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情缘,三世无缘。那时的袁立觉得真美啊。据说这个电视剧还被禁过,但是我是看全了,电视播的,很奇怪。小时候看了这个电视剧知道了很多东西,真的是学习了,以致现在还不能割舍,虽然与课本上的历史不大相同,但谁知道课本上的知识与真实的历史又是不是接近呢。比如大唐王朝的(戏说)历史,皇家寺庙法门寺及其地宫,阿育王塔(当看到法门寺地宫开启发现这个塔的光照耀在每个考古队员身上时,真的震撼了),佛骨舍利(来之不易啊),唐朝人吃茶喜欢加盐(当看到元缘和后来出家法号可能的小唐在亭子里吃茶的时候真的太感慨了,等了千年,就为了这一刻吧),还有那把埋在石板下的小刀……元,觉能,缘,阜能,元缘,可能……情牵三世,原是不可能啊
台词大量引用泰戈尔的诗歌、纪伯伦的《先知》《沙与沫》,化用佛经、典故。古典,优美,富有灵的智慧。
1.“其实我像所有善良的人一样,有着美好的愿望,有坚强的意志,但是更强的罪孽打败了我坚强的意愿,于是,这一切像泡沫一样——破灭了。人常常是不可思议的,常常做出双重事情,而且是那么迅速,在同一天,同一时,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
“你还在为自己辩解。”
“这是人之常情啊。”
“我没有得救的希望了。我只希望你,你能给我一点儿理解。”
2.“我心里的话就像清泉一样清澈,可喷出来就会被弄脏的,我真不知道怎么能让她喝个欢畅,无法理解,无从解释啊。”
3.“当善饥饿的时候,也向黑暗觅食。渴的时候,也喝死水。我何尝不是。”
4.“你就甘愿做一个烧茶女吗?”
“我用的心来烧茶,好像我爱的人来喝这茶,这是我最大的快乐。就像织布的人从心中抽出丝来,要她爱的人穿上这衣服。做屋的人用心地造房子,仿佛要让他的爱人住在里面。让种地的人温存地种地……”
5.“不要以为在殿宇里讲授的才是教师,与人为师重要的不是传授你的智慧,还要传授你的忠信和仁慈。每个人的情形有所不同,要学会因人施教。佛祖对于每个人的了解是不相同的,人们对于事物和对于佛祖的见解,也会有所不同。觉能,你对你自己的了解有多少?去吧,去更多地了解自己吧,这比与人为师更重要。”
“你要学会承受你心天的季候,如同你常常承受从田野上度过的四时,不要说我找到了真理,只说我找到了一条真理,不要说我找到了灵魂的道路,只说我遇见了灵魂在我的道路上行走。因为灵魂在一切道路上行走,灵魂犹如一朵千瓣的莲花,自己开放着。”
6.“当你与自己合一的时候,你便是善的。善也会饥渴,也会向黑暗中觅食,也会喝死水,也会倒行逆施。当你不能与自己合一的时候,却也不是恶。”
“那恶究竟是什么?”
“我只会言善,却不知怎么描述恶。当你想努力牺牲自己的时候,你是善的。”
7.“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元公主。”
8.“无数个黑夜,我的心魂曾在你的宅院里徘徊,我该向佛祖供奉什么呢?”
“心,你只要一颗虔诚、纯洁、安静的心,就够了。”
9.“你不是说月亮是圆的吗?”
“月亮应该是圆的。”
“那它怎么不圆了呢?”
“月亮也有残缺的时候。”
“那人跟月亮一样,不能总是完美的。”
“是的,万物遵循同一个法则。”
10.“有一个人,得到了一只金鼠狼,他把它揣在怀里,像宝贝一样。渡河时,他脱下衣服放在地上,那金鼠狼却变成了一条毒蛇。因为这个人特别疼爱那只金鼠狼,便冒着被毒蛇咬死的危险,把毒蛇抱在怀中。由于他的诚心,毒蛇竟变成了一堆金子。有一个愚人,他看见毒蛇变成了金子,以为这是必然的事情,他也找来了一条毒蛇,揣进了怀中,结果被毒蛇咬死了。”
11.“我虔诚地恭候在你的面前,等待沐浴你的佛光,给我一双慧眼,让我看清一切的一切吧。为什么天地一片朦胧混沌,日夜不分?老天有几层?边缘延伸到何方?日月藏在什么地方,放出的光明究竟是什么样子?星宿在天上是如何错落的,它们是怎样眨着眼睛?人们说日月落下去还能再升上来,人死后能不能复生?太阳光能照多远?”
