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东京偶像

正片

主演:柊木梨绪,小田柚叶,坂井正义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 / 加拿大 / 日本语言:日语 / 英语年份:2017

 剧照

东京偶像 剧照 NO.1东京偶像 剧照 NO.2东京偶像 剧照 NO.3东京偶像 剧照 NO.4东京偶像 剧照 NO.5东京偶像 剧照 NO.6东京偶像 剧照 NO.13东京偶像 剧照 NO.14东京偶像 剧照 NO.15东京偶像 剧照 NO.16东京偶像 剧照 NO.17

 剧情介绍

东京偶像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以女子团体及流行音乐为主要载体的“偶像文化”现下正渗透着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东京偶像》以纪录片的形式,深入这一文化现象的核心,探讨偶像文化潮流对于社会的冲击。 影片通过一位真正的“东京偶像”来展现她的成名之路。她的“哥哥们”是一群在网络上与现实生活中以追随少女偶像为毕生事业的中年男性。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工作,曾被认为是社会的边缘人物,但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偶像文化,伴随着偶像文化的膨胀发展,如今已成为网络世界的主流。本片导演三宅响子透过少女偶像带有挑逗意味的装扮,来揭示性别力量在日本流行音乐工业制度中的角色。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良心激战游艇街头帮派:如何到达芝麻街猜猜谁来吃晚餐人生苦短印度连环杀手档案:德里屠夫少女哪吒卧底我心里的那家伙拉查西亿爱小姐假球风暴伊比萨恐怖作业走出阴霾终极尖兵好老板暴龙来袭奥约帝国缔造者超能泰坦厄运逃生请比我更不幸伪装者2016歌舞青春中国版离魂鬼巫炽爱游戏天降神兵

 长篇影评

 1 ) 即使是逃避的亚文化也还是会面对生活不是么

上海电影节展播周,当时选择这部纪录片的原因大概是因为自己的追星狗属性吧。 过程中有挺多思考的,我总感觉日本偶像这个圈子是两群清醒的人在装糊涂给自己建了一个城堡。80%以上的偶像都清楚了解自己除了年龄和努力之外没有任何卖点,所以她们格外感谢粉丝的存在,她们清楚知道如果没有这群宅男自然不会有她们的今天,所以牵紧他们很重要,其次她们也都认识到自己作为偶像的职业周期其实很短,如果没办法被大众接受,时间久了,假装睡着的饭终会醒了,离开的人越来越多,如果没有能力吸引到更多的人,自己将无法再成为梦想中“闪亮”的人;80%的饭其实也都清楚偶像仅仅是偶像,他们理解这样的规矩,不会做出格的事情,仅仅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支持,而这样倾尽全力的支持,我觉得更多程度上是一群自卑孤僻的人通过这样的方式和渠道找到了唯一的一点自信,那样“闪闪发光”的人问了我的名字,夸奖了我,鼓励了我,真是很棒的人啊,我一定要支持她,从这样虚无缥缈的地方寻找自己的存在感和归属感,这样的人终有一天会离开的,即使不完全离开,也会淡出吧。他们互相欺骗,但也互相鼓励,互相扶持。 对于追星,我从不否认的有四点:1.超过能力地盲目砸钱就是蠢和脑残。2.有很多性格孤僻的人通过追星认识了很多新朋友。3.有少部分人因为追星增长了新技能。4.那个“闪亮”的人给了他们很多力量,估计很多人做了很多原来从未尝试过的事。 我觉得有好有坏,对于没有方向和目标的人,给他一个临时的信仰,或许能帮助他走得更远,或许能帮助他变得更加勇敢。但是也很容易让人沉溺在这光环里,不去正视现实,或许这从另一方面看也成为了一种逃避,但不是说逃避可耻但却有用么。 但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作为偶像,所谓的积极向上和阳光开朗是否只是职业标签下的一副面具?离开舞台和摄影机的偶像肯定也会有心情低落和萎靡不振的时候这个时候又由谁来鼓舞他们呢?感觉很恐怖的现实会是一份以鼓舞他人为目的的人背后其实是非常疲惫不堪的,脱下人设和包装的他们还是他们么?这些并没有被陈述到。 看完之后觉得纪录片其实挺棒的,因为他主要是在讲述一个社会现象,给出多方观点,但不做方向引导。不过即使这部纪录片给了我这样好的观影体验,但其实其中仍旧感受到了一丝丝刻意(在粉丝群体的选择上,大都选择的是男饭,虽然不能否认男饭的数量,但我仍旧相信偶像团体的粉丝里不乏女饭,感觉这里有点刻意把粉丝形象化为年纪大的男性死宅。)

