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少年时代

全10集

主演:任时完,李先彬,李施优,姜惠元

类型:韩剧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23

 剧照

少年时代 剧照 NO.1少年时代 剧照 NO.2少年时代 剧照 NO.3少年时代 剧照 NO.4少年时代 剧照 NO.5少年时代 剧照 NO.6少年时代 剧照 NO.13少年时代 剧照 NO.14少年时代 剧照 NO.15少年时代 剧照 NO.16少年时代 剧照 NO.17少年时代 剧照 NO.18少年时代 剧照 NO.19少年时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少年时代韩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以喜剧的方式讲述了隐秘又可爱的忠清道人的故事。这是一部可以在其中感受到1980年代中后期农村高中生的日常生活和回忆中的音乐所唤起的乡愁的悬疑青春电视剧。剧中任时完饰演居住在忠清南道牙山温阳的瘦小懦弱的少年张秉泰。在学校这个小社会,属于食物链最底层的张秉泰因为父亲的关系连夜逃到隔壁小区扶余后,成为了扶余农业高中的转学生。之后他遇到了意想不到的事件,经历了反转。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法鲁克金田一少年事件簿1与龙共舞粤语审死官2001太空漫游自拍加油优雅双狙人3开封降魔记致命酒店我思念你毒爱探长薇拉第三季百花争艳史前怪兽 2024我的儿子死了无尽2017神奇乔纳森的纪录片心火(2008)指环王:力量之戒第二季陌生人第一季THEK2末日战士我经过风暴维京传奇:最黑暗的一天

 长篇影评

 1 ) 《少年时代》:以歌颂的态度,向成长致敬

真实的成长,这是本片最大的标识。讨论这部影片,我们无法不提这个话题。

有一种声音,说本片顶多也就是这种真实的成长记录能够拿来当噱头,剩下的都是索然与平庸。然而这部影片,绝非如此,理查德·林克莱特也绝不会如你(想得)那般无聊。花12年时间拍一个流水账,未免太小看林克莱特了。况且,退一万步讲,对成长的真实记录,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的艺术创作,凝练出的这部影片更是经得起赞美。

《少年时代》展现的过程,是让人肃然起敬的,或者是对成长,或者是对时间,或者是对生命。但纵然有165分钟的片长,在12年的成长面前,也会稍显得无力。12年,该拍哪些,该留哪些,都是对制作者的挑战,而不同的结果,展现的是制作者对时间和成长的不同的态度。在本片中,从场景和事件来看,确实都没有很惊心动魄的部分。我欣赏这样的取舍,这不仅是制作者的态度,生活原本也是如此,大部分的风平浪静,只为承受住少数的波涛汹涌。同时,影片在剪辑方面比较干练,从几岁的小梅森一路下来,没有间隔黑屏,没有时间提示,下一段紧靠上一段,对于上一段故事中可能遗留的未触及到的空间,影片不会再做留恋与解释,在时间上的空档,留给观者,这样的留白是送给观者的礼物,也是面对成长与时间的无可奈何。

虽然不惊心动魄,我们仍能看出,影片展现出来的每个事件段落,都是有选择的,或者说都是经过一定地提炼,在不经意间把一些可能发生在不同生命群体身上的故事,抽象到梅森这一个体身上,我们跟他一起经历这横跨12年的165分钟,多少都能找到曾经的自己,比如父母吵架、离异或再婚,比如兄妹间的怄气,比如恋爱,比如性启蒙,比如搬家换学校,当然还有升学,等等。成长有时就是这样,你一回头,发现别人经历的很多,你也经历了,而且也许你还会觉得,经历了那些,也没什么。

本片还有很大一个特点,并非以过来人的视角去回顾少年的成长,而是以少年的视角对成长做出呈现。比如梅森回到家里,发现妈妈躺在车库的地上哭,还有紧接着那场餐桌上的戏。这种视角,会更容易产生代入感,对曾有过类似往事的人来说,那种痛苦和惶恐会再次充满全身。

本片从故事上来看,还是比较平和,或者说是阳光的,其实少年时代可能经历的,也许会黯淡,或者阴暗很多。但是影片并没有过多地展现这些可能,而是以一种近乎歌颂的态度,向一段成长致敬。除此之外,影片还有一种效果,当上一段故事可能留下一些茫然时,影片已经开始轻松的进行下一段了,比如母亲带着姐弟二人仓皇的离开家后,紧接着就是梅森跟姐姐还有随后过来的爸爸插奥巴马竞选宣传牌的段落,这种处理会让你在上一段落积压的负面情绪很快得以释放。当你意识到,此时的梅森已又长大了几岁时,会深刻赞同所有的困境在时间面前都是随风往事。

