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这里聆倾~初入豆瓣请多指教。影评均为个人观点,有任何不妥之处接受批评~最后,求推荐好看的电影(*/ω\*)
﹉﹉﹉﹉分割线﹉﹉﹉﹉
一直很想看一部以小丑为主角的电影,在做了诸多功课后,选择了豆瓣评分7.1的《小丑回魂》。之前对豆瓣了解不多,只是单纯地认为豆瓣评分超过7分的都是很不错的电影,但看完后,虽然不说大失所望吧,但与我所想简直背道而驰。
全片下来,根据个人的观影感受,影片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逻辑不清,故事交代不完整,人物塑造出现问题。
先说人物塑造吧。我能理解制作方可能想要打造的是一个团队,队员们有着不同的性格,有人坚毅勇敢,有人胆小怕事,但最后,在相互鼓励下,他们都战胜了自己内心的恐惧。这无意是个很美好的故事,但不得不说,本片的人物性格塑造得有点失败。
最大的问题体现在人物性格摇摆不定。譬如主角之一——比利,就是弟弟乔治被小丑杀死,为了复仇带领伙伴们杀回下水道的那位。毫无疑问,小时候比利是很勇敢的,领导小伙伴们去到小丑老巢的人就是他,而长大后的比利性格就开始让人捉摸不透了。在弟弟的坟墓前,他看见了小丑,那时候他告诉自己都是幻觉,从而克服了内心的恐惧。但在后来很多次小丑出现后,他开始逃避,放纵自己沉浸于恐惧,在面对弟弟乔治的幻影和妻子的背包时,他整个人几近失控,如果不是伙伴们的提醒,他很可能已经进了小丑的圈套。我想制作方想表达的可能是弟弟和妻子对比利来说太过重要,所以他才会失去理智,也借此表现伙伴间互相帮助的重要性。但是我认为过于复杂的性格并不适合恐怖片,恐怖片中的角色就应该有着各自鲜明的性格,太过细腻的心理不应在这类片子中描述,否则很容易造成观影者的思维混乱。毕竟看恐怖片大家都是图个快感,并不想要像看高智商片一样做太多思考不是吗?
如果说人物性格的问题只是一个小失误的话,那整个故事逻辑不清和交代不完整就是个大问题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不太看这类型的电影的原因,观影下来我有很多地方都没明白,甚至觉得故事完全没有提到过。比如为什么小丑不杀主角们?而只是一个劲地赶他们走?因为他不杀大人吗?那他又为什么掳走比利的妻子呢?还有,为什么这个城镇的人都那么冷漠?是因为镇子被小丑控制了?亦或是小丑就是镇上的人们邪念的化身?还是因为大家都知道小丑的事害怕不幸降临而选择闭口不谈?如果是这样的话也不至于看到小女孩被欺凌也视之不见吧?
影片的叙述方式,即幼年记忆与成年生活,一个接一个的叙述,我认为有些浪费时间,而且转场间隔没有做好,也会让人云里雾里。
当然,我没有看过原著,不知道原著有没有交代这些问题,也不敢对斯蒂芬·金这样大师的作品评头论足,只是单纯地就翻拍出的电影提出疑问而已。
看完豆瓣的评分,我觉得自己可能花了三个小时看了部假电影。就我个人而言,电影里恐怖元素很稀缺,像常规恐怖片的套路,比如突如其来的镜头,紧张的音乐之类的,完全没有感受到,有的只是以各种方式出现的鲜血,和犹如齐天大圣般掌握七十二变的小丑先生。
其实我到最后都没能闹明白小丑究竟是何方神圣,本体是最后那只大蜘蛛吗?[其实我觉得单论长相更像螃蟹233333]那他又为什么可以出现在月亮上?如果他是变成主角们最恐惧的事物或人的模样,那又为什么在那之前他还可以伪装成其他人?[像贝芙长大后回家,虽然小丑变成了他所惧怕的父亲,但在那之前小丑却伪装成了老奶奶]而那么神通广大的他,又为何需要唆使别人替他出手?