还有一点就是日本父母对于孩子发展的包容性,觉得真的是太棒了!“如果她愿意,我就会支持她的!”。 我相信存在即合理,这种偶像亚文化存在并且扩大化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但我也还是相信在这种亚文化里有能从偶像晋升到明星的人少,会一直沉溺在偶像梦里的粉丝也少,终究大部分人还是会带着这份经历回归生活,去面对必须面对的生活。

 2 ) 接受并尊重

此片改变了我对宅男的刻板印象。虽然主流社会对地下偶像和御宅族一直存在争议,但他们依然在自己的世界里很努力很快活。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位43岁的粉丝队长:10年后我可能浑身都是病,若现在不好好享受,以后就没机会了,那样太可悲了。

Rio的头号粉丝:孝司

而且他们也不是不知道社会对宅男的看法:谁会爱上一个没有工作的御宅族?并且反问拍摄者:你会吗?

只要不影响他人,不触犯法律,在你自己的世界,当然是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御宅族可能是社会公认的Loser,但他们没有影响他人,也没怨天尤人报复社会,活的很纯粹。并不是每个国家都像中国这么幸运,每个人都疯了似的想成功,对财富充满渴望,想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崇尚消费主义,舍得花钱,对未来充满乐观。但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也会步入这样的低欲望下流社会,会认命,会失去工作重心和生活目标,会坦然接受自己就是一个普通人的设定,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成功不会发财不会跨越阶层,然后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发现乐趣和追寻心灵的慰藉。

很难说对生活的态度有什么对错之分,生而为人,有快乐的权利,有拼搏奋斗的权利,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利,当然也有自暴自弃的权利。虽然中国已开始步入老龄化和少子化,但依然是全世界最朝气蓬勃的国家之一,因为阶层并没有固话,经济还没有停滞,造富神话每天都在发生,改变命运的事每天都在听口口相传,每个人都有机会,每个人都充满希望。

 3 ) 偶像养成?

故事以一个叫里绪的女孩追逐自己明星梦来揭开追星者的状态与生活。

1.可能是出生贫瘠从小就排斥那些令人羡慕的光鲜明星们。有时候迷茫的时候也会羡慕追星者的内心,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基本没有为一个人而哭泣,曾经饱含泪水的眼眶基本被生活的琐碎磨灭,依然希望自己常保持愤怒。

2.感觉图片表现的更加形象,只是不是自己原创。

下面两个哥们儿都是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算是填补内心不娶老婆的空缺而选择了追星这条路。

这么大人追星追到存不到钱

没有经历他们经历的事情,很难说对错,我们活着都有一种被需要的需求。很多事难做,但是你也要迎难而上相信自己能做好,而不是一味的逃避本该自己承担的责任,短暂的缓解焦虑也可以,但要有从新开始的勇气,不可局限于自己狭隘的思维世界里。

这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啊

3.不知道这哥们儿的家庭背景是怎样的,猜测不会怎么好,不知道他当时骑车的感觉是怎样的,但是以我一天骑行126公里的经验,这哥们儿骑这样的车骑了130公里,而且自行车还老是掉链子,我是发自内心的既同情又替他感到欣慰。可能一群人走的远,可能内心确实郁闷借机发泄,也可能这哥们儿就是个托儿。

4.一个漂亮可爱的妞儿。她妈妈是否在意那些老男人对小女孩的意淫,我可不相信所有老男人的欲望都是那么纯洁,不带一点瑕疵,还是说只要那些人没有做出物理上的伤害,只要他们的欲望仅仅停留在意识层面,这个妞和她的母亲都可以坦然的接受部分龌龊的思想。

所有的男人都喜欢年轻漂亮的女孩,如果有个男人说他不是,我猜要么他因为没有钱直接把欲望扼杀了,要么他性取向不是异性。

5.也许同一个时空下的不同地理位置上有的孩子还整天饥肠辘辘,而有的小朋友却每天鲜花掌声,有些人生来就被叫做少爷公主。好在上天给每个人一天的时间都是24小时,无论谁得了癌症基本是死亡,无论谁人生一般都是百年光阴罢了。

这些孩子也只是听从父母的意志,为了得到鲜花和掌声不断努力,每个人活得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我们都活在编制的意义之网上。

从娃娃抓起

 4 ) 为啥有人愿意给一个只能摸摸手的妹子花钱?