少年时代也不仅是一部关于少年成长的影片,它也是为人父母的酸楚记录,因为父母的爱恨情愁,让子女一起不可避免地牵连其中,虽然揪心,但是生活使然,无可抗拒。用十几年的时光抚养,用几十年的时光等待子女回巢,想想真的很忧伤,所以,在梅森要离开家去往大学时,母亲突然痛哭出来,是啊,人生就这样了吗,没有“更多”了吗?帕特丽夏·阿奎特饰演的母亲,同梅森一起,经历了12年的岁月,那种母亲的坚强、隐忍与伟大被帕特丽夏诠释的自然又真实。还有伊桑·霍克,12年,他还是那个老样子,甚至可以说,还是“爱情三部曲”里的杰西的样子,玩世不恭、真情真性,只不过在三部曲中他对的是赛琳,在《少年时代》里他对的是儿女。还有饰演梅森姐姐的罗蕾莱·林克莱特(本片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的女儿),以及其它大大小小的角色,演员的表演都极其自然,生活化,不着表演的痕迹。可以说,《少年时代》给出的,是时光雕琢下的群像。

所以,对成长的真实记录是本片所有结果的起始,但它带来的,是一群人对成长的铭刻。我们根本抓不住时间,而是被时间裹挟着,赶着人生路,带着对过去的回忆,与对未来的畅想与怀疑,觉得满心充盈。但其实,从时间的角度来看,你拥有的,“一直是现在”。故事难有结局,成长也不会有答案。影片在最后,梅森踏入大学校门还没多久,就认识了妮可,两人在醉人的落日余晖下,闲言细语,此时两人的年龄与梅森父母相遇的年龄已相差不多,整个故事在时间上基本构成了一个闭环。我们都在这样的闭环中,循环往返,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起点上踏上少年之路,一个时代,又一个时代。

 2 ) 原来我是这么长大的(附soundtrack歌单)

Boyhood在Facebook的宣传页面这样宣传自己“The story of us"。嗯,就是这样,不狗血,不戏剧,但也不是流水账,不是客观的纪录片。导演显然很喜欢时间的概念,所以才有了Before三部曲,但如果说挑剔的人还能诟病Before三部曲矫情做作,boyhood的诚意与朴实简直爆棚!导演无愧于影片结尾的最后一句,他没有seize the time,而是真正的让time seize us。

其实这就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在时间的范畴下,所有人都在成长,只不过有的人的成长被关注看得见,有的人的成长更隐秘。主演小Mason的成长显然被放在放大镜下审视,一步一步,遇见自己遇见爱。姐姐Sam的成长也着墨颇多,从全A女孩到羞涩的听到condom会脸红到大方的说被一群小鲜肉围绕很幸福。妈妈的成长则更隐蔽,两次离婚,面对伤害越来越强大,爱孩子但也给孩子空间,经历与孩子的离别,形象丰满而又真实。Ethan的爸爸的成长就如他自己所说,变成了20岁的时候最鄙视的样子,从乡村歌手过渡到了安稳度日的精算师。甚至还有个打酱油的管道工小哥,也成长的很明显,去上了学,成了餐厅的管理员。而在时间的范畴下,我们又看到所有人都没有改变。小Mason从小就有的敏感和忧郁一直没变,Sam的骄傲一直没变,妈妈的敢爱敢恨一直没变,而爸爸的自由放荡也一直没变。我们在成长,但依旧走不出那个自己,虽然这道理很直白,但这么集中在2小时40分钟里还是很震撼。我曾经期待十年之后的自己会是怎样的不同,会经历怎样的人生,好像电影之后明白了,我会成长,但不变的依旧是不会改变。

