零下20度的冰天雪地中奔跑了十公里,最后死于呼吸太多冷空气导致的肺出血。
“鹰眼”杰瑞米·雷纳在片中饰演了一名猎人,平时的工作就是狩猎那些会威胁到居民和牲口的野生动物。在一次追捕狮子的任务中,他发现了这具被冻僵的女尸。
“绯红女巫”伊丽莎白·奥尔森饰演一名FBI的菜鸟探员,她接手案件后来到了风河谷,像是一个“闯入者”。因为在印第安保留区,白人探员并不受当地人信任,而遇害少女的主要死因,也无法让法医认定这是一起凶杀案。
就在案件一筹莫展时,菜鸟探员求助于熟悉当地环境的猎人,两人决定联手找出案件的真凶。
杰瑞米·雷纳已经是第N次出演神枪手这种类型的角色,不过这次他饰演的猎人更有深度了。
在目睹印第安少女冰冷的尸体后,猎人回想起自己的女儿3年前同样死在冰天雪地。被人发现后,女儿的尸体已经被野兽啃食的面目全非。出于对受害者家人的同情,他加入到寻找凶手的队伍中。
有外媒评论称“这是杰瑞米·雷纳近几年来的最佳表演”。失去女儿的痛苦,寻找线索的睿智,狙杀目标的平静,杰瑞米·雷纳演绎出了角色经历过人生创伤后特有的那份沉稳。
随着调查的深入,观众会发现表面上银装素裹的风河谷,其实蕴藏了肮脏堕落的一面。当地青年人沉迷于毒品和暴力犯罪,枪支泛滥。
遇害少女的哥哥就是一名毒贩,他和同伙持枪拒捕,却被猎人制服。从他提供的线索得知,害死少女的真凶是她男朋友的同事们,一群受雇于某个挖掘场的警卫。
导演用闪回的方式说明了案件发生的过程:一名被恋爱冲昏头脑的印第安少女冒着大雪来到男友的集体宿舍,趁其他警卫不在的时候享受二人世界。正在这时喝的醉醺醺的警卫们返回宿舍,于是见色起意。男友受到挑衅后与同事们大打出手,却被失手打死。
大错铸成之后,几名醉醺醺的警卫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趁机轮奸了少女,随后就发生了少女赤足在雪地狂奔十公里被冻死的惨剧。
探员、猎人与当地警察来到挖掘场取证,警卫们却以挖掘场是私人领地为由,与他们持枪对峙,随即引发了一场枪战,警察几乎全灭。
有人说这场枪战来的突如其然,双方站位颇有杜琪峰电影的味道。
大海倒觉得这个场景有点反映导演对枪支泛滥的担忧,当执法者在法律层面和武器装备上都不能占据优势,又怎么能对犯罪分子形成有效的威慑力?
法律与执法者无法为受害者主持公道,以牙还牙的私刑正义就会出现,泰勒·谢里丹的“美国边境三部曲”全都阐述了这个主题。
枪战最后,杰瑞米·雷纳饰演的猎人大显神威,在远处狙杀了多名歹徒,然后有一名歹徒受伤逃跑,猎人把他绑到了雪山上,在冻死他之前逼问犯罪的动机。
对方的回答是:“你知道这冰冷的地狱是什么样子的吗?什么娱乐都没有,没有女人也没有乐趣,只有雪和寂静。”
其实不止是这些罪犯,当地所有沉迷毒品和暴力的年轻人,堕落的原因可能也是同样的理由:没有目标、没有希望、没有未来。
泰勒·谢里丹的创作初衷是想展现保留地内的一个悲惨现实:每年都有大量印第安女性在这里失踪,但通常她们的家属却不愿意报警,因为警方毫无作为,政府也从没有认真统计过受害者的数字。
另外,泰勒·谢里丹的“美国边境三部曲”虽然主题都很宏大,探讨了美墨边境的毒品交易,得克萨斯的次贷危机,以及印第安保留区被边缘化的少数族裔,但在这些宏大的主题之下都隐藏了一个微小的核心:一个失败的父亲。
《边境杀手》中,特工的妻子被毒贩砍头,女儿被扔进了硫酸桶里;
《赴汤蹈火》中,兄弟俩抢劫是为了挣够养育孩子的生活费;
《猎凶风河谷》中,猎人和印第安人的女儿先后死在风河谷的冰天雪地里。
这种“失败父亲”的情节据说来源于泰勒·谢里丹的个人经历,在他当龙套演员的20多年里,薪水根本不够养家,用他自己的话说:“四十多岁的时候还没办法去看儿子的棒球比赛,只因为有个小广告或者什么必须要拍。”
而一切探讨社会问题的议题,最终的回归点可能就是在家庭上,因为正是千万个小家组成了大家、国家。
其他影评推荐:
