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在绿皮火车上面坐在窗边边看风景边看书吃饭喝饮料或者用笔记本电脑打字的感觉
除了细节方面,家庭背景对于婚姻的影响和父亲对于女儿充满矛盾的爱的刻画
以及静:汉江边的山水,两层临江小楼和露台风景,动:火车窗外不断流逝的风景以及恰到好处的钢琴配乐外
最喜欢琢磨不定的结尾,表面上冯和表姐好上了并离开了女主,女主绝望后后面可能会选择顺从家庭安排和县领导儿子在一起,实际有可能是冯为了让女主死心故意让表姐演一场戏,这样算是为了女主将来更好的物质条件,也能更好的振新家乡民歌考虑,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看女主看到冯表姐在冯的卧室后绝望和不敢相信后,碰巧遇到张公子,仔细想想这是巧合吗?还是张公子本来就知道,再到后面,张公子眼神里面有种不忍心的感觉,也就是说更可能的就是,张公子事前和冯接触过,也许通过在县里的关系或者利益来让冯配合他演这么一出戏,然后他在女主最低落时候扶起她,也就是在女主最需要依靠的时候刚好出现,让他和女主的感情找到切入点,成功夺爱,所以他眼神里流露出丝丝的愧疚之情,不管是借用权力还是利益都是张公子在为了理想进行不断的努力吧,好坏自由观众评说吧。
标题只是开玩笑,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嘛,都是文艺范师生恋,屋里头的都是任劳任怨伺候老母亲的传统妇女。我是从冥王星时刻那边过来的,看完这个彻底迷上了章明。这么好的导演,咋这么不火呢?不应该只是被小众所欣赏的。章导的片子并不刻意晦涩,也不端着架子,比洪尚秀的可读性强,文艺片也可以说人话接地气,意趣盎然……
出生在紫阳的作家李春平曾为家乡量身写过一部小说:《郎在对门唱山歌》,发表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甚至有媒体称“这是作家为家乡打出的一个大广告。”而为了进一步扩大流传范围,李春平找来了章明,拍出了电影《郎在对门唱山歌》。该片投资500万,是一部标准的中小成本电影,但在上海电影节上却一举获得了最佳编剧、最佳女演员和最佳音乐三项大奖。无论如何,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说明了该片的成功之处,但如若少一些限制与硬性要求,该片应该会获得更大的成就。为了配合拍摄,紫阳县许多部门都为其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有得必有失,该片的主创人员也因此在无形之中被“相关部门”套上了一层“枷锁”,本想自由发挥,但最后却被“命题”,章明能“戴着枷锁跳舞”实属不易。
近年来,许多旅游城市都因一部电影而“火”了起来,如因《非诚勿扰》而火起来的日本北海道和杭州西溪,因《庐山恋》而致使许多游客前去的庐山。因此不得不说,借助《郎在对门唱山歌》为紫阳县打宣传牌是一个相当划算且低风险高收益的主意。为了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该片也向观众展示了紫阳的风土人情,因此背上了“风光片”的“嫌疑”。从这个运作的意义上来说,《郎在对门唱山歌》就不具备使编剧完全自由发挥的空间了,因为它有命题部分,至于发挥部分,也只能在很大程度上为命题部分服务了。
《郎在对门唱山歌》是紫阳县一首非常著名的原生态民歌,基调轻快活泼,至于紫阳风光、紫阳富硒茶则都是具有当地特色的意象。主创需要在电影中利用电影手段展现以上内容,但怎样自然不生硬地表达,能够让观众不排斥?这是一个不小的难题。爱情尤其是多角恋的爱情元素,感情的纠葛能够使年轻人为观赏主体的观众所接受。但看完该片却发现,章明所讲的爱情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却成了他自己的处境,一个“戴着枷锁”的不完整的爱情故事,并且是个头重脚轻的爱情故事。