12.“您要是真爱您的女儿,当您的女儿想做一支箭的时候,你应该是一张弓。”
13.“对人对事妄加猜测是不好的。”
14.“因为你的心底已经有了光,善良仁慈的心,是不会永远和无底的黑暗为缘的。你要常常地鼓励自己,你会觉得无限的光明环绕着你,拥抱着你,光明和每一个善良的人都会有缘分,因为他们的心底,原本就充满着光明和美好。”
15.“我们是两颗坚韧的种子,当它丰满成熟的时候,风就把我们吹散到大地上,让它开花结果。”
16.“还是元公主提问吧,我说不好,我还没有开悟呢。”
法门寺猜想》,很唯美的一部电视剧,拍在《大明宫词》之前。我惊讶以前怎么没看过,后来才得知因为它面世时正逢某某功盛行,因剧中佛教轮回的思想导致刚播出就被禁播。此剧在台湾比在大陆更出名。
三世轮回的爱情只是一条线索,要展现的是晚唐的典雅、绮丽和哀伤。
法门寺的地宫为什么除了佛指舍利还有那么多的珍宝?大唐是怎么供奉佛指舍利的?为什么地宫要被封闭,长眠在地下如此之久而没人发现?《法门寺猜想》用故事、猜想来解释这一切。
第一世,她是元公主,清新美丽,实际是宰相宗正的女儿。他是法门寺的学僧觉能,被公主选中为她讲佛法的故事,实际是武宗的儿子。因为皇后嫉妒,逼宗正上演狸猫换太子式的阴谋,用自己的女儿换了皇帝的儿子。他们相爱,相约私奔。武宗要毁掉佛指舍利,觉能纵身一跳,在火里化为晶体,代替佛指舍利承受宗正重重的一锤。宗正那一锤粉碎了觉能的晶体,也粉碎了元公主的心,公主拨剑自刎,死在亲父脚下。
第二世,她是缘妹,法门寺前烧茶的姑娘,代表大唐最优秀的茶艺。他是阜能,茶具的能工巧匠、身怀出色的武艺。他们相识在茶馆,相爱在皇宫,被赐婚。阜能为了保卫大唐的疆土,捍卫自己的爱情而出征,消失在漫漫黄沙中,再也没有回来;她哭倒在法门寺前。
第三世,她是元缘,电视台主持人。他是小唐博士,法门寺地宫的考古专家。他们因法门寺地宫而重逢,似曾相识,又分明不识。他身边已有个青梅竹马的恋人,开着千年前缘妹的茶馆。小唐博士认出元缘就是在他梦中反复出现的姑娘,但他怎么说得出口?十年后,元缘收到小唐博士的手稿《法门寺猜想》,她终于想起过往的一切。当她赶到法门寺,小唐博士已出家为僧法名可能,不再相见。
觉能、阜能、可能,元公主、缘妹、元缘。
联在一起是:绝不可能圆缘。
剧本早已设定的宿命。
为什么小唐博士没有圆这个缘?即使他不能说你是我等待千年的爱人,也完全可以追求元缘,元缘对他一直是有好感的。因为他开茶馆的恋人吗?小唐博士在恋人怀疑他别有所爱时曾说:“我是这样的人吗?”。他心里也很矛盾,才会酒后喃喃自语:“从来人们就不能引导爱情,只能被爱情牵着鼻子走”。
为什么小唐博士要出家?在一个夜晚,他们并肩走时,他说:上千年,太虚无了,太虚无了。。。。。元缘以为他说的是地宫,其实他指的是他们三世的爱情。难道他终于参透世俗的情爱,放下情执?关于他出家的心理活动,再没有其他。或者,另一出讲轮回的爱情故事《玉琳国师之再世情缘》可以解释吧。
玉琳国师说看破爱情,不过是聚散。
珍格格曾问玉琳国师的前世,来生再续前缘要多久,玉琳国师说:
“也许很快,也许几年,也许几十年,也许几百年,也许几千年。”
珍格格悲痛欲绝,说:“那岂不是天也老了,地也荒了”。
如果这一生二人在一起,死的时候还是要分离,如果不舍得,再相约来生,又要彼此寻找,生死轮回,无有穷尽。而人生的苦,并不是只有爱别离,还有许多许多。。。。。。即使相约千年,终成梦幻泡影,所有的过往都如昨日之梦。
但放下情执,谈何容易。所以才会有六世达赖的“世上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生往异灭。