最难能可贵的大概是导演的诚意和故事的平凡。对,这个故事很平凡,爸妈没有复合,各自过着自己安稳的生活,没有谁有一个happy ever after,因为这个故事仍在继续。它是每一个美国人的故事,有着每一个美国人历经的岁月,无论是911,奥巴马,还是哈利波特。这样的时代感与怀旧感却又因为导演的诚恳不突兀不装逼。长大,搬家,上学,有喜欢的女孩,分手,找到自己的爱好,就是这样一路长大,不是什么疼痛青春天天沉迷在性与爱之中,不是什么浮夸青春没有chanel只有自己打工挣学费(美国人很多这样的),不是什么说走就走的旅行,没有死亡,离别也只是与好朋友say goodbye。这个故事没什么特别,在大一去同学家过圣诞,她爸妈就送了儿子一把猎枪,去的party上也玩着把球投进杯子的游戏,撞到室友和男友的尴尬一幕也存在,不矫情的讲着每个人长大的故事。和我一起看片的美国人出来之后感慨,哈哈,我就是这么长大的,it's my story。没有一个瞬间让人惊叫也没有一个瞬间让人感动的痛哭流涕,但就是让人在看完之后只想称赞NB。影片结尾段父子在演出前,儿子问人生的意义在何,爸爸爽朗大笑,who fucking cares,重要的是在当下我们能感受到我们活着。某种程度上讲,boyhood剧透了你我的人生,最后不过了了,没什么惊天动地也没什么功成名就,但依旧是走过每一个平凡的一天,这才是人生。和我一同看电影的有两位万分感慨,真想再重新长大一遍,有那么多的话想和自己讲,但其实我觉得这样就长大了也真好。一个暑假的实习让我深刻发现其实发现故事的眼睛远比其他重要,我们走过的路到最后都变成了史诗。

台词一贯的精彩,包袱分分钟都存在,配乐也很精彩,一切恰到好处,几次大家一起唱歌都很美好。一部从第一分钟起微笑一直到最后一分钟的影片,是我2014看到现在最喜欢的,没有之一。看预告片的时候有点担心,怕拍成了一部流水账或是幻灯片,亦或是纪录片,怕是装逼利器让我中途瞌睡,而现在只想说果然没有失望,每一分钟都很抓眼神。


P.S:给选角的人点一千个赞,小男孩越长越像Ethan这是什么样NB的前瞻性啊~
再P.S:真希望中国也有人能拍一部这样的片子,真希望有人能也帮我记录我是如何一步步变成了现在的我,真希望这个时代的故事被影像留住。但又很难想象如果在中国拍这样一部片子,是不是会变成一幕又一幕的催泪怀旧符号大全。

-----------原声歌单--------
今天去二刷买了soundtrack,贴个歌单上来!超爱这个~

1. Summer Noon (Tweedy)
2. Yellow (Coldplay)
3. Hate to Say I Told You So (The Hives)
4. Could We (Cat Power)
5. Do You Realize?? (The Flaming Lips)
6. Crazy (Gnarls Barkely)
7. One (Vampire Weekend)
8. Hate it Here (Wilco)
9. Good Girls Go Bad (Cobra Starship ft. Leighton Meester)
10. Beyond the Horizon (Bob Dylan)
11. Band on the Run (Paul McCarteny & Wings)
12. She's Long Gone (The Black Keys)
13. Somebody that I Used to Know (Gotye ft. Kimbra)
14. I'll be Around (Yo La Tengo)
15. Hero (Family of the Year)
16. Deep Blue (Arcade Fire)

 3 ) black album 歌單

最喜歡的一段是爸爸送給小孩自己錄的beatles black album。這段台詞也是ethan Hawke自己寫的。歌單是,

Disc 1:
1. Paul McCartney & Wings, “Band on the Run”
2. George Harrison, “My Sweet Lord”
3. John Lennon feat. The Flux Fiddlers & the Plastic Ono Band, “Jealous Guy”
4. Ringo Starr, “Photograph”
5. John Lennon, “How?”
6. Paul McCartney, “Every Night”
7. George Harrison, “Blow Away”
8. Paul McCartney, “Maybe I’m Amazed”
9. John Lennon, “Woman”
10.Paul McCartney & Wings, “Jet”
11. John Lennon, “Stand by Me”
12. Ringo Starr, “No No Song”
13. Paul McCartney, “Junk”
14. John Lennon, “Love”
15. Paul McCartney & Linda McCartney, “The Back Seat of My Car”
16. John Lennon, “Watching the Wheels”
17. John Lennon, “Mind Games”
18. Paul McCartney & Wings, “Bluebird”
19. John Lennon, “Beautiful Boy (Darling Boy)”
20. George Harrison, “What Is Life”