章明为这段爱情故事分出了两条线,一条是高中生刘晓漾的父亲为了仕途,想极力撮合女儿与县长的儿子;另一条则是刘晓漾与钢琴老师冯冈情投意合。中间还穿插着多年暗恋刘晓漾的县长儿子张学锋、冯冈的古怪“表姐”。这种爱情纠葛本是制造爱情故事矛盾的结点,但由于叙事上的欠缺,造成了虎头蛇尾的格局,观众似乎都可以猜到故事下一步的发展。在影片一开始,刘晓漾的父亲就表露出了对仕途的极度渴望,甚至不惜牺牲女儿的幸福,监视女儿和钢琴老师的举动。因此,即使是刘晓漾大学毕业回到家乡工作,父亲也还是不忘时刻撮合她和张学锋在一起,只因为县长还在任,这是完全常规的;而一开始刘晓漾也正如众多花季少女一样,对无才平庸的张学锋正眼都不看,对才华横溢的钢琴老师情有独钟,主动上门探望其卧病的母亲,也因此见到了冯冈那个所谓的“表姐”;“表姐”的举动十分古怪,古怪到观众都能猜到她肯定与冯冈的关系不简单;影片接近尾声的部分,晓漾也确实不负众望,成功发现了冯冈与“表姐”的不正当关系。以上故事发展的情节样样落入了俗套,似乎并不像电影叙事的布局,反而成了电视剧的思路,琐琐碎碎,观众一边看一边猜结局而且似乎猜得还挺准,这不能不说是章明在这部影片中自由发挥部分所存在的一个问题。
也许,正因为章明时刻铭记自己要宣传紫阳的任务,反而忽略了对于影片内核,也就是叙事的合理把握。但至少在演员表演方面,女主角吕星辰的刻画算得上是成功的,既有高中生的青涩和理想主义,又有初入社会的彷徨心理,给她上影节最佳女演员的奖项并无不可。为了宣传而叙事,风光片植入爱情元素,这种商业运作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因为看完这部电影,观众为紫阳山水的灵秀所吸引,也轻而易举地记住了那首俏皮轻快的山歌《郎在对门唱山歌》和灵气十足的紫阳富硒茶。紫阳的商业宣传打出了,紫阳有望成为一个新兴的旅游胜地。对紫阳县政府领导高瞻远瞩的赞美在电影中溢于言表,“中国比美国俄国差吗?我们有制度的优越性!”起码可以这样说,就受众效果来说,对紫阳的宣传还是相当成功的,因此章明对命题部分的把握尚算成功。
这部影片拍摄于陕西安康的紫阳,婉转悠扬的紫阳民歌贯穿了整个故事。
这个故事无非是讲爱与被爱,是一个并不怎么突出的题材,但是放在紫阳水汽氤氲、烟雾朦胧的背景之下,就加上了“走”和“留”的深意。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人物有不足之处,男主角的表现力不强,而“表姐”的形象前期木然呆滞,缺少为后来和男主角在一起的人物情感以及性格铺垫。
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是它其中贯穿的“紫阳基调”,在导演铺陈的一切事物中都能够感受到紫阳的纯美。有些情节也能够突破“爱情”这个局限,通过男女主角的情感发展来侧面表现出发展紫阳民歌的困境。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将爱情结合在山水小城之间的电影,男女主角始终围绕紫阳展开恋爱,而紫阳的风土人情也时刻影响着他们。
(Spoiler Alert! 以下内容有剧情泄露,可能影响观看)
“郎在对门唱山歌哎/姐在房中织绫罗哎/哪一个/短命死的,发瘟死的,挨刀死的/唱的歌哎/这样好(哎)/唱得奴家脚粑手软,手软脚粑哎/踩不得云板,丢不得梭/绫罗不织,听山歌哎。”
如同电影片名,这首来自陕西安康紫阳的山歌贯穿了整部影片。歌里唱的是女人思慕情郎,它工整地对应了影片的人物关系,是爱,又是假意的恨。主人公刘小漾遭遇了两个男人,不管她是爱与不爱,她的生命都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和伤害。山歌与影片的爱情主线密不可分,像刘小漾第一次遇见冯冈,再到两个人的恋情升温以及最后的点题呼应,它都在恰当时刻出现。人面不在,山歌还唱。爱情逝去,余音却在绕梁。
事实上,最初听到这个片名,我把章明这部新片想象成了章家瑞拍的云南系列,估计是清清淡淡,再来点乡间民俗,玩一些歌舞情调。不想,《郎在对门唱山歌》展现了一段爱情残酷物语,有青春里的迷梦,更有成人后的残酷血腥。在上一部《怀孕》(亦称《结果》)作品中,有人打趣章明,他把本来几万块钱就可以打发的事,硬生生地做到了上百万的预算投资。《郎在对门唱山歌》也不例外,影片为百万级别的小成本电影提供了良好案例,这里头有政府投的钱,说起来跟去年刘杰《碧罗雪山》差不多。虽有公家介入,然而电影规避了为之粉刷门面的要求,片中出现了茶、山歌以及老城,这些固然可以看做形象工程的一部分,同时又跟影片产生了良好的化学反应。