嘉年华丨正义联盟丨家族之苦2丨相爱相亲丨雷神3丨银翼杀手2049丨王牌特工2丨天才枪手丨猎凶风河谷丨羞羞的铁拳丨人生密密缝丨蜘蛛侠:英雄归来丨敦刻尔克丨极盗车神丨杀破狼:贪狼丨二十二丨战狼2丨绣春刀2丨冈仁波齐丨海边的曼彻斯特
鹰眼射手质朴大叔派,猩红女巫别样软萌呆。《无人区》在脚下是西部被阉掉尾巴的戈壁烈日,在彼岸是北方安静肃杀的冷雪皑皑,人隐声稀的洁白广袤大地上,留下的伤痕和恐惧同样百转千回,发生的罪恶和复仇同样简单直接。这片子是给习惯了城市中楼街拥挤、文法加身、案出惊奇的温室花朵们看的荒蛮故事。
情节隐忍无声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整个故事未到结尾前如同一张拉满的弓,静止保持着它待射的姿态,印第安女孩父亲相信猎手能给猎到那些“野兽”,因为那也是猎手自己的复仇和涅槃,结尾箭发兽死,才看到那终于松弛下来弓弦上,布满了条条恨丝、根根悲线。电影里这一生活环境给人的印象、和散落在无人区里好人和坏人的人物状态,远高于那个简简单单的案子,原始环境催生出的一种隐忍却包藏不住的巨大力量,受害女孩为求生,回顾男友一眼后,果断赤脚狂奔十公里,男人压抑着失去爱女的愤怒与憋屈,克己守持着心智,倔强狩猎、除死放休。所有人都带着内敛的强悍,韧劲儿十足的活着或死去。
片中剪接亦不乏精彩之处,如动作戏猎人等人追查至被害少女弟弟的吸毒窝点,猎人提起大锹放翻二人一脚踹下去,咣的一声,接的是FBI女探员踹开门板,此处剪接可谓行云流水,用于动作戏更显酣畅淋漓;到达保留区板房,FBI女探员敲门,门内被害少女男友马特开门,揭露案子原委,空间连续、时间错位,此处剪接把视觉连续的基础上把前情插入,不落俗套的技法不枉了蒙太奇之名。
这部年初早在圣丹斯电影节上首映的《Wind River》,起初没有在外媒里掀起多大风浪。 到了5月的戛纳,一举夺得了第70届戛纳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导演大奖。 之后,受邀成为了西宁青年电影节的开幕电影,让很多国内的影人和观众有机会一睹为快。 据说该片有望被引进,因为中文名就改了好几回,最早叫《风河谷》,英文名字《Wind River》是影片中故事的发生地。 后来应该是考虑定位类型片,改名为《猎杀风河谷》,现在正是定名为《猎凶风河谷》,指明了电影探案追凶的剧情主旨。 这部影片才是泰勒.谢里丹的导演处女作,然而他本人却早已不是电影节和颁奖季的新手了。
他早期混迹好莱坞的目标是成为一名演员,而讽刺的是,1995年开始演戏的他,直到2015年,因为撰写了《Sicario/边境杀手》的剧本,才真正走入公众的视线,也是搭了名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的班车。 之后他撰写《Hell or High Water/赴汤蹈火》,同样率先在戛纳亮相。之后一路杀入颁奖季,入围了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在好莱坞原创力日趋下降的今日,除了扶植科幻大片导演、创作型独立导演,这样的职业编剧也越来越少了,需要一个更新换代的过程,而泰勒.谢里丹这匹黑马,确实令人眼前一亮。 前两次戛纳不是白去的,第三次带着导演处女作展映戛纳的泰勒.谢里丹,终于如愿以偿。该片8月份开始北美地区的艺术院线,小范围上映。 1、偏门题材的主流类型片 有人说这部《风河谷》更像是一集拉长的《CSI》,对也不对。只能说题材相近,不过导演兼编剧的泰勒.谢里丹,其实一直在走他的边缘人物路线。 他的三部作品,可以说是浑然一体,透着一股冷冽的风格,内里又夹杂着人性的拷问。豆瓣评分也是杠杠的! 《边境杀手》讲述了美墨边境的缉毒故事。 《赴汤蹈火》讲述了德州劫匪与警探之间的追捕。 《猎凶风河谷》讲述了印第安人的自治区,一场少女凶案的调查。 三部电影故事的发生地,我们都不陌生。都是地处蛮荒,秩序失衡的地区,其间犯罪与暴力事件丛生。而身陷其中的主角们,从某种角度来看,他们都是失败者。 