Disc 2:
1. John Lennon, “God”
2. Wings, “Listen to What the Man Said”
3. John Lennon, “Crippled Inside”
4. Ringo Starr, “You’re Sixteen You’re Beautiful (And You’re Mine)”
5. Paul McCartney & Wings, “Let Me Roll It”
6. John Lennon & The Plastic Ono Band, “Power to the People”
7. Paul McCartney, “Another Day”
8. George Harrison, “If Not For You (2001 Digital Remaster)”
9. John Lennon, “(Just Like) Starting Over”
10. Wings, “Let ‘Em In”
11. John Lennon, “Mother”
12. Paul McCartney & Wings, “Helen Wheels”
13. John Lennon, “I Found Out”
14. Paul McCartney & Linda McCartney, “Uncle Albert / Admiral Halsey”
15. John Lennon, Yoko Ono & The Plastic Ono Band, “Instant Karma! (We All Shine On)”
15. George Harrison, “Not Guilty (2004 Digital Remaster)”
16. Paul McCartney & Linda McCartney, “Heart of the Country”
17. John Lennon, “Oh Yoko!”
18. Wings, “Mull of Kintyre”
19. Ringo Starr, “It Don’t Come Easy”

Disc 3:
1. John Lennon, “Grow Old With Me (2010 Remaster)”
2. Wings, “Silly Love Songs”
3. The Beatles, “Real Love”
4. Paul McCartney & Wings, “My Love”
5. John Lennon, “Oh My Love”
6. George Harrison, “Give Me Love (Give Me Peace on Earth)”
7. Paul McCartney, “Pipes of Peace”
8. John Lennon, “Imagine”
9. Paul McCartney, “Here Today”
10. George Harrison, “All Things Must Pass”
11. Paul McCartney, “And I Love Her (Live on MTV Unplugged)”


全文 http://www.buzzfeed.com/ethanhawke/boyhood-the-black-album

 4 ) 哈利-波特一代的哀与乐

很少人能够像理查德·林克莱特那么有诚意,沉得住气花上十二年的功夫去拍摄一部电影。在这部名为《少年时代》的电影中,导演用摄像机追踪了一位男孩从六岁到十八岁的成长经历,从童年时的懵懂到青春期的叛逆,再到成年后的稳重,每个人几乎都在这位叫做梅森的少年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时间”是理查德·林克莱特钟爱的主题,“爱在三部曲”间隔的九年,给我们留下足够的间隙揣摩发酵爱情的深意。这一次,《少年时代》超越前作,毫无顾忌地让光阴改变容颜,将人生的瞬间娓娓道来。一纪的时间,少年长出胡茬,父母生出皱纹,哈利·波特一代的哀与乐,隐匿在音乐里,向我们点头致意。理查德·克林莱特凭借这部160分钟却丝毫不给人冗长之感的佳作,在柏林电影节最后的收官阶段,掀起了观众热捧的狂潮。

是啊,有谁会不喜欢这样的电影。细微至深,却丝毫不狗血,导演有意地削减甚至禁止过度戏剧性的出现。曾经在成长电影中看到太多的初吻和性,《少年时代》将它们统统撇开,转而用梅森的三次远足区隔和标志他人生中的不同阶段。大多数人会在成长中遇到的“死亡”命题,也在导演的再三考虑下淡出电影的叙事。饰演女儿沙曼萨的罗瑞莱·林克莱特是导演的亲闺女,她说自己曾有一年不想继续拍片,问父亲能不能让角色死去,被父亲一口否决。基于现实的日常观察,让电影有一种非同寻常的亲合力,饰演父母的伊桑·霍克和帕翠西亚·阿奎特更是将这种平易近人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话痨的风格,几乎和“爱在三部曲”一脉相承,父母与子女絮絮叨叨的聊天、争吵包裹着两代人之间的细腻感情,与政治艺术无关。这一刻,只有时间与爱在发声。

《少年时代》掺杂了导演对于自己德州的童年记忆,却也毫不吝啬自己对于当下青少年的观察。电子游戏、哈利·波特、9·11事件、美国大选……或大或小的个人与社会事件在小家庭的生活中投下印迹,也让电影不仅仅是一段个人经验的重现,而成为一幅更具普世性的当代美国风情画。《少年时代》不是如《人生七年》那样纯粹的纪录片,精巧的故事桥段皆出自演员和导演的共同合作,虽然存在即兴表演的成分,但电影整体的框架早已经在理查德·林克莱特的脑海中铺陈。剧情在“日常的平庸”和“瞬间的趣味”之间,取得了某种完美的平衡。