我猜想原著中可能都很好的解释了这些问题,而电影里很多重点只是三言两语带过。我觉得三个小时的电影可能有四分之一都是主角们的闲聊,是的,也许这样的闲聊能更好体现角色们的性格,但我还是那句话,这样的叙述对于恐怖片而言是否过头了?三个小时篇幅不短了,花更多时间在剧情的前因后果上不是更好吗?
最后小丑被打败的方式也显得异常搞笑。小时候带着妈妈的银戒指和弹弓去进攻我还能理解,可是过了那么多年,大家都事业有成,说直接点,都有钱了,为什么还是拿着那两枚银戒指?为什么不多备些武器?更何况那两枚银戒指最后也只是暂时吓退了大蜘蛛,真正击败蜘蛛的是主角们的肉搏……说实话,虽然不敢自诩阅片无数,但看了那么多电影,这大概是我看过的第一个冲上去把boss按翻徒手掏心的吧……
总的来说,个人认为本片实在无法划入恐怖片的范围,借用短评里的观点,当作看主角们的成长,也就是作为一部教育励志片,兴许更加合适。
当然,作为1990年的电影,有一定的时代局限也情有可原,以今天的观影习惯来看对它可能不大公平,这部电影的优点还是有很多的,比如主角们的感情很令人感动,比如片中并没有很多其他同类电影中过于血腥的场面,比如小丑的出现也总是在最生活化最不经意的时候,会给人带来一定的恐惧感,这些都值得我们肯定。
这些优点也好,缺点也罢,甚至是无意中出现的搞笑元素,都让这部片子成为了时代经典,这一点毋庸置疑。
以上就是对于本片的个人观点。博主人生阅历较浅,在很多方面可能理解得不到位,希望大家多担待,也欢迎指出,一定虚心接受。
虽然影片的名字叫《小丑回魂》,可为何我感觉回魂的却是曾经的自己;
虽然片中的小丑恶魔般恐怖残忍,可为何我感觉面对的都是童年的暗影;
虽然最终战胜其实是可怕的怪兽,可为何我感觉消散的全是过往的阴霾;
……
大概很少有人能如此幸运,在童年没有被某个或数个影视作品给惊吓过,那时留下的阴影甚至可能会伴随我们终生。虽然具体的感受因人而异,可我还是认为那也算人生的乐趣之一。可是这样一部经典的恐怖片居然会如此的治愈,就实在是让人很尴尬了,甚至是让我似乎已经治好许久的尴尬癌都犯了。我真是很想问问导演,您到底是想吓唬我呢?还是想疗愈我呢?
虽然答案估计是很难得到了,但还是强烈推荐童年有阴影的小伙伴来此回味一下,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也说不定!!
初一还是初二看的,那时候用的在线播放总是卡在最后的结局,所以我也一直没有看完。至今还记得小丑在发黄的老照片里,还有浴室里血淋淋的“IT”,还有图书馆上升的红气球,还有气球爆裂时四溅的血,还有男女亲吻时镜子里映出女人其实是小丑,还有片头飘荡的白床单……配上老电影的质感简直诡异度max,贡献了我好多童年噩梦(毕竟那时候也算是IT会吃的年纪吧...)。而且很重要的是,他们就算长大了依旧无法逃离IT。新版居然都没有他们长大的戏份,还挺可惜的。
看这部电影的机缘也一直记得,那时候很爱看电影频道资讯快车,几乎每晚都会在电视机前等边策,IT要翻拍的消息就夹在某天的报道边角处,所以就找来原版看了(鬼知道这翻拍等我大学都快毕业了才出来)。资讯快车大概早就没有了吧,前两年的某一天突然在微博刷到边策走了,首页没多少人知道他是谁,但总觉得这个看上去挺阳光的主持人跟我应该是有联系的,IT就是证明吧。这根线再微弱,它也是一种联系啊,很遗憾。rest in peace.