《边境杀手》里的女主角,最终成为了游戏规则里的道具,剿灭了毒贩,却失去了自我价值与本该遵守的原则。 《赴汤蹈火》里的两兄弟,因为破产而去抢劫银行,最终一死一伤,侥幸躲过了司法的制裁。 《猎凶风河谷》里的女主角,作为FBI却没有任何用武之地。而男主角失去了女儿,失去了婚姻,也失去了生活。 泰勒.谢里丹的故事,总是从一开始,就用一种爆破式的冲突,塑造戏剧张力。 《边境杀手》的开篇,是FBI陷入毒贩的陷阱,死伤惨重。 《赴汤蹈火》的开篇,是两个牛仔兄弟,一大清早抢劫银行。 《猎凶风河谷》的开篇,是黑夜里疲于逃命的赤脚少女。 在矛盾与冲突明确之后,人物内心暗藏的悲愤,逐渐开始牵动观众的心。 《边境杀手》里面对残忍的毒贩,FBI能否找到他们的老巢? 《赴汤蹈火》里面对法律的制裁,牛仔们能否全身而退? 《猎凶风河谷》里面对棘手的凶杀,男女主角们能否找出真凶? 泰勒.谢里丹总是能找到一个特定事件,来承载他想要表述的主题。同样是犯罪、西部、以及原住民题材,他却能找到更深入的矛盾本质,发挥叙事结构与人物对白的魅力,而不是简单的用历史堆砌或真事改编。 2、人物角色的1+1>2 泰勒.谢里丹故事里的人物,总是能在残酷的现实下,超越疼痛,找到突破口,最终完成自我救赎。 《边境杀手》里的Alejandro,手刃了毒枭,为家人复仇。而身为FBI的Kate Macer,虽然被裹挟,但是也得到了保护,全身而退。 《赴汤蹈火》里的哥哥,最终为了保护弟弟而牺牲了自己,但是他也痛快的与州警一战,发泄了愤怒。而弟弟最终过上了安逸的生活。 《猎凶风河谷》里的猎人在痛失家人后,注定走上了寻凶之路。而外援的女性FBI,成为了事件最终的幸存者。 两个角色的搭配,一个总是沉着老练,另一个略微青涩。两个人被同一件事情所牵绊,最终一个得到救赎,一个得到成长。两个人一起,打破表象,揭开真相背后的伤疤。 泰勒.谢里丹的剧本里,每个人物的血肉,是从内到外的。每个角色的个性,除了演员的细腻把握,更有角色设定与行为特质的呈现。 《猎凶风河谷》里的“鹰眼”,在其中饰演一名猎人。 杰瑞米·雷纳在复联里,也曾扮演过丈夫和父亲,但是都很短暂,虽然他已经是超级英雄里,最普通的一位。而这一次,他饰演一位失去爱女的父亲,失去婚姻的丈夫,杰瑞米·雷纳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与印第安人的友谊和雪山下的信仰,令他的角色更加丰满。包括小到胸前的背包,走路的姿势,打猎的一举一动,都塑造了这位猎人的果敢和深沉。 而“红女巫”伊丽莎白·奥尔森饰演的FBI,弱小却很勇敢,是司法的代表,也是普通观众的视角。但是面对残酷的现实,在复杂的案情与失控的事件面前,她成为了彻底的弱者,唯有猎人的帮助,才她让有可能深入腹地,调查案件。 而这两个角色间的彼此认可,更是成为了影片的主线之一。我们不明白风河谷到底发生了什么,这里的人们又是怎么了,我们只看到凶案,以及空白的人物关系。 我们的不了解令自己愤怒,我们的无力感令自己悲伤。最后重伤的FBI探员,躺在病床上,为被害者——那个赤着脚在雪地里跑了六英里女孩儿,留下了热泪。 她逃离的到底是什么,是变态的凶手,还是这个冷漠的社会?当家乡变成地狱,她发誓再也不想回头。 当我们理解了凶手,理解了被害者与家属,在那一刻,观众才终于开始理解了故事的缘由。印第安原住民的权益与未来,虽然是老问题,却依然令人动容。 3、剧情的节奏与张力 影片用小人物的悲剧命运,来展现大时代的伤疤与缺口。故事中开场的冲突,只是真相背后的冰山一角。 山地的摄影与密林的追踪,原声配乐更为影片附加了独特的气质,网易云音乐可听。 期间很多雪地摩托与卡车队列行进的情节,仿佛再现了《边境杀手》里,穿越边境的警车队列镜头。怪不得有人说这部影片,是充满现代感的西部片。 剧情的点睛之笔,在于突然来临的高潮,以及故意平缓的结局。 虽然角色之间倾诉过去的情节没什么惊喜,但是影片最后,想引申的意义还是深刻的,导演认真的传递,观众都接收到了。 