无疑,理查德·林克莱特的工作方式是值得令人尊敬的。在快速消费的当下,电影工业亦追求瞬间的价值与效益。像《少年时代》这样的小成本独立制作,本身就担着极大的风险。好在,有这样一群忠诚的演员,愿意跟着导演疯狂地玩耍,一路顶着“未完待续”的压力,守护这个令人兴奋的秘密。呈现在银幕上的成品,最终没有让我们失望,首映现场不绝于耳的呼声,已经说明了问题。擒不擒熊,已不是重点,《少年时代》的口碑爆棚,已成不争的事实。

新浪娱乐柏林电影节专稿
http://ent.sina.com.cn/r/i/2014-02-14/09244096256.shtml

 5 ) 12年的真诚

"我们总以为能把握住时间 但最终 是时间把握了我们"
大概是因为我一直以来偏爱剧情强的电影,所以刚开始看时不觉得有多喜欢,但这部电影奇妙在让你觉得时间交错,时间可以很慢,慢到日复一日察觉不到任何变化,也可以很快,以至于几个小时再来看一场横跨12年的变化,时间它不说话,却把痕迹刻在了少年的蜕变里。 一部真诚的作品,一部认真的看了三个小时,几乎没有笑点和泪点,迷之震撼的文艺片。喜欢插曲《hero》

 6 ) 相视莞尔、活在当下。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男孩从6岁到18岁成长历程的故事,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花了12年的时间来完成这部作品。片子仔细描画了孩子的成长过程及其父母亲各个方面的变化,可以让观众细致入微地体会到岁月流逝的痕迹。

十二年的漫长,记录着这波澜不惊的生活点滴,伴着时代流转和家庭变迁汇成一首成长的交响乐,一切琐碎的日常蜕变成不一样的音符。从仰望天空的纯真少年到故友齐聚的毕业庆典,走过人来人往世事纷繁,能留下的陪伴不过寥寥。离家远行的儿子奔驰在通往大学的光明大道上,青春昂扬投向未知的远方,一路跋涉的母亲面对着单身独守空巢的幽怨,生命步入等待坟墓的迟暮。长大衰老生生不息的轮回中,颠簸平庸又不失希望的旅途中,时间流动的痕迹似曾相识。

影片清楚的传递着什么叫时间的凝视与岁月的静好。导演与编剧在本片的理念极度接近电影的本质,从来不炫技和晒段子,电影的本质关注是人,也就是个体的状态,或情绪的流淌。白描时间的凝视、岁月的静好,理念接近电影本质。

梅森从小就面临了父母离异,最美好的时光便是父亲用吉他弹奏着些许伤感与温暖的乡村音乐。这是一种普遍遭遇的个体状态,热力学第二定律简单来说指的是事物总是从有用功向无用功发展,局面总是从有序向无序、混乱发展,熵的最大值总是在增加,《少年时代》描绘的正是这种颠扑不破的道理。投射到婚姻中,换个讲法就是“人生若只如初见”,最初的婚姻、最初的时光往往最令人怀念与感动。梅森母亲后来多次结婚,却越来越艰难,人的一生与多舛的命运作抗争,带给观众的启发便是珍惜最初。