给五星,童年阴影,看了吓了半天T=T 剧透一下,最后是一个超级大蜘蛛精。这个小丑长的恐怖爆了嘤嘤嘤!斯蒂芬金编剧。
粗糙但又令人感动的片子,恐怖只是外在形式,更多的是为了凸显友情和誓言,30年前同病相怜的小孩最终团结一致地战胜了困扰30年的梦魇。牢记人生的美好瞬间,有了那些回忆,你将不再惧怕黑暗。三星半
這部1990美劇版比2017電影版精彩。角色設計、場景設計和劇情編排均可圈可點,尤其是後者,童年與成年的視角穿插既介紹了角色,又串聯起了故事。兩集迷你劇的長度剛好合適,新版電影不長不短,也沒解釋清楚原因。P.S 改編小說,劇集是最好的選擇,既能角色豐滿,又可以不刪減太多原作劇情。
还是没有料到自己居然会这么喜欢。效果不错,小丑的确非常的恐怖,但更多还是在关注成长。它明明是两集的迷你剧,却拍出了电影的质感,真是令人喜出望外。不过恐怖之外,它还有种说不出来的伤感和感动,时间痕迹太重了,三十年之后再次相见,除了是在对抗小丑这个梦魇,仿佛也是对儿时时光的一次缅怀。
我是个懦弱的人,曾尝试鼓起勇气,只要大家齐心合力。 我再也不是懦弱的人,齐心便是力量!悬念的气氛和孩子们童年经历在前半段完美呈现!3个小时的长篇,后半段孩子们成人故事来看已经有点力不从心。最好不要把它当恐怖片来看,而是一部回味童年温情片(相信我)!
3.5 凯瑞福永要翻拍这部,便找来看了,以他以往作品里夹带的哥特气质,这故事中小丑、下水道等恐怖元素一定能处理得更好。用“惊悚版伴我同行”形容这部挺贴切,to the losers' club,七个玩伴抵抗童年噩梦。30年后重聚Eddie说他从未像爱自己这几个朋友爱过任何人。结尾的自行车很感动
小丑代表童年无法抹去的梦魇总和,只有小孩子能看到,因为长大后的人们都不再相信了。那些长大之后又想起翻出这部电影来否定童年恐惧的和影片中的童子军们倒是异曲同工。我们所做的一切,只是把我们带回童年
重温了老版,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得,分好几次看完,当时印象不深,如今重看,除了有点过时的恐怖元素之外,更多还是关于友情和成长,算是恐怖版的伴我同行,小镇恐惧梦魇的设定我是比较喜欢,伊藤润二的漩涡应该参考了这片
看着好尴尬呀,是不是大部分预算都用在特效制作和蒂姆·库里的片酬上了,只有库里一个人够看,其他所有演员的表现颇有当代天朝各种神剧风韵......故事写的就像《勇敢者游戏》遇到《伴我同行》再加点乱神怪力,冗长不说,还得忍受各种二流表演......
居然居然有仨小时那么长 只喜欢前半 还好看过书心里有准备 原作里那种往事不堪回首的感觉大概呈现出来那么20%?
隔了三十年,他们才真正战胜心魔,这不是一个恐怖故事,而是人到中年回望童年时的留恋,并从记忆和友情里汲取力量重振希望;自行车元素被多次运用、借鉴。
前面很棒,但后来,小丑是个。。。蜘蛛?。。。。额
童年“阴影”之一……
为了新版而特意补了剧版,叙事完整度极高,跨越三十年的驱魔大作战,史蒂芬金不愧是悬念大师,双线叙事交错进行而有序,三个小时丝毫不觉得冗长
这世上最令人灰心沮丧的就是你忘不了你的噩梦,最恶毒的诅咒就是噩梦成真。而最珍贵的最给人希望的是勇气是友情是誓言。
不知道有沒有人光看《IT》以為它是講Roy他們部門的故事【好冷
如果不按恐怖片算,讲的一群孩子的成长,也许评分会更高。
初中看的,导致我此后再也不敢看恐怖片的一部恐怖片。
恐怖的元素太多,以至于不知道该害怕哪一样,以至于不觉得恐怖了。。。桥段是经典的。
三个小时,没有小丑恐惧症的都要被培养出来了。斯蒂芬·金写童年写的跟惊悚一样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