放在当今的社会里,即便不是印第安原住民,仅仅是少数的移民群体,也存在着被忽视与安全的隐忧。当你四下张望,发现自己是唯一少数派,不安全感由衷而生。 这部影片按说也算政治正确,可惜它不是在奥巴马的时期政治正确,而是在川普的执政时期,这部影片能否走入最后的颁奖季,我们拭目以待。 个人认为,泰勒.谢里丹的风格凛冽,三部曲浑然一体,美国主流类型片的骨架,其中深埋社会矛盾。 每个人都曾是失败者,行走在道德与法律的边界之上,在血腥与暴力的表象之下,如何不被豺狼的人性与冷酷的社会所吞噬,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前行,即便前路只有寒冷的冰雪与无边的沉默。 故事留给观众探讨的,是我们一直以来,遗留的问题、忽略的现实,以及残忍的真相。而对于真相的探究,往往只会令人更加的无助,从而发现每个人都只是被社会齿轮无情碾压的纸片人而已。 这部《猎凶风河谷》剧情仅仅是个探案故事,但是泰勒.谢里丹为我们带来的是一种风骨,一种承载着罪孽与冤屈,不断自我救赎的精神。 而每个旁观者,也都为自己的不作为感到惭愧,为自己的无助感到悲伤。总有一天,大家都要面对这个真实的世界,孤独的自己走下去。 相关文章 黑暗境地,恶狼扑虎——丹尼斯.维伦纽瓦新作《边境杀手》漫谈 一首悲怆的南部挽歌——北美新片《赴汤蹈火》漫谈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2017年9月3日 多伦多 小玄儿记 ——————————————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
欢迎在 B 站或 Youtube 关注「小玄儿的深夜聊碟」
//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
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观看
#日本电影大师蓝光套装系列
#台湾电影大师蓝光收藏系列
#新老电影混剪系列
未来还有更多CC必收蓝光套装系列
感谢小伙伴们的支持!你们的每一个关注对我来说都弥足珍贵!
一个偏僻的小镇,一直疯狂下着大雪,想过去这个小镇,除了开车,没有任何其他途径
因为一起很难实现的悬疑事件,开始了整个故事的叙说
专门拍过来的FBI女探员,可以说是相当勇敢了
这里很多范围是不受任何一方管控,随身都可以配有枪支,说直接一点就是,在很多区域杀人不用承担法律责任,所以才有了肆无忌惮的犯罪
一开始都是很平淡的叙事,一个18岁的女孩子,在大雪天,周边都是荒郊野岭,穿的很少,没穿鞋;不知道是碰到什么事情,一直光着脚在零下20度的雪地里奔跑,正常人在这样的境遇下只能跑一两百米就会因为吸入太多的冷空气,导致肺部出血而身亡,但是这个女孩周围两公里范围内都是树,但是她的死因又确实是这个,所以这些探员们都觉得很奇怪,由此展开一系列的追查
当然这中间多亏了男主,也是一个曾经在这里失去自己女儿的人,因为一直在这边打猎,所以对这里地势很有经验,也因为有过这样的经历,这种失去至亲却又无能为力的心情,感同身术,于是在这场追捕中,他
中间穿插了很多,包括去这个女孩子的家里,问她的家人,企图找到一点线索,后来找到这个女孩的弟弟,知道这个事情应该跟女孩男朋友有关系
这里有一个对话也让我印象很深刻,这个女孩的弟弟和一群乱七八糟的人一起在吸毒,年纪轻轻的,抱怨说这里没有希望, 天天就靠这些毒品找乐趣,这个时候,男主跟他说:我是没什么选择了,但是你还年轻,你还可以有很多选择,可以去读书,可以去其他地方读大学,可以去考政府单位。(我大致记得是这样子,如果有误差,请谅解哈)
这里除了雪就是树,这里的人,特别是那些没有成家的人,因为没有追求,没有方向,所以整天除了有一份可以混日子的工作以外,就是找乐子,满足人性最底层的欲望
前面的这些,也为后面发生的事情,埋下了伏笔