影片结局非常温暖与深刻,相视莞尔、活在当下。

 7 ) 《少年时代》:用时间酿造电影美酒

三维世界,因为有了时间,才有了可延展的深度。呱呱坠地的婴孩经历时间的洗礼成就了今天的青年,中年,亦或者是老年。面对时间,现阶段的人类除了俯首称臣,别无他法。不管是影视还是文学作品,人类也幻想在时间里旅行,穿梭时空以改变自己或是世界的命运。就像《一代宗师》里宫二说的:“都说人生无悔,那是赌气的话,如果真无悔,该有多无趣啊。”当然也会有人在回答“假如再从来一次,你会怎么做?”的问题时,回答:“我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如果可以,我还是会选择这样活。”人类对时间的态度是复杂的,矛盾的。时间让一切都过去,可是一切又都会被记住。时间带走了苦痛,也磨灭了美好,时间也给了你体验,给了你记忆,时间改变了你我,从而站在你面前的是一个有了时间经历的个体,是一个有历史的人,时间造就了一个人的独一无二。
单从文字上来探讨时间,苍白没有说服力。而林克莱特有自己的一套光影魔术讲述时间的流逝,《少年时代》这部开创性的电影将时间与电影的关系进一步的拓宽了。同一批人马,每年夏天聚一次,拍摄一些素材,持续十二年,片中的小孩从六岁到十八岁,整整一个少年时代。看着小梅森从小学婴儿肥,到中学洗剪吹,再到大学的文艺青年,观众也不由自主跟着回望自己的人生,当片中母亲突然间哭泣的时候,观众难免动容,这就是时间冲击。这种拍摄方法很具有冒险精神,十二年间任何一个主创发生点儿意外,就会导致电影的泡汤,即使能补救,也不再是同一部如此连贯电影了,所以感谢上苍让林克莱特完成了这一壮举,因为下一个电影奇迹我们又要苦等多时。
这种拍摄的方式也有随机性,会有很多即兴的东西,就像电影ost,往往都是当年流行金曲。主演谈论的伊拉克战争、911事件,手机、车子的变化,布什到奥巴马的更迭,一切都紧密结合当年时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加上这次林克莱特平实的剧作,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这些都会产生是生活记录的错觉。这种似是而非之感就是林克莱特的电影风格。回过头来看林克莱特的“爱在”系列、《录音带》《近郊奇情》《年少轻狂》《都市浪人》等电影,也都会发现这种时空的错觉。电影与时间紧密的结合,时间推动电影情节,电影与时间产生美妙的化学反应,观众沉迷其中不可自拔。也许观影世界里林克莱特才最懂时间与电影的关系,电影在时间里发酵,电影揭开面纱的那天散发醇香,倾倒影迷。
林克莱特在《少年时代》里,其实讲述了一个挺悲伤的成长故事。梅森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母亲带着一双儿女辗转奔波,一边求学一边工作,艰辛可想而知。母亲先后遭遇了几任丈夫,都以离婚收场,梅森从小就四处搬家、转学,领教了各色混混、醉鬼、暴力狂,林克莱特没有正面深究这些人生的不幸,只是在小梅森的性格塑造上体现出来,长大后慢慢定型的梅森有一股阴郁气质,这些都与他的家庭生活和成长经历密不可分。林克莱特的好拍档伊桑•霍克这次扮演了电影里父亲的角色,这个角色也更像是梅森的精神导师,给电影带来了一些欢乐。语速惊人的伊桑给《少年时代》带来了林克莱特另一个电影标配——话唠。父亲坚持每两周接孩子们一起过周末,不论母亲和孩子们搬家到哪里,电影里父亲是孩子们万能导师,鼓励的话语、政治教育(批判伊战、帮奥巴马拉票)、性教育、如何走出分手阴影、音乐探讨等等,这样就构成了父与子的联系与传承。有一场戏印象很深,十六岁生日的梅森因为父亲忘了三年级时答应给他的GTO古董车礼物,反而将它卖了,生闷气。结果父亲拿出礼物,叫梅森拆开,是一张父亲自己录的关于甲壳虫的CD,梅森立马喜笑颜开了。
林克莱特的电影记录下小男孩的12年的成长,也顺带了美国(德州)风情画的展示。美式小孩的成长环境、接受的教育,对比会发现这跟中国小孩的成长经历有太多的不一样。比如他们的上课方式、家庭作业,家长对学习的监督方式,大学前自己工作攒钱买车、缴学费,孩子父母的相处方式,孩子更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依附于父母的寄生虫,美国孩子有更多的自主权和发展渠道,父母只是给建议,不会干涉孩子的决定。比如梅森选择了摄影课程,本来想离家更远但最终选择德州大学也是自己的决定。孩子成年后通常自己出去打工挣钱,如果钱足够父母也通常不会再给予经济上的帮助,不再受父母资助的孩子也不再受父母约束,就像梅森姐姐说的:“经济上独立了,就可以不再听父母的话了。”
影片最后,梅森进入了大学,和几名刚认识的大学校友去爬山,夕阳西下,跟拍的梅森和一女孩的摄影画面,像极了“爱在”系列的跟拍画面,嗯,没错一个时代又在面前铺开了,那是梅森的“青年时代”。某杂志采访林克莱特:“如果拍续集,将男主的故事一直延续下去会是怎样?”林克莱特开玩笑似地假设:“男主上了大学,毕业,过了几年去欧洲旅行,在火车上邂逅了一位心动女生……”看到这我当真了,会心的笑了,原来这是一瓶12年+18年的老酒。