纵然如此,如果单是结合紫阳的风土人情,再讲一段年轻男女的爱恋,《郎在对门唱山歌》依然显得规矩平常。在原著作者要求主线不变的要求下,章明把故事分成了泾渭分明的前后两段。剧本加入了醒目的年份提示,但在电影里,他在后期剪辑时觉得,观众如果能看出来,那是最好。如果看不出来,那也就算了,不去强求。话是这么说的,如果解读影片时漏掉这点(2009年到2014年),那么《郎在对门唱山歌》只是一部有点意思的作品,根本不值得长篇大论去分析。故意为之的强行断裂加上贴切的人物对白,上海电影节的评审团果断授予它最佳编剧奖。然而在电影节放映后,影片的跑调同样引发强烈的意见反弹。有人觉得它破坏了整体,有人觉得它断得惊为天人。也有人觉得,这分明就是一次意外,属于不可控的东西。
由于这次断裂,影片的焦点突然虚掉。而之前,它是用来反映刘小漾对冯冈的第一眼印象。人堆里寻寻觅觅,声先至,人再出。消失的五年里,它发生了什么——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切都符合想象。爱情生活,都在继续。正因如此,《郎在对门唱山歌》坠入到一种不真实当中。这种不真实一直延续到尾声部分,它就变成了一双无形的手,把刘小漾强行推到危险的悬崖边,令她在这场爱情的游戏冒险中,无法全身而退。在前半段的爱情发展,他们之间是“尾随”,是男的背着女的,是男的弹琴女的练唱,打情骂趣,轻松愉快。后半段的爱情变奏中,男的试图帮女的洗去屈辱,他们入了山,好似患上了余光恐惧症。在结尾,《郎在对门唱山歌》再一次出现了虚焦和列车,这一段里不仅有冯冈旁白,表姐也开口说了话。总之,生活朝着另一个方向开动了。
我把断裂理解为章明对未来的一种想象,这个想象依附在了爱情身上,寄生在了古老却又隐约变动的紫阳县城。如果它是一种真实,那么章明多少有点悲观。如果它是一种不真实,那么当代年轻人的爱情出路又在何方?《郎在对门唱山歌》提供了暧昧的可能,我极力去联想,未来到底出现在哪里。它是开场天台上的对话,看似不经意,一堆人大谈重返月球,谁先谁后。它是高考志愿,是父亲跟刘小漾灌输的世俗观念,没有爱情与理想。未来也在观众的想象当中,它就是窗外的汉江水,波澜不惊,浩浩汤汤。那就是刘小漾读完了书,身边拥有着心爱的人,她简直顺利得不像话了。然而一到结局,我们回头来看,在传说中,吴刚可以到月球上去找到嫦娥,但刘小漾已经找不到心爱的人,找不回曾经的爱。所谓回去的路,其实根本不存在。对女性来说,冯冈和张学锋是两种可能。一个有才却穷酸,家中有重病的老母,清高以外有一种令人不悦的自卑和不自信,这也是很多人对该角色的负面评价。一个有势还深爱,父亲大人高高在上,滔滔不绝死缠烂打,结果同样令人感到无理跟厌恶,这也是刘小漾对他的绝对评价。
爱情以外,《郎在对门唱山歌》还展示了县城的人际关系网。从剧团到公安局、从副局长到县长,处处把中了时代的脉。因为在中国的县城生活,人就那么一圈,你跑来绕去,总是逃不出这个网,这个圈。再到县城以外的大学和军队,章明同样在进行对时代的预言。冯冈的被动,张学锋的侵略性,面对异性,他们都是一种武器。但从积极能动去分析,当返乡大学生在复员军人面前败下阵来,可以想见,这并不是一个偶然巧合。
片中的紫阳分为新老两部分,一部分是老城,也就是主场景。一部分是新城,看不大见。从《巫山云雨》、《秘语十七小时》到《结果》,章明持续关注着县城和小城市的命运,生活其中或者经过逗留,他们都袒露出私密的爱情和欲望。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章明的每部作品都会涉及秘密和床上戏,每段故事到了最后,它都会迎来戛然而止的尾声和定格,不知所趋。
细节上,《郎在对门唱山歌》做足了东西,刘小漾的家靠汉江边,开场就有狭窄场景和持续的空间切换,场面调度实在令人叫绝。从室内到天台再到江景,有里有外、有上有下,有个人有上下级更有一个大的群体。这几乎也揭示了,人不是孤立存在,尤其是在中国,它还牵涉到亲人,牵涉到背景和所处的群体。人物对白像刘小漾父亲,幽默风趣。官场的言语来回,哪怕是一个简单的儿女建议,一样耐人寻味。片中还对理想展开了辩论,我们可以把理想还原,它是山歌里的甜蜜,是不被世俗污秽浸染的美好,有爱就能唱出来。反过来的问题就是,歌从哪里来,如果是来自张学锋的爱,刘小漾到底有没有接受的可能。理想还是未完成的人生,只因县城生活的变化不大,像父亲就可以觉得,他可以预见女儿的未来。支撑起老城沿街楼房的木头们,后来搬钢琴,它们被挪被砍。钢琴既是刘小漾和冯冈爱情信物,更多的则还是一种理想,爱情或者人生。当钢琴被张学锋搬走,那也像是理想的动摇,它发生了位置上的移动,而且是在不知情的状况下。