可能我看前面没有去推敲后面即将发生的事情,这部剧一直也是在找人,找到那个跟事件有关系的人,并没有太多的预示后面发生的事情,所以当导演用一小段受害者经历的前因后果呈现出来时,让我印象尤其深刻
看前面这些线索的推进,我以为是跟她这个男朋友有关系,因为她弟弟也说了,对他男朋友印象不好,说这个女孩只是被爱情蒙蔽的双眼,但是后面这个事发经过,就有点出乎意料
因为这个女孩的男朋友是和一堆同事住在一起,当天其他人出去镇上喝酒,他们以为这群酗酒的同事不会回来,于是两个人准备很甜蜜的,pa完之后,一起享受彼此呆在一起的感觉;谁知道,这堆人竟然晚上回来了
里面一个猥琐的男的就一直动手动脚的,女孩穿的少,听到他们回来只穿了一个羽绒服,随便套了一条裤子,猥琐男人的这些举动,惹恼了女孩男朋友,开始打架
其实这里,看的时候,不太理解,明明同事们56个,一个个比一个高,一个比一个壯,明显今天猥琐男的行为,有点酒后乱来,为什么还要正面应对?
最后的结局就是,女孩被rap了,男的被打死了,在众人打男的期间,女孩跑出去了,因为没穿鞋,所以导致了后面事情的发生
这里重点强调的就是这个女孩子光这脚跑了10公里,因为从出事的房子到到这个女孩子倒下的地方,距离10公里远,这一点,震撼了所有查案的人
当然这个案子的最后就是在男主的帮助下,杀了这群人,包括最后那个猥琐男,男主让他以同样的方式死去,只不过他只跑了两百米就挂了。
对于这种类型叙事性质的悬疑片,又很平静, 包括整个电影,都很平静,但是看完之后,却很难受
好像这种事情在那边大雪笼罩的偏僻小镇里,很平常
天太冷,雪太大,无论踩多深的脚印,一场雪之后就没有任何痕迹
但是,这样的事情,正常的事情里是不可能会被那么平静的接受的,人应该活在体系下,遵守该遵守的规则,有正常的追求,体系才能自然的运转。
导演真的很厉害!看完就只能庆幸我们处在正常的体系里面
写到这里,都还觉得这部剧,实在太深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中国电影导演中心今天放映了111分钟的戛纳版,趁还有印象,记录一下两个版本有哪些不同。
1.三头狼。上映版中,Cory只是射杀了两头狼,给观众的印象是Cory无法击中正在逃跑的另一头。但在戛纳版本中,Cory把三头狼全部射杀了,即使最后一头狼是在奔跑中。此外,戛纳版本中还比较详细展现了死后的狼的样子以及Cory如何把它们绑上拖回去,雪地上留了长长的猩红的狼的血迹。
2.对话。在射杀了狼之后,上映版紧接着是Cory去找了前妻。戛纳版本中,在此之前有一段Cory与几个当地人(也许是渔猎局的工作人员)的对话,交代了一下狮子攻击家畜的背景,之后Cory把狼留在那儿了。这段对话并没有包含什么很重要的信息。
3.倒挂的美国国旗。在开车前往Cory岳父家的路上,路边有一群年轻人在无所事事地烧东西,旁边旗杆上的美国国旗是倒挂着的。戛纳版中没有这个镜头。私以为这对展现印第安保留地年轻人的生存现状与对美国当局的态度是有作用的。
4.飞雪。上映版中少了这个我很喜欢的镜头。Cory过来让Jane跟着他走,Jane关上窗之后,烦躁地抖落了头发上的飞雪。我觉得这个镜头还蛮重要的。我之前一直以为Jane是因为听说死了一个印第安少女她才过来的。现在看来她一开始并不是情愿的,真的就是因为她是离这最近的探员才被派过来,而恶劣的天气让她心情更加糟糕(戛纳版中Jane因为找不到路还跟导航吵起来了)。所以Jane的情绪是有一个转变过程的,而上映版中,很难看出这个转变。
5.外婆。戛纳版中,Jane换完衣服后,有一个外婆抱着外孙女衣物哭的镜头。
6.子弹。上映版中,多了Cory制作子弹的详细镜头。
7.呕吐。上映版删掉了这个喷雾还能让Jane和警长呕吐的镜头,而只是辣眼睛。这个删不删倒没什么影响,不过我还挺想知道这是什么喷雾这么厉害。
8.戛纳版中,在从望远镜中看到Jane一队人的队形后,Cory焦急地奔向他们,让人一下子紧张起来。上映版中Cory只是骑着车用无线电呼叫警长,少了点气氛的烘托。(但这一段我记得不是太清楚了,只是记得戛纳版比上映版更紧张。)