 8 ) 无法成为世界上的另一个他

  如果不是那历时12年的拍摄,这部《少年时代》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备受赞誉。但世界上不存在如果,这种类似楚门的世界的青春记录,太纯粹太真实,让我们不忍恶评,毕竟,这是一个孩子真实的人生。
  其实理查德•林克莱特的厉害之处,不是真正花掉一整个少年的时间去拍摄少年,而是在整个拍摄的过程中,没有试图加入更多的戏剧性元素。在观影的时候,我的脑洞总是不停地在转,儿时的同伴会不会再相见,父母会不会再和好,青春的迷茫会不会有一句人生格言一语中的……但是这些最终都没发生,也许生活就是这样,它不会有那么强烈的起承转合,它仅仅是推进到一个阶段,然后马不停蹄地推进下去。
  《少年时代》的故事都很琐碎,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大事。能有多大的事呢,单亲、搬家、恋爱、失恋,一个人的成长轨迹有时是很平庸的,我们不甘于这种平庸,却忘记了这才是生活。Mason母亲后来在他上大学前崩溃大哭,历数自己过去经历的事,也不过只有那么几件,其余的岁月,那些家暴的痛、恋爱的怦然心动、再婚蜜月的快乐——当时觉得很愤怒很痛苦,时过境迁竟也不值一提。
  正因为如此,电影推进到中段,总让人有些昏昏沉沉。《少年时代》就好像天赋型的怀旧电影,它不以怀旧为目的,但那是在当年当时拍摄势必会在如今造成的效果,电影中出现的标志事件,总统选举、911事件、甚至是Mason的游戏机都有明显的年代味道。让人不禁感叹,原来仅仅12年,我们的生活就可以跨越这么多。
但,这种感叹,是要建立在共同的生活背景之上的,不是每一种境遇都能让人感同身受,代入感势必是要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下才能发酵。那一年《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新书发布,Mason参加了麻瓜party第一时间拿到了书,远在地球这一头睡醒了去图书大厦买书的你我,真的能体会那种感觉吗?我们也许会有泛泛的共情,但若说是真的领悟到他人的成长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们有着自己的回忆,在时间的进程中埋下结点,幸运的是Mason所面对的迷茫和困惑每个人都有,只可惜并非能够以他所存在的环境去进行。在观影中必然出现的“分离”,即虽然时间不断推进,但“我”与“Mason”是不同的,我无法成为世界上的另一个他,所以只能怀抱着旁观者的角度去领悟,这对于一部有着“原生态”性质的电影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电影最后的一部分我很喜欢,就是Mason的爸爸对失恋的他说要发现一个特别的人,他却在收拾东西时对母亲说所有的人都可以被分类,母亲后来崩溃,却恰恰是Mason特别的表现——他的离开代表了母亲生活目标的终结,而这之后的她则面临着孩子离开的虚空。我突然想到了中国式父母,那些所谓必须把孩子留在身边的家长,是否就为了对抗这样的虚空?而也许对于每一个美国父母来说,脆弱痛哭然后默默接受才是他们所做的选择。我理解了这种感情,同时也理解这种生活,这种共情,就是我们观看《少年时代》时所能收获的最好的东西。
  所以观看《少年时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就是看着世界上的另一个他成长,而你无法成为他。真实使着一切都极富魅力,而这魅力之源在于,他会继续长大,你也是。

 短评

justin bieber成长记录...

5分钟前
  • Amelie
  • 推荐

这样事无巨细流水账的拍法,不是蒙太奇的精神。

6分钟前
  • momo
  • 还行

简单与波澜不惊,去感受时间流逝。只有重新回顾整个故事,才会发现其中的精彩与奇妙,一如时间本身的魔力。就好像无需特效与化妆,角色却在不到三个小时里长大、变老。这一切的奇妙,都像影片最初的想法,压缩时间,留住时间的痕迹,从而去感受生命的奇妙。当男孩再次启程,不是结局,是新的开始……

1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昨天刚有记者抱怨自己青春很短,还要被各种无聊的漫长电影耽误生命,奉劝这些导演,自娱自乐的东西就留在家里自己看看玩吧。可今天林克莱特这部同样漫长(甚至长达12年)的电影,又让人体验到了电影的致命魅力。它甚至超越黎明日落午夜系列,超越米哈尔科夫的安娜,成为与7 UP并置的可泣生命。