有人不理解,为什么放着自己的生活不好好过,反而花钱给一个不认识的妹子,还是只能摸摸手的那种?

东京偶像就是在探寻这个原因。

你要相信人类能进化到现在,绝不是靠做亏本买卖的,市场越来越大,就说明总是满足了合理需求。

比如有时活着活着突然就没劲儿了,光是看些元气的妹子就能满血复活了,看她们笑就被治愈了。

有些是情感联系需要,偶像这样的距离刚刚好,而且她也不会态度很差地否定自己,毕竟女朋友什么的太烦了。另外应援团本身也是一个组织,加起来就能消除部分孤独感。

有些是因为放弃了自己的人生,每天无所事事更别提目标了,但心中那团快熄灭的小火苗被偶像们点了起来,「我当初没做到的,也许她们能做到吧」,希望她能走得更远。

总之这种混杂着对纯洁和热血青春的怀念,对尚有未来去拼搏成长,还有变化可能的向往,加上双方约定俗成的买卖规矩,既能满足情感需求,其带来的距离感也反而减少了人与人相处的麻烦,促成了偶像产业的发展。

其实作为半个现役偶像宅,我想说的真相只有一个,因为生活他妈的太苦了啊!逃避,受挫,总会有,这是我获得力量的一种方式。

 5 ) 为偶像及宅文化正名

点点荧光不断摇曳,那是每个粉丝的热情。
                                     ——题记
自从看了《寿司之神》之后,就对英国投资的日本纪录片有点不放心,小野二郎的光辉形象被摄影师和编导奇怪的思路搞得荡然无存,所以去看的时候还是有几分害怕。
真是万幸啊,毕竟是影展展映片,不是渣作真是谢天谢地。影片的推进线条非常清晰,以RIO(木莉绪)的成长路线为主线索,RIO成长过程中所涉及的偶像概念(如应援,宅男,投票机制,握手会,偶像管理等)及其成因,再以14岁偶像团体,10岁偶像团体引出偶像之未来,以演唱会结束后的RIO独自归家的镜头为结尾亦富有深意。始终不脱离故事主线,让影片不像《寿司之神》中话题过于分散那般尴尬。
 谈及其内容,若不是大段的访谈和纪录片发式的剪辑方式,真是个剧情片。对于大部分观众而言,片中的solo偶像RIO和应援粉丝群都颇为陌生,利用纪录片访谈片段的优势,无论是偶像还是粉丝还是音乐制作人,其所思所想都展露无遗,比起含蓄的电影,展现特殊生活的纪录片在某些方面反倒精彩绝伦。
   “利用虚拟网络构建基础关系,在线下通过演唱会握手会加深关系,偶像产业就是这种始于虚拟,却在现实发展的产业”,片中社会学家如是说。很多人抨击宅男人群及偶像风潮,我看则不然,人自有怠惰逃避之心理,工作繁忙为什么一定要结婚,学业繁忙谈恋爱又有什么好处,追个星获得属于自己的“诚挚爱意”这种简单的满足感,亦是一种生活。台下的叔叔辈热情洋溢的打call,这是每日辛苦上班积聚压力的良性发泄,简单高效。
曾记得在日本的朋友说起LOVELIVE(一部学园偶像动画)剧场版在日本上映时,一排排的中年男性西装革履,面对屏幕前奋力舞蹈的九人团体热泪盈眶。再想起自己看KALAFINA的LIVE时候的表现,不禁感慨:
  宅一点,真tm好。
看到前一篇影评这么尖锐,毕竟看片量太少,难有深度评价,望各位海涵