县城的大桥连接起江两岸,这边的刘小漾望着那边的情郎。县城又作为一座桥梁,连接起了采集山歌的山村和更高文化象征的大城市。山歌的命运不知所踪,但在最远处,它是古老的歌谣,表达出原生态的情意,不加掩饰。大城市是结尾冯冈的去处,他终于要换另一种生活,不在刘小漾的预料。而刘小漾,她应该还是留在了县城。至于遥远的登月对话,它们在每年的中秋节都会发生,重搬上演。只是,有谁能真去得了月球。未来,也不过是一种可能。【第一财经日报】
感谢赛人老师
http://www.ziyangxian.gov.cn/wenhua/minge/2011/0628/571.html 紫阳民歌 _ 郎在对门唱山歌
http://www.zyga.gov.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539 李春平小说《郎在对门唱山歌》
http://www.zyga.gov.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553 电影文学剧本《郎在对门唱山歌》
这部电影之前正好研究了一下长镜头的问题,然后就看到它也确实是惊喜,不过男猪脚真心有一种试图装作很有演技但却把一个苦逼青年演出了一种很猥琐的感觉,是随便从大马路上拉过来的吗……
开场的长镜和调度真惊艳啊,后半段的狗血不能改变整体好印象,山水空蒙雾气缭绕,太适合这样的小城故事;影片塞进了太多关于理想的台词,其实从来没有理想,只有蒙尘纳垢的灰扑扑的现实,猥琐男主不如二逼男配醒目,这样的随波逐流终将遭到放逐。
瑕不掩瑜。手持长镜很有镜头感,山歌穿插很有意蕴。文本前后的形成的对比很赞。
真遗憾,看到一半猜中结局了。。
感谢章明导演,让我在一部电影的时间里至少看了五部电影。关于这部电影的类型,其实还可以加上悬疑、情色、剥削……说反戏剧性,其实还是很戏剧性。醉酒那场连着3、4次反高潮挺不错。
有意思。有人味儿。拍的不错。
开场三四个2~4分钟调度复杂的长镜头把我震住了。无法相信这是当地县政府、宣传局和党委投拍的宣传片。虽然后期剧情狗血,但作为主旋律命题作文简直超额完成任务。水准不低。整部片子几乎都是手持摄影长镜头风格。虽泛滥但也流畅。那些打官腔的官员,尤其是谄媚的警察局长父亲演得太好了,男主反倒一般
章明选演员还是不行啊...
民歌真不错啊。男主角声音好听,人有点锉,对不住了。
唐三藏南下,猪八戒得手,紫阳民歌气息好。
开头几分钟的长镜头,小惊艳了一把。本片大大宣传了紫阳民歌啊,哎,有木有哪个导演宣传下客家山哥哩。片子中的男银们个个都是超现实的,除了刘县长。男一号选角不好,看着就累。刘小漾啊,你让我郁闷为啥要跟一个不喜欢的男人单独喝酒?开头好喜欢你的马尾辨,想起我扎起马尾辨露出整个额头的岁月啊。
前半段是真把我惊艳到了,不过后半段剧情走向就脱离了“轨道”,戏剧性削弱了现实意义,不过作为国产,已经很不错了
开场的长镜头+场面调度很惊艳,后半段则流于爱情片俗套,可惜了。女主确实演得好,男一号则完全不在状态。
郎在对门哎,唱山歌喂,姐在房中哎,织绫罗喂,哪个短命死的,发瘟死的,挨刀死的,唱的歌谣哎,好哇,唱得奴家脚麻手软,手软脚麻,踩不得云板,丢不得哎,梭哎,绫罗不织哎,听山歌喂。
3.5 stars. 章明的穿衣品位真好
一半现实,一半超现实,结构可与洪尚秀媲美;在现实与超现实之间是一列火车,超现实的结尾是另外一列火车,驶向未来也驶向未知;章明电影,有太多隐喻,越咂摸就越有味道。
所有拿不稳摄像机的中国导演们,安息吧。
彪悍的长镜头在冰冷生硬矫情造作的一切面前,显得毫无意义。话语系统与演员调度仍停留在《巫山云雨》的八十年代,狗血而可笑。章明老师,如果这也是您处心积虑的长篇大作,那么我真的要怀疑每年导演系的学生短片不是学生自身的问题,而是导师的水平问题了。铁血汉子乡村少女与音乐屌丝的三角恋,狗血。
2011,11,3 百老汇电影中心
艺术让人发情,发情敌不过现实。说到底还是艺术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