14分钟前
  • seamouse
  • 力荐

林克莱特是电影节最具持久战能力的导演了吧。时间让小孩成长,让男神老去,看母亲的角色瘦了又胖,胖了又瘦,12年在3小时的电影中那么呈现出来的时候还真是有点残酷呢。

17分钟前
  • 愤怒的豆子
  • 力荐

喜欢看《爱在》的人并不一定会喜欢看这部,略平淡,反高潮,2小时45分钟显得漫长,结尾10分钟最好。拍了12年,很难体会到时间的流失和生命的味道,感觉自己离这个世界好远,未能感同身受。但依然爱林克莱特、爱《爱在》系列,爱伊桑·霍克。

19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虽然过程不难看,但打着连拍12年的噱头,也只能拍出流水账了

22分钟前
  • fivestone
  • 还行

好吧,哥只能说自己的青少年和普通美国青少年完全不同。 另外母亲的角色实在让嘘唏,胜过儿子的角色。

27分钟前
  • 文西
  • 推荐

世界在流转,男孩在长大。跨越12年的拍摄让观众在两个多小时与这个家庭如此真切的一起成长。每次疲惫迷茫缺爱,还好有林克莱特让你重新启程。The moment seizes you. The moment is now.

29分钟前
  • SingLesinger
  • 力荐

林克莱特能在琐碎叙事中捕捉隽永,拍的云淡风轻,没有心灵鸡汤,毫无做作油腻,全是平凡生活中真实的细腻,尽管不能像美国人那么有代入感,却也能感动于父亲的歌谣和母亲的落寞,并沉迷于能够通过这些moment来经历另一人生的电影魔力,导致四刷后依旧无法自拔。

31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这就是「美国电影」,而不是「好莱坞电影」。不过那么多给5星的……其实导演要是够长寿的话,还可以接着拍《青年时代》、《中年时代》,最后汇总成三部曲《光荣与梦想:美国人的时代》。

35分钟前
  • 张小北
  • 推荐

其实我预想的还应该更深刻一点,而不只是时间匀称的堆积。然而一想到林克莱特在“Before Midnight”中对人生的看法(我们最终也只是经过),便觉得这样的举重若轻也没什么不对。至少无论现实中还是电影里,这个少年都像小树一样笔直的长大了。

3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这一刻抓住了我们,大本德河谷浓郁的晚霞中,那点题的一句话让故事隽永。倏然想起开始的时候男孩关于黄蜂的新发现,12年里母亲的头发长了剪短短了变长,父亲重新组建家庭开始认真生活,姐姐一点点变得矜持内敛少女心事如诗,而少年也长了痘痘胡子经历青春的悸动,甚至那个水管工都融入了这场时间旅程。

43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亲爱的理查德同志,你这片,多找几个演员,仨月就拍好了

48分钟前
  • 张小强
  • 推荐

很一般。除了那个时间噱头外,并无过人之处。当然一部电影有这样一个噱头可能也就够了。

49分钟前
  • 云中
  • 还行

观影过程很轻松,不觉得160分钟漫长,生活中的琐碎片段日积月累,变成了长达12年的boyhood。厉害之处是展示了时间的力量,让其他关于成长的电影看起来只是过家家。不过话说回来,也并不觉得有那么神。

52分钟前
  • 唐小万
  • 推荐

……小孩往后越长越像Ethan Hawke,谁负责的Cast简直是神

56分钟前
  • D K U N
  • 推荐

其实这部片大概会和我们心里所想的不太一样,但它琐碎的细节下面是精心的观察和剧作,贴合时事让影片只属于我们的年代(尤其佩服一些情节方面导演的远见!)。就像是纵向版的《年少轻狂》,把不同的青春经历集中在了一个普通(又不普通)的德州男孩身上。我们迷茫着,时间就这样过去了12年,或是更久。

60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小男主简直斯嘉丽约翰逊亲儿子啊你们绝不觉得

1小时前
  • 黄青蕉
  • 推荐

mlgb!在柏林看片的!老子嫉妒你们!观影体验比去年的阿黛尔还要好! 电影是什么?是诗?是歌?回归本质,电影不就是用来记录时间的载体吗。理查德·林克莱特用了12年,就这样絮絮叨叨,就这样风轻云淡,道尽了电影最本质的魅力。短短三个小时,就经历了一个人的整个青春。10/10!

1小时前
  • FrancoisG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