 6 ) 研究社会学 一定要去日本

太好看了
一个日本导演的视角,没有拥护本民族,很客观。
和英国记者的那部young sex for sale 相比,更是多了对日本文化的带入解读和温度。
偶像是可以支配的女性,日本现在的文化现象是又大量低收入者造成的,就如70年代的伦敦。而人们对于偶像消费的狂热,正巩固了整个社会的稳定。
这不就是日本吗
菊与刀的社会
有乍一看难以理解的地方
却也没伤害到谁
跟英国记者声声痛诉萝莉情结是恋童癖的那部相比,这部真的好太多了

 短评

7分。还是在鹿特丹听纳瓦彭的[女孩不哭]映后才知道有这么个纪录片。结构上也是挺下功夫的,找了柊木りお这个不那么红,水平有限却很努力的偶像做主线,也处理到了AKB48这样的顶级女团,以及刚刚十岁出头的后备幼女团。导演更关系的是idol产业中的粉丝与偶像的关系,以及基本就大声说出来的软色情和恋童癖的快感机制。还是可以做得更深入一些,起码采访一下阿酱嘛对不对。

5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说得挺对的,其实更像是软色情行业。所以看着偶像们认真地“追梦”,很讽刺。

9分钟前
  • mOco
  • 还行

有时候看着觉得太可怕了,洗脑无处不在。有时候又深深感同无知为乐,何必时刻保持清醒?

12分钟前
  • Lotte Mars
  • 推荐

握手会的时间用秒表精准掐好,43岁大叔粉接下来的人生也将被时间无情计算。在偶像21岁的生日会上,他忽然哭得像个孩子。见证平凡女孩走向星光熠熠,彷佛在圆满自己孤独无望的人生。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下,诞生朋克或偶像,都是时代的产物。迷惘中的你选择何种逃避方式都不可耻,在宅男的梦里把余生虚掷。

16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其实跟古代达官显贵、富家子弟浪掷千金追捧青楼名妓的模式一脉相承,偶有穷屌丝逆袭成功,就成了卖油郎独占花魁这样的佳话。片中有句话说:日本男人十分崇拜少女的纯洁性,他们害怕少女失去纯洁性之后变得强势。这倒跟宝玉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得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在日本御宅族看来,少女失去纯洁性就会变得强势;在宝玉看来,少女失去纯洁性,染了男人的气味,就比男人还混账。

18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又名《东京宅男》,名为偶像的东西事实上是少女本人,失意的阿宅,这个喧嚣又寂寥的都市组成的。感受到更多的还是个体与群体的情感流动。带到了AKB的总选和地下偶像的生活状态,忍不住希望那个叫Rio的少女能实现她的梦想。日本的阿宅追星初衷还是比较单纯的。泪目场景也不少。

22分钟前
  • 朽木立夏警部殿
  • 力荐

经济衰退、少子化和偶像潮蓬勃之相关性,仪式化的商业造神活动合法植入并推广男性幻想中扭曲的童女崇拜,以宅男之名对抗现实或逃避现实的信仰机制;在学术圈几乎一面倒的批判采访中,偶像和粉丝的个体成长经历却又如此辛酸励志:转行脊椎按摩的前乐队鼓手老爹握住不放的手,环岛骑行中掉了十五次链子的崇拜者,错失无数机会却不愿放弃努力的哭泣,九流情歌中一群被主流社会抛弃的局外人老泪纵横不再孤独……这也许就是善恶不明的当代东京众神吧

24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SIFF 这场观众基本都是偶像宅和被拖进来的路人,还碰上了片后主创交流会,加拿大制片人被一观众问为什么都是男粉视角AKB粉也是有女粉的hhhh,被另一观众问008要结婚有什么感想,一脸懵逼说就好像好莱坞男星不能出柜?哎...老外你还是不懂偶像文化

27分钟前
  • momo
  • 推荐

片后交流会有人觉得社会学家的部分很好 但我却觉得很差 他们说的话完全是可以通过爱豆粉丝等等当事人的故事来体现的 一部纪录片不应该是为了shock观众而存在的 而是提供不同的视角和观点 发觉一般人看不到的事实 说实话那个女权主义专家的话真的太刻意也太不舒服了