整个故事挺压抑的。第一世,皈依佛;第二世,皈依法;第三世,皈依僧……下一世,终要皈依元公主了吧。可是,若情缘三世已尽,还会有下一世么?(叮叮噹噹,海螺燒香,粗米細米,黑米白米,大米小米,四季五榖都是你。 ——这段挺好玩)
唐风考证严谨!“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元公主。““皈依元公主。”
柔光厉害了片头风吹黄沙现法门很有意境轮回辨法部分就看不太懂
第一次听说舍利 还有袁立的大肉手 一度十分迷恋制茶的过程
除却烂大街的白娘子西游记,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其实是这部。说严重点,简直就是直接影响了某人幼小的世界观。片头风吹沙飞露出法门寺遗址的画面,一直是我认为在电视剧里看到过的最美的画面。
看这个真心难过,三生三世的爱情悲剧最怕看这种题材了,虽然武则天也涉及爱情,但毕竟是以政治为主,而且可惜的是网上并没有清晰版本,使得本来精美绝伦的画面打了折扣,袁立一人分饰四角,古装扮相亦是十分可人,表演功力扎实,而剧组在服饰妆容方面也是极尽考究,让人不得不佩服剧组严谨认真的精神
恶究竟能有多恶?归根结底,不过是愚蠢而已。
现在真的不会有这么用心做的国产影视了,关键台词还都是那种既通俗又不烂俗的。另,袁立好美!
王涛好英俊哦哦哦哦哦
因为这个而爱上考古,我童年印象最深的电视剧。不知道当时7岁的我怎么看懂这部电视剧的,不管懂了多少,它给了我对历史,对考古,对茶道,甚至是对爱情的启蒙。这是一部如诗的电视剧。千年的等待,换来的是凝眸一瞬间。
这尼玛是一部披着宫斗剧外衣的佛教剧。有一种很空灵的美,包括布景和人物着装化妆。那时候的女明星才是天然丰腴健康的美啊。
大写意的美,那时候的袁莉美得像粒珍珠
后来才发现编剧抄纪伯伦 0 0
这部剧的服装、发型、头饰、礼仪、氛围无一不精美绝伦严谨考究,在所有唐代电视剧当中都是独树一帜啊。袁莉那个时候,是她最美的时候,却扇时恍若天人,她真是有幸碰到了这部电视剧。讲佛法讲吃茶,讲地宫挖掘讲千年爱情,这么好一部剧,却被广电封杀,让那些雷剧辫子戏频频上演,做出决定的人去死啊!
可能因为受97年时代的局限 有些地方还是粗糙 但是太美了 伊春美得柔顺 伊美美的明艳 宗正这个大坏蛋 真的惹人气急 三皈依之后 觉能下一世是否该皈依元公主 陪她饮茶呢 又或许千年的风沙吹过已让觉能看透了小情小爱 回归了他的无上密法 泰戈尔纪伯伦的诗引用的毫不违和 自由又活泼 是荣耀的大唐
极美。有些粗糙,台词情节也有纰漏,然而极美。果然穷尽雍容精致的《大明宫词》里有些这部剧的影子。金色的白昼与幽蓝的夜意境脱俗,泰戈尔和纪伯伦用在独白和对白中居然也自然得很。五哥真是讨喜,德妃娘娘由明艳至素雅再至迟暮的慈和从容,始终美得惊人。一千年后,我们还坐在这里喝茶。
三世轮回,情系一处,有缘无分,不得解脱;看的是效果最差的一版,却也能感受到色调的迷人。台词文绉绉,有点文青的酸,类似舞台剧,能看出编剧用了心,没少旁征博引,东挪西借,比如当一个唐朝老和尚的嘴里念出纪伯伦诗歌的时候,我都跟着穿越了;总体来说还不错,算是国内佛教影视作品里的佳作。
我认为是中国大陆拍的最好的一部电视剧!
是关于唐朝发型妆容最严谨的一部了吧?还认真拍了茶道流程,用心了。台词方面,和大明宫词是一个风格。美学方面意境颇高,背景时而让人想起“唐朝豪放女”,而灯光似李仁港“九阴真经”。编辑文学和佛学造诣很高,导演镜头语言非常不错。唯一的bug是主角们一说到佛,镜头就给出一个石雕菩萨像,尴尬