1.与前妻的对话。小儿子出现之后的这一场戏,Cory和前妻的对话有非常大的改动。上映版增加了有关小儿子上学的问题。能看出他们家生活是不容易的,从侧面反应印第安原住民艰难的生存现状。戛纳版中,这场对话信息量很小。
戛纳版中也少了Cory和小儿子的互动。小儿子的包是他自己背上车的。而在戛纳版中Corry帮他提,还被前妻指责说要让孩子学会独立。
戛纳版中少了Cory对前妻的关心。
戛纳版中也没有前妻这句带着哭腔的话。就是这句话让我第一次开始怀疑在Cory的女儿身上,发生了不幸,而这场不幸,导致了Cory家庭的分裂以及Corry掩不住的悲伤。
总之,这场戏,上映版更精彩。
2.上映版中,用的词是assist,而戛纳版中,Jane说的是"Can I borrow him for a couple of days?"
3.法医室的这场戏也有非常大的改动。(以下没有指明时均是指戛纳版)
首先是进法医室之前在门口,警长说“无论谁跟你说他们习惯了看尸检,他们都是骗子。”(大意)所以警长开门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赶紧的,我只能忍受五分钟。”而警长看出Jane的紧张,得知了Jane这是第一次进行尸检。
然后Jane自我介绍时本来只说了自己的名字,警长补充说是FBI,Jane不满地看了他一眼,似乎并不愿意挑明自己是FBI。我不清楚这是什么原因,应该和当地执法权相关吧。
之后,Jane在得知法医不能将死因列为谋杀之后,与法医,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起了三次冲突。她几次打断法医的话,态度很冲。而她也透露了自己这是第一次办案。戛纳版展现的是一个没有经验、毛躁的新手探员。上映版把这些几乎全删掉了,而改成了Jane还算比较平静地接受了这一事实。
最后,最不能让我接受的一点是,片尾居然少了最重要的两句话。不知道是片源还是字幕组的问题(但想来,戛纳版应该不会缺少这么重要的内容)。
刚看完时,我是更喜欢戛纳版的,因为细节更丰富。但是这么对比下来,各有千秋。上映的107分钟版虽然缺少了一些细节,但改动的两场戏更为精彩。如果要我推荐别人看的话,我还是推荐107分钟上映版。(不过现在能找到的资源也只有这个版本)
仿《冰血暴》,场景具有强烈地方色彩,雪能覆盖罪恶。剧作有遵循传统西部片的写法,开篇引人入胜,闪回段落安插有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处决方式,既在传统牛仔精神与当代司法程序之间作出对比,更隐喻出生活在保留区的土著美国人的衰落,及白人对番人的入侵等老调重弹的议题。要再刷北美版
A very American story set in a very Canadian landscape.
很喜欢谢里丹的编剧风格!这个故事从小处入手,背后却是大时代的悲哀。没想到原住民的困境在这个罪案片里居然表现得如此深入。环境与人性形成强烈呼应/对比。冷冽的镜头风格和对角色的素描式表现都不像一个新锐导演,很成熟有特色。结尾的复仇让人爽气快意!然悲凉之风还是萦绕在河谷之间。
暴风雪与宁静,它们已经是大自然的恩赐。雪橇戏,算是可以给诺兰大神的第三层梦境上上课了。首尾大回环,讴歌坚韧不拔的原住民女性,更让“只有强者才能生存”的老套陈词有了另类解释。敲门的大闪回,没有多余废话,实在绝妙。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无论事后捋还是插叙撸,处理起来都会不够味道。
可以和边境杀手对比,就能很明显看出差不多同档次的剧本一个是怎样靠着导演把控和节奏处理提升,一个是怎么靠导演的平庸处理给拉低。 7.0分★★★☆
喜欢这样爽快的结局,没有圣母心,没有人劝诫不要杀凶犯要将凶犯绳之以法,没有人说你杀了凶犯就变成了跟凶犯一样的人,没有人告诉你即使杀了凶犯孩子也回不来之类的屁话!