28分钟前
  • 虎齿剑
  • 较差

#siff#不愧是大上影节,有随片英文字幕也不用,完全根据日语原音翻译,点赞。3.5,有些琐碎。日本这个社会既严酷到把疑似痴汉逼下地铁被车撞死,又开放到允许欧桑对着一群十来岁的少女意淫。偶像文化是宅最外向的表现形式,运营把它包装得再励志再美好,也终归只是男性处女情结外化的产物。

29分钟前
  • m89
  • 还行

没看到什么东西,最后成员10岁的那个团的握手场面和粉丝的话吓到我了。

32分钟前
  • 初犬
  • 还行

老老实实结婚生子就是人生吗?和偶像谈不可能的恋爱就不是人生?未必。

35分钟前
  • 小明
  • 还行

不饭爱豆的人大概也只能把这景象当奇观,女爱豆的生态虽然极端,但也更接近偶像文化的本质。拜金社会自然会发展出满足幻想的产业,赔钱赔命换幻想是个人选择,而我反感的是镜头前后纯真无邪的柔光和自我陶醉。性手枪是要砸碎社会又砸碎自己,不明白和精神虚弱醉生梦死的商业文化如何能相提并论。

39分钟前
  • Rhodesia
  • 推荐

全力以赴的爱豆闪闪惹人爱,就像义体成为平凡御宅族触及梦想的延伸。对纪录片里女权主义的担忧无法认同,将女性的优势发挥极致有何不可,男人们正是一直这么做才取得统治。此外,不可否认偶像是比大叔,主妇们更独立优秀的社会人,总选举活动更像泛政治的社会实验,在未来一定会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42分钟前
  • 垫底赛亚人
  • 推荐

【台北金馬影展展映】以四個(組)年齡從21歲到10歲(!)的,還未大紅大紫的日本女子偶像為拍攝對象(當紅的也不會讓你拍)。再採訪她們的父母、宅男粉絲,和社會評論家。讓人一窺柊木RIO為代表的地下偶像和宅男的生活,了解并思考日本偶像文化的興起。但拍攝時間和深度都遠遠不夠。很膚淺。三星半

46分钟前
  • 汪金卫
  • 还行

实在满足对日本宅文化的猎奇心。跟踪拍摄对象选择的不错,主角是一个并不具备多少姿色也距主流大团远得很的普通女孩,却认真通过握手会、直播甚至骑行,来经营和维系自己和粉丝的关系。单身老男人们也清楚花钱花心思的“养成”工作,才是让自己摆脱不堪现实的唯一出路。女性的彻底被物化,有了一套自洽的逻辑。17岁后,女孩们就该不再具偶像光环了,10岁的那批等着成为老男人们的新宠。

49分钟前
  • seamouse
  • 力荐

大段反映了偶像产业各环节的人是多么善良纯粹无奈,把那几个从社会文化、宏观经济和性别权利视角批判偶像的专家反衬得特别猥琐。令我真正心动的是偶像的父母辈们,他们懂什么是自由和独立,什么是繁荣和萧条,愿意信赖持有微小梦想的子女坚持奋斗。我想这是发达且高度固化的社会对抗下流化的自救本能。

53分钟前
  • 到里斯本看海
  • 推荐

总体来说比预计的要好虽然拍的还是流于表面.也许是因为日英合拍的缘故更多的还是基于对偶像和ドルヲタ不熟悉的人来介绍偶像这种东西.评论家观点也基本都是老生常谈,女性评论家的批判也是蜻蜓点水明显没放全.除主角外其他线放的有些莫名.当然入场前基于封面本来以为是48系主角结果是riorio还挺惊喜的...

57分钟前
  • 死得瑟吉恩
  • 还行

梦想成为爱豆的女孩子们没有错,她们在舞台上挥洒汗水与青春的姿态也很迷人;花费大量时间金钱在爱豆身上的宅们也没有错,毕竟他们投递了真情实感,也很少给爱豆造成困扰。霓虹的偶像产业不说两全其美,至少也是两厢情愿了,并不该以奇怪的眼光来看待。

58分钟前
  • 颜落寒
  • 还行

和想象中不太一样,感觉这东京的偶像还挺「low」的,和其粉丝之间形成了一种抱团取暖般的温存与悲哀。

1小时前
  • 不懈不戒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