相当工整讲究又扎实利落的犯罪悬疑片,没想到是处女作。追凶破案的紧张派头,竟在一片雪原之上拍出了一份风味别具的美感。
马丁的屋外有两个空荡的秋千,在冰雪消融的春季,这位印第安父亲或许曾借此,带给儿女一点生活的乐趣。可是风河谷哪有乐趣,只有波浪的风雪和彻骨的冷空气。求生欲让女孩赤脚跑了六英里,在这阴晴不定的冬季,靠不了运气,只有强弱和生死。遗忘意味着背叛,他们只能背负丧女之痛,熬过一个又一个冬季。
谢里丹的几部编剧加这部导演处女作都非常纯熟,完全看不出是新人。冰天雪地的犹他州配合犹如黑帮的枪战增加了荒凉感,其实谢里丹的出发点都是很好的:赴汤蹈火的大资本入侵,以及这部的原住民和大企业的冲突。但是他最终都把故事倒向了个人的宿命和恩怨,如果以后能更进一步,电影定会不一样
不是那种节奏很快的破案片,但拍得很扎实,有几句很喜欢的台词。雷纳老道纯熟,它的角色也写得更丰满。编剧功底在,作为导演处女作挺不错了。
这种装逼气质我是很不喜欢了
又虐又压抑又解恨
拍「大兴安岭杀人事件」可以参考下这个。看了之后觉得戛纳时候弃掉这个片真是对的。也就选景和部分摄影还不错,然而这编剧……唉真是顺拐得可以,为了避免像美剧至于这么就揭底了么。中国特供版估计就是删了验尸和轮奸两场戏吧,这片怎么看也没啥可改的啊。另外水印简直恶心到了极点,扣一星都是给面子
有幸在戛纳看了片,这部鹰眼和猩红女巫主演的片子还是很不错的。奥尔森实在是太美了!!!片子节奏紧张,演员表演的也很好。希望能引进到国内,再刷一次!!
“赴汤蹈火”编剧自己当导演了。两部片的气质蜜汁相似,都是用氛围来刻画人物。最大问题还是案子太简单了,导致前三分之二就已经讲完,最后不知道做什么大家只好尬聊。皑皑白雪杀机暗藏,有种清洁的罪恶感...
好看!想起犴达罕那片。自然/风暴/冷/在这里好像人物角色一般存在。温柔嘲笑女性杂志那段太好笑
非常扎实的导演处女作。人设延续了《边境杀手》中老道却有历史的大叔+菜鸟女汉子,第三幕的揭秘与枪战处理的不落俗套。Jeremy Renner一贯的高水准自然不必说,Elizabeth Olson应该是生涯最佳表演了
鹰眼有重大反叛嫌疑,理由是他和诸多英雄私下见面:《拆弹部队》见猎鹰、黄蜂女,《反恐特警组》见神盾局局长,《惊变28周》见海姆达尔,《美国骗局》见火箭浣熊,《猎凶风河谷》见绯红女巫、惩罚者,甚至在《城中大盗》见蝙蝠侠,在《降临》《美国骗局》两次见超人女友。BTW,绯红女巫为什么姓班纳?
跟边境杀手的感觉很像,但更喜欢本片,故事简单,虽然是文化入侵的老调主题,但比较克制,对白信息量很大,冷冰冰的质感,孤寂在空旷雪原的映衬下,是隐匿的罪恶以及印第安原住居民的血与骨,摄影极佳,团灭枪战戏调度爽爆,鹰眼玩狙比弓箭帅
泰勒·谢里丹的“美国边境三部曲”主题都很宏大,探讨了美墨边境的毒品交易,得克萨斯的次贷危机,以及印第安保留区被边缘化的少数族裔,但在这些宏大的主题之下都隐藏了一个微小的核心:一个失败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